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黄石翁
信儿,你们上林村和下林村解决争水的方法非常好,值得全县借鉴。
这都是村长他们想出来的办法。罗信急忙道。
呵呵周知县便温和一笑道:你可知道我们阳林县和邻县阳曲县也有着争水之事?
罗信便看了一眼周玉,然后摇头道:听大兄说过一点儿。
罗信确实不知道,他刚到大明也就两年,还真是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只是听周玉简单地说过,周知县便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周玉便将两县争水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罗信还真没有想到两县械斗得如此厉害,上任知县就是因为此事而被罢官,这才有了周知县前来阳林县。此时他的心中已经明白了周知县的意思,便轻声道:
义父的意思想要将两县械斗变成文斗?
不错!信儿认为可行否?
罗信思索了一下道:可行!想那阳曲县的知县也一定为两县争水之事头痛,只要义父和他通一下气,他也一定乐于与此。
周知县便揽须点头道:如此,我就约周知县谈一谈。
只是
罗信有些犹豫,他犹豫的是自己以九岁的年龄提出建议,会不会让周知县觉得自己太过妖孽?
但是,如果不提醒,事情没有办好,两县在发生械斗致使周知县被罢官那就不好了。毕竟如今周知县是他的义父,周知县的位置越稳定,官运越亨通,对自己越有利。
只是什么?周知县眉毛一挑。
只是这由上至下不太好,未必能够达到理想的目的。
周知县轻轻捋着胡须,双眸就是一亮:信儿的意思是?
还是由下至上比较好!
啪!周知县一拍椅子扶手道:不错,应该是由那些童生,秀才和举人请愿,然后我和李知县顺势而为。我会安排几个县学的学生来运作此事。
义父要如何运作?
自然是让那些读书人主动提出文斗争水的要求。
可是那些读书人究竟会有多少愿意出头?他们心中也十分清楚,他们没有必赢的把握,如果输了,就是县里的罪人。而且不管哪个县输了,那些百姓是否会认同这个结果?如果不认同,依旧会发生械斗。
周知县便皱起了眉头,罗信便在暗中摇头,古代不是没有有能力的知县,但是绝大部分知县还都是读死书的人,灵活性并不强。
信儿,你有什么办法就说吧,这里没有外人。
周知县原本只是随意地和罗信商议一下,却没有想到罗信却提出了如此多的问题。不管罗信是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只是能够提出来就足以证明罗信的聪慧
不!
这已经不是聪慧的问题了,而是智慧。他的心中不由浮现出一个念头,难道陆庭芳不仅仅借给罗信书,还教导他为官之道?
一定是这样!
否则再聪慧的孩子也不可能有如此处事经验。这不由让他把罗信的位置在心中又提高了一大截,真正地开始重视罗信起来。
真正的由下至上!
真正的由下至上?周知县的目光中现出了一丝迷惑。
要由百姓首先发起,可以是愤怒比如百姓的指责。
指责?
对!指责!罗信的思路开始逐渐清晰了起来:可以先请几个说书先生,讲述一下两县争水的惨况,抨击一下本县读书人的无用,眼看着本县的父老乡亲在械斗中伤亡无动于衷,读的是什么圣贤书?
如此当可引起百姓群情汹涌,矛头对向本县读书人。这个时候再请一两个学子振臂而呼,便会形成一股读书人的力量。
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八十六章 书香斎
求三江票!求收藏!求推荐票!
妙!
周知县鼓掌而笑,罗信说的简略,但是周知县却已经理解深刻。他也是读书人,自然是知道读书人对于名誉的看重。百姓都有从众心理,而且两县争水也致使双方伤亡,如果不是为了一口粮,他们也不会去械斗,只是他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罢了。
如今先让说书人将矛头引向读书人,百姓便仿佛决口的堤坝,情绪便会汹涌而出,将读书人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读书人自然不会忍受这个污名,如果在这个时候再不站出来,会受到士林界的嘲笑和鄙视。所以,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他们都得站出来,为了他们的名声站出来。而且他们一旦站出来,那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他们是为了全县百姓而战,哪怕是输了,士林也只会认为他们的学问不够,而不是会认为他们没有勇气和道德。
如果赢了
不仅仅获得了名声,而且会成为本县的英雄!
实际上这对于读书人来说,获得的益处远远大于损失。在已经形成了大潮的情况下,没有人会躲避。
随后,就是这些读书人向他这个知县请愿,他自然顺势而为,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他解决了争水之患,而且会得到推动教化昌盛代替野蛮械斗的美誉,教化一方是对知县考核的重要一项。
至于结果输了,那就无所谓了。这个事情是你们百姓主动要求读书人,所以百姓就要认,顶天谩骂几句本县的读书人无用,却不会再发生械斗之事。
信儿,此事如果解决,你当首功!周知县不吝赞赏道。
罗信急忙摆手道:义父,别折煞信儿,信儿只是提了一个头,都是义父智慧如海!
你这小子!周知县伸出手指点了点罗信笑道:我知道你要藏拙,这也是你明事理。义父不会说出你来的。不过义父心里有数。
多谢义父!
罗信明白周知县话中的意思,看来将来县试的案首是跑不了了。而且义父也会为自己走动关系,为自己铺下一些路。这才是如今罗信最需要的。
但是,文斗那天你必须来!
义父我还不是童生
这个没商量!周知县大手一摆道:你能够为村里尽一份心,为什么就不能够为县里尽一份心?
周知县如今真的是对罗信有了一份期待之心,而且也有着提点之意,望着罗信略微严肃道:
就算你帮不上忙,去见见世面也好。到时候这场文斗会成为两县最盛大的文事,如何能够错过?
罗信闻言心中就是一动。
是啊!
阳林县有着那么多的读书人,应该根本就轮不到自己,自己只是去见见世面,旁观一场盛事。这如果错过了,可谓一场遗憾,便点头道:
是,义父!
这才对嘛!周知县站了起来:好啦,你们兄弟二人聊吧,我要派人去约一下李知县。
说罢,便走出了房门。周玉便向着罗信竖起的大拇指道:信弟,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
大兄不要取笑我。
真不是取笑!周玉认真地说道,罗信却唯有苦笑不已。
唰!周玉打开了折扇,骚包地扇了扇道:我现在相信洵弟的话了。
二兄说什么了?
啪!周玉将折扇合上,朝着罗信一点道:洵弟说你三年之后一定能够连过三关,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然后和我们一起去考举人。
二兄高看小弟了。
不高看,一点都不高看!说到这里,周玉轻叹了一声道:我现在都不担心你考不中举人了,反而担心自己考不中。
大兄又在取笑!
唰!周玉又打开了折扇道:等到洵弟下次旬休,我和洵弟还一起去寻你。
但是此时的罗信却在瞅着周玉手中的折扇发愣,他突然想到手中一把折扇就应该是最好的兵器啊!它可以使出剑,刀,判官笔三种兵器的招式,在游历之时挎剑不方便,但是拿着一把折扇绝对方便啊!
而且还潇洒
这竹子绝对能够当做兵器,山里的人不是拿着竹箭就能够打猎吗?
只是需要一种最为坚硬的竹子!
对面的周玉说完话,没有听到罗信的回应,便向着罗信望了过去,却见到罗信正望着他手中的折扇发傻,便唤道:
信弟!信弟!
哦!罗信从发傻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有些尴尬道:大兄,你刚才在说什么?
我在说下次洵弟旬休,我和他一起去寻你,我们再抵足长谈。
好!小弟就盼着大兄二兄前来。
先别说这些,你刚才在发什么傻?
哦罗信的脸上有露出了尴尬道:大兄手中这把折扇是在哪买的?
你喜欢?拿去!周玉便将手中的折扇递了过去。
罗信便摇头道:我需要的折扇特别一些,县城里有做折扇的吗?
有!周玉点头道:县城内有一家书香斎,里面卖文房四宝和一些读书人需要的东西,我这折扇就是在他的店里买的。他们的店也按照客人的要求制作折扇。你想要做一把什么样的折扇?不过他那里亲手做的折扇要比现成的贵很多。
带我去看看!罗信便兴奋地跳了起来。
走!周玉也是一个干脆的性子,站起来便带着罗信离开了书房。
两个人走出了衙门,顺着大街走了大约五百米,罗信便看到了那家书香斎。周玉熟门熟路地带着罗信走了进去,将折扇在柜台上一敲,柜台内正在为一个客人打包的伙计一抬头,脸上便现出了的笑容:
周公子来了!
让你家店主出来。周玉淡淡地说道。
周公子您今日怎么有空光临小店!
还未等伙计去寻,门帘一掀,一个瘦高个中年人便笑眯眯地走了出来。
信弟!周玉转向了罗信道:这就是书香斎的店主,你有什么要求和他说。
推荐好友一本书:
推荐好友一本书:
书名:《大医生
作者:疯狂的鼠标
书号:3585699
简介:医可成魔,药可为毒,针能立起沉疴,亦能杀人无形!
链接:
[bookid3585699,booknae《大医生]
第八十七章 制扇
求三江票!求收藏!求推荐票!
那个店主又急忙朝着罗信施礼道:这位公子怎么称呼?
罗,罗信!
罗公子,有什么可以让在下效劳的?
我想做一把折扇!
没问题,在下的手艺绝对可靠,您有什么要求?
我需要最硬的竹子!你这里有吗?
有!店主点头道:正好有一根老毛竹,毛竹是最硬的竹子,而且越老越硬。
那就给我用最硬的部分!
没问题,只是越老的毛竹越贵。
这个没有问题!罗信淡淡地说道:而且我需要的折扇尺寸要略大一些。
折扇的尺寸通常在九寸到一尺,罗公子需要多大尺寸?店主有些奇怪地看着罗信,在他看来罗信这个年纪应该用小一点儿的折扇,怎么会需要大一点儿的折扇?
罗信思索了一下,作为兵器自然越大越好,但是还要考虑到这是一把折扇,不是纯粹的兵器,如果太大,会让人感觉怪异。便道:
一尺二寸吧!
好!店主点头,一尺二寸倒也不显得大得突兀。
还有,折扇的大骨和小骨都略微大一点儿,小骨要略微厚一些,要把小骨外端给我磨得尖锐。
明白!店主点头:罗公子还有什么要求?
就这样吧!我半月后来取。需要多少定金?
店主便笑道:有周公子在,要什么定金?
嗯!罗信点点头道:那制作这把折扇需要多少钱?
五两银!
罗信便点点头,然后又看了看店里其它的文房四宝,最终没有再买什么,和周玉离去。一出店门,周玉便亟不可待地问道:
信弟,你做那么古怪的一把折扇做什么?
罗信也没有隐瞒,反正将来自己练折扇的时候周玉也能够看到,便道:
大兄,你知道我家是习武世家。
知道啊!
我做那把折扇用来当兵器!
折扇也能够当兵器?周玉望向罗信的目光满是怀疑。
能!
周玉却是摇摇头,眼中还是不信的模样。罗信也没有强求,反正到时候他就知道了。
大兄,我要去城门口等家父和大哥。
我和你一起去!
好!
罗信也没有推辞,如今周玉是他的金兰之交,知道罗平和罗青来了,没有不见的道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