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凌风笑诺
现在的刘琦已经完完全全的是刘琦了,虽然是一个不同于历史的刘琦。
谁说这个不是真的呢
历史的书写永远属于胜利者!
杨凡羽
两千年以后的事谁还管得着呢
反正也回不去了!
对于刘琦来说,杨凡羽才是历史,回不去改不了的历史!
历史没法改变吗
那没法改变的只是记忆与自己的历史罢了!
记忆中的历史早就变成了眼前的现实,而现实的刘琦的人生早已被他改写得面目全非了!
改便改了,二十年了!
从无到有,所有得到的都是他靠着智慧与努力拼搏得来的,得之无愧!
是啊!猛然回首,二十年时光弹指灰飞。如果说一开始刘琦还有一些顾忌改变历史的走向,那从自己决定在这纷乱的大汉末年走向争霸之路时,他便下了决心让自己的穿越轰轰烈烈一回。
改便改了,能耐我何
大战在即,想那么多也没用。刘琦的心中自己早已不是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的杨凡羽,而是高高在上的汉中王刘琦!
因为这偌大的家业都是他和他的兄弟们历尽艰辛打拼而来的。他和他们的身后还有妻子儿女、父母亲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不但要发,还要洞穿敌人的咽喉、敌人的心脏。
没有人愿意失败,何况这么多年刘琦集团苦心经营所建立的科技与装备上的优势
没有人会认为刘琦会败,纵然他们兵力上并不占优。
战必胜!
这不是口号,是信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刘琦自然也不会自大的以为仅凭自己现在能调动的部队就可以同时战胜曹操刘备,那可是放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都霍霍有名的政治家及军事家。
刘琦从没认为自己单从能力上来讲能胜过其中之一,他只是利用了自己的记忆收服了一些他认为很厉害并且很忠心的能臣猛将,并把他们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而已。
如果说优势,那应该是战马与钱粮上能够远远领先曹刘两方势力罢了。军队的数量,刘琦从来就没占过优。他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线。
但是,兵力多也有多的优势。
能不能打是两回事,关键人家几万几十万部队往那一拉一摆,看着吓人啊!
你战斗力再强悍,兵甲再锋利坚固,也不可能轻松地以少胜多呀
更何况,中原战争从来都不会象征伐草原各蛮那样以野战为主的。
攻守城池才是主弦律!
就算是野战,那也会有气候、地势、营寨、军阵各种可利用的条件。
谁没事跟你把部队往旷野上一拉,没事叫声“冲啊!”大家一鼓脑儿往前冲,输赢全看谁杀得人更多
“文若!”
“臣在!”
“把我军现在的兵力部属汇报一下!”
“喏!”荀彧从怀中掏出一本手折,看来早有
第372章 先礼后兵
“回主公,关中诸郡除去拱卫长安的一万兵马,还有两万人马可以调动。河套地区皆黑山移民,大多青壮都有战斗经历,但是都已被遣散归农,需要重新征招方可成军。倒是河东与弘农尚可调集三四万兵马,只不过……”荀彧对刘琦治下各地的兵马倒是了如指掌。
“不过什么”
“主公,目前曹操的军事调动确实是在应对我军的三条主攻路线,但是洛阳和河内毕竟也是曹操的地盘,很难说他不会出兵河东或者弘农,以袭我后方。臣以为不得不防啊!”荀彧回道。
“河东和弘农的部队确实不宜调动,那派人去河套地区征些兵士吧嗯,我看就让张白骑去吧,张燕现在西域,黑山诸将中就他还算是有些头脑。”刘琦道。
“臣以为此事由雷公去做比较合适,白骑将军比较沉稳,守河东还要靠他。雷公虽然性格爆躁一些,但是却比较能煽动士气,加上他以前一直是飞燕将军身边的忠实拥护者,在黑山下来的百姓中还是有些威望的。”荀彧亲自主持过黑山大迁移,对黑山下来的将领也比较熟悉。
“那便让雷公去吧!马上安排下去,五日内从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调动大军两万,到霸桥集结。兵发南阳,随吾出征!”
“喏!”
……
荀彧的办事效律那可是很高的。调兵令传达下去的当天,三郡的驻军将领便已经行动起来了。第二天就有部队开始往霸桥方向移动了。
京兆尹的人马来得最快,守将白绕也是闲出鸟来了。从归顺刘琦后,都是以守将的身份驻守河套、京兆尹,很久没有参加过战争了。日子虽然过得安稳惬意,但是对于那些一直在刀口添血的军人来说,没有战争总会觉得生命中少了些什么。
所以,荀彧发下的调令一到,他便立刻整军,简单地安排了京兆尹的防务后,亲自领着七千大军开往了霸桥。
其实左冯翊和右扶风的人马来得也不慢,只是他们稍微远了一些罢了。
调令下达后的第四天,两万人马便已齐聚霸桥兵营。
随军而来的还有白绕、眭固、青牛角等将领。
这些黑山下来的汉子们虽然都已经贵为正规军的将领,日子也已经过得非常好了,但当年叱咤山林的日子总是令人怀念。他们可没有张燕的眼光和能力,他们能为将绝不是会了过安稳的日子,他们渴望战争。作为军人,除了战争,他们已然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刘琦给了他们权力与安稳,让他们的家人亲人能够过上好日子。他们都是真的汉子,知道谁对自己好。但是守着安定的地盘,体现不出他们的价值。
他们渴望上战场。
虽然守一方平安同样重要。
但,每一个军人都渴望上战场,真刀真枪地去拼杀自己的功勋。
……
建安七年六月,刘琦亲率白马义从、神刀卫以及关中大军共计三万人马开赴战争的的最前沿。
赵云和马超的部队与李典的守军汇合,大军已开出堵阳,在离叶县不足二十里的小城卷城摆开阵势。
夏侯惇的大军也已到达叶县,与曹仁汇合。加上原来的守军,约有十三万人马,大军人山人海地将叶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局势非常严峻。
但是还没有人去争先挑起战争,虽然已经拉开了阵势,但是双方的主将却都没有主动去挑衅。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局部战争,这是当今天下最大的两大势力间争斗。
虽然曹军倍于刘军,但是不论是夏侯惇还是曹仁都不敢小觑对面的赵云。尤其是与关羽交过锋的夏侯惇,已经亲自领教过刘琦军的厉害了。听说赵云的龙骑营其实战斗力还在关羽的第一军团之上,
第373章 好大一个局
稍作休整,刘琦便派人往叶城的曹营送去书信,还是要会一会曹操的。
不曾想,信使刚刚出城,曹操的信使便已到达卷城。
英雄惜英雄!
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曹操早已猜到刘琦会约见他,他不愿事事落后于刘琦,每每让自己处于被动之中。所以他先一步向刘琦派出了使者。
卷城到叶城查距不到二十里,快马加鞭,不过一刻钟便能到。
卷城南靠沅水,叶城背邻澄水,中间相距不足二十里。没有大山,也算不得平原,丘陵地带。
很宽阔,很平缓,纯天然野战场。
当年刘琦把叶县让给曹操的时候,其实被曹操从张绣手中战领的犨县也没有还给南阳。其实鲁阳也处于两方势力交界的最前沿,双方都没有去把控。
对于南阳来说,没有叶县和犨县,鲁阳反倒是象一个独立在外地方。相对来说它更象是曹操的地盘,虽然曹操其实也并没有实际派兵控制。
而对曹操来说,当年刘琦提供给他牛马,并让出叶县来平息南阳之战,也算是给足了他面子,也给了他发展的支持地,他实在不好意思再去派兵占领除了叶县和犨县以外的别的城市。
成大事者,不拘一城一池得失。
看了曹操的信,刘琦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想法差不多,也没有必要去争谁是主导了。
见一面而已!
这场仗是一定要打的,不论是他还是曹操都在等待这么一个机会的出现。
现在的大汉天下就剩下他们三家了,不论谁想完成最后的一统大业,都必须对另外的两个势力开战。刘备是弱势的一方,能利用的都会尽量去利用。
最少刘备现在绝对不敢对任何一方主动开战。
所以,不论从哪个方面分析,刘琦和曹操之前都会是最先开战的两方势力。
见一下只不过对这十年两人的相交作一个了断罢了。
所有的事联系起来,曹操才发现刘琦这个人原来从来都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一开始还在笑话他选择了偏远纷乱的并州而没有远见呢,结果这么些年下来,并州却变成了大汉天下最富饶的州。
一直没弄明白刘琦为什么要费尽人力物力去远征草原各族,虽然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了武帝冠军侯,但真正得到的又有什么呢杀了那么异族,得到的不过是那一望一际的苦寒的大草原。别说能产生多少利益,最关键他还错失了争霸中原的大好时机。如果当年他加入了中原的大争斗,曹操相信自己可能会是那个被赶到江东的落魄者。但是现在再结合刘琦对幽州东部和背部草原的控制,就能看出刘琦原来是对中原地区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再后来刘琦让出汉帝刘协而取关中,看上去是对曹操的让步,但是现在看来,全都是刘琦布的局。
当年跟刘琦谈成粮食换战马的生意时,曹操着实还兴奋了不少时间,他甚至觉得刘琦就是上天派给他的吉祥物。
现在看来,那不是因为刘琦完全控制了战马的市场,对中原群雄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吗
不找他买能去哪儿买
刘琦哪儿有哪么好心
没见他在抢袁谭的地盘时候对曹操做出过半点让步啊!
大草原、关中、凉州、荆州、益州
战马、都城、战马、鱼米、粮仓
刘琦布的好大一个局!
谁说刘琦目光短浅那他才是真的目光短浅呢!
没有真正敌对的时候,曹操从来没有深思细想过刘琦之前的种种做法。这一成为对手,他必须去想。
等等
那刘琦当年全力阻挡李郭派军,辛辛苦苦营救出刘协为什么要让给他呢以刘琦对敌的强硬,怎么会那么容易把这么一巨大的棋子让给他人难道他早就想好今天
那刘协的死
太可怕了!
那时候的刘琦才多大呀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刘琦还是人类吗
可这么一细细品味,吓出他一身冷汗。
所以他必须要来,这些猜测他要当面问一问刘琦。
虽然刘琦不一定会承认。
但是曹操总能从与刘琦的会面中得到些什么,曹操本以为自己一直以来都算得上蛮了解刘琦的,这么一想才发现自己从来没了了解过这个人
第374章 战!
曹操刘琦二人都禀退了左右随从,两都下了马,在山岗上的大青石上席地而坐。
两人在山岗上呆了将近一个时辰,谈了什么没有任何记录。
没有人听到他们说了什么,这一段谈话也注定不会写进历史。
两人离开的时候,面上都显露出坚毅与绝决。
天下大乱的时候,也许两人还能找到一也共同点,达成谅解录。现如今,已不需要太多的共鸣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山岂容二虎
两个强者,注定只有一个人会站到最后。
而能决定这个结局的是——
战争!
势不可免的战争!
带着典韦和公孙续回到卷城军营的刘琦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与曹操会面谈了什么,而是紧急地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
帅帐里赵云、马超、李典、黄叙、白绕、眭固、青牛角等将一字排开。
典韦和公孙续则站在刘琦的左右。
谋士倒是没带几人,除了刘琦从长安带来的荀彧、鲁肃外就只有南阳实际的最高领导人贾诩了。
当然,贾诩出现在军营并不是因为他是南阳的暗中领导者,而是因为他掌握着刘琦手下的所有情报资源。
战争,不只是兵力与将领的比拼。
还要大量的粮草、资金。
更重要的是情报与信息。
虽然密卫从未在包括荀彧在内的任何人面前曝过光,但每次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贾诩都会出现在刘琦身边。
明眼人早就能猜到贾诩明面上是在掌控着刘琦军团抗曹的最前沿,而实际上是控制着刘琦手中的情报信息。最少,影卫应该是划归他统辖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