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李荩忱刚刚走入书房,一名普通士子长衫打扮的中年人就在李平的带领下走了进来,这中年人看上去风尘仆仆,但是一张国字脸上五官端正,尤其是一双眼睛之中带着几分凛冽寒意,不用想也知道必然是久经沙场之人。
而他见到李荩忱,率先一拱手:“弘农杨素,见过李将军。”
李荩忱骤然听到“杨素”这个名字,直接怔了一下,因为他很清楚这个名字和这个名字的主人。不过转念一想,李荩忱也能够释然。
放眼整个北周朝中,能够同时被杨坚和宇文宪认可的,恐怕就只有杨素了。
杨素一向站在杨坚这一边,没有少帮助杨坚出谋划策,在名义上一直都是杨坚的人,杨坚对他自然也是信任有加,曾经多次向朝廷举荐杨素。而后来杨素追随宇文宪进攻北齐,几次身先士卒、立下赫赫功劳不说,还曾经在战役的关键时候帮助宇文宪找到敌人的弱点,使得宇文宪能够长驱直入,最后一举击破北齐主力,让北周可以击败这个宿敌。
因此宇文宪对于这个来自于政敌阵营之中的家伙出奇的并没有多少反感,反
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
李荩忱微笑着摆了摆手,他当然知道杨素不可能是假的,因为就算是别的能假,但是杨素的眼神还有那超出俗人的气质就是普通人模仿不来的。
而且现在的杨素还没有经过灭陈之战,在北周朝廷也不是什么真的举足轻重的人,所以就算是冒充的话也不会冒充他。
李荩忱的目光落在杨素的身上,微笑着说道:“这个某也知道,没有想到贵国竟然会派遣处道兄前来。”
李荩忱除了表示自己的惊讶和诧异之外,自然还在对杨素的才能有所嘲讽。这一语双关的意思,杨素当然不可能听不明白,当即微微颔首:“余一向无才无德,朝廷派余前来,解决和李将军之间的些许细枝末节的任务应该也差不多了。”
此时李荩忱正端着茶杯,手登时停在了空中,没有想到杨素竟然如此直接的怼了回来,这家伙当真和历史上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直性子。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一次又一次的因为管不住嘴巴而起起落落,也或许是为什么被踢到李荩忱这里来负责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任务的原因之一。
毕竟前来李荩忱这里联络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做的这些只有北周皇帝的密旨,甚至连官服都不能穿,而且一旦传递消息以及传达意思的时候出现偏差,导致李荩忱和北周之间脆弱的平衡被彻底打破,那么这责任肯定要承担。
因此李荩忱觉得北周朝廷让杨素这个毒舌的家伙前来自己这里,多少也有些排挤的意思。
杨素说完就微笑着打量着李荩忱,实际上他刚才那话说出来也有几分故意的成分,他也想试探一下李荩忱的深浅,如果李荩忱因此就生气的话,那杨素会觉得轻松很多,因为自己的这个新朋友和新对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肚量,有弱点就是好对付的。
而李荩忱显然并没有让杨素如愿,他只是微微颔首,沉声说道:“处道兄此言不假,处道兄当是心细之人,一些小事的监督和落实让处道兄来做倒也无妨。”
杨素此时正在慢悠悠的品茶,听到这一句话险些将嘴里的茶水都喷出来。不知道李荩忱这到底是不是理解了自己的意思,但是杨素很清楚,李荩忱这分明是在嘲讽他,而且变本加厉。
而李荩忱这一次似乎并没有再给杨素喘息和反击的机会,紧接着说道:“按照之前的约定,我军戍守葭萌关和剑阁等地,但是不加强葭萌关的防备,这在处道兄前来的道路上都应该已经看到了。而贵军按理说应该集中撤退到汉中,转而前往房陵,可是为什么现在李询部依旧在蜀道入口”
这些韦孝宽和李荩忱的口头约定名为“口头”,实际上都在另外一份密约上,这是双方之间最大的秘密,在李荩忱这边也就只有萧世廉和裴子烈知道,而在北周那边应该也只是局限在韦孝宽和尉迟迥以上的北周高层,当然还包括杨素这个使者。
按照这些“口头”约定,李荩忱只能修缮加强剑阁的防务,而葭萌关和梓潼等阆中的入口要塞只能派兵把守,但是不能继续修缮和加固,从而减弱其作为雄关的作用。
而作为交换,北周军队应该撤退到汉中和新郑等地,并且逐步转移前往襄阳。可是现在尉迟迥部已经抵达樊城以北,而韦孝宽也将自己的中军转移到了沔水上游的房陵,可是韦孝宽的部将李询依旧率领七八千兵马驻守在蜀道的入口处。
这当然不是如约而行。
&n
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
看着杨素似乎并没有告辞的意思,李荩忱有些诧异。
而杨素看了一下周围,低声说道:“敢问将军这书房之外,可还有耳朵”
李荩忱怔了一下,虽然不明白杨素这是什么意思,不过看杨素的神情,他也知道杨素肯定有更私密的事情想要说。这家伙来的时候的是被李平小心搜过身的,并没有携带什么兵刃,更不要说李荩忱的身后就是刀剑架,李荩忱对于自己的功夫很有信心。
如果杨素想要暴起发难,李荩忱丝毫不怕。
当即李荩忱朗声喊道:“李平,让亲卫到廊下戒备!”
“诺!”李平响亮的声音传来。
而李荩忱转而看向杨素:“杨兄放心,隔墙无耳,有什么事情尽可以说出来。”
杨素郑重一点头,旋即撩起来自己的袖子,露出内衬的纹饰:“其实某只是想要问一个问题,不知道李将军可曾见过这个纹饰”
在杨素的袖子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条盘旋缠绕的树枝花纹,而这些枝叶都生长在一棵大树上,这大树树干笔直,一直延伸到袖子深处。
李荩忱一开始不以为意,但是当他的目光落在围绕袖子一圈的花纹上时候,眼睛顿时瞪大了。
这花纹他何尝是见过,而且还曾经一次又一次的摩挲、一次又一次的对着发呆、一次又一次的想着这花纹到底是什么来路。
这花纹,和李荩忱一直藏在怀中的那个锦囊上的花纹一模一样,只不过李荩忱的那个锦囊已经掉了不少颜色,而杨素身上的这件衣服,花纹的颜色依旧在,青葱的树叶、白色的枝干,这分明就是一株杨树,一向挺直腰杆伫立在天地之间的白杨。
这也是弘农杨氏的象征,杨家历代多刚正直言之士,这挺直的白杨正是他们脊梁的象征、正是他们在天之灵的化身。
李荩忱不知道杨素为什么会知道,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问他这个问题,这个时候李荩忱已经乱了方寸。
当初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李荩忱曾经窃想着能够平平安安的在山中过一辈子,不要参与到这天下的纷争之中,而他对于自己的这身体也没有多少的兴趣,当然并不想知道自己的来路。
可是后来随着在这乱世之中越走越远,有的时候李荩忱也会想,自己到底是谁的后代,那已经褪色却可以作为信物的锦囊到底来自哪一个家族
尤其是李荩忱逐渐融入自己这个角色,已经很难判断自己到底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还是一个只是有着两世记忆的人,至少他对于“李荩忱”这个身份已经没有那么排斥,至少他对于自己的身世来源越来越感兴趣。
之前李荩忱期望自己可以在建康府找到答案,而显然建康府或者说整个南陈的各个世家之中并没有李荩忱想要找的人。那么剩下的几种可能。
一来最大的可能就是李荩忱也不过来自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族,而这个小家族已经在之前的战乱中烟消云散,二十多年过去早就换了一代人,自然就不会再有人记得。
二来自然就是李荩忱的家族在北方,所以李荩忱没有办法在南陈找到。毕竟当时李成他们救下的是从北方而来的逃难队伍,所以这种可能性不但有,而且还不小。
当然世事无常,对于能够找到自己的身世来源,李荩忱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以至于到现在已经逐渐将
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农杨氏
..权倾南北
汉末南北朝以来,世家众多,而弘农杨氏应该是其中比较奇怪的一个,弘农杨氏起源于西汉丞相杨敞,到其玄孙杨震的时候,达成了“四世三公”的成就,家族越来越兴盛,之后陆续出现了“西晋三杨”、北魏杨播以及杨愔等位极人臣之辈。
弘农杨氏历来以诗书礼仪传家,文武并重,讲究的是刚正浩然之气,所以长久以来家族之中位居高位者少,而在其余各行各业有出彩的人多,家族中还出现过不少将领和文学家。
比如现在站在李荩忱面前的杨素,在历史上就还有“军事家”这一层定义,按理说这样的人不应该出身于一个经文传家的大家族。
因此对于弘农杨氏的兼容并包,李荩忱还是久有耳闻的。
当然钦佩归钦佩,李荩忱当然不会仅仅因为一个锦囊和锦囊上的花纹就彻底将自己当做弘农杨氏的人。他伸手将锦囊递给快步走上来的杨素,而杨素的双手有些颤抖,锦囊上的花纹让杨素很激动。
他如何能不认识这花纹,弘农杨氏家族庞大,一些远房和支脉自然很难认全,所以一旦出门在外,都会用这种带有家族花纹的信物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方的敌意,当然在这之后也会互相询问一些家族的事情,否则也不能保证带有家族花纹的信物会落在别人的手中。
因此实际上现在杨素也没有办法真的确定李荩忱就是弘农杨氏的人,毕竟这锦囊也没有谁能够保证不是李荩忱捡到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李荩忱知道这锦囊上花纹的含义,那么在之前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表示,一直到弘农杨氏的人找上门来才懵懵懂懂的将锦囊拿出来。
而如果是李荩忱无意中捡到的话,肯定不会一直私藏在怀中,毕竟这只是一个已经因为年代久远而褪色了的锦囊,除了上面的花纹样式奇特一些之外几乎没有其余的特点。
这只能说明这是李荩忱非常珍视的东西,就算是他不知道这锦囊的含义,却也知道这应该是自己的生命中应该守护的东西。
因此杨素可以确定,就算是李荩忱不是所谓的杨愔的子嗣,也是当时杨家那一支逃难队伍当中的重要人物,毕竟这种代表家族血亲身份的锦囊可不是谁都能有资格使用的,就算是家中的妻妾实际上都没有这个资格,可是李荩忱的年龄摆在这里,除了那个谁都没有见到过的遗腹子之外,整个队伍中没有谁的年龄还能够合适。
尤其是李荩忱出生的时候正是当初杨愔被杀的年份,又是出现在那南北交界的地方,一条条一项项几乎都可以证明李荩忱的身份。杨素才不相信会有这么多没有因果的巧合。
杨素不相信,李荩忱同样不相信,他静静的看着杨素。如果说之前的李荩忱还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真相而惊讶的话,那么他现在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了。
弘农杨氏子嗣的身份固然让李荩忱感到惊讶,但是他现在并不是一个人在前行,所以之后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都不可能单纯的从这个角度出发。
现在李荩忱更想要知道是弘农杨氏此时找上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李荩忱才不会天真的以为杨素在来到这里之前没有一点儿谋划和准备。
无论李荩忱是不是弘农杨氏的后裔,弘农杨氏都会想办法和李荩忱联络的,或者说现在的几个大世家都在尝试着联
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兴亡
李荩忱的话落在地上,杨素顿时眉毛一挑。
李荩忱的意思自然再明白过不过。李荩忱回到弘农,也就回到了关中,甚至可以说已经横扫关中,当然不可能“衣锦夜行”,必然是带着无数的兵马抵达。那就意味着北周的中枢彻底被李荩忱灭亡。
这一句话中,李荩忱已经将他的雄心和野心暴露无遗,而李荩忱似乎并没有想要遮遮掩掩的意思,他直勾勾的盯着杨素,似乎在说就算是没有弘农杨氏的帮助,早晚有一天李荩忱也会实现这个目标。
杨素轻轻打了一个寒颤,他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个妖孽,他只能期望弘农杨氏和李荩忱一直站在一边,李荩忱一直以弘农杨氏的子嗣身份自居,否则和这样的人做对手,实在是太艰难和太累了。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的虎视狼顾,这样的枭雄姿态,正是当初杨愔在老一辈人口中的姿态,蔑视任何的对手,所到之处万人信服!
而显然现在的李荩忱比当初的杨愔飞扬跋扈之中更平添几分成熟稳重,而这时势、这天下大局也给了他更多奋起的机会!
李荩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时代。
现在整个天下,虽然李荩忱并不是最强势的一个,但是无疑却是最有潜力的一个,因为李荩忱年轻,因为李荩忱此时身在巴蜀,远离直接的纷争,不需要和杨坚而或者宇文宪那样随时提防身边的对手。
这巴蜀就像是为李荩忱量身打造的空间,李荩忱在巴蜀的这一亩三分地上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安安心心的发展、坐山观虎斗。
一个庞大的世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兴盛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和朝廷作对,那么想要衰败却非常快,比如当初的王谢世家,因此世家在未来的发展上往往喜欢多方面的“投资”,不能把鸡蛋和家族的未来寄托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势力身上,对于一些规模庞大的世家尤其是如此。
最著名的自然就是三百年前琅琊诸葛家的“龙虎狗”三兄弟,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列三国,这样最后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诸葛世家都有立足之地,也不会因为一个国家的灭亡而导致整个家族一蹶不振。
显然李荩忱就是弘农杨氏选中的另外一个篮子,并且有李荩忱和弘农杨氏的这一层关系在,弘农杨氏肯定会悉心经营这个篮子。
杨素端起来茶杯喝了一口茶,虽然依旧还是春天、杨素身上穿的衣服也不算厚,但是背后依旧被汗水浸透了。谁都无法想象,刚才的杨素到底都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让自己平静下来之后,杨素沉声说道:“世忠贤弟还请放心,弘农杨氏不会忘记任何一个血脉宗亲,现在天下时局动荡,不过相信不久之后的一天,世忠贤弟肯定可以荣归故里。世忠贤弟乃是天下公认的年轻翘楚,能够取得如此功绩,也足以告慰老族长的在天之灵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知道这是杨素在代表弘农杨氏向他表态。能够得到弘农杨氏的支持,李荩忱当然是很高兴的。这些关陇世家到底有多大的能量,李荩忱可是心知肚明。
历史上杨坚出身山东寒族,就是硬生生的给自己安上了弘农杨氏子嗣的身份,从而使得自己成为关陇集团的一份子,最终依托关陇集团扶
第六百一十七章 同盟
对于弘农杨氏来说,寻找到了杨愔的后代是其一,能够以此为媒介和李荩忱联手是其二,而显然其二要比其一重要一些,也是杨素此次前来的真正目的。
此时李荩忱已经怀疑杨素作为使者前来,会不会这个人刻意为之,这也让李荩忱对杨素更加提防和小心。这个家伙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种种传奇,必然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物。
李荩忱来到这个时代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是还是第一次遇到杨素这样的对手,毕竟相比于吴明彻、韦孝宽、萧摩诃他们,杨素这个允文允武的隋朝开国丞相,仅仅是从史书上的只言片语之中就能够察觉出来,这个人很复杂、也很聪明。
当然话说回来,和这样的对手打交道才更有意思,更何况李荩忱想做的是把这个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和盟友。
这就更有挑战性了。
李荩忱也没有想要隐瞒杨素的意思,当即微笑着说道:“实不相瞒,现在某缺少足够的人才,因此只能将本地的小官吏临阵提拔起来,可是这样的后果想必处道兄也心知肚明。”
杨素微微颔首,李荩忱想要在巴蜀站住脚跟,自然就需要百姓和军队以及本地世家的支持,这一点李荩忱已经做到了,可是如果李荩忱想要展现出来自己管理的能力,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巴蜀,参与到巴蜀的建设和发展之中,也顺带吸引更多世家和大势力的注意力,那么自然就需要推行配套的新政以及进行相应的改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