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财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张小坑
这道圣旨可不是空话,圣旨直接下命令,各地必须积极配合皇家福利院的建设。
土地直接规划,不用花一分钱。土地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事情就容易解决,只要有钱,一切都不成问题。
伴随着这道圣旨,天宝斋也开启了扩张的步伐。天宝斋的扩张没有什么难的。都是一样的模式,只需要复制就行了。
复制装修,复制员工,复制模式。而且天宝斋卖的都是奢侈品,店面也不需要多,一个城市一家就足以。
物以稀为贵,天宝斋这种店,店多了反而会不好。一道圣旨也让天宝斋的名声响彻大明,这比任何广告效果都好。
京城西山,天气虽然很冷了,但是工地上依然热火朝天。自从西山开始建设后,这里的工地就没有停过。
伴随着建设展开,这里招募的工人也越来越多。以往在西山讨生活的那些流民,现在日子都比以前好过多了。
皇家煤场,朱厚照整合了西山一些小煤窑之后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大型的煤场。每天都会有很多煤运送
第34章 卖煤球的小贩
皇家煤球厂今日聚集了很多人。这些人都是西山的流民。西山虽然进行了招工,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的。
而今日很多没有工作的人聚集在一起,眼睛里带着兴奋。
蜂窝煤,太子殿下前几天弄出来的新玩意。前几天免费给西山民众发放蜂窝煤炉和一些蜂窝煤让大家免费体验。
体验的效果让这些人大吃一惊。小小的蜂窝煤竟然能燃烧这么久。不仅能够做饭还能取暖。
一天只需要四块蜂窝煤,就能满足一天的需求。而且取暖效果比烧炭还要好。
一间小屋里放一个煤炉,就能让房间里温暖不少。虽然没办法和暖气相比,但是却可以在寒冷的冬季让房间里暖和起来,让大家扛过寒冷的冬天,不至于每天都呆在火炕之上。
最让他们兴奋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太子殿下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生意。这个生意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让这些流民当小贩去贩卖蜂窝煤和煤炉,这是朱厚照给西山这些流民提供的生计。
在皇家煤球厂这些小贩可以拿到一个批发价。一文钱三块蜂窝煤,他们把蜂窝煤运到京城去卖,可以卖一文钱两块。
这个价格已经够低了,按照一天四块的使用量,一个煤炉一天只需要两文钱。如果用木炭取暖的话,按照目前的木炭价格,一天最少也得十文钱,而且木炭还不能做饭。
不管是价格还是性能上面,蜂窝煤都比木炭好太多太多了。所以这东西根本就不缺市场。
京城百万人口,每年冬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木炭。京城周边的树木早已经被砍伐的差不多了。
很多木炭必须从很远的城市运过来,所以价格也比较高。别说木炭价格高了,就连木柴的价格都很高。而现在有了这蜂窝煤,一切都变得简单多了,这玩意即可替代木柴做饭,又可以替代木炭取暖。
蜂窝煤,这玩意朱厚照根本没有赚钱。勉强够成本就不错了。毕竟这个时代工业化水平比较低,采煤全靠人工,效率低的可怜,所以煤炭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虽然不赚钱,但是蜂窝煤的意义却非常大。不仅能够给这么多人提供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小生意。
还能让京城的百姓能够过得暖和一点,甚至会让很多人免于冻死。木炭的价格昂贵,京城很多普通的家庭根本就烧不起木炭,甚至连木柴都烧不起,只有冷到不行才把火炕烧起来。
现在有了廉价的蜂窝煤,就算是普通家庭也能烧得起,所以这小玩意意义重大。
“开始领票了……”
伴随着煤球厂开门,很多小贩排着队开始交钱领票。领了票之后直接去取煤球,这些小贩每人一架独轮车,小小的独轮车每次可以运送数千块煤球。
三百块蜂窝煤,成本需要一百文钱,但是卖出去却能卖一百五十文。这样一趟下来就可以赚五十文左右。
这样赚钱的速度是这些人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如果一天卖一趟的话,一个月就能赚一千五百文钱。
一千五百文钱虽然不多,但是却已经够养家糊口了。如果勤快点,一天可以跑两趟,那么一个月就可以赚三千文钱。
这个收入虽然不能发家致富,但是却可以养活一家人,不仅饿不死,还能有闲钱购置一些衣服,每个月还能买点肉吃。三千文钱,可是相当于后世的三千元的工资啊。
同时皇家煤球厂还可以欠账。先拿煤球出去卖,回来再把煤球的钱还回来。这样的政策更是让这些流民对朱厚照感恩戴德。
一辆辆独轮车进入煤球厂,他们小心翼翼的把一块块已经晾干的煤球装进自己的独轮车里。
虽然辛苦,但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幸
第35章 京城的改变
小小的蜂窝煤在京城引起巨大的轰动,了解到蜂窝煤的神奇之后,几乎每家每户都购买了一些蜂窝煤。
简单的帐大家都会算,这蜂窝煤即可当柴煮饭,又可当炭取暖。而且非常干净,点燃之后只要按时替换,根本不需要重复点燃,非常的方便。
煤炉还提供热水,更是大大方便了很多人。
蜂窝煤推出之后,立刻引来大家的抢购。贫穷人家买一个煤炉,有钱的人家直接买好几个。
小贩们运过来的蜂窝煤,连半个时辰都没到就被大家抢购一空。很多人买不到只能等下一批了。
看到这么轻松就把蜂窝煤卖了,小贩们那叫一个激动,一个个干劲十足。很多人干脆夫妻俩齐上阵,虽然京城到西山距离比较远,但是一天跑一趟还是可以的。
甚至有的人可以一天跑两趟,这种韧性让朱厚照也忍不住大吃一惊。
要知道西山距离京城可是二十多公里,他们推着独轮车,载着这么多煤球,行动速度并不快。
再加上路不好走,从西山到京城,一趟就需要走三四个小时。
再加上在京城内走的路,如果一天两趟的话,他们要走数百里路,这份毅力太吓人了。
朱厚照不知道,对于西山的流民来说。他们是穷怕了,现在有了赚钱的机会,他们害怕这个机会稍纵即逝。
所以现在拼了命他们也愿意去干。夫妻俩上阵,一天如果能跑两趟,夫妻俩一天就能赚二百文钱。
这是以前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就好比原来你的工资一个月五百,现在突然出现一个月可以赚三千的工作,你自然也会拼了命。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都是最勤劳,也是最能吃苦的。特别是底层民众,他们吃过很多苦,相对于他们以往经历的苦难,一天走百里路这点苦难不算什么。
不管那个朝代,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皇家煤球厂,打煤球的工人也在不断的增加。他们的速度虽然不慢,但是完全跟不上供应量。
现在冬季已经来临,蜂窝煤又是突然出现的东西。所以短时间内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京城内百万人口,这个需求量可想而知。仅仅一个京城对蜂窝煤的需求量就是天量。
蜂窝煤火了,京城内卖炭和卖柴的生意却一下子冷清下来。木炭根本卖不出去,因为价格太高了。
就算降价也没办法和蜂窝煤相比,毕竟木炭是有成本的。就算降到成本价依然比蜂窝煤贵很多。
连木柴的价格都比蜂窝煤贵,可想而知蜂窝煤火了之后,这两个生意的处境。
很多人最后没办法,只能拉着木炭去其他城市去卖了。虽然跑的比较远,也比在京城卖不掉强啊。
天气变冷,冬日降临。整个京城仿佛也被冻住,这寒冷的冬天,很多人没有必要是不会出门的。
朝堂之上,弘治皇帝正在看呈上来的奏折。冬天来了,弘治皇帝最关心的是京城的物价。
弘治皇帝深知物价对老百姓的影响,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详细的看一下物价情况。
“咦,今年木炭价格为何如此便宜。而煤炭价格为何提升了不少。”
看到木炭和煤炭的价格后,弘治皇帝一脸的惊讶。特别是对比往年的价格之后,木炭价格竟然跌了一半。
而煤炭的价格却上涨了一倍,这样的变化让弘治皇帝甚是好奇。
“回禀陛下,近日太子制作出了一款神奇的蜂窝煤。这蜂窝煤不仅无烟,还能长时间燃烧,既能当炭又能当柴……”
曾鉴详细的把蜂窝煤的事情说了一遍。这几日蜂窝煤闹得沸沸扬
第36章 要想富先修路
“儿臣参见父皇……”
“草民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带领着工匠们前来迎接。
“都起来吧。”
弘治皇帝从车里下来,看着众人说道。
“听说你在西山修水泥路。正好今日没有重要的事情。为父就带着众臣来参观一下。”
弘治皇帝的话让朱厚照笑了起来。
“父皇,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我们马上就要浇筑了……”
在护卫的保护下,朱厚照开始给弘治皇帝介绍修路的过程。
先平整路基,把路基平整完毕之后再浇灌混凝土,等混凝土干透就可以了。
为了这条路朱厚照他们准备了很久了。这段时间皇家水泥厂的规模也不断的在扩大。
除了囤积材料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平整路基。
“父皇,这条道路是双向四车道。两边还各有一条人行道。”
朱厚照开始给弘治皇帝和大臣们讲述这条道路的具体模样。同时还带他们到城墙下面的总指挥部去看沙盘。
小小的沙盘让一切都清晰可见。这个沙盘里不仅仅有这条路,还有西山和京城。
“太子殿下,这是何物”
看到沙盘,刘大夏赶紧问道。作为兵部尚书的刘大夏看到沙盘后直接被惊呆了。他敏感的察觉到这东西对于军事的重要性。
“刘大人,此乃沙盘。按照实景进行一定比例缩小制作而成。比地图更加的直观……”
朱厚照笑着说道。
“刘大人,为何对此物如此好奇啊”
弘治皇帝看着刘大夏问道。
“回陛下,如果这沙盘上用在军事。我朝将领将会更加直观的了解战场,这小小沙盘,在军事上定有妙用。”
刘大夏赶紧说道。地图是地图,沙盘是沙盘。相对于地图,沙盘更加直观。
“刘大人,今日我便把这沙盘制作之法告知兵部。”
朱厚照赶紧说道,这话让弘治皇帝和刘大夏都笑了起来。刘大夏一说,弘治皇帝也察觉到了这沙盘的妙用。
这沙盘制作精妙,连一条小河,一座山坡,一座桥梁都标注在内。这样详细的标注,不仅仅可以用于军事作战,对于平时大明的一些建设也有很大的妙用。
看着沙盘,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条道路的模样。双向四车道,而且每个车道都是四米宽的车道。
道路中间有护栏隔开,同时人行道和主干道也用护栏隔开。
行人走行人的道路,车马走主干道。互相不干扰,不仅增加了速度,还增加了安全性。
“这是何物”
弘治皇帝指着沙盘上一个奇怪的东西问道。其他人也看到了这个奇怪的东西,一个个好奇的看着朱厚照。
“父皇随我来……”
朱厚照显得有些神秘,直接带着弘治皇帝走到外面。在外面大家看到了实物。
一个横在空中的木柱上面固定这一个金属箱子。金属箱子上面有两个巨大的圆孔,不过圆孔现在却被盖子盖住。
“父皇,这是儿臣制作的小玩意。儿臣称之为红绿灯。”
朱厚照笑着介绍到,直接让工匠们打开红绿灯。工匠们拧开一个开关,一个圆孔直接打开。
圆孔打开,里面是巨大的红色,从远处清晰可见。但是过了一会儿,这个圆孔的盖子就自动盖上,另一个盖子打开,圆孔里是绿色。
“父皇,这便是红绿灯。里面的机关可以让他们循环打开。把红绿灯放置于路口,红灯的时候停,绿灯的时候走。这样既保证了各自方向的自由行驶,也防止混乱……”
朱厚照把红绿灯
第37章 刘瑾的新工作
刘瑾有了新工作,接到这份新工作的时候,刘瑾的心情是忐忑的。
这份工作就是负责大明皇家福利院,这个差事的担子可是非常重。刘瑾知道这个福利院的作用是什么,自己要是把福利院给玩砸了,自己就是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皇帝砍的。
所以对于这件事,刘瑾的态度很明确。宁愿慢一点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不仅如此,对于敢下绊子的人刘瑾奉行的态度是杀无赦。刘瑾这个新工作也让他手里也有了权力。
弘治皇帝直接让东厂和锦衣卫配合刘瑾。这样一来刘瑾手里的权利比之前要大很多很多。
不过这权利烫手啊,一个弄不好能把自己烧的干干净净。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钱送到自己手上之后,刘瑾更谨慎了。
天宝斋快速的扩张,敛财的速度那叫一个恐怖。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宝斋已经敛财了数百万两白银。
现在这些钱大部分都在刘瑾手里,越是这样刘瑾越害怕。他害怕的不仅仅是皇帝,更多的是那个自己越来越看不透的太子殿下。
“刘公公,第一批人送到了。”
京城大明皇家福利院,这座福利院位于西山,占地面积上万亩。现在福利院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今日,第一批经过筛选后的孤儿被送了过来。数百名孤儿是从京城和周边城市筛选出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