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说回河西,徐德言带领西北巡抚府衙的原班人马前往酒泉,组建河西巡抚衙门,未来整个河西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应该就设立在酒泉郡了。
酒泉郡,向东是张掖,向西是敦煌。从张掖向南,方便越过祁连山沟通吐谷浑,从敦煌继续向西,则可以影响整个西域。
无论是吐谷浑还是西域,都是大汉未来版图上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河西巡抚的驻地只能选在中间位置上,不偏不倚。
裴子烈此时率军屯驻敦煌,向西威慑西域各国。
所以在简单安置好官吏之后,徐德言便带着几个随从前来敦煌。
巡抚,代天子巡查州郡、安抚万民。
所以巡抚可以管理军政和民事,却又可以什么都不管。
现在河西各郡都在按部就班的推动城市的建设以及移民的安顿。这些移民一部分来自于西北,主要是西北以及中原各个商号安排的人手,负责本地产业的开拓。
河西归大汉所有,这一大片空白的市场,自然是先到先得。
此地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胜在地理位置足够重要。
而还有一部分移民,则是之前各次大战中吐谷浑的降兵。
这些人的来路各不相同,有的是世代居住在高原上的游牧部落,有的则是河西本地的居民,甚至后者身上还有不少汉人血脉,是当年避祸西北的汉人后裔,当然他们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代的族群通婚,也只是身上还带着些中原人的特征罢了。
他们的心里对于这个民族自然也没有多少认同感和归属感,不然的话也不会拿起兵刃追随着吐谷浑进攻大汉。
大汉对于这些降兵倒也算宽厚,愿意留下来的分田分地,安排就业,以后就是本地居民了,不愿意留下来的,回高原上也可以去做自己的一份事,那边也有耕地和工坊。
至于返回自己的部落,那想都不要想了
大汉又不是活菩萨。
更何况你们自家的部落,如果归附于大汉,那么想见面总归是有机会见面的,保不齐兄弟姐妹此时也在工坊之中呢。
这些事忙起来,自然是昏天黑地。
徐德言跑来见裴子烈,一来是不想因为自己的存在导致下面官员们事事请示,事事拖沓,二来也是多年巡抚生涯,属实是太熟悉这个流程了,只要把控一下关键,他就能保证不出差错,所以能偷懒就偷懒,没必要天天听官员们汇报工作。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二六章 插手西域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裴子烈当然也清楚徐德言这个老部下的心思,索性便让他跟着一起来见一见西域的商队,实际上也相当于西域各国的使者,然后参详参详下一步的战略安排。
目送西域商贾们离去,徐德言叹了一口气说道:“对于这些西域小国来说,大汉是一个招惹不起的庞然大物,所以他们老老实实、不惹是生非便是必然,不能指望着他们和吐谷浑一样不知好歹的打过来,然后被咱们抓住理由,一战击破。”
“夹缝中生存,都是一等一的墙头草啊。”裴子烈也是摇头,有些无奈,“顶着‘天朝上国’之名行事,总归束手束脚。”
这里没有外人,徐德言说话也随便:“庆幸吧,至少咱们的礼部尚书不是个老学究,不然事事都要道义为先,都要师出有名,那就真的让人头大了。”
裴子烈不由得一笑:“说到这个,某都怀疑君上当年坚持以江总为礼部尚书,就是算准了这一点。”
徐德言亦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把一个绝对听话而且本身也不是什么好货色的家伙放在道义宣传这个位置上,显然本身就是本着不想让那些穷酸儒生们抓着朝廷某些“离经叛道”的政策而大加批判。
至于陛下当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大汉想要开疆拓土却很有可能找不到合适的理由,那就不不为人知了,毕竟这是天子的秘密。
时至今日,随着大汉一点点的向外开疆拓土,裴子烈和徐德言等人的眼界之类的自然也都随之拔高。或许历史上的他们默默无闻,但是追随着李荩忱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亲眼看着陛下从当年的一个巴蜀军阀一路走到现在的他们,却已经可以说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世界之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这也让他们觉得有些好笑,之前南北朝一群小国家打得难解难分,为的又是什么?
在今日已经逐渐把手伸向世界各地的大汉来看,当时的那些战争、那些冲突,不过就是一群小孩子关起门来玩过家家罢了。
陛下似乎就是那个巨人,他一直都看得那么远,所以对于南北两朝之间的战争,他很关心,但是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似乎在他看来,南北朝统一是必然的事,而且是很快就会发生的事。
当时的大家还不知道陛下是从哪里来的自信。现在回想却发现,假如见识过了世界的广阔,假如知道山海之外还有一番天地能够去打拼,那么中原的那些战事,又算得了什么?
现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们,已经明白了过来。
但是他们依然不知道,这个巨人到底是如何站起来的。
陛下的出身,裴子烈作为左臂右膀,当然清楚得很,明明大家甚至都没有多少分离的时候,陛下的崛起,他是亲眼看着的,所以他也不知道陛下到底是从哪里获得的这样的眼界和胸怀。
要说世界之大,实际上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感觉。历朝历代无数史书也记载了外面的那些国度。
但是大家从来没有觉得,这些国度所在的地域有什么好探索和征服的,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话里,这些地方就是鸟不拉屎的荒蛮之地,不然当年老祖宗们也不会放过的。
可是在陛下眼里,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个部落,似乎都能够在大汉的旗帜下发挥作用。林木、土壤、矿产还有人力,每一个都是大汉急需的,每一个都是一个已经持续了三百年乱世的民族,复兴所必须的。
可是之前所有人,竟然对此浑然不觉。
丢人。
不过想一想,这是和带着华夏重归太平的皇帝陛下相比,比不过是正常的,好像又没有那么丢人了。
大家不会去想方设法探求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君失秘则失国,陛下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提起过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是怎么意识到这些的,那大家就不会去问。
对此,大家宁愿相信,陛下真的是青天之上的列祖列宗心疼已经经受了三百年分离和战乱的后人们而派下来的救世主,是全知全能的神仙。
裴子烈轻轻咳嗽一声,徐德言也旋即从恍惚之中回过神来。
国家机密,不谈也罢。
“这西域,朝廷上下的意思也是势在必得。”裴子烈果断的岔开了话题,“师出有名与否,都挡不住大汉进兵西域。”
“但是现在朝廷在吐谷浑、在辽东,都有可能面临战事,吐谷浑还好说,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辽东,怕是旷日持久啊。”徐德言径直说道,“在这种情况下,如班定远那般一战定西域,似乎不太现实。”
“不错!”裴子烈不由得抚掌,话语之中已添赞赏之意,“修远身在巡抚之位,统筹军民政务,果然历练出了本事,而今让人刮目相看啊。这西域之战,你觉得应当如何推动?”
徐德言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裴子烈心中多少应该是有了定策的,现在不过是捧自己一下然后再让自己顺势说出安排,到时候这献策之功自然而然就落到自己头上了。
到时候裴子烈再负责修缮一下,然后大加赞扬一通,朝廷内外自然是不可能忽略这一策略。
还是老上司贴心啊。
迎着裴子烈鼓励的目光,徐德言沉声说道:“平定西域,当徐徐图之,不外乎三步。其一,‘探西域’。自从司马氏丢掉西域之后,华夏同西域断绝直接的君臣所属已经数百年,西域是何等情况,我们只能依仗于道听途说。当年西域古国三十六,而今还有多少存在,多少已经不存,我们亦不知晓,听闻姓名的就只剩下高昌、莎车、龟兹等寥寥数国。”
裴子烈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如此,仍还是拜商队所赐。”
中原和西域断绝联络这么多年,西域肯定也不是一成不变。高昌从当初的小国变成现在的西域一霸,中间肯定也少不了战争和吞并。而中原对西域众多变化的了解其实很少,基本上是仰仗于往来西域的商队携带来的些许消息。
因此西域现在是什么情况,到底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还是已经形成了以高昌或者别的国家为中心的联盟,准备对抗东西方外敌,当真不得而知。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对此,我们当派遣大量商队配合白袍、通事馆,以出使的名义前往西域各处,探查消息、摸排底细,知己知彼,方可知西域之软肋。”徐德言又补充一句。
“善!”
“之后,应当‘分西域’。”
裴子烈眉毛一挑:“哦?此话何意?”
徐德言一笑:
“西域古往今来都没有形成一个能够和任何一方势力叫板的强国,绝非只因路途遥远、往来不便。要知道朝廷所谓之丝绸之路,虽然已经不再延伸到中原,但是在西域犹然还是运作的。
西域各国应当都在这条路上,或是有分支联络,或是干脆就和高昌这样把握要冲,内外交通,绝非不便,列国之间,当相互听闻,甚至多有贸易上的合作,可是时至今日,高昌,依旧非霸主,列国仍存,这说明什么?”
裴子烈微微皱眉,他实际上也只是在武威之战爆发之后才从东部战线上抽身而出,前来河西的,本身对于西域的认知就绝对比不上久在西北的徐德言,因此这个问题还真得想一想。
不等裴子烈回答,徐德言就已经率先解释——这就避免了老上司万一回答不上来的尴尬:“这说明西域各国内部,恐怕多有矛盾和不满。不然的话数百年间,列国鸡犬相闻而各自为政,这不正常。”
“言之有理。”裴子烈颔首。
要是换在中原,一堆占据着一两个城池的小国家,除非因为相互之间多有警惕戒备甚至干脆是相互排斥,乃至于不死不休,恐怕早就有雄才大略之主,依托其中某一个大国远交近攻,实现西域一统了。
毕竟像是高昌之类的国家,对上其余的西域小国还是有很大胜算的。不至于和现在这样,即使是一个从高原上下来的吐谷浑,都能够逼得他们俯首称臣。
因为知道攻占了其余国家,对方肯定不臣服,那就只能直接屠城,最后自己也拿不到什么东西——西域各国之财富,的确不少,不然也不至于让大汉朝廷上下早早的就盯上了他们,但是西域各国都是依托绿洲而起,真正缺少的是水资源,更是人丁,真的屠城之后,弄了一堆金银珠宝回去能干什么,能当饭吃么?这不是打了一个寂寞么?
所以还有啥好打的,明知道互相看不顺眼,但是都不如各自吃各自碗里的那口饭,只要丝绸之路还在运转,总归不至于饿死。
想通这个,裴子烈就已经能猜测到所谓的“分西域”是什么意思了。
“列国之间,多有矛盾,只不过互相奈何不了,就只能互相隐忍。”徐德言笑道,“只要我们鼓励他们之间相互攻讦,甚至予以一定的帮助,那么西域就将更加混乱。朝廷出兵的理由,不见得就真的没有。”
裴子烈不由得一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够狠的!
关键在于,只要工作做的到位,保不齐真的有西域国家吃这一套。到时候打不过了,自然就有人会想着去找大汉求援。
“不过还是要淡化大汉在其中的分量,主要是让他们自己相互打起来,不然有可能适得其反。”裴子烈补充一下。
两人会心一笑,都明白。
西域这些家伙,都是老墙头草了。
一旦他们察觉到背后有大汉在挑拨,那保不齐转眼就握手言和。
精明着呢!
因此大汉宁肯在旁边看戏,也不能入戏太深。
这个,交给通事馆和白袍来配合就好了。
“最后,自然便是‘定西域’。”徐德言接着说道,“西域广阔,又有大漠、雪山,地形复杂。想要拿下西域,一旦给了敌人反应的时间,那么战线就会越拖越长,只会对大汉越来越不利。因此到时候当以精兵为前锋,大军随后,兵分数路,从敦煌、吐谷浑等地同时进发,底定西域大局,一战之间!”
裴子烈霍然起身,目光炯炯,直直盯着挂在墙上的河西和西域舆图。此时舆图上的西域列国,多数都只是标注了一个大概的方位。
茫茫西域,万里黄沙。
若是以此三策,未尝没有平定之可能。
一战定西域,这是何等的豪迈,又是何等的不世功勋!
裴子烈看向徐德言:“若是如此,有生之年,或真的能将西域收入大汉囊中。”
徐德言一笑:“属下从未怀疑。”
————————-
李荩忱收到从西北传来的奏章时,已经不在洛阳,而在从鸿沟南下的五牙大舰上。
内河水师已经都解散,留下的这些五牙大舰,正好充当御驾龙舟。
论内河上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还是这玩意靠谱。
下江南,是李荩忱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事。
江南,大汉经济、工业之命脉所在,李荩忱在进行下一轮的对外扩张之前,必须要先安稳江南民心。
当然,现在朝野上下讨论最多的就是辽东和西北的局势,其中虽然有少数激进派嚷嚷着一定要把这些全部都收入大汉的手中,但是依然还是有非常多的人对大汉的对外扩张保持观望甚至反对态度。
原因无他,三百年战乱至今,朝野上下都无比渴望着战火平息,大家能够喘息一下。当初李荩忱能够收拢军心和民心,也是凭借与此。
可是现在九州太平了,朝廷却频频对外用兵,还有完没完了?
李荩忱下江南,自然也是为了表明自己目前并不打算对外大规模用兵的态度,不然的话,陛下此时应该去邺城或者返回长安才对,哪有距离战场越来越远的道理?
不过李荩忱是这么一个态度,并不代表着朝廷就真的无所事事,把各处关隘一关,大家开心过日子了。
实际上朝廷,尤其是太尉府,一直在筹备对辽东、对西域的战事,朝廷斥候配合白袍,也在严密监控着关外的一举一动。现在高句丽和契丹缠战日久,盟友勿吉人似乎也不是那么靠谱,所以进攻态势多有放缓,毕竟高句丽人也得想想背后还有新罗和百济磨刀霍霍呢,继续向前还有可能触动大汉这个庞然大物,所以也要适可而止。
如此,李荩忱判定高句丽暂时应该也没有胆量直接跑到碣石挑战大汉,所以自己可以先到江南走一遭。等自己返回的时候,就是大汉要对辽东用兵的时候。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气运,佑我华夏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至于西域,李荩忱觉得可能还得等一等。
所谓想睡觉,就有人给送枕头,来形容徐德言的“平西三策”,最合适不过。
稳定江南、鼓励进一步开拓南洋,这是李荩忱当前要做的。
整顿兵马,海陆齐发,一战平定辽东,这是李荩忱未来要做的。
西域,太大了,也太远了,而且西域各国一个个开门做生意、坚决不搞事,李荩忱一时半会儿还真的顾不上他们。
“平西三策”,直接就把平定西域的工作重点先放在了探摸西域各国之底细上,和自然就为朝廷战略之调整以及先完成更重要的事争取了足够的时间,不至于逼迫着李荩忱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西域上。
不过西域各国在历史上就一直比较老实,并没有想要和中原王朝抢夺地盘的意思,只是自己守着西域的一亩三分地。高昌被盛唐所灭,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麹氏高昌和突厥结盟,算是站在大唐的对立面,虽然高昌也没有在盟约之中干什么事,只是骂了大唐几嗓子,还有一部分原因自然就是高昌把持着从河西进入西域的要冲之地。
隋唐两代都在着手恢复和西域之间的贸易,高昌的“喜怒哀乐”就是个绕不过去的坎,所以还不如直接把这家伙收拾了。
现在的高昌所经历的和另一个时空中的又不一样。
另一个高昌是有资格看不起隋唐两代的,因为他们跟着的老大突厥,的确是曾经力压群雄,在西域称王称霸的存在,即使是唐代击破突厥,向西迁徙的西突厥依旧是一个强大到足以威胁到唐代西北边境之安危的敌人。
可是这个高昌,说来命运就有点儿悲惨。
原本他们是突厥的小弟,结果谁曾想到突厥竟然被打的星散,再加上吐谷浑自南方而来,高昌自然只能又变成了吐谷浑的小弟。
或许高昌还以为小日子又可以安安生生的过了,结果谁知道吐谷浑老大去招惹大汉,结果又在小弟的注视下被打的落花流水。
看着两个老大都被大汉给收拾了,高昌自然不可能再对大汉熟视无睹,就算是不想抱大腿,也得想想自己有没有本事和大汉掰手腕,没本事就乖乖的蹲在西域,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安心赚小钱钱。
高昌和其余西域诸国都比较听话,那李荩忱自然不介意让他们多喝几口汤,享受享受,等到大汉腾出手来再把西域收入囊中。
至于从伏俟城前来的奏章,倒是要比敦煌前来的早了一些。
汉军拿下伏俟城、杀掉慕容伏允,这些都在李荩忱的预料之中。高原上的各处部落基本上都在大汉的控制之下了,慕容伏允想要跑路都没有地方去,要是宇文忻这都抓不住慕容伏允,那李荩忱得盘算盘算他是不是合适独当一面了。
这奏章直接从伏俟城经过湟水谷地、穿过关中追上陛下的船队,也把胜利的消息带给高原和西北的每一个角落。
至此,从大汉北伐结束持续到现在,耗时半年的西北之战,也算是落下帷幕。吐谷浑的瓦解意味着至少短期内在西北,没有人再有资格挑战大汉。
不,或许更准确说应该是,在西北、在高原,无论是羌人还是吐谷浑人,已经没有人不是大汉的子民。
这一份奏章穿过湟水谷地中已经在兴建的简易道路、穿过西北正在完善的驰道网络,也穿过洛阳和长安之间正在修建的直道,再顺着鸿沟运河南下,交通之方便,消息传递之快捷,无一不表明着大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善自己的道路交通网络,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状态,代表着汉民族,也代表着由其他部落和民族共同参与进来的华夏民族,崛起于东方,虎视天下。
而只有亲眼看到这份奏章的少数人才知道,实际上大汉对于整个雪域高原的征服,不过才刚刚开始。
吐蕃的出现,无疑表明大汉在高原上又有了新的对手。
“囊日论赞。”李荩忱看到奏章的时候,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不是松赞干布就好。
不过算算时间的话,现在松赞干布可能还没有出生,或者不过是个少年。这囊日论赞是他的父亲。
囊日论赞因为重用新贵族——这些新贵族多数都来自于被悉勃野部吞并的其余部落,因此他们对于固守悉勃野部的旧有制度和地盘并没有什么兴趣,反而积极地想要配合囊日论赞真正把吐蕃整合成一个王国——所以遭到了来自于悉勃野部的旧贵族的敌视,最终被这些旧贵族毒杀,意味着吐蕃历史上的又一次整合失败。
直到松赞干布崛起,对内积极改革、对外注重学习引进唐代的先进技术,从而避免闭门造车,方才让吐蕃正式以一个大一统王国的身份出现在历史上,至此开始了称霸高原的时代。
对于吐蕃来说,此时内部矛盾的尖锐,或许正是最危险的时候。
而对于大汉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时候。
李荩忱有时候都不得不感慨,自己所来的这个时代,看上去南北朝分裂,中原打的难解难分,实际上却是华夏外部环境最稳定的时候。
吐谷浑和突厥瞪眼睛,而且都没有膨胀到历史上那种可以在西北和并州等地随意往来、如入无人之境的地步。
高句丽试试探探,却因为背后的牵制,迟迟不敢对辽东下手。吐蕃自己还一头虱子挠不清呢,对吐谷浑都没有什么威胁力。
南中、岭南各地,又出现了诸如冼夫人这样的女中豪杰,以和平安宁以及和中原王朝之间的合作为主要政策,绝对不没事找事参与中原的斗争。
至于西域那些,一群咸鱼罢了,没有梦想。
似乎老天爷都在眷顾这个民族,既然他们打内战,那就让外面的家伙们都老老实实的,等到他们有了结果、有了一个强大的王朝站起来,在让外面的家伙们陆陆续续搞事情,然后挨个的被揍。
看上去,什么突厥、高句丽还有吐蕃,这些历史上或是和华夏打的难解难分,或是和华夏有无数恩怨情仇纠缠的国家和民族,更像是上苍为华夏之崛起准备的磨刀石。
合上奏章,李荩忱也只能在心中感慨一声。
或许,这就是民族气运吧。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保佑华夏,血脉流淌,万古不息。




权倾南北 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1...609610611612613...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