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晨星LL
0.8个au居然用了五分钟才完成跃迁,这其中还不算上前两分钟的准备时间,怎么都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结果。
听到陆舟说的话,坐在对面沙发上的李光亚和孙立伟二人,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五分钟一亿公里居然还太慢了点?!
那快起来得特么是个什么样子?!
见两人没有说话,陆舟寻思了一会儿之后,继续说道。
“这样吧,那个demo版的引擎还需要调整一下,既然你们这么喜欢,我就免费帮你们改进一下好了。至于费用什么的就不必了,把秦岭号再借我一段时间就好。”
“那怎么行?!您已经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们怎么可能好意思让您自掏腰包?还望陆院士理解一下,身为军人,我们也有我们的尊严和坚持,实验产生的一切开支请务必由我们来承担!”
看着一脸坚持的孙司令,陆舟心中有些哭笑不得。
说实话,在他的预期中,后续的改进工作本来也花不了多少钱。
至少相比起他那些几辈子也花不完的积蓄来说,连个零头都未必谈得上。
不过,既然这位老人家如此坚持的话,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那行吧,”点了点头,陆舟说道,“既然你们愿意提供实验经费的话,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另外,我需要秦岭号那边能够配合我这边的工作。虽然之前他们做的已经很好了,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这边能下达个书面文件什么的。”
“没问题!从现在开始,您的研究在我们第一舰队这里,就是最高优先级的任务,我会让邓远书全力配合您的工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孙立伟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表情,看着陆舟郑重地说道,“对于您为我们付出的心血,我代表泛亚第一舰队全体作战、及非作战人员,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不用这样,技术研究出来就是给人用的,况且我们也算是互相帮忙。”
面对老人家如此郑重的表示,陆舟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过总归,他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一半。
将视线投向了坐在旁边的李光亚理事长,看着他脸上似乎有话要说的表情,陆舟忽然想起来之前他有提到过是有什么事情打算找自己商量,于是便主动开口问道。
“你呢?也是为了秦岭号的事情来找我的吗?”
“那倒不是,”李光亚笑了笑说,“第一舰队已经有一位勤勉敬业的指挥官了,还轮不到我来替他们分忧。”
“所以,还有其他麻烦等着我?”
“怎么能说是麻烦,就是有个……小问题,”李光亚不好意思笑了笑,在沙发上坐正了起来,看着陆舟继续说道,“是这样的,之前我在咨询相关专家关于超空间理论产生了一些想法。我不知道这些想法正不正确,所以想问一下您的意见。”
这家伙居然还能看懂那东西?
陆舟意外地看了李光亚一眼,忽然有点刮目相看了。
“你说。”
李光亚:“虽然更深入的理论我不太了解,但从字面意思来看……曲速航行的核心原理是,借助超空间通道将物质从一个点传送到另一个点。物质的质量越大,自身引力越大,通过通道所需的时间便越长,那么没有质量的信息呢?如果走当时秦岭号走过的那条通道,大概需要多久?”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陆舟思索了片刻之后,回答说道,“理论上,当方程的m系数为0的时候,时间t值应该是趋近于无限小的,但两者之间又并非是绝对的线性关系……我的推测是,这个时间应该非常非常短暂,乐观的看可能不到1秒也是说不定的。至于具体是多少,还得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收集数据,建立更精确的模型才知道。”
一听到0.8au的距离连1秒都用不到,李光亚的心中顿时火热了起来。
也不管什么推测不推测了,反正在他认知中陆院士的推测基本上都成了事实,于是连忙开口问道。
“那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在地月系统和火星之间建立一条类似于海底光缆一样的东西,来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换。”
说这句话的时候,李光亚有在非常注意地观察陆舟脸上的表情。
他本以为,在听到了这个异想天开的主意之后,陆舟的脸上会露出为难的神色。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陆舟的脸上非但没有露出任何为难的神色,而且回答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当然可以。”
看着因为诧异而愣在那里的李光亚,陆舟用稀松平常的口吻继续说道。
“事实上,这很容易。”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609章 行星高速路系统
没有留给二人消化自己这句话中所包含的庞大信息量的时间,陆舟从沙发上站起身来,伸出食指在空中虚划了一下。
很快,一面半透明的全息面板呈现在了他的面前,并随着他食指轻轻一点,顷刻间弥散成了漫天光粒,在空中重组成了太阳系的模样。
看着投射在眼前的全息图像,李光亚理事长和孙立伟司令脸上原本便写满诧异的神色,纷纷不由自主地更染上了一丝困惑的表情。
盯着这幅星图端详了许久,孙立伟司令微微皱了下眉头,最先忍不住开口问道。
“这是……”
“行星际高速路系统,”看着那一条条勾勒在行星间的轨迹,陆舟食指随手选中了连接火星与地月系统之间的那一条,“简单来说,除了曲速引擎之外,我们还有一种特殊、且相对稳定的方法,借助超空间通道来实现物质与信息的快速交换。”
李光亚眉头微微皱起。
“这……能实现吗?”
“当然可以实现,要不我也不会这么说了。”
看了一眼李光亚,陆舟用淡定的口吻继续说道。
“甚至于,理论上这种加速方式,会比安装在单舰上的曲速引擎更容易实现跃迁。我们只需要在空间的两端打开一条固定的通道,物质与信号的交换自然会在通道两侧的端点发生。而且考虑到两扇门的引力坐标相对固定,所以对超空间航道的实时演算步骤也会比单舰跃迁要简洁得多。”
事实上,陆舟所描述的这些东西,到不完全是他的想法。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他在第二段虚空记忆中的所见所闻。利用大质量天体之间的引力纽带来打开超空间通道,正是珈蓝帝国所掌握的曲速技术的核心原理。
相关的猜测已经在z粒子震荡装置上取得了成功,陆舟有理由做出进一步的猜想,那些部署在珈蓝帝国首都环世界周围的“星门”,采用的也是相同的技术。
至于那些星门是如何做到让超空间通道保持稳定的……
这就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事情了。
至少,在大的方向上,他已经知道这条技术思路是可行的了。
听完了陆舟的描述之后,孙立伟陷入了沉思。
过了大概一分钟那么久,他用犹豫的口吻开口说道。
“……我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意思就是说,这个通过两扇传送门来维系的超空间通道,就相当于在空间上插了一根管子,每次信息和物质的交换都是通过相同的路径,所以能耗比较低?而曲速引擎就相当于给每艘星舰安上了一个钻头,每次跃迁都相当于重新在宇宙中钻个眼?所以能耗会比较高。”
“如果你实在看不懂超空间理论的话……这么理解的话倒也没什么问题。”
对这位老人家的理论知识并没有报太大的期望,陆舟食指在那副全息图像上继续点了一下。
很快,随着他指尖的触碰,连接在地月系统与火星只见的那条线继续向外展开,位于端点的位置分别扩散开了两圈倒旋的圆环。
那细碎的结构看着令人眼花缭乱,但从宏观上看去却意外的简洁。整个装置就像是一根钓鱼线,将两颗星球连接在了一起。
“整个工程的技术原理其实很简单,根据z粒子从高维度向低纬度跌落时对引力场的扰动,从而改变地月系统与火星之间的时空曲率分布,形成一片褶皱区域。”
“就像如你们现在所看到的的这样,我们在两侧分别部署一台z粒子震荡装置,并且让其保持特定频率的震动,从而在地月系统与火星之间形成一条稳定打开的超空间通道。”
说着,一艘虚拟的星舰出现在了全息图像上。
当这艘星舰降低速度,通过了位于地球一侧的圆环的瞬间,整艘星舰就像是一枚被推入枪膛的子弹,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吸进”了那根标志着超空间通道的透明管道内,然后又过了不到两秒钟的时间,便被从通道的另一次“吐”了出来。
看着被眼前这幅全息模型给震撼到的二人,陆舟淡淡笑了笑,继续说道。
“整个工程分为两个部分,技术难度可能会比较大,毕竟就算是在我这里,很多概念也只是个模糊的猜测,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不过相比起技术层面的困难,以这个时代的磁场生成技术,实现整个工程的工程难度和工程量都应该不会很大。”
好半天才从震撼中回过了神来,孙司令咽了口唾沫,语气因为激动而忍不住带上了一丝轻颤。
“安全性方面呢?这种方式打开的超空间通道靠谱吗?万一发生突然断电,或者类似的技术性故障导致通道突然关闭,里面的星舰会不会……出不来?”
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速度是空天部队永恒的追求,然而如果因为速度而忽略了安全性的考虑,那就本末倒置了。
泛亚合作用了一个世纪才打造出了他们这支堪称太阳系最强的无敌舰队,如果因为一次超光速跃迁就折在了半路上,那可就亏惨了……
“这个不必担心,就算超空间通道突然关闭,里面的航天器也会在引力源——也就是两颗行星之间某个位置重新出现。具体出现的位置得看跃迁进行到哪个阶段,但肯定是能出来的,”陆舟继续说道,“这是根据我在秦岭号上收集到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所以你们完全不用担心会在超空间中迷失航向的问题。事实上,想跨越维度,从n维宇宙进入宇宙曲面之间的间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架不住心中的好奇,李光亚忍不住刨根问底地问了句。
“如果要进去那个什么宇宙曲面之间的间隙?有什么方法吗?”
“银河系的中心或许是最近的入口,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也许有其他的方法也说不定,”看了一眼李光亚,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不过我敢打赌,你一定不会愿意进去那里面。”
李光亚好奇地问道:“为什么?”
“因为那里什么也没有,我们的宇宙在那里脆弱的连一张纸片都不如,”看着窗外,陆舟的眼中浮起了一丝回忆的色彩,像是想起了什么遥远的事情一样,言简意赅地说道,“而去过、或者见过那里的人,将它称之为虚空。”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610章 未完成的实验
距离那天,已经过去一个月了。
自从上次的任务结束之后,邓远书和秦岭号上的一众舰员们,便被安置到了拉格朗日点空间基地上,假期全部被取消。
原本他还打算等这次任务结束之后,带着家人去南方找个风景宜人的小岛度假,但现在看来不但他的假期泡汤了,连他的家人都被保护了起来。
而那艘处在全球关注焦点之下的秦岭号,也被转移到了拉格朗日点空间基地上安全级别最高的停泊点,由空天陆战部队精锐中的精锐——第三轨道空降旅负责把守。
作为一支五成以上成员都是来自上个世纪的“古代战士”的特殊部队,第三轨道空降旅的士兵们虽然有时候不太懂得变通,但在尽忠职守、士气以及战斗力这三个方面,却是第一舰队中任何陆战部队都无法相比的。
自从那次实验结束之后,邓远书便有一种被软禁了的感觉。
说实话,他也能理解组织这么做的原因。
毕竟现在全世界都想知道,秦岭号上的那台曲速引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那个超空间通道又是什么。而在外人的眼中,秦岭号上的百来名船员大概是除了陆院士本人之外,最接近那些秘密的人……
虽然他自我感觉,如果有人将主意打到自己身上一定是徒劳。
毕竟对于那天发生的事情,很多地方到现在为止他都是一头雾水,唯独那闯入宇宙缝隙的一瞬间带给他的震撼,仍然清晰地留在他的心中。
如果可以的话,他倒是希望有个人能来和自己解释一下。
他在超空间通道里看到的那些东西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假期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空间基地的食堂。
端着餐盘坐在了邓远书的对面,秦岭号上的副官刘正一,忍不住向他打听了起来。
听到自己部下的问题,邓远书停下了手中的筷子思忖了片刻,摇了摇头。
“不知道……你有急事儿?”
“那倒也不是,”刘正一叹了口气说道,“只是有些看不懂啊,你说要是是保密研究也就算了,但显然又不像是那么回事儿。当初搞那个实验的时候就没瞒着谁,现在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都承认了,还把咱们留在这儿有啥用。”
“组织上自然有他们的考虑,”看着自己的老部下,邓远书安抚了一句说道,“安安心心地待着好了,欠下的假期又不是没了,等这事儿结束了自然会补回来的。而且,我有种预感……”
一听到这句话,坐餐桌对面的刘正一顿时来了精神,连忙问道。
“什么预感?”
“让我们在这儿待命未必全是为了保密,”思忖了片刻之后,邓远书慢条斯理地继续说道,“毕竟到现在为止,我这边都没有收到正式的文件,明确要求我们对哪些消息保密,参谋部那边也没有人过来找我谈话。”
刘正一:“您的意思是……”
“应该是有什么新的任务要交给我们执行吧,”将筷子放在了吃完的餐盘上,邓远书继续说道,“可能,这才是让我们在这座空间基地里待命的真正原因。”
吃完了午餐之后。
邓远书正准备去自己的办公室里坐一会儿,顺便将还差一点写完的那份报告写完。然而就在他刚刚回到办公室,屁.股都还没在椅子上坐热的时候,第一舰队参谋部的工作人员便找到了他,让他去一趟中央区的访客接待中心。
怀着困惑的心情,邓远书将剩下的工作向自己的秘书简单的交代了下,然后便换了身正式的衣服,按照指示来到了空间基地的中央区。
当他来到访客中心,在工作人员的接待下来到一间小型的会议室,看到坐在会议室里的那个人,脸上顿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陆院士?”
“好久不见,”放下了手中的瓶装咖啡,陆舟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打了声招呼说道,“坐下来再说吧……说起来,这段时间休整的怎么样了?”
“……还行,”抽开桌前的椅子坐下,看着坐在对面的陆舟,邓远书脸上的表情带着些不可思议,迟疑了片刻之后才开口问道,“您怎么会在这里?”
“我是大概半小时前到的,”陆舟看了一眼手表上的时间,打趣了句说道,“说起来,从外面看着做空间堡垒还挺震撼的。”
虽然这句话是用打趣的口吻说的,但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中也是充满了感慨。
还记得当年在上京的时候,大长老向他咨询广寒市之后的下一步太空战略该怎么走,他当时便提出了在拉格朗日点建造永久性空间基地、以及在火星上修建殖民地这两大战略方向。
虽然都是一个世纪前的往事了,但看着自己当初埋下的种子,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要说心中一点儿感动的情绪都没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您专程来这里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算是吧,”看着坐在对面的邓远书舰长,陆舟笑了笑说,“不过在此之前,有几件事情我想问下你。”
邓远书:“您请问!”
“不用这么紧张,我只是随便问问,”看着正襟危坐的邓舰长,陆舟用闲谈的口吻继续说道,“这些天感觉怎么样?你和你的船员们,健康方面都还好吧?”
“健康方面?”邓远书微微愣了下,皱眉说道,“没有……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只是随口一问,”随手在记事本上做了个笔记,陆舟继续问道,“心理方面呢?有没有人出现像是抑郁症、幽闭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或者表现出类似的症状?”
“至少目前为止我没有听说过哪名船员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耸了耸肩,邓远书继续说道,“倒是在空间站上待了这么久,没有毛病都快被闲出毛病了。”
“这个实在是不好意思,”陆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说道,“这件事情我没和你们说清楚,其实是因为我这边有一点实验方面的事情,恐怕还得麻烦你们再配合一段时间。”
邓远书:“……那个实验不是已经做完了吗?”
“只是demo版本,距离成熟的曲速航行技术,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除此之外,一些关于适应性以及健康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这段时间应该一直有医生给你们做定期检查吧,这也是实验的一部分,很抱歉之前没有事先告诉你们。”
邓远书:“没事,我能理解。”
“感谢你的理解!另外,也多亏了你们的配合,我们才取得了现在的成果。”
食指在左腕上点了下,看着弹出的一连串全息视窗,陆舟伸手在上面轻轻一划,将其中一面全息屏轻轻推到了邓远书的面前。
“这里是下一步研究计划,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简单地看一下。”
接收了陆舟传输过来的文件,邓远书盯着全息视窗中的那一行行小字,认真地看了起来。
虽然那些复杂的理论他不是很懂,但当他看到中某一行的时候,视线却是被死死地黏在了那里,再也挪不开了……
“每秒1au……”
声音带上了一丝轻轻地颤抖,他小声将那几个字念了出来,接着不敢相信地看向陆舟。
喉结动了动,费了好半天的功夫,他才艰难地从嘴里挤出了一句话来。
“……这种速度,真的能达到吗?”
火星和地球的最远距离是4亿公里,而一个天文单位的距离约等于1.49公里。
每秒1au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这项技术一旦实现,哪怕是处在相对最远的距离上,从地月系统到火星也只需要不到三秒钟的时间!
“理论上这当然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选取了正确的航道,”说着,陆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语气轻松地说道,“好了,该了解的东西相信你也了解完了。如果准备好了,就跟我来吧。”
“……我们去哪?”
“当然是秦岭号!说起来,你也有段时间没见过它了吧?”
看着脸上写满惊讶与错愕的邓远书舰长,陆舟笑了笑,用打趣的口吻继续说道,
“我敢打赌,再见到它的时候,你一定会惊讶的合不拢嘴。”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611章 大改之后的秦岭号
拉格朗日点空间基地的港口区。
看着停靠在泊位上的那艘“面目全非”的秦岭号,表情完全冻结在脸上的邓远书,整个人都愣在了那里,一时间失去了言语。
如果说之前的秦岭号,只是拆掉了导弹系统、点防御火炮以及占据绝大部分重量的反应式装甲,最多算是一只拔了毛的公鸡,那么现在的它则是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物种。
导弹模块的接口被完全拆除,换成了十二门小型电磁炮,以及一座位于星舰中轴线上的“u”型大口径质量加速器。
显然,经过了这番改造,当初为了减轻重量而拆下来的那些武器,肯定是再也装不回去了……
咽了口唾沫,隔了好半天,邓远书才从喉咙里挤出了半句话。
“这是……”
看着一动不动呆立在那里的邓远书舰长,陆舟走到了他的旁边,笑着解释说道。
“为了更好的适应超空间通道内的环境,又兼顾指挥部对这艘星舰的作战能力的要求,所以我就让东亚重工那边对舰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
“除了你看到的那个充当主炮的质量加速器之外,顺带着我们还帮你换上了最新型的二代可控聚变反应堆作为能量源……当然,这些改装都已经报备过了,全都是在第一舰队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眉毛狠狠抽搐了一下,邓远书终于忍不住了,回头瞪着陆舟说道。
“特么的……我的秦岭号是导弹巡洋舰!你这是给我……改成了什么?大号的驱逐舰吗?”
在第一舰队所有舰种里面,只有近距离作战的驱逐舰以及小型舰载机会使用电磁炮这类动能武器。
像是巡洋舰和空母这类大型舰种,动能武器基本上非常罕见,就算有大多也只是用来对抗接近到一定距离的舰载机或者导弹之类的点防御武器。
因此,也不外乎邓远书会如此气愤。
毕竟经过了这番改造,秦岭号那套强悍的导弹系统等于是直接废掉了,而且还是装不回去的那种。
“你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战列舰,”无视了邓远书的吐槽,陆舟轻咳了一声,用安慰地口吻说道,“好了好了,先别激动,之所以这么改,主要还是因为化学能武器在超空间环境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我和指挥部的工程师讨论了下,一致认为这么改的话,是最能够兼具战斗力和安全性的选择。”
1...868869870871872...8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