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反正这些脑袋也没有什么用,拿来立威也不错,至少可以保证西北边塞好几代人的安宁。
那样的话,不管慕容孝隽做什么努力,都没有必要了。
大汉必须需要他们的脑袋,来证明这一场征服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劳师远征又一无所获。
军方需要用他们的脑袋作为给朝野的交代。
而假如大汉能够获得些什么,尤其是能够在吐谷浑的地盘上找到丰厚的矿产,那大汉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这个上面去。到时候慕容氏再积极主动的引领大汉找寻矿产并且帮着大汉号令吐谷浑各部,令其听从大汉的指挥调遣,那么就是大功一件。
功过相抵,自然也就没有人计较慕容氏是不是必须死。
甚至李荩忱不介意把慕容氏当做一个榜样,告诉其余国家的国王们,只要你们乖乖配合大汉,该投降的投降,想抵抗的也就做做样子,最后把国内的什么矿产资源啊之类的拱手送上,那么好吃好喝,朝廷也不会把你们怎样。
不信?
那就看看慕容氏,当初慕容氏这么跳,只要配合工作,不还是活得好好的?
吐谷浑的土地和臣民有利用的价值,那慕容氏就能保全火种,甚至还能保全更多的人。
慕容孝隽强压着自己的激动,接着说道:
“天朝想要收降吐谷浑,臣以为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湟水、武威、张掖三个方向同时向伏俟城挺进。然此步步为营,所谓的是能够控制周围的部落,使其知大汉之政、明大汉之义,另外朝廷当有一路精锐,直插伏俟城,一击得手,居中而照应四方。”
李荩忱登时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而张须陀和阎毗等人的神色就很怪异了,他们交换了一个眼神,似乎都明白对方在想什么。
堂堂吐谷浑智囊,丞相一般的人物,此时却在绞尽脑汁帮着大汉思索应该如何对付自己的国家。
还有比这更讽刺的么?
更重要的是,这慕容孝隽,摆明了心甘情愿,甚至巴不得大汉抓紧下手呢。
陛下在把控人心上,当真越来越熟练了。
一吓唬、一笑,就已经让慕容孝隽什么都丢在脑后了。
不过说到底,还是这慕容孝隽见识太少,而且保全慕容氏之心也过于迫切,所以一时乱了方寸,完全就是被李荩忱引着走。然而换位思考,张须陀等人也都是聪明人,却也并不认为自己会比慕容孝隽做得好到哪里去。
“不错,可是步步为营是什么意思?”李荩忱径直问道。
他理解慕容孝隽的意图。
吐谷浑是一个零散的游牧联盟,拿下伏俟城,只标志着慕容氏的灭亡,其余散落各地的部落,该干嘛干嘛。历史上唐朝灭了吐谷浑,不也没有能阻止吐蕃的崛起么,甚至正是因为没有了吐谷浑的威胁,吐蕃才快速壮大。
所以想要真正让吐谷浑变成大汉的地盘,就需要把这些零散的部落也都掌握在其中。当然了,并不能因此而耽误收取伏俟城的时机,现在慕容伏允也应该刚刚稳住伏俟城的局面,同样也是手忙脚乱的时候,若以轻兵疾进,必然能一战破敌。
这两个举动,实际上并不冲突。
伏俟城拿下之后,吐谷浑各部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自然也就更容易被大汉所收服。
到底是慕容氏自己人,这一手,李荩忱也忍不住叫好。





权倾南北 第二二八二章 吐谷浑的情况不同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李荩忱真正想问的,则是“步步为营”又应该到什么地步。
缓慢进军、一点点推进,这是步步为营。
建设城寨,开垦和放牧,这也是步步为营。
这中间差距可大了去了。
慕容孝隽显然对此早就已经有预料:“臣以为,当多设立城寨,开榷场,引导各部落在此交易,劝动各部落送子弟前来入学,为各部落病人诊病,自然能够让各部落知有大汉并倾心归附。”
李荩忱微微颔首。
医疗、教育和商贸甚至工业,这些是大汉的长处,也是这些部落中人之前都没有概念的。如果能够拿出来这些,的确可以让这些部落感受到大汉的发达和强大,并且愿意为大汉效劳。
尤其是教育,掌控下一代,实际上才是掌控这些部落的最好办法。
这一套流程,对于大汉来说倒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些年大汉在开发巴蜀、南中和岭南的过程中,实际上都是这么做的。效果当然是很好的,现在且去看看那些巴人还有岭南各部,哪个不是以大汉子民自居?毕竟双方本身在文化上就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源头,再加上语言也不是完全不通畅,总是能够交流并且相互理解的。
能够交流,能够理解对方的想法,那么自然就有了合作的基础。再加上大汉通过开发矿产和建设工坊直接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实打实的好处摆在眼前,这些在穷山恶水之中已经吃尽了苦头的蛮夷部落,当然屁颠屁颠的来为大汉效劳,更何况就算是你不入工坊,也能够分到土地,大家在山上东躲西藏这么多代人,归根结底不就是因为在抢土地的时候抢不过汉人么?
现在汉人主动把多余的土地拿出来,自然最深刻、最基础的矛盾也就消弭掉了。
大汉再把医疗、教育等等全面铺开,这些人为大汉效死的心都有了。
然而吐谷浑这边的情况显然又不一样。
汉人倒是不会和他们争夺土地,因为他们那一片地上真的是没有什么好争夺的。
因此这就意味着最基本的一切,朝廷是给不了这些游牧部落的。无论是慕容氏在位,还是吐谷浑归入大汉的版图,这些部落需要游牧的自然继续游牧,等到哪天高原上没有足够的食物了,那自然就会反过来进攻周围的村寨以抢夺资源。
换句话说,时至今日,这些人秉持的实际上还是草原上各自割据、强者为王的那一套。
他们并不在乎统治这一方土地的人是谁,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不能吃饱肚子。
因此慕容孝隽说的很简单,李荩忱却清楚,这背后也需要朝廷大量的投入以及一代一代人的耐心教导。
短时间内显然是很难见到成效的。
张须陀和阎毗等人已经开始窃窃私语,时不时的冒出来一些“怕是十年之功也难以实现”,“陛下常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怎么也得好几代人呢”的话语。
户部侍郎于德的脸色看上去就很是不对。
说得好听,你们看到的是时间,而我看到的是钱。
此次陛下西巡,户部尚书陈叔慎是亲自随驾的,现在朝廷拿下河西,打通丝绸之路势在必得,陈叔慎代表李荩忱起身前往西北,针对已经转好的局面,重新规划西北的经济发展。
户部是朝廷的钱财大管家,当然也要肩负着全国各处经济的发展。
西北长年以来都因为战乱以及处于路网、贸易网等各种意义上的末梢,所以说一句发展的不温不火似乎都觉得有点儿违心。身为西北巡抚的徐德言也清楚,出身军旅的他,平衡民政和军事或许是一把好手,但是论发展经济,那的确让人头疼,所以也虚心请让李荩忱派遣能臣前来攘助。
这个任务交给户部尚书陈叔慎自然再合适不过。
这位陛下的小舅子成名甚早,主持户部事宜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可是到底还是因为久在朝堂之上,缺了一些对下面实际情况的了解,李荩忱也算是给他一次机会历练一下。
不入红尘,又焉知红尘之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所谓的发展经济,不就是为了带动红尘之中的普罗大众都能够生活富裕起来么?
陈叔慎一走,户部的诸多事宜自然就落在了于德的肩膀上。
所以此时你们一群人已经开始构想未来如何把海量的钱投入到吐谷浑的发展建设之中,户部焉能没有意见?
于德轻轻咳嗽一声,站出来说道:
“启禀陛下,而今朝廷财政同样紧张,臣以为征服吐谷浑固然需要步步为营,却也不好设下太多的城寨。尤其是大汉进入高原,亦是初来乍到,若是摊子铺开的太大,恐怕难免会有疏漏之处。臣认为很有可能会有人届时狐假虎威、欺压百姓,反而毁坏我大汉声名,当然也可能会有心怀不轨之徒,索性直接纠集其余部落不惜与大汉正面冲突,到时候各军零散,恐怕难以相互照应。”
“爱卿言之有理。”李荩忱点了点头。
摊子铺开的太大,不见得就能帮助大汉占有吐谷浑,反而有可能为一些想要称王称霸的家伙送上一个机会。
李荩忱想要的是吐谷浑的土地和矿产,但是假如获得这些需要汉军去疲于奔命,那还不如不要。
朝廷的财政根本支撑不了汉军常年在高原上往来征战。
张须陀的脸色微微一变,咬牙看向于德。
于德没有退缩,挺直腰杆。
纵然你是天子近臣,我现在手握道理,也不会怕了你。
你个将门叛徒!
张须陀腹诽一句,也不知道你哥于玺知道了会不会打你。
不过张须陀不得不承认,于德到底出身将门,一语中的,说中了军方现在的难处。
虽然现在的大汉还没有到四面开战的地步,南方还是相对比较安稳的,可是刚刚结束的北伐大战,的确已经让汉军各部都亟待休整和补充兵员,这一次西北之战的接踵而至,更是已经让汉军疲于奔命。
这个疲于奔命并不是说将士们有多劳累——毕竟西北之战上阵的是当初留下的预备队,大家反倒是斗志高昂着呢。
真正有问题的,是大汉的后勤体系。




权倾南北 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后奏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常年战乱,大汉的后勤体系虽然经过不断的完善,已经远胜过南北各朝,但是也依然承担着很大的压力,甚至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社会资源的分配。
很多地方的基础建设甚至于工坊建设都被叫停。
长此以往,是肯定要影响本地经济发展的。
现在高句丽又在辽东不老实,薛延陀部的态度也不甚清楚,因此军方没有那么多力量投入到吐谷浑高原上去。
这也是张须陀的计划,陛下既然已经要占据吐谷浑,并且打算通过步步为营的方式,那我们没钱,拜托你们户部多给一点。
而于德则果断的抓住这一点反击,没钱,你们省省吧,还不如放慢一点脚步。
李荩忱知道于德说的有道理。
自己现在关注的重点,到底不能在吐谷浑上。
西域、辽东,每一个都比吐谷浑更重要。
李荩忱对于吐谷浑格外上心,主要还是担心南方吐蕃的崛起罢了。有唐三百年,吐蕃就像是这个强盛王朝头顶上的一把剑,只要你露出一点儿破绽就会给你来上一下。
因此李荩忱必须要把吐蕃的崛起扼杀在萌芽中。
“先尝试从张掖和武威两个方向向前推进并且建立村寨吧。”李荩忱缓缓说道,“具体的数量、规模,工部、商部、户部和太尉府各自抽调人手随军勘察,朕准许你们先建后奏之权。”
张须陀和于德他们一下子安静下来,对视一眼,难得看到对方脸上有和自己一样的表情。
他们都知道这就是最后的决定了,实际上还少不了要各个部门之间扯皮,不过陛下的目标摆在那里,大家不管怎么扯皮,都绕不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而且从武威和张掖两个方向向前推进,都需要绕过祁连山、深入吐谷浑境内,那地方可都是实打实的高原,到底有多少适合建设城镇的地方尚且都得另说。
李荩忱此时不确定细节,也在情理之中。
而大家现在的表情,都是一致的惊讶。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陛下给出的先建后奏的权力。
大汉在建设边疆地区的时候,一般都是采取的这样的措施。不然的话地方州府想要建设道路、发展水利,都需要上报朝廷再建造,这一来一回都不知道多少时间耽搁在里面了。
而且只要地方郡府拿出足够详细的计划,实际上就算送到朝廷这里,也就是一个“准奏”罢了,还不如直接上报给本州一级,由本州和本郡商议无误之后就可以直接开建,同时再派人报之朝廷。
朝廷就算是觉得不妥,也能派人及时叫停,而只要不是涉及到最基础的问题,后续的一些问题总归是可以一边建、一边想着怎么改善和避免的。
更何况工部在各地都有人手,其中有不少多年主持修建基础设施和工坊等等的名匠,他们的眼光、想法和思路不见得就比工部本部这边差到哪里去,甚至还多一些经验呢。
可是这些建设归根结底只是一些普通的建设,成功了能够造福一方,失败了也就是一群丁壮白忙活一场罢了,朝廷也不是不给钱。
但是吐谷浑这边就不一样了。
占领吐谷浑、归化其民众,这是战略层次上的举措。
而作为整个战略的第一步,建设城寨便是敲门砖。
砸错了地方,只会闹得自己头破血流、好不狼狈,还有可能失去了吐谷浑人的信任。
因此大家都以为陛下会紧紧盯着这件事。
可是陛下就这么给了他们先建后奏的权力?
一时间,反倒是于德他们心里没底了。
李荩忱将这些人的神情尽收眼底,手轻轻敲着扶手,饶有兴致的说道:“怎么,不敢了?”
于德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李荩忱则笑了笑:“吐谷浑地处偏远,并不值得朝廷大动干戈,只不过这块肉放在我们面前了,不啃下来也有些可惜。你们尽管放手去做,只要能够确保河西无恙就是。难道没有了朕,六部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办事了?”
于德等人急忙齐齐躬身:“臣等必不让陛下失望!”
李荩忱也是存心借助这件事锻炼一下六部和军方之间的合作能力。
六部和军方长期以来的对立,对于李荩忱维护皇权自然是好事,但是对于大汉的发展不见得就是好事。
文武相互掣肘,必然会在民生和军事上互相指摘和拖后腿。
这是难免的。
矛盾既然已经被制造出来,那么就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尖锐,毕竟不能指望所有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能无比的冷静,先考虑清楚利弊对错,再做出决定,往往很多人一上头就直接扑向对手了,哪里还管什么谁有道理?
文武之间的矛盾,南北之间的矛盾,又是李荩忱必须要制造的。
不然这些人抱成一团,齐心协力,那谁就成了他们的目标?
还不是李荩忱自己。
但是这种矛盾终归不能发展成足以影响到整个大汉发展的矛盾。
所以李荩忱还是要尽量为双方的合作创造机会。
平时私下里可以没有太多的往来,而在公事上,绝对不能因为相互之间的矛盾因私废公。
因此这一次,李荩忱看上去是放权,实际上也是在考察军方和六部,看看双方之间是不是还有合作的可能。
假如因为这点儿小事都能够争执的不可开交,那李荩忱就得考虑是不是要把朝堂上的这一群人换一下了。因为这意味着在他们的眼中,压制对面显然已经比整个国家的向前发展更加重要了。
本末倒置的事,可不行。
张须陀和于德等人都若有所思,大家都是聪明人,又怎么能不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
历代君主,最害怕的不过就是臣下联起手来威胁到自己的皇权。而当今陛下,甚至可以为了建设这个国家而适当的做出让步。
在他们看来,这也已经是令人敬佩不已的胸怀了。
“陛下,那湟水谷地应该怎么处理?”阎毗倒是并没有察觉到这些,他到底还是没有站在这个高度上,本身也不需要去面对这些问题,因此他意识到的,是李荩忱似乎把湟水谷地给排除在外了。




权倾南北 第二二八四章 西宁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湟水谷地是羌人的聚集地,外围也还有很多吐谷浑部落,而且还是吐谷浑领土中少数适合耕作的地方。
此时,萧摩诃已经率军拿下湟水谷地,并且意图越过群山向伏俟城挺进。
“无须从此前往伏俟城了。”李荩忱果断的说道。
从张掖出发,越过祁连山就是伏俟城,路途虽然难走,但是完全符合之前所说,轻兵疾进、一举底定的战略。再加上从武威出发,距离伏俟城也远比湟水近,因此萧摩诃就没有必要如此费周章了。
“在湟水和洮水进行开垦,才是最重要的。”李荩忱又补充一句,“这个太尉府和农部商议,看看采取什么方式。”
大家顿时精神一震。
开垦,这就代表李荩忱治理湟水谷地的思路和之前对付吐谷浑并不一样。
游牧和农耕到底是两种对立的文化思想。
李荩忱想要开垦湟水谷地,那就说明李荩忱打算在这里推行和大汉内部一样的政策,设立州郡、建设各种设施、分田分地······这和只是在高原上择机建立一些榷场之类的是有很大区别的。
陛下这是要把这一片土地彻底纳入大汉的掌控中。
河湟谷地的富饶,实际上也只是相对于河西的戈壁和吐谷浑的高原来说的,和江南、中原等华夏民族赖以发家的地方没有办法相比,不然当年黄河流域的华夏先祖们就应该溯流而上而不是顺流而下了。
但是一旦占据湟水,再配合背后的大河两岸、洮水等地的农耕,大汉的势力就将彻底深入湟水,而沿着湟水继续向前,就是青海,就是吐谷浑的心脏了。
湟水就像是锲子一样,深深的扎入高原上,分隔开吐谷浑南侧和北侧,也让大汉的影响力能够通过湟水谷地向两侧延伸,逐渐覆盖整个吐谷浑的地盘。
这的确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避免了朝廷在高原上设立存在却有可能徒劳无功,而且还能够为大汉在西北增加一片耕地。
“能够让吐谷浑服于王化,并非一日之功。但是能够化羌为大汉、为华夏之子民,却是可以很轻松办到的,朕相信户部和农部在这方面的经验。”李荩忱含笑说道。
于德等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可不是经验丰富么,这些年归化巴人、南中各部等等,大家都已经形成了一套,不,好几套可以因地制宜的方案了。
李荩忱又叮嘱一句:“河湟之地不比巴蜀,巴蜀各处都有大量的汉人居住,巴人下山也只是和汉人混居,但是河湟之地本来就是羌人在耕作,因此朝廷更需要做的不是重新分配土地,甚至是否需要打破羌人现在已经形成的土地划分,都需要你们好好考量,而是给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指导他们耕作,同时把这一片土地纳入大汉的商贸之中,用大汉的经济和文化去影响他们,尔等明白?”
什么经济、文化,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了,一时间纷纷应诺。陛下如此重视,而且湟水谷地和羌人原本也的确是大汉接触比较少的地域和族群,谨慎一些总归没有坏处。
大家自然都收起了轻敌之心。
“陛下,那左武卫将军,此时应该如何安排?”张须陀接着问出了大家同样关心的一个问题。
萧摩诃可是带着一路兵马正尝试着沿着湟水直接杀入伏俟城的。
此时要叫停么?
“让萧卿家主要关注于羌人的归化,也的确需要有一支强军镇守湟水。这开边河湟,亦是大功一件。”李荩忱含笑说道。
群臣纷纷点头。陛下这是打算彻底把湟水和洮水纳入大汉的统治范畴之内,如此,萧摩诃的所作所为,自然就是实打实的为朝廷开疆拓土。
开疆拓土,是把这一片土地彻底纳入中央朝廷的掌控之中,和在草原上、戈壁上击溃那些游牧部落又有所不同。
对于军人来说,能够开拓华夏之版图,纵然没有杀敌多少,也是青史留名的荣耀,甚至更胜于杀敌。毕竟杀敌的最终目的也是获得土地或者保护自家土地罢了。
“另外,可以让萧卿家向南派遣人手探查,并且择机建立坞堡或者村寨。”李荩忱接着说道,神情也严肃几分。
张须陀久在陛下身边,当然知道陛下这是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
他并不知道从湟水继续向南,那一片茫茫雪山有什么好探查的,但是既然陛下吩咐了,那就照做便是。
萧摩诃也应该不仅仅想只是坐在湟水一动不动。
于德已经向前一步:“启禀陛下,户部之前便讨论过在湟水设立州府的事,臣等以为应该设立湟州,并择选合适之处设立郡府,郡府之名,还请陛下亲定。”
李荩忱显然早就有腹案:“朕之所求,不过西部之宁也,便叫西宁吧。”
“陛下圣明!”群臣行礼。
慕容孝隽就夹在群臣之中,恍恍惚惚跟着大家一起行礼。
陛下口中所说的这些词汇、这些概念,让他觉得很陌生。
再看看群臣信心满满的样子,慕容孝隽心中暗暗叹息一声。
只是从这些治国理政的思想上,大汉就不知道比吐谷浑强过多少。
吐谷浑,输的不冤。
“慕容卿家。”李荩忱此时温声唤道。
慕容孝隽打了一个激灵:“臣在!”
1...596597598599600...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