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只能寄希望于之后开通的丝绸之路了,不过估计到了那个时候,华夏内部对于粮食的需求已经没有那么多了。
“今年蜀中招募的新兵就有两万人,”李荩忱紧接着说道,“这些人某都会交给你和韩擒虎来训练。工坊的配套器械和兵刃也会在最快的时间内下发,这个你们可以放心。但是有一点,墓必须要这一支军队在春耕之后的两个月之内成军。”
萧世廉的神情凝重几分:“他们不参加春耕么”
“所有军队届时都会轮流参与地方的春耕。”李荩忱回答,多少有些无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一旦成军之后民间就会缺少大量的丁壮,关键还是因为我们的人口本身太少了,很多参军的将士都是家中的独子或者两个儿子之中的一个。”
萧世廉微微颔首,导致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因为生的少,越是穷苦和乱世之中,家中生养就会越多,而是因为连年的饥荒和战乱已经让很多人家死的只剩下一个孩子了。
“想要鼓励生育也不是一天两天,这种情况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是我们的大问题啊。”李荩忱叹息一声。
这个时候搞军民融合之类的,实际上李荩忱并不特别愿意。军队能够用来训练的时间眼见得就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再抽调出去帮助百姓耕地,更是在浪费时间,可是李荩忱也别无选择。
萧世廉上下打量着李荩忱,突然笑了一声:“讲道理啊,你要是真的想鼓励生育的话,至少应该以身作则才对。只要你一下子生他三个四个的,某绝对是不说二话,也努力回家耕耘,有殿下带头,相比其余的官员和百姓们也绝对不会落后。”
李荩忱看着一脸坏笑的妹夫:“是么,那可说好了,我家生几个,你可就要
第九百四十四章 人口与人才
而同理,如果想要涉足南洋,那么都城自然也要紧跟着偏南,历史上永乐帝派出郑和七下西洋之初,北京城尚且没有修缮好,所以当时的大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实际上都在南京。
之后随着北京的启用,大明王朝的重心逐渐从开发南洋转移到了应对北方新崛起的瓦剌等少数民族的威胁上,所以下西洋这样耗费巨大的政治活动自然而然的宣告停止,甚至就连出海都收到了限制。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来是因为当时执政者目光的局限性,二来也自然是因为统治中心的北上导致国家的经济愈发的依赖于农耕和内河(比如京杭大运河),对于海运和海上捕捞等等的需求下降。
没有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需求,就算是国家不阻止,实际上民间也已经很难继续向大海中迈出脚步。
因此成都注定只是李荩忱在短时间的都城,以后不管李荩忱是想要向西北还是向东南发展,都不可能将帝国的中心放在巴蜀。
所以在现在一切都为战争准备的情况下,李荩忱当然是带头节省。住入王宫是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但是节俭却是李荩忱要倡导的。现在怎么说都是乱世,不能因为巴蜀一方尚且还算和平就穷奢极欲。
而事实证明李荩忱的带头作用应该还是不错的,很多官员府上都在减少无用的人手以及搜集无用的物资准备变卖。现在巴蜀最缺的就是人,如果能够将这些多余的仆人转化为可以耕作的百姓或者工坊之中的工人,那自然是最好不过。
要知道这个时代仆人都是卖身于主家的,并不是你想来就可以来、想走就可以走的,很多人天生下来就只能继承他们祖辈的身份,成为一个年轻的奴仆,主人家的深宅大院就是他们一辈子都迈不出去的囚笼,而主人家也会在他们到了年纪之后给他们指定配偶,从而让他们的子嗣之后照样可以为这个家族服务。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当真是“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若是真的能够让自己,哪怕是自己的子嗣获得自由身,对于很多奴仆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当然蜀中经过这几年的折腾,早就已经没有秦汉时期那样的巨富满地走,很多家族都已经萧条落败,现在有资格在成都城中占据好位置的实际上主要还是李荩忱团体之中的这些权贵,包括东南士族、以峡江唐氏为首的巴郡世家以及同样开始积极参与到蜀汉事务之中的北方世家甚至是北方将门。
这些家族都是刚刚进入骤然间成为整个蜀汉权力核心的成都城,所以家业都还没有发展起来,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们能够放出来一些无用的人手,也足够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
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人相比于安排巴人部落下山少之又少,但是这样无疑表明了蜀汉自李荩忱以降的一种态度,那就是为了能够让这个团体和这个国家强盛,他们什么都不在乎!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态度未免有些作秀,但是对比于现在的北周与南陈,就知道李荩忱能够拿出来这种态度有多么可贵。
北周皇帝宇文赟整日在皇宫之中花天酒地,根本就不管杨坚已经和宇文宪打的如火如荼。
而南陈自然更不用说,陈顼风烛残年,可想而知几年之内就会殡天,而继任者陈叔宝那可是出了名的喜欢游山玩水,这样的帝王真的可以在未来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南陈么更
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戏
更不要说刚刚沐浴完之后正在擦头发的尉迟炽繁,更是“人在家里坐,锅从天上来”。
“扑哧!”乐昌忍不住笑了出来,“好好好,那湘儿你别帮夫君了。”
萧湘痛快的就要起身,李荩忱还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急忙伸手拉住萧湘:“湘儿,来,坐下。”
一边说着,李荩忱还一边冲着尉迟炽繁招了招手,尉迟家的大小姐在琴棋书画上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了还不等尉迟炽繁过来,李荩忱的目光就已经牢牢的被尉迟炽繁前面的沟壑吸引。
再看看旁边萧湘的一马平川,李荩忱不由得摇了摇头。
“夫君这就打算知难而退了”萧湘好奇的问道。
李荩忱笑了一声,直接伸手在尉迟炽繁的雄伟上点了点,然后一脸鄙夷的看向萧湘:“湘儿,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尉迟炽繁像受惊的小鹿一般缩了缩,惊呼一声。而萧湘的脸色转白,张牙舞爪的扑到李荩忱的身上,两个人直接在地上滚作一团。
“湘儿,夫君!”乐昌和尉迟炽繁面面相觑,看着这两个家伙有如四五岁孩子一般打作一团。
“把这个疯丫头按住!”李荩忱看着一口咬在自己肩膀上的萧湘,年龄小、还没有发育完全一直都是萧湘不想面对的事实,不过李荩忱总是借此机会打击她。
“好了好了,”乐昌急忙上前想要分开李荩忱和萧湘。
而李荩忱这个时候凑到萧湘耳边:“湘儿,我错了,只要你帮我把你乐儿姊姊按住,我以后再也不嘲讽你了。”
萧湘瞪大眼睛:“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什么一言为定”乐昌有些诧异,不过还不等她反应过来,萧湘已经扑了上来。
乐昌惊呼一声,下意识的想要挣扎,可是萧湘很熟练的一下子按住了她的手臂,同时还不忘冲着旁边的尉迟炽繁眨了眨眼。尉迟炽繁显然也是领教过萧湘的厉害的,更是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看着已经蠢蠢欲动的李荩忱,俏脸微红。
李荩忱的手很快落在了乐昌的腰带上,三下五除二将她的外袍脱去,已经沐浴过的娇躯散发着淡淡的花香,混杂着女孩的体香,让李荩忱有些迷醉。
而乐昌意识到什么,挣扎着想要起身,可是这只是反过来让本来就已经松垮垮搭在肩膀上的外袍彻底脱落,香肩玉颈一下子暴露在李荩忱火辣辣的目光中。
萧湘看着乐昌白皙的肌肤,也看到了那一道并不算深,但是总归是有的沟壑,再想想刚才李荩忱的嘲讽。
好嫉妒啊!
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李荩忱的手已经落在了亵衣外面,乐昌的娇躯微微颤抖着,俏脸浮现出喝醉了一般的酡红,随着李荩忱的手向上抓住要害,她低低的呼了一声,彻底没了力气,软瘫在地上。
李荩忱当即冲着萧湘和尉迟炽繁使了一个眼色,两人很识趣的告退,毕竟乐昌是李荩忱的汉王正妃,是不折不扣的正宫娘娘,这个时候还是得给正宫留面子的。
看着几乎是“我为鱼肉”的乐昌,李荩忱坏笑一声:“她们都走了,今天晚上我们多玩几个花样如何”
乐昌本来就经历人事不久,哪里是李荩忱的对手,更何况就算让她真的站起来和李荩忱打,又如何打得过,最后还不是一样被“欺负”的命运。这个时候乐昌干脆撇过头闭上眼睛,就像沙漠里的鸵鸟,就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李荩忱低笑一声,这丫头脸皮虽然薄,但是还算听话。要是萧湘那姑娘,估计得抵死不从好大一会儿。
轻轻在
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
“你还真的用力啊。”李荩忱佯装生气,实际上对于久经战阵的他来说,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力道,不过就是小姑娘撒娇罢了。
乐昌心疼的便要蹲下身看,这个时候她才反应过来这是自己的夫君,更是自己爱的人,若是真的踩疼了,那自己也会心疼的。不过自己刚才也只是为了打断他,并没有真的用力啊
“乐儿姊姊可不要被夫君骗了,他装得可像了。”萧湘毫不犹豫的拆穿了李荩忱,挑衅一般的看了李荩忱一眼,算作是对刚才李荩忱调戏她的报复。
而李荩忱大度的摆了摆手:“这点小伤小痛算不得什么。湘儿,你凑过来,某给你讲讲昨天的风月无边。”
“我不,我吃饭。”萧湘果断的拒绝。
“繁儿”
“妾身”尉迟炽繁顿时左右为难。萧湘年纪还小,连李荩忱都把她当小孩子看,所以和李荩忱没大没小的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谁不知道李荩忱可是最宠着这个小丫头。但是萧湘可以随口说出来的话,尉迟炽繁可不敢说。
“夫君,吃饭吧。”乐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个家伙昨天把自己折腾得够呛,现在又开始刁难萧湘和尉迟炽繁。
看着乐昌面色不善,李荩忱很听话的点了点头,刚刚喝了两口粥,就听见了敲门声。
“殿下,成都工坊大匠吴凭求见,说是工坊无意间研发出来了一块宝石,献给殿下。”李平在门外说道。
“先拿进来。”李荩忱眉毛一挑,倒是有些好奇。
成都工坊的大匠吴凭是欧阳莫在巴蜀收的第一个弟子,为人稳重,而且本身就是巴蜀本地小有名气的工匠,欧阳莫对他很是欣赏。这一次欧阳莫带队北上考察汉中等地的工坊建设事宜,就把一直视作心头肉的成都工坊交给了吴凭。
对于欧阳莫,李荩忱当然是很信任。这位曾经的南陈大匠几乎把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奉献给了巴蜀的工业建设,所以基本上欧阳莫举荐的人才李荩忱都不会拒绝。
毕竟李荩忱还没有强大到知道这个时代都有什么样的人才,具体都是谁的地步,所以欧阳莫的举荐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一名侍卫端着一个盘子走进来,而乐昌三女的目光很快就被盘子上熠熠生辉的那一块宝石所吸引。
李荩忱更是瞪大眼睛,这一块宝石的周围是五颜六色的,而中间一部分竟然是透明的,虽然中间还有很多杂质和气泡,但是李荩忱几乎脱口而出。
这就是一块琉璃。
这帮家伙竟然把琉璃烧制出来了。
琉璃,实际上就是彩色玻璃。只不过因为琉璃在很多情况下都只是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且烧制非常困难,一旦里面出现大量的杂质,那么就会影响到美观,无法再用。
因此在中国古代,琉璃长期以来都是贵族才能享用到的,紫禁城在修建的时候就用类似的办法烧制了琉璃瓦作为皇室尊严的象征,也从而完美的诠释了“金碧辉煌”这四个字。
不过在历史上,琉璃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宋代,而到了大规模使用则是在明清,然而一直到清代末年,中国的琉璃也一直没有出现类似于玻璃那样透明的产品,更或者说长期作为观赏品的琉璃,富有颜色显然要比透明来的好看。
而且因为玻璃本身容易碎裂的原因,人们对怎么应用一向不太感冒,甚至还有一句诗来形容“彩云易散琉璃碎”。
&
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处
而一切,或许可以从这个小小的琉璃开始。
“让吴凭去御书房,”李荩忱霍然起身,“某马上过去。”
说心里话,吴凭有些紧张。
这还是他第一次单独面见李荩忱,面见这个一手打趴下北周、分化了南陈的年轻君主。
但是这并不代表吴凭害怕李荩忱,相反,对于以吴凭为首的巴蜀人,尤其是巴蜀工匠们来说,他们最想感谢的便是李荩忱。
士农工商,工匠是社会的第三阶层,这意味着他们在从生下来就有自己的一份工作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社会地位很低。这就意味着当发生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的时候,他们会受到更少的尊重和照顾。
吴凭是一个不错的工匠,可是乱世之中大家吃饱都是问题,谁还想着哪里需要动用工匠,盖个房子也就是自己解决了。所以在李荩忱入蜀之前,吴凭实际上过的很潦倒,他的师傅是为官府制造和维修大型弓弩器械的,可是到了吴凭这里,只能做一个木匠。
不过好在李荩忱改变了这一切,吴凭到现在还不敢想象当自己听到这个新来的统治者需要大量工匠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说来也有些惭愧,当时他还以为李荩忱是要为自己修建宫殿——这对于乱世之中的君王来说很常见,毕竟谁都不知道自己的皇位可以坐几天,所以还不如及时行乐。
这一点陈叔宝和宇文赟都很有经验。
可是吴凭发现自己错了。
李荩忱是真正想要建设一个强大巴蜀的人,他并没有修缮宫殿,而是先召集人手兴建工坊。
看着庞大的工坊拔地而起,看着来来往往的壮丁劳作,看着流水线生产的恢弘,吴凭真的后悔自己为什么早生了十年,否则正当壮年,或许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轰轰烈烈的建设之中。
不过即使是如此,吴凭也是成都工坊当然不让的最大功臣。
欧阳莫需要统筹整个巴蜀的工业建设,而且年事已高,因此实际上成都工坊这个李荩忱麾下除了南部郡造船厂之外最大的工坊——造船厂主要是因为体型大——几乎是吴凭一个人主持建设起来的。
想到那依山而建、气势恢宏的工坊,想到成百上千挥汗如雨的工匠,想到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庞大流水线生产,吴凭就如痴如醉。
这是他的心血。
这也是为什么吴凭看到李荩忱的时候多少有些忐忑,成都工坊现在首要的任务是生产霹雳车,而此时吴凭他们却抽调了一小部分人手试验新的材料,哪怕是误打误撞弄出来的这个东西的确很漂亮,但是在一向务实的殿下面前,会不会得到赏识,实际上吴凭心中根本没有底,若是殿下因此恼怒了,觉得他们不务正业,那么最后吃亏的肯定还是成都工坊。
不过李荩忱倒是出乎吴凭的意料,饶有兴致的问道:“烧制出来同样的东西需要多久”
“启禀陛下,这一次实际上是大家的无意之举,如果想要摸索出来其中的门路,属下认为至少需要三到五天。”吴凭急忙说道,他也不确定当时他们都采用了什么办法,回去少不得还得一点一点的尝试,如果运气很不好的话,恐怕十天半个月都弄不出来,不过在这里吴凭当然不敢直接和李荩忱说透,否则岂不是显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