明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黄石翁
来我家吃饭。
好咧!
张洵便催促着根叔赶紧回家,罗信推开院门,带着周玉走了进去。父亲在地里干农活,母亲正在厨房内忙乎,见到一个陌生公子进来,便放下手中的活计,询问的目光望向了罗信。还未等罗信开口,周玉便上前一步躬身施礼道:
学生周玉拜见伯母。
快快起来!看到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朝着自己施礼,罗氏便有些手忙脚乱。罗信笑道:
娘,这是我的朋友。这几日要住在家里,还有张洵一会儿过来吃饭,这两日也要住在家里。
好!好!娘这就让青儿去多买些菜。
伯母,不用了。平常吃什么就吃什么,已经很麻烦伯母了。
这算什么麻烦!此时罗氏也恢复了几分平静,看到儿子竟然开始有朋友上门了,脸上泛起骄傲的光芒。
青儿
伯母!周玉再次拦住了罗氏道:青弟受伤了,不敢劳累青弟。
什么?罗氏心中大惊,脸上变色,一步就冲到了罗青的跟前:伤在哪里?
娘,小弟也受伤了!罗青低着头,一脸惭愧的说道,他感觉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弟弟。
伤在哪里?罗氏焦急的目光望向了罗信。
娘,没事,我和大哥伤得都不重。而且已经在县城看过医生了,还开了药。
这个时候罗氏才注意到罗青的手中拎着药,不过听到罗信说伤得不重,焦急的情绪倒是略缓,眼睛就红了起来道:
给娘看看,伤在哪里?
不用了,娘!
给娘看看!罗氏将脸一沉。
罗信和罗青对视了一眼,无奈地开始脱衣。罗青的伤在胳膊上,首先便露出了伤口,看到胳膊被包扎的模样,罗氏的身子便颤抖了起来,当她回头看到罗信后背的伤口比罗青还长的时候,当即眼睛一翻,很干脆地昏了过去。
罗青上前一步将昏迷的母亲抱住,口中唤道:娘,娘
罗信也紧张地跑了过来唤道:娘,娘
一旁还有周玉跟着叫唤:伯母,伯母
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七十章 罗青的寂寞
求收藏!求推荐票!
儿啊罗氏终于苏醒了过来,望着身前的两个儿子便大哭了起来。
发生了什么事?门外传来了父亲的声音,罗琴回头看,便见到罗平正一脸担心地向着里面望了过来。
他爹,儿子被人打伤了,呜呜呜
此时罗平也见到了两个儿子身上的伤痕,脸色就是一沉:青儿,信儿,你们两个身上的伤是怎么回事儿?
此事说来话长,还是进屋说吧!
罗青和罗信扶着母亲进入西厢,父亲也跟着进来,看了一眼跟着进来的周玉,目光有些奇怪,他可是在县城混过的人,自然能够看出周玉身上的衣服不凡。
爹,这是我的朋友周玉。
小侄见过伯父!
罗信并没有介绍周玉已经是秀才,更没有介绍周玉是知县的公子,他可不想自己的父母在周玉的面前拘谨。将罗氏扶到火炕上坐好之后,又请周玉坐下,罗信和罗青这才坐下,由罗信将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听完罗信的讲述,罗氏这才知道这一切的祸患都是罗平惹来的,而且上次罗平回来头上的伤痕根本不是碰的,就是被人打的,当即罗氏就爆发了,两只拳头不停地捶打在罗平的身上。
你这个死鬼,连累我的儿子,如果我的儿子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
娘
罗信的声音略微提高,让周玉在一旁看老娘发飙,这怎么都不是一个事儿。罗氏闻听到儿子提高了声音,这才想起来屋子里还坐着罗信的朋友,脸便腾地一声红了起来,神色竟然扭捏了起来。倒是罗平很快就想到了关键之处,担忧地问道:
信儿,那知县大人会如何判于斌三人?
一定在允许的范围内重判他们三人。罗信语气笃定地说道。
但是罗平的脸上却挂着忧虑道:信儿,你没在打行干过,你不知道。正所谓龙有龙道,蛇有蛇道,他们与衙门内的官差也都有着关系,说不定
听到这里,扭捏的罗氏也紧张了起来:他爹,如果他们三个被放了出来
罗信心中便苦笑,想要不让爹娘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看来就必须暴露周玉的身份了,于是伸手一指周玉道:
爹,娘,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你这孩子!伤糊涂了吧?罗氏嗔怪地说道:你刚才不是说过了吗?他是周公子啊。
罗信便笑道:娘,他是阳林县知县大人的公子。
此事周玉也站了起来,朝着罗平夫妇施礼道:伯父,伯母,还请放心。我父亲一定会重判那三个劫匪的。
罗平夫妇就呆滞在那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儿子竟然和知县大人的公子交上了朋友。
这这这简直是和做梦一般。
但是,当他们清醒过来的时候,脸上便现出了拘谨之色。罗信脸上一苦,他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周玉倒是八面玲珑,此时他也明白罗信之前不介绍他身份的苦衷,立刻脸上露出了苦笑道:
伯父,伯母,我和信弟是至交好友。这次来是准备在这里住上几日,您二老就把我当做信弟的朋友,如果您二老若是这种态度,那是赶我走啊!
罗平夫妇的神色一滞,不由将目光望向了罗信。见到罗信点头,罗平一个武人到底是胆子大一些。闻言恢复了一部分神色道:
好,老夫那就托大让贤侄叫一声伯父。你和信儿在这里聊,我去给你们买些吃食。
伯父
周玉还刚想相劝,却闻听到院门传来了敲门声。罗信便站了起来道:
是张兄来了!
已经知道是张洵救了自己的儿子,听到张洵来了,罗平夫妇急忙向着外面走去。罗信苦笑了一下,便和周玉,罗青也走了出去。
罗平几步就跑到了院门出,将院门打开,然后就大礼拜下,吓得原本兴致勃勃的张洵手中的书箱都掉在了地上,一下子跳了开去道:
伯父,您这是在做什么?折煞小侄。
而这个时候罗氏也要跟着拜下去,却被赶过来的罗信扶住,同时罗青也去扶罗平。罗信朝着张洵道:
张兄,这不是我将劫匪的事情说给了家父母听,家父母这便要拜谢你吗?
张洵闻听色变道:罗信,我问你,如果你遇到了我被人截杀,你会怎么做?
罗信神色一整道:当然会拼死相救。
张洵便双手一摊道:那你为何让伯父伯母如此做?莫非不想认我这个兄弟?
罗信却没有回答张洵的话,而是转向自己的父母道:爹,娘,你们也看到了,你们在这样,孩儿就要失去张兄这个兄弟了。
罗平夫妇的脸上就现出了尴尬之色,不过罗平的神色倒是恢复得很快,武人就是快意恩仇。很多事情不是说在口中,而是在行动上。眼中现出了赞赏之色,伸手在张洵的肩膀上拍了一巴掌道:
好,从今日起伯伯就唤你洵儿。
洵儿拜见伯父!张洵倒是机灵。
哈哈哈罗平高兴地大笑了起来,大手一挥道:你们几个孩子去屋里吧。
这个时候,那周玉也不好说什么,便也含笑跟着罗信走进了屋子里。而罗平则是拿着银子出去购买食材和酒去了,罗氏开始在厨房里忙乎了起来。
一进入到屋子里,张洵便急不可耐地说道:信弟,我们赶紧抄书吧!
好!
罗信也知道二人是为此而来,便将桌子收拾好,然后将书取出来翻开第一页,放在桌子的上方,然后三个人各自从书箱内取出笔墨纸砚,滴水,研磨,开始抄写起来。
屋子里很静,只有笔锋摩擦纸张的声音和偶尔翻阅书页的声音,罗青坐在火炕上望着罗信三人,眼中现出羡慕之色。他不是羡慕罗信会写字,而是羡慕罗信开始有了朋友,而他还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心忽然有了一种叫做寂寞的东西滋生了出来。
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七十一章 知己
求收藏!求推荐票!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罗氏推门走了进来,看到罗信三个人专注地抄书,全然没有发现她的模样,眼中现出欣慰之色,不过随后心中也犹豫着是否唤三人吃饭。毕竟一个是知县老爷的公子,一个是儿子的救命恩人,这让她的心中有了一丝怯意。倒是罗青和张洵,周玉混熟了,看到母亲进来,便开口问道:
娘,是要吃饭了吗?
嗯!罗氏轻轻点头。
周兄,张兄,小弟,吃饭了!罗青从火炕上跳了起来。
三个人手中的笔一顿,而此时罗氏的脸上露出慈祥地笑容道:都过来吃饭了。
罗信将笔一放道:吃饭。
饭桌上的气氛有些不自然,罗平夫妇还头一次和县太爷的公子同桌吃饭,罗平也没有办法,心中也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以后周玉来的时间多了,父母也就习以为常了。
吃完饭,罗信三个人并没有立刻开始抄书,而是沏了一壶茶,包括罗青在内四个人围桌而坐,聊天消食。
有罗青在,张洵和周玉也都明事理之人,自然不会总是去聊读书人的事情,便说着一些趣事,张洵说些在县学遇到的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周玉已经是秀才身,曾经出去游历过,说起一些外地的风土人情,让罗青,罗信和张洵听得津津有味。
两刻钟之后,三个人有继续抄书。罗青受伤也不能够出去练武,便躺在了火炕上养神,不一会儿便睡了过去。罗氏抱着两套铺盖进来,这是为周玉和张洵准备的。
这三个人一直抄写到午夜时分,才放下笔各自揉着手腕相视苦笑。三个人都是一边抄写,一边理解着陆庭芳的精义,所以抄写得十分入神。直到手腕感觉到剧痛,握不住笔的时候才从沉醉中清醒了过来。
休息吧!罗信又甩了甩手腕。
张洵更是不堪,别看罗信年纪小,但是却自幼习武,身体比张洵结实了许多。所以罗信只是觉得手腕酸痛,而张洵此时都觉得整个右臂都酸疼。
口干舌燥,想要给自己倒杯茶,竟然连茶壶都拿不起来。倒是周玉的情况好一些,不管什么说,周玉都已经十八岁了,身子骨都长成了,看到张洵的模样,便主动拿起了茶壶倒了三杯茶。
罗信和周玉端起茶杯喝下,那张洵端着茶杯的手都一个劲儿地发抖,让茶杯的中的茶水荡漾出来不少。
放下茶杯,罗信在空中舞动了几下右臂,然后对张洵道:张兄,我来给你推拿一下。
你会推拿?张洵神色一愣,继而恍然道:对了,你家是习武世家。那赶紧给我推拿一下,否则明天不能够持笔抄书了。
放心!罗信笑道:今日给你推拿,睡一觉之后,明天保证你生龙活虎。
双手在张洵的手臂上推拿起来,疼得张洵龇牙咧嘴,可是当推拿完毕,那张洵却是高兴地低声呼道:
太神奇了,好舒服。
罗信便笑着转过头道:来,周兄,我给你也推拿一下。
周玉没有丝毫客气,干脆地伸出了胳膊。罗信对周玉这种爽快的性格也十分欣赏,便又给周玉推拿了一番,让周玉也连声低呼神奇。
三个人躺在火炕上的被窝里,身体虽然很疲劳,但是精神却是非常兴奋。脑海中不时地回忆着陆庭芳对于五经的理解,三个人不由低声地交流了起来。
这一交流,令周玉和张洵心中大惊。张洵还好一些,他已经有些习惯了罗信的妖孽,但是周玉就不同了。他和罗信之前没有什么接触,除了桃园文会那一次。
在那次桃园文会中,罗信所作的《桃园秋确实给了他很大的震惊。但是那只不过是一首诗,诗词乃是小道,四书五经才是大道。而且诗词是需要灵性的,饱读四书五经的大文豪未必会做出好的诗词,但是有些经义一般的书生却作得一手好诗。所以周玉认为罗信就是有诗词灵性的人,但是经义却未必好。一个九岁的孩童就算是神童,又怎么可能通读四书五经,就算通读了四书五经,又怎么可能理解四书五经中的深刻奥义?
但是,这一刻,他的想法变了。他已经不把罗信当做一个小孩子了,而是把罗信当作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相谈论道的文人了。而且对张洵他心中也微微吃惊,虽然张洵在经义方面还稍显稚嫩,但是却也有了他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不知道的是,这是因为之前张洵还在上林村的时候,便经常和罗信坐而论道,受到了罗信来自后世的理论影响,他已经有那么一点儿跳出了这个时代的框架,有了自己的观点。
只是这么一点儿,就足以令周玉吃惊了。要知道他可是还深陷在这个的框架内,如今闻听罗信和张洵争论所言,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另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还是罗信极力隐藏着后世的观点,只是拿出来一点点在这个时代还不显得突兀的观点,如果罗信彻底抛出了后世的观点,恐怕就会被周玉和张洵视为大逆不道。
当然,也正是因为罗信慎之又慎,挑选了符合这个时代,又稍微跳出这个时代框架的观点,才令周玉在震惊中对罗信深为佩服,同时对张洵还能够跟上罗信的观点也吃惊不已。要知道他可是有些跟不上罗信的观点。
果然是神童啊!周玉一边听着罗信和张洵的低声争论,一边在心中思索着:不说这罗信将来一定不凡,就是张洵的前途也差不了啊!
他的心中对罗信和张洵生出了浓烈的认同之感,觉得这就是他的知己,他的父亲曾经和他说过,一个文人能够在一生的求索道路上有三两知己,那是老天垂怜,天大的幸事,这一生将不再孤独,这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洵弟,信弟,我们结为异性兄弟可好?
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七十二章 决定
万分感谢hhxxjj8888同学(100)的打赏!
趁着张洵和罗信稍停争论的时候,周玉凝声说道。张洵和罗信就是一愣。结为异性兄弟在大明这个年代并不是只有武人在这样做,在文人之间也时有发生。只是瞬间,罗信就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出京剧《四进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