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凌风笑诺
另一方面他又极力地结交士族,非常珍惜得来不易写“皇叔”之名。因为他非常羡慕士族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优越地位。所以,他对士族的拉拢程度也是当时各路诸侯中力度最大的。
他在尽力地维护着大汉传承四百年的士大夫制度,所以深受青徐扬州一带士族的拥护。
同时他又尽量地减轻治下各地的税赋,至少是远远低于曹操、袁绍、袁术等诸侯的。
其仁义之名也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他在接收孙氏一族的江东地盘和文臣武将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以陆家为首的江东士族很坦然地按受了刘备,以张昭为首的士族代表们也很坦然地接受了江东新主。
至少,刘备的仁义,刘备的果决都是要强出还没满二十的孙权不只一点点的。
何况刘备头上还顶着天子亲口承认的“皇叔”之名。
这一来,刘备得江东就赚大发了!
张昭、张纮、诸葛瑾、陆逊、丁奉、潘璋、吕蒙、陈武、朱然、吕范、朱桓、贺齐、蒋钦
如此强大的班底,无疑大大地增强了刘备的底蕴。
而这些人大多出身士族,相对于曹操的残暴专权和刘琦的无故革新,这些人更加认可仁义无双的“皇叔”刘备。
别说谁忠谁奸。
至少到现在大家心中都承认同一个政权大汉。无论刘琦也好、曹操也罢,还是孙权、刘备,都是汉帝手下的臣,为谁服务都不过是共扶大汉江山罢了。最终也不过是看谁能够笑到最后,成为天子以下的那个权臣而已。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免费阅读】
选择自己觉得更能笑到最后的那个主公谁也没有错。
孙家覆灭,他们自然会归顺强者。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就象跟随周瑜投向刘琦的鲁肃、黄盖、凌操、董袭等人,包括那两万一同前往的鄱阳水师。
他们另择明主的初心是为了为先主报仇,以全忠义!
至少在刘琦麾下是没有人看不起他们的。
就算刘琦给了周瑜高于所有人的军政一手抓的特权。
当然,周瑜也不是不明是非之人,等他在蕲春安定下来后,便一心训练兵士,将太守之职交了出来。这是后话,后面再讲。
孙权走得很窝囊,也看清了世态炎凉、人心难测。之前口口声声说的效忠呢他们效忠的只有自己的前途和家族的命运吧
孙权很感激韩当和凌统,如果不是他们誓死相随,怕是自己已经是光杆司令一个了。
他也愧对程普,看到程普如死灰般的眼神时,他才明白谁是对孙家忠心耿耿的人。由此可见被他抛弃了的黄盖、凌操等人是何心情。
当然他并未对周瑜报有愧疚之情,不但没有,甚至还有一些埋怨。
如果周瑜没有带兵突袭秣陵,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就算是降,有更强的将领和战斗力,是否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呢
这下好了,刘备就给他留
第323章 关于爵位的斗法
看似曹操以刘琦为先,自己主动示弱,自己处处排在刘琦之后。但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虚的,给再大的官阶爵位,又没有半分钱赏赐。就跟两三个人开了个小破公司,一个当总裁、一个当董事长、一个当总经理一样,兵也是自己,将也是自己,没事自娱自乐罢了。反正谁也不会买谁的帐,谁也不会服谁。
刘备坦然接受了曹操派来的使者的册封,虽然他很明白这是曹操搞的鬼,但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是天子所授。他要的就是权倾天下,名正言顺。现在的局势让他也挺直了腰杆,再也不用看人脸色行事。不论是刘琦还是曹操想要开战,都不得不考虑一下他的存在。他自己从涿县起兵以来,也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达到今天的地步呢。权利让人的野心不断地膨胀,在他的心底已经不只限于当前的成就了。
或许可以再进一步三分天下而为王
刘琦呢又是一个难题!
要让他接受曹操的安排,承认他左右朝纲的事实
门儿都没有!
一大堆大智若妖的能臣辅佐,怎可由曹操牵着鼻子走
全部不受!
推回曹操派来的使者的所有封赏和官爵,并奉上刘琦手下各州刺史及重要文武联名上书一份,尽表刘琦平内乱、开疆土之功,请封刘琦为秦王。
这是对曹操的决定的蔑视,也是对刘协密诏的响应。刘琦就是要曹操明白,不管你曹操有多大本事,一样左右不了我刘琦的成长壮大。就算天下人认你这个丞相,我刘琦一样不把你放在眼里。
你说侯就侯你说公就公
还没问我愿不愿意呢
不服来战!
怎么玩儿都行,就是不按你想的套路去玩!
收到消息的曹操气得吐血,大发雷霆,直言:“刘琦小儿,欺我太甚!”
众谋士七嘴八舌地数落刘琦不知天高地厚,只为平息曹操的愤怒。
当时也没下个定论。
等众人离去后,曹操又分别召见了荀攸、程昱两大心腹谋士。
荀攸的话是“公何忧烦刘子玮自请为王,公可暂从之。不论他所求何位,终归绕不开丞相之手!”
程昱的话是“子玮为王,丞相为何不能自立焉天大的功劳又岂能抵得过从龙护帝之功”
曹操怎会想不到他只不过想知道如果有一天他要代汉自立,自己最坚强的后盾们是何反应罢了。
事情已经到了这份儿上了,曹操已经年近五旬,也许当初还是一心为汉的话,现在也到了为自己和子孙后代谋求更好的未来了。
因为刘琦的存在,他自己从来都不是天下诸侯中最突出的那位。纵然他手握天子,也从未改变过在刘琦面前的弱势。其实在袁绍败灭以前都一直比他更强势一些。
现在看来与刘备的相互利用,共同成长这一步棋还是非常高明的。
回过头来看一看,如果没有刘备的配合,他能不能顺利地消灭二袁都是一个未知。如果合袁绍而灭了刘备,他可不敢想自己能不能打败袁绍。
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孙家崛起于江东。
如果刘琦在与袁绍的争斗中强势获胜,那么他将处于孙刘交好的夹缝挣扎多久呢
哎,世人皆可度之,唯独这个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刘子玮让曹操想起来就头疼。
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联刘备而抗刘琦还是联刘琦而吞江东
似乎都不见得能讨到什么便宜啊
秦王就秦王吧,反正刘琦也占着三秦之地,给你!
以后正好以刘琦“叛汉复秦”为借口,拉刘备一同出兵伐秦!
而刘琦这边最先结束大的战争,进入了恢复民生的大方针。而且不费一吹灰之力,坐亨南北战线的胜利果实。
北边白捡两
第324章 封王
刘琦的册封诏书是刘协亲自批的。
见事实已经无法改变,而且对自己往后的发展有利,曹操也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把刘琦的手下为刘琦请封的诏书递到了刘协手中。
本来曹操是想借此机会向刘协表示一下:看吧,你刘姓宗亲又如何翅膀硬了还不是要单飞还是曹某人对你忠心吧
哪知道人家刘协看完眉头都没皱一下,也不管堂下众臣子七嘴八舌的抵毁,大手一挥:“准了!”
刘协总算等到了这一天,总算亲眼看到有一位刘氏宗亲愿意站出来力挽狂澜,拯救肢离破碎的大汉河山。而刘琦也是他一直看重的人。
自从“衣带诏”事发失败后,刘琦就看透了许多事。
自己的几个妃子跟随自己多年,却没有一个怀上龙种,唯一一个有了身孕的董贵人还因为衣带诏的牵连被曹操的人当众溢死。自己已经二十好几了,这一生也许就将在曹操的淫威下蹉跎一生,可好歹也为这大汉江山留下一丝血脉呀!
可是曹操接二连三的将自己的女儿曹宪、曹节、曹华许给刘协为妃。可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儿,跟了刘协多年也没有给刘协留下血脉。
事到如今,刘协若是还想不明白有人做了手脚,那就是真傻了。
也许曹操不会篡位,可曹操的后人呢
没有血脉的刘协用什么来延继汉室江山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曹操已然自请为魏侯了,下一步是不是称公呢
再下一步呢王
那后继者是不是可以直接称帝篡权了呢
与其便宜一个使自己屈辱一生的乱臣贼子,那还不如让刘氏血亲正正当当地封王,至少万一他哪天撑不下去了,还有高祖后裔延续着大汉正统。
那为什么他选择刘琦而不是刘备呢
因为从董卓乱京起,刘协先后做过董卓、李郭、曹操手中的傀儡棋子,但他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些人哪怕大权在握时,无不都在顾忌着一个人。而且是同一个人刘琦!
而且刘琦的血脉正统!
皇室宗谱明显可查刘琦为鲁恭王刘余十三代孙刘协为长沙王刘发第十三代孙而刘备为中山靖王刘胜第十二代孙。
此三王同为汉景帝刘启之子。
说起来都是同宗同脉!
但是,刘琦是从出生便被收录进了宗族谱的存在,而且刘表从来都是被汉室所承认的皇室血脉。
可刘备就不好说了!
首先,先在这个皇室宗谱里面刘备那一族是新加进去的。
“中山靖王刘胜陆城侯刘贞刘雄刘弘刘备。”
看上去倒是象模象样的。
可是
刘胜为人喜好酒色,生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刘胜常与同母兄赵敬肃王刘彭祖相互指责说:“兄长为王,专门代官吏治事。为王应当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刘彭祖说:“中山王只管奢侈淫乐,不辅佐天子安抚百姓,怎能称为藩臣!”
一百多个儿子,三百多年传承,到如今,那该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家族啊
为何皇室族谱里没有中山靖王别的儿孙一脉的记载呢难道皇室中早就知道刘贞一脉三百年后将有大能刘备出生
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实在太多了,完全无法考证。刘协当日承以刘备的皇室地位,一是受曹操之迫,二来也想多拉拢一些刘氏宗族的实力诸侯罢了。
事实上,刘备能在外面状大根本没想过刘协的处境,他深知自己其实无力与曹操相抗。对于他来说利用曹操及刘协提供给自己的便利,努力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才是关键。这也是他收到董承传出许都的衣带诏而按兵不动的原因。
一群井底之蛙,被困许都围城之内哪里看得清曹操的真正实力。受到邀请的刘备只是淡淡一笑,便将诏书收起,继续南征扬州了。
他的选择没有错,可是在刘协看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算你不来,也应该响应一下才是。完全置之不理,狼子野心同曹某人般昭示。
刘协已经看透了,曹操也好、刘备也罢,都不会以恢复大汉河山为追求的。他们四处征伐,只不过是为自己积蓄实力罢了。
在他心里,刘
第325章 王的烦恼
刘琦封王,牵涉的东西就多了。
有王就有王后、王妃。
还有世子的设立
人就是这样,没有的时候差不多差不多也就过了。当你有了,就得分。对父母,对妻儿,对身边的所有人
一个小小的汉中郡王,却控制着大汉半壁江山,你说身边的人会没有想法
自古后宫不太平!
虽然刘琦的后宫只有蔡琰、貂蝉、张宁、吕琦玲、甄宓五人。
但是
没有利益就没有争斗,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每一位母亲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争取到最好的未来。
现在除了一心钻研医学的张宁生下女儿刘诺以后没有再怀孩子,其他几女都为刘琦诞下了儿子。
蔡琰产下第二个儿子刘平,貂蝉也如愿生下儿子刘绍,甄宓也如愿地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刘承。加上长子刘铮,次子刘奉。刘琦已经有了五个儿子,可谓是人丁兴旺,后继有人了。
孩子多了,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一碗水端平了,总有忽略的时候。
后院的女人们虽然看上去还是那么融洽,却多少会因为孩子们的争闹弄出一些不开心来。自然不自然地就会进行对比了。
蔡琰是发妻,出身名门,自然会有一些心理上的优势。长子刘铮还好,可以说是跟随刘琦从当初的小势力一路成长起来的。受到的教育也比较苛刻,从小也比较懂事。
可对小儿子刘平,蔡琰就有一些宠溺了。不但要哥哥刘铮完全宠让,有时也会与其他的孩子争抢。
绮玲将门之后,刘奉又被吕布当作传人来培养,小刘奉从小就养成了力争第一的习惯,所以有的时候对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紧,并不太愿与其他的兄弟姐妹们分享。
甄宓出生商贾,又冰雪聪明。自己不论出身还是后台都比较弱,大多时候都会极力地避免与其他姐姐间的分歧。她和刘承总是避让,看上去总是人畜无害的样子。
最委屈的就算貂蝉了。婢女出生,又没有任何家族背景,让她在面对刘琦的其他女人们时,总是礼让退避。虽然她是太原王家义女,虽然她是大将关羽义妹。但是从小养成的不愿让刘琦为难的性格,总是让她和她的孩子常常吃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