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樊毅甚至有理由怀疑,如果此时自己向前一步,就有可能被弓弩直接射成刺猬。
樊毅并不觉得李荩忱不敢这么做。当他决定离开建康府的时候,显然就已经彻底和这
第736章 罪该万死
“砰!”茶碗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陈顼看也不看那个被自己摔碎的茶碗,紧接着去抓桌子上的几个茶杯,不过片刻之后他似乎觉得摔茶杯也并不过瘾,所以干脆伸手直接把整一张桌子掀翻!
桌子上的笔墨纸砚以及堆积的奏章哗哗啦啦的落了一地,顿时一片狼藉,滚得最远的笔一直落到沈君高的脚底下。
沈君高一言不发,微微低头。
这一次对于东宫来说,真的是奇耻大辱。在建康府内布下了天罗地网,可是谁曾想到三下五除二被李荩忱破掉。
先是整个乌衣巷因为大火而彻底陷入混乱,最终城中的东宫禁卫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其次南门的樊毅被李荩忱用几百个稻草人就成功调虎离山,到头来李荩忱轻而易举的抵达北门,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挠影响。
不得不说樊毅的反应也不算慢,在意识到中计之后立刻兵分三路,包抄过去,可是终究是慢了一步,显然樊毅的手下并不都听从于他的命令,李荩忱展现出来的能力和吴明彻的暗中支持已经足够让这些军方将领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屁股应该在哪边。
可以确定,和关峦有着相同或相似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乱世之中,最是人心思变的时候,当大家都已经熟悉了改朝换代,那么自然就很难要求他们对这个朝代有着太多的忠诚,一旦这个朝代呈现出来颓势,而又有新的年轻强大的力量崛起,那么谁都没有办法阻拦朝堂内外的官员蜂拥到那一边。
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家族的长久发展显然要比忠诚于这个注定要被取代的王朝来的重要。
易地而处,沈君高并不觉得自己的表现可能会比这些人好到哪里去,可是至少现在他的身上有着抹不掉的东宫痕迹,至少现在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将他钉在了李荩忱的对立面,所以沈君高实际上也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这条路既然走上了,那就只能一路走到底了。
现在面对陈顼的愤怒,沈君高只有沉默,毕竟这一次抓捕李荩忱是他牵头的,毕竟在场的无论是上到陈顼,还是再到傅縡等东宫内外的官员,都知道这一次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李荩忱轻而易举的从建康府逃脱不说,而且沈君高等人动手在先,硬生生的被李荩忱抓住了把柄,现在徐陵和吴明彻等朝臣已经联名上奏,弹劾东宫蛊惑君上、自毁栋梁,使得陈顼现在只能把怒火憋在心里,甚至都不敢直接宣布李荩忱是叛贼——如果这样的话,还不知道徐陵这些人又会怎样唱反调。
反倒是乐昌公主那边很平静,似乎这位公主殿下对于自己的新婚夫君在大婚之夜就被逼走并不意外,而参加完婚礼回来的宁远公主以及其余的皇子公主,也都各自返回寝宫,没有一个人多说昨天晚上的事,没有一个人前来找陈顼,似乎他们之间都形成了一种默契、更或者说是无声的愤怒和抵抗。
可是越是乐昌这样淡漠的态度,越是让陈顼心痛,看着眼前低头沉默的沈君高等人,陈顼有一种众叛亲离、自己的手下只剩下了一群废物的错觉。
轻轻吸了一口凉气,沈君高鼓起勇气向前一步,他的声音微微有些喑哑,显然昨夜的变故已经消磨掉了他太多的精力:“陛下,李荩忱早就有不臣之心,这一次如惊弓之鸟逃走,实在是在臣下等的意料之外,未能及时抓捕李荩忱,臣等罪该万死!”
原本按照沈君高的计划,如果事情出现偏差,比如没有得到陈顼的允许就贸然动手,又比如直接导致李荩忱身死结
第737章 别后
“建康府传来的消息,当日大乱,盖因沈君高等人卷携皇亲要挟、蛊惑陛下所致,”顾野王面无表情的简略念着从建康府传来的信件,扫了最后一眼,他一边将信件放在桌子上,一边低声说道,“沈君高贬谪岭南,傅縡贬谪荆南,樊毅降为杂号将军,太子、长沙王等识人不明,各自罚俸,其余人等,一律处罚。”
李荩忱伸手接过来信件,粗略的看了一遍,淡淡说道:“孝穆公他们联名上奏,整个建康府民怨沸腾,陛下不表示一下也不可能。不过倒是出乎意料,沈君高和傅縡竟然这么老老实实的认了。岭南、荆南这可是真的荒蛮之地啊,只是不知道这两位是不是还有命再回来”
顿了一下,李荩忱闭上眼睛,有些感慨:“更不知道此生还有没有机会得以相见。”
顾野王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依他对沈君高和傅縡的了解,他们两个人此时站出来倒也不算出乎意料,毕竟沈君高和傅縡都不是那种会临阵脱逃的人,这件事是他们主持的,如今糜烂成这个样子,本来就跑不了他们,所以还不如痛痛快快的认了。
沈君高和傅縡都是正当壮年,不过岭南和荆南古往今来都是荒芜偏僻之所在,不知道他们这一走,还有没有机会能活着回来,或者说还有没有机会看着李荩忱最终走到天下至尊的位置上。如果是换做自己顾野王想到这里就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如果以自己这一把老骨头贬谪岭南,恐怕自己是再也没有机会重返这江南锦绣地了。
所以此时顾野王只能庆幸,在这一场明争暗斗之中,虽然李荩忱有些狼狈的离开建康府,不过终究是胜利者。
当然顾野王并不知道,李荩忱真正感慨的并不是这个。历史上的沈君高是奉命出镇岭南,最终病逝在任上,年仅四十七岁。而傅縡则是在陈叔宝在位期间被江总、孔范等人嫉妒攻讦,最终被贬还家,郁郁而终。
相比于历史上,两个人的生命轨迹都出现了改变,只不过大致的走向终究没有变。所以李荩忱真的害怕自己这辈子可能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两个人了。
虽然是对手,但是李荩忱对于沈君高和傅縡还是很敬佩的,能够苦苦支撑起来整个东宫,这两个人的本事是有目共睹,如果让李荩忱有所选择的话,他并不想要和他们作对。
不过本来人生有的时候就是没有那么多的选择。
想到这里,李荩忱多少有些感慨。在沈君高和傅縡离开之后,江总和孔范正式成为整个东宫的主导,而远在荆州的周确估计会择日返回京城,不过他想要在这两个颇得陈叔宝宠信的小人那里重新夺得东宫的控制权,怕是难上加难。
至于朝堂的主动权在这一次陈顼主动降旨就可以看出,依旧牢牢地掌握在徐陵和吴明彻的手中,而之后陈顼、吴明彻这些老人阳寿已尽,陆续过世之后,东宫会走向什么方向,可想而知。
在车辙已经被李荩忱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之后,历史的车轮依旧固执的沿着原本的方向向前走。
不过这对于李荩忱来说也未尝不是好事,东宫在这之后已经很难成为李荩忱的对手了,少了一个对手终究是好的。而剩下的自然就是北周了。
安定了后方,李荩忱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对付这个最棘手的敌人了。
“将军,往前就是九江郡了。”徐德言低声说道,打断李荩忱的思绪。而李荩忱微微颔首。
九江郡是传统意义上荆州和江南分界的地方,过了九江郡就是荆州,而九江郡的郡守就是裴子烈的父亲裴猗,所以可以说到了九江郡就算是到了安全的地方。
而至始至终朝廷都没有提到对于李荩忱如何处置,无论是挽留还是惩戒,也没有提到要剥夺李荩忱的官衔,到现在李荩忱依旧是驸马、汉中侯、镇西将军以及持节都督巴蜀军事。
或许朝
第738章 闷热
七月三伏天气,正是江陵最热的时候。
江南的夏天虽然很可怕,但是至少时不时还会有一场雨下来,甚至有时候梅雨连绵就是一个月。可是这荆州地带雨水却没有那么充沛,一到七月份只有太阳当空照,任何走在路上的人都觉得自己距离被晒化摊在地上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江陵尚且如此,从这里继续向南更不用说,一直得到大山中方才会好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华夏民族向南拓展的脚步都很慢,天气有的时候占据很大的原因。
李荩忱走过池塘,一点儿风都没有,所以池塘的水面都平静如镜子,让人看着水面上自己热得有些狼狈的倒影,多少有些无奈。
只不过此时李荩忱却没有心情脱光膀子进去游一圈,他只是脚步一顿,旋即快步穿过回廊。
偌大的议事堂中,四周门窗都已经打开,丝丝缕缕的穿堂风似乎成了这个夏天里最后的救命稻草。而李荩忱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大堂之上散发着寒气的东西所吸引,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靠近那一盆冰,风一吹,凉意扑面而来,李荩忱方才觉得自己的三魂六魄都回来了。
真的是好怀念空调啊
当然李荩忱也知道自己应该知足了,毕竟现在是小冰河期,天气这么热的时间并不会长,三四天熬一熬很快就过去了。
看到李荩忱的样子,萧摩诃不由得笑着说道:“这是西梁的冰库之中留下来的,也就在这江陵城中你才有机会享受这个。”
李荩忱微微颔首,古人降温的办法也就只有用冰块,这些冰块都储存在皇宫地窖之中,因为数量有限,所以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凉爽。在满足了皇室的使用之后,皇帝才会根据朝中大臣的表现赐予一定的冰块。
至于地方将领和官员,自然就很少有机会享受到这种待遇,毕竟如此庞大的地窖系统并不是每一个州府都能够搭建起来的,并且也不符合礼数。
也就只有萧摩诃能够仗着江陵是西梁多年来的都城,皇宫之中建设有完善的冰窖体系,又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才能够享受到这久违的凉意。
“天热起来,这夏天也就快过去了,”李荩忱微笑着说道,“过不了几天恐怕天凉下来就要入秋了。”
顿了一下,李荩忱微笑着说道:“秋天可是一个好季节啊。”
萧摩诃顿时微微眯眼。
秋天,天凉下来,就是杀伐之季了。
萧摩诃当然不会天真地以为李荩忱是从建康府跑过来避难的,随着沈君高等人的被贬,建康府的内斗显然已经出来了结果。看上去是李荩忱被狼狈不堪的撵出了建康府,但是实际上李荩忱依旧是官职在身,依旧是堂堂正正的巴蜀都督,可是沈君高等人是被贬谪出建康府的,相比于挥一挥衣袖继续前往前线的李荩忱,沈君高他们输的实在是太彻底了。
萧摩诃的府邸就在李荩忱府邸的一侧,所以那一天晚上都发生了什么,萧家的人早就已经写好书信送过来了。
对于李荩忱的操作,萧摩诃一直到现在才算是理清头绪,李荩忱显然是早早得到了消息或者察觉到了危险,只不过并没有贸然动手,而是一边等着大婚进行并且在其中寻找机会,一边这样拖着从而使得沈君高等人得以放松警惕。
然而就是这样的轻敌,最终使得李荩忱在大婚之夜轻而易举的制
第739章 且看着
在江陵闷热的夏天里蛰伏这么久,萧摩诃也快坐不住了。
萧摩诃当然也知道前几次襄阳之战为什么会无疾而终,但是他本来就是急躁不服输性子的人,哪怕是身在大将军的位置上,性格变得稳重了些,但是这种骨子里的倔强和勇猛是很难改变的。
更何况萧摩诃身为骠骑大将军,上任以来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襄阳却毫无建树,这也让他在属下们面前抬不起头来。当然了,襄阳城有多坚固,大家心知肚明,这么多年来被阻挡在襄阳城南的名将又岂在少数,只是萧摩诃的性格使得他很难忍受这种屈辱,他也想要做攻破襄阳城然后浩浩荡荡北伐中原的人。
现在李荩忱从建康府回来,终于让萧摩诃看到了希望。且不管淮南那边怎么样——淮南兵马掌握在吴惠觉的手中,所以和萧摩诃、李荩忱同进退的可能性很大,单单是凭借襄阳和巴蜀的兵马,萧摩诃也有信心搅动风云。
而李荩忱只是看一眼萧摩诃的神情,就知道萧摩诃已经快憋不住了,当下里很干脆的拿起来放在一旁的木杆在舆图上点了点:“这里是关键,拿下此处,满盘皆活。”
萧摩诃怔了一下,顺着李荩忱指的方向看过去:“汉中”
李荩忱点了点头,郑重的说道:“没错,汉中。”
随手将木杆放下,李荩忱声音低沉却很坚定:“先下汉中,再下襄阳,北上关中、中原,兵锋所向,自是无人能挡。现在大将军恐怕还得等一下,不过”
声音微微停顿,紧接着提高。
“不过也用不了太久。”
萧摩诃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他相信这一刻自己从李荩忱的眼中看出了浓烈的杀伐之气。
这个年轻人看来是下定决心真的要动手了。
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舆图,上面双方的势力犬牙交错。
不知道这一战开始最后会以怎样的结果落下帷幕
不过不管怎么样,萧摩诃都庆幸,自己能够生逢此时!
————————————-
长亭,自从设立了这个亭子之后,古往今来,多少离别多少泪。
而建康府的长亭就设在城南长干里边缘。自从春秋时代开始,长干里就是建康府人口密度最大、也是最繁华和热闹所在,往来的商家船队在这里交汇,四方的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汇聚成了独特的风俗。在这乱世之中,很多地方都饱受战火摧残而荒无人烟,可是这长干里依旧保持着千百年来的热闹和喧嚣。
过了长干里就是作为送别处的长亭,而长亭外,一条条官道交错,延伸向不同方向,逐渐消失在天尽头。过了长亭,走向不同方向的人也将分道扬镳,不知道此生还会不会有机会重见。
沈君高站在长亭下,看着远方的道路默然无语。
这一次离开京城,前往岭南,沈君高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回来。只希望自己能够安安稳稳的在岭南为官、老去,最终无人记得吧,毕竟他是一个失败者,还是不要在青史上留下名字,被后人嘲笑来得好。
家人的送行就到城门外,毕竟沈君高是犯官,不好在长亭外大张旗鼓。所以当沈君高一步步走到这长亭的时候,周围一个人都没有。风瑟瑟,带着几丝凉意,吹散了闷热。而沈君高下意识的回头,身后的长干里依旧分外的热闹。
现在沈君高所站的长亭和长干里,虽然只隔着一条小河,却恍然是两个世界。
就在这个时候,身后传来马蹄声,沈君高下意识的回头看去,看到了自己最熟悉的身影,不由得露出一丝笑容,只不过这笑容怎么看都带着几分苦涩。
&n
第七百三十六章 每个男儿的梦想
葭萌关。
蜀道艰难,葭萌关就是其中令人望而生畏的一环。想要进入巴蜀,过朝天门,再过葭萌关,才是梓潼,之后方才是剑阁。层层关隘伫立在狭窄的蜀道上,扼守在群山之间,让任何想要入蜀的人谈之色变。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一山放过一山拦吧。
而按照李荩忱当初和韦孝宽的约定,双方兵马分别回撤到剑阁和汉中,不在北蜀道出入口安置兵力,这样双方的腹地——汉中和阆中都是对对方敞开的,从而以这种形式保持所谓的和平。
只不过之后韦孝宽撤兵并不快,一直到北周内乱日益白热,方才姗姗退兵。而当初李荩忱兵力不足,所以倒是乖乖的撤了回去,毕竟后方稳定秩序也需要兵力,李荩忱不能将战线拉得太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