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李荩忱一时默然,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现在已经快要四百年了,这四百年中,除了西晋立国之初的几十年之外,战乱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代又一代的百姓虽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对于和平的期待和渴望也从未失去。
大汉立国之后,虽然国内注重休养生息,诸如巴蜀、荆襄等地已经堪称鱼米之乡,但是对外征战,从南到北一直都没有少过,因此现在国内反战的情绪也已经越来越高,要不是现在向北进攻的过程中能够给江南带来足够的利益,恐怕江南的那些商贾和官员们早就已经叫嚷着不能再打了。
身为皇帝,李荩忱当然能够察觉到这种情绪,因此他也相对应的扶持起来了以杨素为代表的北方文武官员和这种反战的思潮相对抗,并且为他们提供了诸如各种报纸这样的对抗平台,报纸作为官方媒体,自然会尽可能地将有利于朝廷政策的想法呈现出来,而反对的人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只能尽可能的通过报纸来表达,在报纸具有倾向性的筛选下,反对的声音少,赞同的声音多,阅览过报纸的人,自然也就逐渐倾向于赞同。
从众心理本来就是很常见的心理,尤其是在华夏文化之中,“明哲保身”的说法一直以来都颇有市场,人们不愿意去做出头鸟,当然就会使得舆论在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的情况下,逐渐跟随李荩忱的意志走,李荩忱倾向于北伐,那么报纸的宣传也倾向于北伐,所有看到报纸的人自然而然的也就会认为大家都坚持北伐,就算自己反对战争,最好也先保持沉默。
不过李荩忱虽然一直在主导着舆论并且压制着其余的声音,但是他终究没有办法把这些想法从很多人的脑海之中根除。
李荩忱瞥向杨妙,他不确定的是,这是杨妙自己的想法,还是什么人在背后的唆使。
让自己的后宫妃嫔们出来做事,固然是有好处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她们内部的明争暗斗、争风吃醋,而且也能够作为大汉所推行的女子自强思想的榜样,从而鼓励这种风气以弥补现在大汉内部劳动力不足的现象,但是肯定也是有风险的,比如会增加妃嫔和外臣接触的次数,外臣的一些想法自然就会尝试着通过她们的渠道传达到陛下的耳边。
枕边风是从古至今都非常简单却有效的办法。
李荩忱手上的动作顿住,杨妙当然也感受到了,她回过头,看到李荩忱若有所思的神情,急忙想要解释什么,但是又怕自己说多了反而引起误会,只能向后缩了缩,同时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旁边在整理文档的陈宣华,楚楚可怜。
陈宣华显然也听到了杨妙的话,此时开口说道:“陛下,妙儿只是看到了今日战场上的情景,有感而发,乃是无心之语,请陛下不要责罚。”
李荩忱对杨妙招了招手,杨妙乖乖的靠过来,而李荩忱揽着她的肩:“没事,朕心里拿的住方寸,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战事至此,我大汉已经付出了太多的牺牲,越是这样,朕越是不能半途而废,唯有拿下邺城,尽快平定整个北方,才能够对得起从江南一路到北方无数将士的牺牲。”
杨妙到底是北方女子出身,自身身份又很敏感,所以李荩忱并不相信会有人把主意打到她的身上,打到陈宣华这个小傻妞的身上还差不多,因此杨妙刚才的话应该只是自己内心的想法。
女人本来就容易产生慈悲之心,因此会有这样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算是给李荩忱提了一个醒。
北方的战事,必须要尽快结束了。
再拖下去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背后的不满。
“在此之前,还得辛苦你们了。”李荩忱的语气之中也带着愧疚,自己的本意的确是不想让后宫妃嫔们整日里无所事事,但是现在她们带着医疗队冲在前面,实际上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李荩忱原本的意思。
“跟着陛下,辛苦但是命不苦。”杨妙抱住李荩忱,“刚才陛下的神情看上去好可怕呢,妾身就怕陛下生气了把妾身撵走。”
李荩忱笑了笑:“你舍得走,朕还不舍得呢。”
“可以了可以了,妙儿我们去查房。”陈宣华在旁边看不下去了,伸手拍了拍杨妙。
帘幕外同样传来了鲍兴的声音:“陛下,通事馆通事卿许君于白沟北岸求见!”
“谁?!”李荩忱霍然起身。
“通事卿许善心。”
“许卿回来了?”李荩忱露出喜色,对着陈宣华和杨妙使了一个眼色,两人乖乖的从另外一个门出去查房了。
“是!”
“快,速速让他来觐见!”李荩忱伸手掀开帘幕,又觉得不妥,“不,朕亲自去南岸迎接!”
鲍兴怔了一下,急忙答应。
他虽然在朝廷的时日尚短,但是也听闻过许善心的大名,身为大汉通事馆之首,许善心出使邺城,在那虎窝狼穴之中翻云覆雨,为大汉立下了赫赫功劳,陛下每次提起他,都带着赞许之意。
这等传奇人物,在陛下心中的分量果然足够重,就连鲍兴也想抓紧见识见识。
而此时另一道门外,杨妙担忧的看向陈宣华:“宣华,你说陛下会不会生气了?”
陈宣华伸手点了点她的小鼻子:“想什么呢,陛下要是生气的话,早就打你屁股了,还能好声好气的跟你说话?”
(iishu)是,,,,!
第二零五四章 持节北方,比肩苏武
【】(iishu),
宇文招不按常理出牌,让许善心有一种我好不容易有娘家人给撑腰了,得狠狠的装一把,结果硬生生被打断的感觉。
不过转念想想也是,作为大汉的手下败将,宇文招显然是见识过汉军强大的。
“许君!”声音响起,萧世廉带着亲卫迎上来。
他不放心北岸的情况,亲自前来坐镇指挥,没有想到真就遇到了许善心归来。
“参见骠骑将军!”许善心郑重拱手行礼。
“许君快快请起!”萧世廉笑着还礼,“经年未见,许君风采依旧啊,不愧是我大汉使臣之典范。”
“将军谬赞了,当不起。”许善心当然不会在萧世廉面前端架子。
萧世廉把住他的手臂,指了指浮桥:“废话不多说了,许君速速过河去吧,陛下听闻许君前来,已经亲自带着百官相迎辕门外,可不要让陛下久等了。”
“这,这如何使得!”许善心吓了一跳。
自己这个通事馆通事卿,在官职上实际上介于六部尚书和侍郎之间,可以说是为通事馆专门设立的职务,反正他们这些搞外交的人一般也不会和六部之间平级对调,所以也就没有在乎自己到底应该算是侍郎一级还是尚书一级,但是不管怎么说,陛下带领百官亲自迎接,绝对算得上是殊荣了。
“许君就莫要谦虚了,出使北方这么多年,个中辛劳,我等虽不能感同身受,但亦知道颇有不易,陛下执意要率百官前来迎接,也是对许君这些年赫赫功绩的期许。”萧世廉含笑说道,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个中辛劳?怕是挑拨我们大周内部文武矛盾、促使大周内部相互攻讦甚至引发闻喜裴氏、清河崔氏等等陆续站出来和大周朝廷作对的辛劳吧?
旁边的宇文招听着这些话,心里自然格外不是滋味,但是脸上还是得带着作为一名使者的淡定假笑,绝对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来自己内心的紧张
而许善心还不忘身边仍然跟着一个呢,急忙向萧世廉引见宇文招。
宇文招和萧世廉之间可不陌生,当年函谷关之战,两人正是双方的主将,更不要说洛阳之战中,宇文招几乎都是在和萧世廉的鹰扬军作战。
不过算起来这一次应该还是两人第一次正式打照面,之前最多也就是在城上城下远远地看过。
要是换在当初函谷关之战的时候,萧世廉见到了宇文招是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但是现在已经不同,汉军成排山倒海之势向北推进,整个北周之存亡也不过就是旦夕之间,或者说是大汉军队愿意和不愿意之间。
因此现在的宇文招,已经不配成为萧世廉的对手,萧世廉自然也就不把他放在心上。
宇文招本来见到萧世廉的时候还是有些惶恐的,他还不想死,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会在这个地方遇到曾经的对手,大汉十数万兵马,良将纵没有千员也有数百,而这其中和宇文招“梁子最深”的自然就是萧世廉,结果谁曾想到踏上敌人阵地见到的第一个敌军主将,就是萧世廉。
老天爷就必须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捉弄自己么?
可是出乎宇文招意料的是,萧世廉只是对着他拱了拱手以全礼节,便引着许善心向前去了,这让宇文招反而有些落寞,这个曾经旗鼓相当、和自己对峙于函谷关甚至不分胜负的对手,显然早就已经不把自己放在心上了。
在他的目光之中,宇文招看不到任何的仇视和重视,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北周使者,假如换成宇文通、宇文质,似乎也都是这个样子。
这是被无视了么······
宇文招的神情自然落入许善心的眼中,身在敌营这么多年,这点儿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有的,宇文招的落寞,许善心当然知道为什么。
时代变了,天也已经变了,北周,早就不再是那个曾经让江东文武百姓闻之而瑟瑟发抖的庞然大物了。
而许善心很荣幸,自己是大汉的一部分。
渡过浮桥,已经可以看到堤岸上站着的身影。
许善心深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走上堤岸:“臣,大汉通事馆通事卿、奉旨出使周国全权特使许善心,叩见吾皇陛下!”
话音未落,许善心就要跪拜在地。
“爱卿平身!”李荩忱上前一步,伸手拖住许善心的胳膊。
跪拜在这个时代还不是见到皇帝就需要行的礼节,只是出现在大朝和祭祀上,不过往往臣子第一次拜见陛下或者谢恩都会跪拜以表示对陛下的尊重,当然了这个跪拜也往往是礼节性的,陛下都会虚扶一下,你顺着势头起来就好了。
你表示了对皇帝的尊重,皇帝表示了对臣子的爱护,皆大欢喜。
但是今日的许善心不一样,李荩忱一把没有拖住他。
许善心就这么直直的跪拜下去,正声说道:“陛下,臣去国经年,身在他乡,无时无刻不念陛下之隆恩,今日得与陛下重逢,乃是苍天与陛下恩重,臣感慨万千,万望陛下莫辞!”
李荩忱松开手。
许善心郑重的三叩首之后,方才站起来。
李荩忱径直给他拍了拍袖子上、衣袍上的尘土。
“陛下,万万不可!”许善心急忙要拦住李荩忱。
而李荩忱拍了拍他的肩膀:“爱卿持节北方,气节坚挺、功勋卓著,可比肩往日苏子卿、班定远,朕又如何不能为爱卿拍打征尘呢?”
“陛下恩泽,臣纵万死亦当报之!”许善心受宠若惊,声音都已经变得颤抖。
苏武、班超,那是何等人物?一个持节匈奴,牧羊北海十九年而矢志不渝;一个出使西域,几乎以一己之力平定西域三十六国。这都是青史留名的赫赫豪杰人物,后人说起来其中哪一个不得称赞一声“好汉子”?
李荩忱把自己和这两个人并列,就等于已经奠定他许善心在青史上的地位。
人在红尘之中,总有所求,或为名,或为利。
许善心为人刚正,素来不亲近于金钱珠宝,最重视的就是一代清名,李荩忱现在等于许给了他最想要的。
夫复何求?
以户部尚书陈叔慎为首的百官此时也纷纷上前,欢迎许善心归来。
fp
(iishu)是,,,,!
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没劲
【】(iishu),
ps:时间设定错了,这一章和上一章反了,抱歉~
杨妙的手纠结的交织在一起,她最害怕的就是陛下真的生气了,本来自己就无依无靠,没有了陛下的庇护,那怕不是要被打入冷宫的节奏?
“放心好啦!”陈宣华大大咧咧的揽住杨妙的肩膀,“就妙儿刚才那个欲拒(和谐)还迎、我见犹怜的神情,陛下心软着呢,哪里会受得了,就算真的跟你生气,看到你这个样子,气就没了。”
杨妙顿时俏脸发红:“哪,哪有!”
“来,让我捏捏,看看妙儿又大了没有。”陈宣华哈哈笑道,原本搭在杨妙肩膀上的手开始向下滑。
杨妙拍开陈宣华的手,你个没正形的。
蔡容已经披上白大褂,正打算进行下一台手术,看到她们两个在这里打打闹闹,顿时无奈的走过来:“两位小姑奶奶,不是让你们去查房么?”
杨妙急忙说道:“这就去。”
“宣华你快点,不要捣乱,”蔡容一看她们两个的神情就知道陈宣华肯定又没干好事,“耽误了正事,小心我去告诉陛下。”
陈宣华骄傲地挺了挺胸:“难道本宫会怕了他?”
“怕得很呢。”杨妙当即拆台,旋即压低声音,“不是某些人上一次被陛下抓住打屁股、嗷嗷叫着求饶的时候了。”
声音虽小,旁边的蔡容也不知道是听到了还是猜到了,跟着也笑出了声。
陈宣华哼了哼,跟着几个知根知底的人说话,真没劲。
“我这里还有一台手术,就先走了。”蔡容摆手说道,“重症那边你们盯紧一点,尤其是一床、五床和十三床,今天晚上也是挺不过去的话就会很危险,另外随军的有几个洛阳过来的记者,礼部应该会在明天早晨带着他们过来采访,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了。”
陈宣华无奈的应了一声,应付那帮问题刁钻的记者,真没劲,还好这些家伙问题刁钻,但是写出来的文章还看得过去,不然的话陈昭媛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医院这边受采访的事自然是一向交给陈宣华来,这些记者们就算是本来打算找茬的,见到陈宣华之后自然也不敢过分。
后宫之中妃嫔往往都是好脾气的,额,除了这位仗着背后陛下和皇后双重靠山,还有户部尚书这么一号大舅哥的陈昭媛。
这些报纸的背后都有内府的背影,而内府的顶端站着皇后娘娘,说错话了,皇后娘娘可不会饶了他们。
尤其是现在又是战争前线,报道要是出现了偏差,这些记者们是要负“谎报军情、打击士气”的责任的。
——————
夜间的白沟南岸,甚至比白日还要喧嚣热闹。
白沟河上,足足五条浮桥就像是五条卧龙横亘在河面上,来往运送箭矢弹药和伤员的队伍来来回回不绝,甚至汉军已经连夜修缮了白天被破坏的差不多的那条壁垒,并且还在壁垒外挖掘了壕沟,使其真正成为汉军在北岸可以依凭的防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