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怎么这个大汉,不对劲啊!
容不得他多想,史万岁就已经手起刀落。
看着那一闪而逝的刀光,慕容伏允眼睛里剩下的就只有诧异。
即使是现在,这个落在大殿上,沾满了灰尘的首级,也依旧还保持着生前最后一刻瞠目结舌的样子。
而这个样子落在这些吐谷浑贵族们的眼中,自然让他们更加胆战心惊。
这慕容伏允在汉人心中的地位也不过就是说砍脑袋就砍脑袋的俘虏罢了,而他们呢?
他们还不如慕容伏允呢。
所以现在大汉不杀,已经是恩赐了。
一名名吐谷浑贵族跪倒在地,浑身都已经被汗水浸透,哪怕这是在寒冷的高原上、空旷的大殿中。
宇文忻就站在大殿正前,那应该属于汗王的位置,他当然没有资格去坐的,而且他也不会傻乎乎的去坐。
史万岁杀了慕容伏允,当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宇文忻吩咐的,而是早就已经得到了陛下的旨意,不然给史万岁和宇文忻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把活捉的慕容伏允怎么样,而且送到洛阳一个活的慕容伏允,在他们看来可要比脑袋来的有用。
不过陛下显然有陛下的顾虑。
宇文忻是能够感觉出来,陛下并不打算依旧保持吐谷浑藩属国的地位,让吐谷浑屏护自己的河西,而是打算把吐谷浑之地一口吞下。已经在湟水谷地展开的屯垦便是如此,与此同时,工部、商部和内府等等都派遣了大量的官吏随军进发,他们的任务多半都有着保密色彩,宇文忻是不怎么去过问的。
需要帮助就说,宇文忻会倾力攘助。
不需要帮助的话,那宇文忻一个字都不会问。
这也是李荩忱和裴子烈不约而同都认为宇文忻适合率军挺进吐谷浑的原因之一。身为北周降将、又是前朝皇族,宇文忻对自己的定位实在是太清晰了。应该做的全力去做,不应该做的,问都不问,一切和自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这种属下,最让人省心。
而宇文忻清楚,既然陛下打算把吐谷浑收归己有,那么自然就留不得慕容伏允这种曾经在吐谷浑一呼百应的人物。
当然了,现在大汉还是需要尽量稳定吐谷浑内部局势的,所以别的贵族,甚至慕容氏王族其余子弟,倒是没有杀了的必要,反而还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
现在用慕容伏允的脑袋,正好震慑一下这些家伙,让他们乖乖配合大汉的工作。
其实宇文忻怎么也不可能想清楚的另外一点,是李荩忱本身对于慕容伏允这个家伙很是警惕。历史上的慕容伏允属实就是个狗皮膏药,恶心了隋朝又恶心唐朝,是“我错了,下次还敢”的典范,之后被李靖带兵一路追着打,又展现了自己跑路的本领,竟然一路跑到了西域的黄沙大漠之中,也让唐军完成了一次令人惊叹的远征。
现在的大汉,可经不起一支军队屁颠屁颠的跑到西域深处,所以为了以防后患,砍了吧。
甚至在李荩忱的心中,这个理由的重要性,更胜于其余的,只不过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也让李荩忱总是忍不住感慨,还是陈叔宝和宇文赟这两位老铁好对付啊,一个个乖巧又可爱,只要吃喝玩乐有了,别的什么都好说。造反?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甚至谁想要把他们再拉出去架在造反的“火”上烤,他们就跟谁急。
要是所有的对手都跟着两位这样,轻松就可以满足,那就好了。
————————————-
有了慕容伏允的脑袋,吐谷浑贵族们一个赛一个的听话。
那是得坚决拥护大汉的决定,大汉说什么咱们就干什么,把全部家底都掏出来也没有任何关系。
而实际上他们的家底也已经被大汉掏的七七八八了。
汉军入城之后,清点各家各户的奴隶,给他们自由,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前往湟水谷地耕作,大汉会分配田地,还有一个自然就是听从工部的调遣,作为不错的劳动力,随着工部勘探队伍向高原深处进发。
这些奴隶久在高原上,无论是带路还是干活,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跟着工部走,酬劳也是很丰厚的。
对于这些奴隶们来说,这两个选择无疑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所以往往年轻力大的就跟着工部去闯荡,而年老体衰的就前往湟水谷地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以求能够安度晚年了。
这些奴隶,几乎就是吐谷浑贵族们最重要的家底。
不过大家对此并无意见,甚至巴不得大汉再多要一点儿、再多拿一点儿,这样大汉的注意力就不会落在自己的脑袋上了。
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大汉都能杀了慕容伏允,却没有动自己的脑袋,更有可能是因为自己还有利用价值。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想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吐谷浑贵族们,只能瑟瑟发抖的等待着不清楚的未来。
而大概了解到他们心态的宇文忻,也只能无奈的摇头。
这真是一群憨憨。
不过话说回来,就是因为这是一群憨憨,所以才比较好打交道。
不管自己说什么,他们都会乖乖听话。
当然这背后还有慕容伏允首级的威慑在。
想到这里,宇文忻愈发想要表示,慕容伏允,你死的很值啊!
吐谷浑的稳定已经不需要宇文忻再多操心,随军而来的有大量的六部官员,他们负责接管城中的一切事物,完成和吐谷浑各个府衙的工作对接,接下来将会由汉人主官带着投降的吐谷浑官员清点账目、核对物资,制定发展规划。
这些在之前大汉一次次向北进攻之中,大家都已经积攒了足够多的经验。
而刚才还在城外耀武扬威的汉军将士,此时自然而然也就变成了各个部门跑腿的。
没办法,现在城中吐谷浑人都已经没有了方寸而且又靠不住,只能辛苦自家将士了。
在把兵马分配给各部之后,宇文忻和史万岁反倒是没什么事了,他们走入专门给军方腾出的府衙中的时候,萧珣说话的声音传了过来:“他们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快点给我找几个能听懂的来!”
“怎么回事?”宇文忻大步走过来,看到大堂下站着的那几个有些紧张的身影,顿时想起来,自己当时在城外还让斥候扣下过一支商队,这几个应该就是商队的领头人。
看他们的打扮,一身厚重而且脏兮兮的衣服,不知道多久没有洗过了,一边有袖子,另外一边袖子则是可以解下来的。
经过一晚上的折腾,现在已经是上午,或许是因为天气热的原因,袖子直接扎在腰间,这还真是宇文忻之前很少见过的打扮,说明这些人应该生活在昼夜温差更大的地方。
这些时日,大家一路向南行军,军中的工部工匠们沿途也做过很多次实验,证明越是向南,空气越是稀薄,昼夜温差越大,这说明他们所处的位置越来越高。
而这些人的衣着打扮甚至都已经专门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改进,更能说明他们应该长期生活在这种条件下。
那就只可能是从南而来的。
还真是如自己所猜测的那样,吐蕃?
“语言不通。”萧珣拍了拍额头,无奈。
吐谷浑人和汉人之间实际上也是语言不通。
吐谷浑人的主要来源是鲜卑慕容氏,说的本来就是混杂着汉语和鲜卑语的话,再混杂上高原上的方言,形成自己独立的方言体系。不过这些年吐谷浑和大汉之间来往经商,大量钱财货物流动的背后,自然也有着文化的交流,所以语言已经不是什么障碍。
吐谷浑的语言是只有话语没有文字的,和鲜卑语言类似。
所以大街小巷上的文字都是汉语文字,而随着文字的推广,汉语在吐谷浑之中的普及程度自然也就越来越高,至少吐谷浑的中上层人士,都是能够说一口流利汉语的。
尤其是慕容世伏这一代格外重视和大汉之间的贸易,自然也在无形之中加快了汉语的传播。
但是显然这些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汉家语言和文字,此时两边都是连比划带说,好一番折腾,还是没搞明白。
这也是宇文忻和史万岁进来的时候见到的一幕。
好在很快亲卫们就找来了几个慕容氏贵族。
那几个来路不明的家伙见到他们之后也甚是激动,急忙上前“叽里呱啦”说了一通。
“小人慕容孝远,之前一直负责和南边经商的事务。”当先的慕容氏贵族对着宇文忻连连拱手行礼,“入朝的慕容孝隽是小人的兄长。”
慕容孝隽投降大汉,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大汉也是利用他好生宣传了一波。
对此,慕容伏允自然是好一番痛斥,不过诸如慕容孝远这样和慕容孝隽有亲属关系的,都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当时的他们,虽然并不相信大汉有能力可以直接杀入伏俟城,但是怎么也得给自己留条退路不是?
有慕容孝隽在,总归是好事。
反正在哪里做官不是做官,他们这些慕容氏旁系,在吐谷浑也没有多少直接获得权力的机会。
“这是什么来路的?”
“这些人来自南边群山之后的一个国度,名为吐蕃。”慕容孝远急忙说道。
当先那人似乎是听到了自家的名字,急忙说道:“大蕃!”
宇文忻有些奇怪,下的慕容孝远急忙又解释一句:“他们有人自称是‘吐蕃’,有人自称是‘大蕃’,应当是各自发音不同导致。我等一直都以最早遇到的所谓‘吐蕃’来称呼之。”
宇文忻颔首,一个国家之内发音尚且不同,说明这个国家的地域应该还是很广阔的,这很正常。但是这个人竟然因为这一点就要努力的纠正,这就不正常了。
这说明这个吐蕃内部,矛盾重重,地域之间肯定相互看不起甚至相互攻讦。
就像是宇文忻和萧珣之间的口音就有明显差别,但是宇文忻绝对不会因为这个而去和萧珣闹别扭,甚至在人前直接表示他发音不对。
慕容孝远注意到了宇文忻的思索,眼前一亮。
原来的时候,自己负责和吐蕃之间的贸易,还认为是没有什么油水的活计,和一群山上的穷光蛋打交道,不倒贴钱可就谢天谢地了。
尤其是吐谷浑的重点一直放在河西和大汉的西北等地。
对于南方这些贫瘠的蛮子,并没有什么兴趣,甚至你们愿意朝贡就朝贡,不愿意朝贡我们也不稀罕那点儿牛羊的态度。
当时的自家兄长还让自己潜心好好干,看在兄长如此得汗王信任的份儿上,慕容孝远还以为兄长是打算等自己熬几年之后就主动请求把自己调到一个油水丰厚的位置上去。
结果没想到竟然是在现在保命用的。
不管兄长是早有预料还只是误打误撞,慕容孝远都在心中好好地感谢了他一下。
自己是吐谷浑群臣中为数不多了解吐蕃的。
现在这位宇文将军显然已经对吐蕃有了兴趣。
就凭这个,掉脑袋也轮不到自己。
当即慕容孝远就把自己所知道的和盘托出。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原来这个之前大家甚至都不知道是不是存在的吐蕃,并非是一个大家想象之中的蛮荒部落,也不是一个已经形成自己的疆域和民族意识的庞大王国。
前者,就像是大汉的巴人、南中各部那样,整体还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思想、文字等等,所以他们也愿意归顺于大汉。
后者,就像是现在的吐谷浑这样,已经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统治体系,不管这个体系和相配套的制度是否先进或者落后,至少国家和民族的这个概念已经产生,走到外面,这些吐谷浑人也不会说自己属于哪个部落,而会说自己来自于吐谷浑。
吐蕃,目前就处于从部落向王国过渡的过程中。
几年前的吐蕃,实际上还只是一个群山之间的小部落联盟,依托雅隆河谷耕耘,名为悉勃野部,是南方高原上最强大的部族,除此之外还有十二个较小的部落,也各自占据河谷,耕耘放牧。
而现在悉勃野部出来一个名叫囊日论赞的首领,颇有几分胸怀抱负,积极对外开拓。
现在此人已经将十二个小部落全部吞并,占据了群山以南几乎所有的谷地,大有将这个零散的部落联盟变成一个国家的架势,并且此人积极任用其余部落的首领,也就是吐蕃的“新贵族”,从而形成和之前悉勃野部老贵族的对立,以求能够让整个部落的思想从“我们是悉勃野部,不屑于和别的部落合并”向“我们所有部落联合起来才是吐蕃”转变。
同时为了能够保持外界环境的稳定,他还积极的和北方的吐谷浑通商,一来向吐谷浑保持臣服,以求吐谷浑的支持和庇护,二来也是借此机会学习吐谷浑的先进思想和技术。
当慕容孝远说到这里的时候,宇文忻和史万岁等人都忍不住吐槽一句:你们有什么先进技术好学的?
不过想想也是,至少吐谷浑现在有着更完善的耕作和放牧体系,对于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的吐蕃来说,还真是有的学。
尤其是吐谷浑受到中原王朝的影响,也已经开始摒弃之前的一些陋习,包括奴隶制度之类的,至少对待奴隶,已经没有那么残酷。
而现在吐蕃内部的矛盾也因为囊日论赞的这个做法而被激化,毕竟新上位的贵族基本上都来自于被征服的小部落,手中缺少实权,而守旧的老贵族们自然是不愿意看着他们将自己取而代之的,便把囊日论赞这个离经叛道的家伙看作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另外各个部落之间的融合显然也不是非常顺利,说到底大家之前几乎好几代人都没有什么往来,现在突然汇聚到一面旗帜下,可能连交流的语言不一样,如何能齐心协力?
有的人称呼这个国家为“吐蕃”,有的人则坚持称呼为“大蕃”,便是这些矛盾的一个具体体现。
宇文忻、史万岁等人负手听着,一言不发。
吐蕃的情况比想象之中的要复杂,不过越是复杂,越是给外人以可乘之机。现在无论是囊日论赞,还是那些亟待于征服对方的新老贵族们,应该都很需要外力的支持吧?
大汉,倒是可以给他们这个外力。
慕容孝远说完,小心翼翼的看向三个人。
现在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就是他们三个。
史万岁并没有在意慕容孝远的目光,自己只是一名将领,如何安排慕容孝远可以是任何文官或者宇文忻这个主将的事,但是不是自己的事。
他直接对宇文忻笑道:“前路苦寒,与兄共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宇文忻负手,慨然回应。
接着,两个人的目光不知不觉得瞥向萧珣。
萧珣苦笑一声:“我真怕冷啊。”
萧珣的搞怪显然一下子破坏了气氛。
不过了解他的宇文忻等人也清楚,这家伙的话里,也不全是假。
拍了拍萧珣的肩膀,宇文忻笑道:“某禀报陛下,再换一个行军主簿过来吧,萧兄大可以坐镇伏俟城或者返回河西,总归有用武之地,不要勉强。”
吸了吸鼻子,萧珣正色说道:“吾辈中人,生逢如此时代,焉能言退?!”
说完,他又忍不住小声吐槽一句:“族中子弟众多,除了大兄执掌金陵书院之外,就我最有出息,此时退缩,回去如何交代?怕是要被笑话。”
史万岁和宇文忻都是忍不住大笑。
每个人都有自己走下去的原因,没有必要强求所有人都因为胸怀开疆拓土之志而向前。
只要愿意共肩风雪,那就是好兄弟!
宇文忻又看向慕容孝远:“关于吐蕃的种种,就交给你来整理,某会跟通事馆那边打招呼,你听从他们的指挥就是。只要做得好了,将功赎罪,并非空谈。”
慕容孝远瞪大眼睛,这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么?
当下他抓紧拱手行礼:“罪人遵命!”
宇文忻颔首,吩咐萧珣:
“看来吐蕃之名并非历代之空谈,此事亦当速速禀报左武卫大将军,两相配合,从伏俟城和湟水同时向南展开搜索,务必尽快探查到进入吐蕃的道路。另外这些吐蕃商贾也要严加看管,若是他们愿意为我们带路,那便考验一下,否则就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在伏俟城待着吧,或者直接送往洛阳请陛下定夺。”
不管怎么说,大汉也是在向南的探索中扮演着侵略的角色,这些吐蕃人在明白了大汉的意图之后,不见得就会乖乖的当向导、配合工作,因此把他们所知道的都掏出来之后,宇文忻宁愿让手下人沿着他们所描述的路途自己去走这条路。
萧珣会意,郑重答应。
前路苦寒,他们不但要并肩作战,更要小心翼翼。
“拟定奏章,速速禀报陛下和车骑将军。”宇文忻又补充一句。
凭借他们现在的兵力,想要震慑伏俟城周边的吐谷浑各部,倒是绰绰有余,但是深入雪山去探寻吐蕃的踪迹,未免强人所难了,必须需要裴子烈调拨兵马支援。
————————-
此时的裴子烈,实际上也在面对另外一支商队。
从西方而来的商队,由高昌、龟兹等国组成。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抚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这些西域小国的目的显然也很简单,张掖一战,吐谷浑大败亏输,现在已然是朝不保夕,所以这些原本听命于吐谷浑的仆从国,当然要想方设法的试探一下大汉对于西域的态度。
从河西前往高昌,一路上有黄沙大漠,似乎难以逾越,所以大家看上去可以过没有强敌叨扰的安稳日子了。但是一旦大汉拿下吐谷浑在高原上的领土,那么必然会想方设法的继续向西进攻,去攻占且末等吐谷浑已经控制的西域城镇。
如此,就等于高昌等国又和之前一样,暴露在了大汉的兵锋下,甚至还是两面夹击的那种。
这些小国在自家派出去的仆从军跑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庆幸吐谷浑就这么玩儿完了的时候,就收到了汉军向伏俟城进攻以及汉军拿下敦煌的消息。
很显然,这些消息也都是裴子烈有意散播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让这些正准备载歌载舞、庆祝高枕无忧的西域小国们意识到,吐谷浑之后,又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王朝降临了。
可以说这也是裴子烈对西域各国态度的试探。
而高昌等国的反应也很快,大汉的商队抵达,他们也立刻组织商队前来敦煌。
礼尚往来嘛!
而且这也表明这些国家的态度,至少他们是不愿意和大汉做敌人的,如果大汉没有意见的话,大家完全可以和之前一样,继续做丝绸之路上的好伙伴,西域各国的体量都很小,当然不会和大汉抢夺太多的利益,大汉吃肉,他们喝汤,就心满意足了。
而整个西域的商路,自然都由他们来维持,只要没有什么天灾人祸,自然不会影响到大家一起赚钱。
这些话,不需要摆在明面上说,通过西域各国派遣商队前来,裴子烈心中就已经清楚。
坐在裴子烈下首的是新任河西巡抚徐德言和敦煌太守高劢。
安定和天水等地现在已经不算是大汉的边境州郡了,作为安抚西北边境州府所设立的西北巡抚,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现在西北的文政都交给了长孙晟,而军事守备则交给了曹忠,这两个人已经通过之前的表现证明能够承担起如此重任。
尤其是现在西北各州府的主要任务还是稳定民生、发展经济并且接纳从洮水等地迁徙而来的羌人,这些活计,一直在和羌人打交道并且颇有信誉了的长孙晟显然也要比其余任何人都合适。
而西北军事上面对的威胁,已经不是羌人和吐谷浑,在这个方向上自有率军屯垦的萧摩诃镇守,朝廷一直担忧的,终归还是草原。
草原方向,必有一战,只不过现在还有别的敌人需要先摆平,再加上草原上的薛延陀部过于老实,所以朝廷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借口把他们揍一顿。
不过可想而知,草原,从来不是弱者的天下。
游牧部落终究不可能总是在草原上吃冰卧雪,他们需要从中原掠夺奴隶和食物。
因此无论是薛延陀部自己发展壮大,还是远遁漠北的突厥人卷土重来,又或者是有一个新的部落,就跟当年的鲜卑、柔然和突厥一样崛起,都终将牵动着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新一轮的征战。
李荩忱现在还没有稳定草原的定策,历史上的草原真正变得平和,要到清代,因为蒙古和女真联姻的关系,让草原上的各部落不通过掠夺也能够享受到足够多的利益。
而之后工矿业的发展,更是让草原不再寒冷,甚至游牧部落都已经自己放弃了游牧的生活,掠夺、征战,也就无从谈起。
李荩忱不知道在草原上发展工矿业、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要到猴年马月了,现在大汉内部的工业也不过就是个框架罢了。
因此李荩忱依旧随时做好战争爆发的准备。守卫从西北延续到河套再到平城的防线,就是曹忠和韩擒虎的任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