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三国之大汉重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凌风笑诺

    有没有真的衣带诏王昌并不知道,但他手中却真真实实地握着一份汉帝刘协的密诏。而且是他爹千叮万嘱一定要亲手交到刘琦手中的密诏。

    本来刘协从长安带回来的文武众臣除了倒向曹操的,都已经基本被架空了实权,他爹王服也不过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越骑校尉罢了。而他既没他爹王服那样的人缘,也无他弟弟王安那样的才能。况且他爹王服也不想他为曹操效力,所以就一直呆在家中打理家族事务。

    所以王昌在许都,就只是一个平凡的富家子弟般的存在。加上他自己为人低调,基本上不到这个繁华的




第294章 兄弟团聚
    王昌被抓,也证明了王安的用心。江夏可不只是两路诸侯的交界处,由于刘备对江东的侵略,现在成了四路诸侯的交界处。不用心不行啊,谁知道哪一方就会派出细作混了进来。

    “军爷,军爷!我真的是你们王太守的兄长,我就是来探亲的。”王昌很无奈,都走到城门了,总不能真让他们当着奸细给抓起来吧。隐瞒了一路的身份是时候公开了。

    “你何证据证明你是太守的兄长你一无身份证明,二无通关文谍,叫我如何信你”城门口执勤的小将一丝不苟。

    “你把太守叫过来看一下便知道我是不是了呀!”王昌道。

    “太守政务繁忙,岂会为你一人而四处奔走。”小将坚守职责。

    “那麻烦将军代为通禀一声可好我真是你们太守的兄长。这点小心意将军请收下卖一些酒水。”王昌没想到会有这么麻烦,拿出些金锭想要贿赂守将。

    小将接过金锭,在手上掂了掂道:“来人!将此人拿下,严加审问。”

    王昌心中无比凌乱:“军爷,小人何罪”

    小将冷冷一笑:“哼哼,你没罪只是有些可疑。”

    王昌有种百口莫辩的感觉:“将军,小人冤枉啊!小人真的是王太守门亲兄”

    “哼哼,你若真的没问题,何需向我行贿待我等盘问清楚,自会向太守禀明!你如此心计,分明是想混进城去。你快如实招来,你是哪一方派来的细作,免得受皮肉之苦!”小将完全不通情理,却又严守职责。

    “你冤枉好人!”王昌突然觉得很憋屈,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他突然把心一横,在城门口就坐在了地上,对着城内大声叫道:“王安仲静小安啦哥想见你一面怎么就这么难啊呜呜”

    他不怕被抓,他也不怕被审问,可是他怕身上的诏书被搜出来,吃了这么多苦就白吃了。一想到这一路的苦,又想到一家人的惨死,那可恨的司马懿连他六岁的儿子都没放过。想到此,突然心如刀绞,这一路一直有一个寻找弟弟的信念支撑着。这会儿都到眼前了,却被一个门将给拦住了。一声“小安”勾出了多少心酸

    “何人在此哭闹成何体统!今日何人守门”一阵洪亮的声音从城门口围观的人群后面传来。

    如此有威严的声音,在整个西陵城,也只有老将军黄忠了。

    小将快步跑到黄忠马前:“回将军话,属下今日值守北门!”

    黄忠:“哦子山你怎么在这里不是说让你在营中统算钱粮之事吗你怎么会跑来看守城门了”

    子山何人步骘也!

    没错,就是他,历史上最高做到东吴丞相的步骘步子山。

    不用奇怪,本来这个时候应该是孙权要征召他为主记的时候了。可是谁知道刘备打来了!本就是随着家族躲避战乱而迁往江东的,这下战祸追着他们跑,那就只好继续迁移了。因为整个家族最后决定迁入刘琦治下的江夏,他也就只好跟着来了。

    在江东的日子虽然困苦,却因为孙策早已把战火压向西面而相对稳定。步骘这几年非常用功,白天劳作,晚间努力研习各种学问和技艺,各种书籍无不通读博览。由于他性格宽雅深沉,待人宽厚仁得,虽然客居他乡,却也有些许名气。

    本来孙权刚刚执掌江东,就在大量地从民间挖掘人才以搭建自己的核心班底。可惜他还没等到孙权的召唤,刘备就打过江来了。刚刚平稳的日子又变成了颠沛流离

    还好,江夏太守王安收留了他们这个落魄的家族。登记造册后,他们不但得到了相应的补助,还从郡府租种了田地,步骘的叔父还从郡府开设的钱庄借贷出了大量的资金做起了祖传手工艺买卖。

    步家的生活算是真正地稳定下来了。

    步家上下更是对王安,对刘琦的新政感恩不已。

    此时的步骘已经成年,他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报答王安,报答刘琦,他只想凭一生所学能够尽可能地为刘琦的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可对于初来乍道的他,没有人举荐,是很难进入到公务员的行列中去的。

    最后实在想不到办法,就去报名参了军。

    黄忠不是一个重武轻文的人,在新兵训练时发现了步骘文化水平颇高,还能团结凝聚身边的人。便破例把他收到身边做了从事,专门帮他统计钱粮军械之类的杂事。

    些许琐事让武人来办可能要许久,但对于步骘这么大一才子来说,不过是分分钟的事罢了。步骘不是那种做完自己的事就一边闲着偷懒的人,他抱着报恩的心态而来,做完自己的事还经常参加训练,也时常帮助身边的同僚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nb



第295章 密诏
    不用解释了!

    那就是王安的兄长!

    没有问题,黄忠是老人精,当然知道这时候应该留给兄弟二人,便带着步骘离开了。

    激动!

    伤悲!

    悲痛!

    气愤!

    仇恨!

    短暂的谈,融合了兄弟二人太多的情感。

    王安非常难过,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刘琦击败曹操,他一定会亲手杀死带人抄没王家的司马懿以及他的全家。

    但是他看到了王昌带来的密诏。虽然他心底不是很尊重那个所谓的天子,但是天子的诏书是给刘琦的,那问题就严重了。这是大事!

    但是,刘骑现在正在西川征讨刘璋呢,总不能让他哥再长途跋涉去往益州吧

    王安只好安排王昌留在了西陵,静候刘琦的消息。

    这一等就差不多三个月。

    这不刚刚听说郭嘉、甘宁大军返回长沙,王安估摸着这场战争差不多该结束了。于是便找来身边的影卫,让影卫安排人手护送王昌北上长安。

    天子下的密诏,可不敢大意。

    其实王昌在刘琦回长安的前十天就到了。虽然王安告诉他可以先去找荀彧,但他的执着让他一直住在客栈里等待刘琦班师。

    他坚守着父亲的一定要将密诏亲手交给刘琦的嘱托。

    刘琦接到密旨,打开一看,有些诧异刘协会这样写:

    朕的一生,是悲哀的一生。

    自先帝驾崩起,朕便生活在胆战心惊之中。

    前有母后心机,若非皇祖母相护,恐早已成皇兄登基的垫脚石尔。

    后有董卓欺凌,视朕如无物,霍乱我大汉基业。朕无能,难以力抗。

    幸王司徒忠心为国,合吕奉先之力,剪除董贼。

    然,朕还未能一展重振朝纲之抱负,便又遭李郭之祸。

    堂堂天子,竟过得不如一个流民。

    权力,与活着相比似乎并没那么重要。

    可,朕即为天子,当行天子的事,振汉室之纲,平天下之乱。

    费尽心机才得脱逃李郭之魔爪。

    岂知才出虎口,又入儿狼嘴。

    曹操面如忠臣,实为奸相!朕是过得比之前好,却没有一丝自由,更不说独理朝政。

    朕犹如一只被关在皇宫这个笼子里的囚鸟,朕所知天下事,皆为曹贼挑选过后之奏。

    悔不当初与兄北上。

    兄与我本同祖,乃我皇室宗亲之翘楚。

    现在想来,不论董贼,李郭二贼,亦或是如今之曹贼,无不视兄为大患,而虑之。

    兄之所为,实乃朕之所想。

    如今看来,卿才是中兴汉室之人也。

    朕悔当日洛阳之顾忌。

    就算卿取我代之又如何

    大汉依然可以中兴,朝纲依然可得重振。

    若兄执掌天下,朕愿为一小吏。

    哪怕是为一富家翁,也强过如今之囚鸟般的生活。

    想朕身边所谓的老臣忠臣,业已渐渐与朕离心。庸臣误国啊!

    朕已下诏召董国舅联络天下义士共讨曹贼。

    还望兄能恕朕当日之误,能助天下义士除贼。

    事若能成,朕愿禅位与兄!

    还望兄以我汉室大业为重。

    朕亦忧此诏不能如期达于卿手,若国舅事败,朕恐更无自由。

    如此生活,朕宁愿追随先帝而去。

    重振大汉天下之重任便交托于兄矣!

    兄可自立为王,率神威之师讨灭曹贼。

    只乞兄能代朕延续汉家基业!

    朕不愿为亡朝之君!

    弟刘协泣书。

    我去,这么长的诏书王服是怎么带出宫的

    这刘协也是一个矛盾体,前面还指着刘琦能带兵攻打曹操救他呢,后面反而写的象是遗书。

    刘琦把诏



第296章 前因后果
    “哈哈哈真是说曹,说文和文和到啊!”刘琦一激动,差点说漏嘴。

    还好不是“说曹操曹操到”,这要是说出来,圆都不知道怎么圆了。

    “文和,你这时间算的可真是准啊!主公昨日回长安,你今日便到了。”荀彧这话倒是真的夸贾诩。

    他知道按照贾诩手中的资源,他要想跟刘琦同时到达长安也是完全可以。他既然选择比刘琦晚一天到,那是因为贾诩摸透了人心,算准了时间。晚一天到,故意留一些时间给刘琦与家人团聚和了解大势。

    毒士还是那个毒士,还是那么能捉摸人性与心理。只是用在刘琦身上的是体谅主公而已。

    “呵呵,文若又来取笑我了。诩拜见主公!”贾诩回了荀彧一句,也不忘了向刘琦行礼。

    “免礼!过来说话。正好,有个东西要给你看看。”刘琦道。

    贾诩接过诏书,快速的流览了一遍。

    然后将沼书放下,对二人说:“这份诏书是真的。”

    “何以见得”荀彧问。

    刘琦当然相信贾诩的话,上次贾诩回来就说过密卫的人已经渗透进了许都。如果贾羽告诉他皇宫里有密卫的人,他一点都不会惊讶。

    其实重组影密卫的事几大高层是知道的,只是具体的构造和主管人员他们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影密卫的最高统领是贾诩。

    这也是为什么刘琦一回来,荀彧就猜到贾诩会到的原因。

    贾诩:“这份诏书是我们一的人协肋王服带出宫的。”

    “啊!”这话惊到荀彧了。

    也就是说贾诩一直都知道这份密诏的存在。那么王昌这一路的行踪密卫也是知道的!

    事实上,若没有密卫暗中保护,王昌能不能顺利找到王安真是难说。

    但是,贾诩并未下令干涉王昌的行踪,一切顺其自然。贾诩与李儒并不知道诏书的内容,但大致能猜到。他们并不想刘琦太早收到诏书,也不想刘琦卷入衣带诏之中。

    贾诩捡重点把“衣带诏”及这份密诏的前因后果向二人汇报了一遍。

    刘琦:“哎!陛下真是天真!这种事怎么可能成功曹操生性多疑,哪能任人在自己眼皮下做出如此大事”

    荀彧:“主公英明!”

    他似乎明白了刘琦当时为何要坚持亲征益州了。都是聪明人,贾诩都把事情前因后果说明了,他还想不到的话,也不配做刘琦的第一谋士了。

    刘琦:“呵呵,那也是文和与影密卫之功。我们目前确实不宜卷入中原战争。与其鱼死破,还不如现在的结果。”

    荀彧:“那此诏书”

    贾诩:“诏书交给蔡大家!”

    刘琦:“文和,你太坏了!”

    三人目光交错,心知肚明。

    蔡邕是刘琦手下与刘协接触最多的人。他能够看得出诏书的真假!

    重点是蔡邕在编写汉书,刘协的诏书信息量极大,包含了刘协对何皇后、对窦太后、对董卓、对王允、对李傕、郭汜、对曹操的评价,以及对刘琦的肯定和欲禅让皇位的信息。

    也就是说有这个东西在手,对刘琦日后自立会有很大帮助。

    而将它交给蔡邕,则是将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上加一个肯定。

    只要蔡邕确定了此诏确实出自刘协之手,他自然会把里面的内容编进史书,而且会把诏书的内容透露给刘表、郑玄等老学究。

    那么,舆论上对刘琦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其实不是贾诩变坏了,他一直就没好过。真正变坏的是荀彧,那个翩翩公子,跟着刘琦及田丰、贾诩混得久了,考虑事情也不再独以正直为主了。
1...7778798081...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