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晨星LL
听到这句话,邓远书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你确定这还有作战能力?”
“有没有战斗力,一会儿测试的时候你就知道了。放心,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你有至少二十七次飞行任务,出现什么问题的话直接向我反映就可以了。对了,除了和指挥部的例行报告之外,我希望你能够额外向我这边提供一份实验报告……具体怎么写,一会儿我会把模板发给你,你照着模板如实填写就可以了。”
伸手拍了拍邓远书的肩膀,陆舟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笑着说道。
“好好加油!”
“第一舰队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
虽然对于陆舟不经过自己同意、便将他的爱舰改的面目全非这件事情仍然耿耿于怀,但命令就是命令。身为一名军人,对于指挥部下达的命令,他还是会不打折扣的完成的。
花了两天的时间熟悉了舰上的新装备,确认没有问题之后,第一次实验很快开始了。
按照实验大纲中的要求,邓远书指挥着弹药满载的秦岭号,从拉格朗日点空间基地出发,并在离港五分钟之后下令启动了曲速引擎,以不可思议地速度消失在了扭曲的空间中。
当下一秒这艘星舰再次出现在这个宇宙中的时候,已经抵达了一个天文单位之外、距离小行星带110万公里附近的空域。
“引力坐标确认……‘靶场’已经到达。”
“打开雷达,搜索附近空域!”
“收到!雷达已经启动,正在搜索中……搜索完毕,确认附近空域没有民用舰船以及空间设备。”
舰桥内。
听着工作人员的汇报声从前方传来,邓远书目不转睛地看着舷窗外的那一片由小行星和陨石碎片组成的环带,用冷静沉着的口吻继续下令说道。
“反应堆输出功率上限提升至最大,打开火控系统,将雷达调整至索敌模式。”
“索敌模式已经启动!正在检索附近空域……报告!201万公里外区域发现导弹阵列!”
随着淡蓝色的光标在全息屏幕上扫过,一连串红点很快浮现在了雷达上,并以抽象几何图形的形式投射在了舰桥正前方的全息大屏幕上。
看着呈现在全息屏幕上的靶目标,邓远书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开炮!”
随着攻击指令的下达,那一具具陈列在舰体上的电磁炮,顷刻间朝着前方宣泄出凶悍的火力。
拖拽着橙黄色的弹道,在漆黑无垠的深空中组成了一道密集的大网,一时间甚至连那冰冷的寒夜都隐隐被点亮了。
看着那如同扫射一般开火的舰炮,还有那如同瀑布一般朝着前方小行星带宣泄的漫天弹雨,以及被电弧与曳光点亮的舷窗,站在舰桥内的邓远书整个人都楞在了那里。
这特么是……
电磁炮?
那个打一发得充能半分钟的电磁炮?!
虽然对于二代可控聚变恐怖的能量有所耳闻,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夸张到这种程度,以至于能够直接砍掉电磁武器的电容模块,通过直接增大能源输出功率的方式来实现舰炮的扫射?!
眼前的一切着实有些超乎了他的想象,甚至于颠覆了他对太空作战的理解。
在如此凶猛的火力面前,不管是多快的导弹、鱼雷、舰载机都将无处可避。若是再搭配上以量子处理器为核心的火控系统,就算是隔着一个天文单位的距离,也能将对方的舰艇轻松覆盖进去!
想到这里,
随着曲速技术和二代可控聚变的出现,空天作战似乎从“制导与反导的海军2.0”时代,重新回归了“古老”的排队枪毙时代,从视距之外的导弹互射,演变成了超视距的火力与速度的硬碰硬。
至少在能够有效防御动能武器的防御手段——比如科幻大片中的护盾技术出现之前,这种格局恐怕在一段时间之内是难以改变的了。
“舰长……”目瞪口呆地看着舷窗外那壮观的场面,刘正一用轻颤的声音开口道,“这……真的是地球上的武器吗?”
咽了口唾沫,邓远书点了下头。
“显然是的……”
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些不满指挥部草率的决定,以及陆舟连他的意见都不问一下就拆掉了秦岭号上的导弹系统。
那么现在的话,他已经彻底被秦岭号上的新装备给深深的折服了……
简直是太强了!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612章 逆天的战斗力
“看来效果还算不错。”
就在秦岭号上的船员们正为那舰炮齐射的一幕而陷入震撼的时候,远在拉格朗日点空间基地的陆舟以及第一舰队指挥部的众多军官们,也同样目睹了那如瀑布一般朝着小行星带倾泻而去的弹雨。
一共67个标靶,模拟空贼的自动化火炮阵列呈扇形部署在宽度10公里的小行星带区域中,依靠陨石和小行星作为掩体。
然而即便是有着小行星与陨石块作为掩护,摧毁所有的目标也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紧接着秦岭号又按照演习的剧本,演练了对超视距移动目标的覆盖打击,以及对空间港的长距离突袭等等一系列的科目。
看着那在雷达上神出鬼没的绿点,还有那一项项惊人的测试数据,指挥部内的众军官们无不震撼的屏住了呼吸。
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一时间竟是让人搞不清楚,到底谁才是土生土长的未来人。
“何止是不错!”好半天才接上了陆舟的那句话,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的孙司令激动地捏紧了拳头,连同鬓角的白发都不禁抖了起来,“我敢断言,这样的技术一旦出现在战场上,对于没有列装曲速引擎的星舰必将是碾压般的存在!哪怕是面对外星人,我们都有信心与之一较高下!”
陆舟笑了笑说:“话也别说得太满,假如真有外星人的话,人家能摸到地球这里,要么比我们先起跑了几万年,要么肯定也掌握了类似的超光速技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对于陆舟这句话,孙立伟司令只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没有给出任何评价。
在看到了秦岭号在实验中的表现之后,他对第一舰队的未来可以说是无比的自信。如果说以前他们对于太阳系内的其他舰队只是压倒性的强大,那么在拥有了二代可控聚变与曲速航行技术之后的现在,便是宛若天神一般的存在!
从拉格朗日点到小行星带,只用了三秒不到的时间!
从战略上,这种快速部署的能力,能够让他们一支舰队发挥出数支舰队的战略威慑作用。
而从战术的角度来讲,这种跳跃式的巡航方式不但能够避开雷达与射电望远镜的追踪,还能够在一瞬间改变战场位置,无论是逃脱对方火力追踪的射程,还是突然闪现到对方的后面先发制人地甩一轮舰炮过去,这些天马行空的战术都将成为可能。
当然了,要说有没有弱点的话,这种曲速航行技术其实也不是没有弱点。
比如只有当星舰位于两个大质量天体之间的时候才能正常打开超空间通道,再比如z粒子对空间曲率的影响是可以与其他z粒子的震动状态发生叠加的。
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目标星舰的大致航道以及航行的方向,理论上曲速航行是可以被“拦截”的。甚至于这种技术根本没什么太大的难度,只需要一台功率更高的、类似于z粒子震荡装置的设备就可以了。
只不过,这种没有难度,仅仅只是针对陆舟而言。
对于地球上的其他区域联盟,甚至是包括掌握了曲速技术的泛亚合作,想要点亮曲速航行科技树上的这条分支科技,都需要耗费不小的时间。
因此,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孙司令的判断到也没什么毛病。
掌握了曲速航行技术的第一舰队,力量投射范围将彻底上升一个量级,最大作战半径也将从原先的0.5~1au,直接翻了上千倍不止。
不过,相比起孙司令的乐观,也不是没有人持相反的意见。
盯着全息屏幕上的测试数据,一名参谋部的军官思忖了许久,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说出了心中的顾虑。
“我承认,单是这么看的话,秦岭号的火力确实足够强悍。但我觉得,单一的火力输出方式,终究还是会对它的综合战斗力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没有制导武器的话——”
“根本就不需要制导武器。”
陆舟看向了那名军官,笑了笑说道,“虽然我不是军事领域的专家,而且这句话可能说的有些太绝对,但至少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没有哪个导弹能够追到超空间通道里面去,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不可能有。”
曲速航行可不是装台引擎就完事儿了的,这其中不但需要消耗相当程度的能量,还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空间曲率计算。
想在一发导弹上集成二代可控聚变堆、z粒子振荡装置、以及负责计算航道的传感器与量子处理器等等一系列复杂的装置,以现在的技术是绝对不可能的。
甚至别说是现在了,陆舟可以非常自信地做出断言,就算是往后再推一百年,也未必能够找到生产这种武器的方法。
……
实弹演习结束之后,秦岭号返回了位于拉格朗日点空间基地的太空港。
看到如此漂亮的一张答卷,孙立伟司令总算是放心地将秦岭号交到了陆舟的手上,让他放开手脚的去做那个关于超空间航道的实验。
出于方便考虑,陆舟在登上秦岭号转了一圈之后,便让邓舰长将自己送回了天舟号上,接着乘坐空天穿梭机返回了金陵。
最近他的工作可不少,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他浪费。
太空电梯那边暂且不说,除了改进曲速引擎之外,还有行星际高速路系统等待着他去钻研。虽说后两者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但无论哪一个都不是可以轻松搞定的事情。
这不但涉及到相当大的计算量。
更需要足够的耐心……
就这样,又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转眼间已经到了六月。
坐在实验室的工作台前,面对着全息蓝图中铺开的那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零件,陆舟有些头疼地抓了抓后脑勺的头发。
“真是让人头大啊……”
改进曲速引擎倒还好说,问题主要是在超空间航道的计算与选取上。他现在的信息学等级是lv10,在加上有小艾的帮忙,优化曲速引擎的计算模块,给引擎上单独集成一块多核量子处理器,基本上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然而行星际高速路的星门……
如何用几条固定的直线将位置实时变动的行星连接起来,着实把陆舟给难住了一阵子。
忙里偷闲的抽空看了眼日历,就在他正打算感慨时间过得好快的时候,旁边忽然弹出了通讯请求的弹窗。
一看到这通讯请求是从葛院士那边打来的,陆舟也没有怠慢,顺手关掉了面前的全息构图系统,然后戴上个人终端走去了旁边的休息室,按下了接通的按钮。
视讯电话刚一接通,葛怀志院士那张脸立刻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只见似乎是有什么话要说的他老脸涨得通红,那眼中写满激动的样子,简直恨不得从视讯窗口中爬出来。
“陆,陆院士!”
“又碰到什么麻烦了?这么着急。”
“不,不是麻烦!是,是好事!”
在沙发上坐下的陆舟,一脸哭笑不得地看着激动到语无伦次的老人。
刚想给他第一杯水过去,将水倒上之后才意识到,悬浮在自己面前的葛怀志院士只是个全息投影出来的人像,于是只得自己喝了。
“到底是什么事儿,不着急慢点说。”
“是太空电梯!”
深深吸了一口气,总算是让自己冷静了下来,满眼激动地看着陆舟,葛怀志院士用颤抖的声音继续说道。
“我们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了!”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613章 一期工程完工!
2126年6月6日。
对于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来说,今天绝对是个意义非同寻常的日子。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这一天的日历上出现了三个6,而是因为就在这一天的凌晨时分,分别位于天庭号与蓬莱市工地上的工程师,终于拧紧了标志着竣工的最后一颗螺丝。
由此,也标志着人类建筑史与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奇迹,在这一刻终于宣告了落成。
这片大地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只用短短半年的时间,便完成如此宏伟的奇观。
即便它们只不过是太空电梯工程中的一个组件而已,但就这份巍峨与威严而言,仍然足以配得上奇迹这个称呼了。
站在游轮的甲板上,手中握着照相机的汉尔顿,表情复杂地望着远处海平面上的那颗银白色的亮点。
他是一名来自北海联盟的记者,隶属于历史悠久的bbc集团,这些年来他采访过不少科研机构与学术中心,拍摄的采访视频与撰写的科技评论新闻不计其数,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也算是见了不少。
然而这还是他第一次,在采访进行中的时候,被自己的采访对象在心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甚至是震撼灵魂的印象。
朝阳在太平洋上留下斑驳的痕迹,在那海浪与云层相接的地方,耸立在海平面上的堡垒就如古老东方神话中的仙山一样,散发着无边的神秘与威严。
同样被这一幕给震撼到了。
站在汉尔顿的旁边,一名头发微微卷曲的西方记者望着海天相接的方向,忍不住小声嘟囔了一句。
“天庭号空间站和蓬莱市同时竣工……谢特,那些家伙难道都没有周末的吗?”
“我觉得……这可能和是否拥有周末没有任何关系。”
注意到那位同行看向了自己,汉尔顿的脸上做了个无奈的表情,继续说道。
“现在北海联盟不少国家已经取消了社会福利和去掉了劳动法中对企业不利的条款,但并没有扭转生产力落后的现状……我听说东亚重工的自动化施工已经发展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还记得上次去采访他们,他们给我展示了最新的工蜂系统。”
“那是什么?”
“一种自动化的施工系统,每套设备大概由一座无人机蜂房、一到两百架小型无人机与二十架大中型无人机组成,设定好施工程序的它们动起来就像是马蜂筑巢一样,”轻轻耸了耸肩,回应着看向自己的好奇视线,汉尔顿继续说道,“据说很久以前他们就将类似的技术用于战场了,最近又开发出了盖房子的新玩法。”
站在旁边的那名同行听完之后张了张嘴,好半天没有说话。
正在这时候,游轮长鸣了一声汽笛,打断了人们已经被黏住的视线与思绪。
汉尔顿也从蓬莱市的远景上收回了视线,转身走去了船舱的方向。
还有十分钟就要靠岸了。
这声汽笛是在提醒他们,该收拾行李准备登陆了……
……
因为不会在这里待太久的缘故,汉尔顿随身携带的行李并不多,一个手提箱便足以全部收纳。将叠好的衣服塞进箱子里之后,他便随着人潮来到了甲板舷梯的旁边,准备登上蓬莱市的港口。
排队等候的时候,汉尔顿细细打量了身旁的这座“钢铁都市”几眼。
和先前在远处眺望时一样,唯一的区别仅仅是,站在旁边的他更加深刻地感觉到了那份宏伟和威严。
虽然目前为止这座城市上除了施工人员之外一个人都没有,但他已经能够想象到,当这里的道路被车水马龙所填满的时候,将是一副怎样繁荣的景象。
据说,早在开始动工的时候,蓬莱市上的房产便已经在网上公开预售。而在看过了城市内的配套设施与未来的发展前景之后,挂出的那些房源和铺面不到一天的时间便被抢购一空。
说实话,汉尔顿心中是有些可惜的。
如果能够回到过去的话,他肯定会想办法去摇号抢购一套。
随着人潮踏上这座钢铁都市的他有一百二十分的把握可以断言,那些有幸买到的人一定不会亏,而那些考虑过但因为犹豫最终没有出手的人一定会后悔。
至少,他自己是后悔了……
负责接待他们这些国际记者的是李光亚理事长的秘书,名字叫魏松。
想要用仄起平落的发音念出华国人的名字,对于一名“北海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汉尔顿之前已经练习过许多遍了,所以并不担心接下来的采访和提问会闹出笑话。
对于一名二十二世纪的国际记者而言,熟练地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可以说是基本功了。
很荣幸地拿到了第一个发言的机会,汉尔顿操作着采访无人机悬浮到了靠前的位置,清了清嗓子之后,用清晰的声音说道。
“在来到这里之后,我感觉我正站在一座活着的奇迹上。可以请问贵方,为了建造这座海上城市……或者说太空电梯的海上港口,总共耗费了多少材料吗?”
魏松笑了笑,回答说道。
“大概1.1亿吨钢铁。”
这句话虽然是用轻描淡写的口吻说的,但在听到这个数字之后,现场的所有记者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1.1亿吨钢铁!
如果用这些钢铁来铸造星舰,给泛亚第一舰队扩编一支空母战斗群都没问题了。
然而,魏松的话却是还没有说完。
在停顿了片刻之后,他继续开口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3亿吨泡沫铝合金,以及3600万吨钛合金材料。具体消耗了多少材料,恐怕只有统计部或者东亚重工那边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我知道的仅仅只是大概。”
汉尔顿的问题问完了,简单地表示了感谢之后便向后退到了一边。这时候,站在他旁边的另一位肤色略深的记者,忍不住提问说道。
“这么大一座金属岛屿……会有谁在这里?”
“任何对空天贸易感兴趣的人,”魏松笑了笑继续说道,“当然,也包括那些对太空贸易感兴趣的企业。未来的蓬莱市将是地球与高轨道之间连接的关键节点,我相信对这里感兴趣的人应该还是不少的。”
“那请问贵方是如何看待这座岛屿的主权的?”一名女记者忽然上前了一步,抛出了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这座城市在泛亚合作的实际控制下,但这片海域却是国际公海。”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不过会听到这个问题,却也算是在魏松的意料之中。
在之前的国际峰会上,吴淑华秘书长便没少为这件事情和其他区域联盟的外长打口水仗,现在国际社会普遍的舆论都是对泛亚合作将这片公海据为己有而感到担忧。
尤其是在近距离端详了这座奇观的宏伟之后,对于那些来自其他区域联盟的记者们,要说心中没有一点儿忌惮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对于这些担忧和忌惮,魏松只能说实在是太天真了。
就算他们真的有什么想法,又怎么会只惦记区区一片公海?
不过,这句话他也只是在心里说说。
身为一名尽职的秘书,他自然不可能给理事长先生添那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问题问的其实有些多余。”
听到这句出人意料的回答,那位女记者轻轻抬了下眉毛,继续问道。
“为什么这么说?”
“泛亚合作的立场一直都很明确,就像我们在关于太空电梯的联合倡议中宣布的那样,我们愿意在友好合作的基础上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共同利用这座港口,包括这座港口正上方的空间站,以及即将坐落在这里的电梯。”
说到这里,魏松停顿了片刻,笑了笑继续说道。
“至于你说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重要。”
“我们处在同一个星球,并且即将航向比以往更遥远的世界。在这一刻,我们命运的联系从未如此的紧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在关于太空的问题上,我们是荣辱与共的。”
这句话说的算是滴水不漏了,既摆明了立场,也回避了最敏感的领海归属问题。
然而汉尔顿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什么叫在关于太空的问题上荣辱与共?
他们什么时候在关于太空的问题上有过商量?
难道……
这些亚洲人又打算翻历史的旧账,把人联的大旗从坟墓里刨出来吗?
不知为何,汉尔顿忽然想到了前段时间那件事。
第一舰队的秦岭号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超光速跃迁。
虽然以五分钟一亿公里的速度想要殖民太阳系外的世界还是有点小小的难度,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由理事长的办公室秘书说出这些话,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显然也察觉到了些什么,那名发问的女记者皱了下眉头,继续追问说道:“抱歉,您可以说得更详细一点吗?”
然而,面对她的继续追问,魏秘书只是回应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不作任何评论。
“提问时间到此结束,之后我们可以等回到了船上再讨论这个问题……如果那时候还有人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
轻轻拍了下手,他示意所有人看向了自己这边,清了清嗓子之后继续说道。
“从现在开始,到傍晚的晚餐之前,你们可以在这附近随意走动以及拍照。但我的建议是别走太远,毕竟这里的公共交通系统还没有开始运营,街上也没有随叫随停的出租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