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晨星LL

    】

    【

    任务3:创造历史

    说明:物理学不一定要到天上去寻求,也不一定要到原子核中才有深刻的东西。发展凝聚态物理,才能让我们的工具更坚硬,发动机更强劲,开拓更远的疆域。用理论物理的绝望,点燃凝聚态物理兴盛的火花!

    要求:炸毁lhc强子对撞机。

    奖励:1???物理学经验(由装置损毁程度决定)。积分500点。抽奖机会(100图纸)

    】

    陆舟:

    这系统干脆改名叫黑科技作死系统得了。

    有时候,从这破系统布置的任务,真是有够精神分裂的。

    直接无视了任务3的选项。

    在任务1和任务2之间,陆舟略微犹豫了下。

    出于第一感觉,他是想选任务1的。但麻烦的是,现在的他还不具备做逆向工程的能力和资金,要是选了这个任务,怕是得拖到很久以后才能完成了。

    至于任务2。

    卢院士好像说过,如果他能够通过四月底的考试,就带他去瑞士见见世面,但却并没有说过,要让他加入lhcb华国研究组。

    怎么办呢?

    犹豫了下,陆舟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任务2。

    见证历史的机会就在眼前。

    如果仅仅在旁边看着,也未免也太可惜了点。




第155章 院士的考验
    时间过的很快。

    四月二十号,卢院士从沪上返回金大开会,会议结束之后,让陆舟去了一趟办公室。

    陆舟一进门,老人便看过来,笑着问道。

    准备的怎么样了?

    陆舟:差不多了吧还望教授手下留情。

    卢院士:差不多了?那行吧,我就随便考你两道题好了。

    说着,他拉开抽屉,从里面抽出来一张a4纸,放在了桌子上面。

    笔在这儿,拿过去写写?

    陆舟接过了纸笔,看了眼上面的题目,眉头狠狠抽搐了下。

    说好的两道题,纸上分明写着三道题。

    而且说好的随便考考,在哪一道题都不像是容易的样子

    卢院士笑着问:怎么,看不懂?

    怎么会,陆舟笑了笑,看向题目,脸上浮现出思索的表情,就是看上去,有点不太容易。

    卢院士笑了笑没说话,翘起了二郎腿,等待着他动笔。

    不太容易?

    这要是容易了,那考得还有什么意思?

    怎么说他也是个院士,院士带的研究生,能和普通教授带的研究生一样吗?

    这些题目本来就不是给研究生做的,而是他招博士生的时候,拿去考察那些面试者的专业知识水平的。

    三道题能做出来两道,那便是合格了,三道题要是能做出来三道,那就可以说是优秀了。

    他自己带的四名博士生,都是能做出来三道题的水平。虽然考查的题目不相同,但层次却是差不多的。

    就在卢院士等待着陆舟动笔的时候,陆舟已经迅速将三道题都过了一遍,然后看向了第一题,也是对他来说最容易的一道题。

    第一题,考察的是群论。

    不过,考察的却不是数学上的群论,而是群论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由于群论这个数学分支是早在量子力学出现之前就由数学家独立创造的,不像微积分那样是由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共同创立的。因此群论对于物理工作者来说是舶来品,学起来困难,用起来不顺手。

    不过对于数学出生,再入数学物理的陆舟来说,处理起来却并非那么的困难。

    【氢原子能级偶然简并的群论解释】

    题目很短,信息量却不小。

    氢原子的简并度高于一般原子的现象称为偶然简并。然而传统量子力学并无法解释偶然简并现象,一直到群论的引入才让这一现象得到理论上的解释。

    闭上眼睛,陆舟在脑中回忆着此前学到的量子力学知识,回忆着关于氢原子的一切。

    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建立模型

    睁开双眼,陆舟深呼吸一口气,终于拿起笔,并在纸上写到。

    【令氢原子哈密顿算符为hp2/2ze2/r】

    【在库仑势情况下体系存在一个龙格楞次矢量,记为’】

    【群casiir算子的本征值c】

    【】

    看到陆舟做题的速度,卢院士的眉毛微微挑了挑。

    他本来以为陆舟在这道题上至少也得花个二十来分钟的时间去思考,没想到他已经动笔了。

    而且,思路完全正确。

    本来他还打算在陆舟想不出来的时候提上两嘴,不过现在看来,是不用了。

    【对于能级e(n+1)与量子数(n1)有关简并度为Σ2(l+1)n2】

    看到答案,卢院士心中默默点了点头。

    第一题,正确!

    并没有注意去看卢院士脸上的表情,陆舟继续向下一道题投去了专注的视线。

    第二道题,是关于量子场论中狄拉克空穴理论的一些问题,考察的是对狄拉克方程的理解和一些关于场论的理论知识。

    这种纯理论知识,对于陆舟来说没什么难度,在药物引导的专注状态下,看进去了的东西基本是不会忘记的。

    对于他而言,相比起需要稍微想一会儿的第一题来说,这是一道送分题。

    没有停留,陆舟很快动笔,用论述性的语言解答了题目中提出的各种理论性问题。

    看到陆舟做出了这道题,卢院士的脸上浮现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不错,他确实没看走眼。

    这小子是个研究理论物理的好苗子,以他现在展现出来的天赋,甚至比他带的四个博士生,更有希望继承他的衣钵。

    如果不是学校已经给他制定了通向更高平台的人才培养计划,他甚至想过,干脆让他在自己这儿直博算了。

    当然了,他也就是这么想一想,去更高的平台上汲取科研养分,他也是支持的。

    解决了第二道题,陆舟继续看向了第三道题。

    然而在看到第三道题的时候,他愣了下。

    第三道题,是一道关于弦论的题目。

    所谓弦理论,主要试图解决表面上的不兼容的两个主要物理学理论,即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之间的矛盾,并欲创造的描述整个宇宙的万物理论,也就是传说中的大一统理论。

    说起来,这个理论的发现,还和数学有着不小的的渊源。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的维内奇诺,本来是想找到描述原子核内的强作用力的数学公式,结果在一本老旧的数学书里找到了有200年之久的欧拉公式,并意外地发现这公式能够成功的描述他所要求解的强作用力。

    这听起来很像是武侠小说里面的情节,但事实就是如此的巧合。

    就在这样的巧合之下,弦理论的雏形便诞生了。

    包括后来的波色弦理论超弦理论,以及著名的爱德华·威滕提出的一统江湖的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建立一个描述宇宙万物的大一统公式,这几乎是理论物理学的终极目标。

    然而比较尴尬的是,国内的弦理论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凝聚态物理本身就站在理论物理学的对立面暂且不说,理论物理学界似乎也不太愿接纳这个数学怪胎。

    甚至包括国内理论物理学的泰斗,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杨老先生,便表示过对弦论不以为然的观点。反倒是国内的数学界,对弦论持接纳开放的态度。比如邱老先生,就跨界给弦理论点赞过。

    然而让陆舟有些琢磨不透的是,这第三道题考查的不是弦论的知识点,而是问自己对弦论的看法。

    看法?

    对理论的看法?还是对理论发展的看法?

    这是一道主观题吗?

    笔尖在纸上停了很久,一路过关斩将到最后一关的陆舟,一时间有些迷了。



第156章 LHCb实习生
    见陆舟很久没有动笔,卢院士笑着问道。

    前面两道题都做出来了,怎么最后一道送分题做不出来呢?

    盯着题目斟酌了一会儿,陆舟抬起头问道:教授,您研究过弦论吗?

    我让你谈的是你自己的看法,你管我研究过没干什么?卢院士失笑道,你就随便说说就好了,不用在意我的看法。

    见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穿,陆舟不好意思笑了笑,轻咳了声说,那我直接说?

    你想好了就直接说吧,写不写纸上都一样。卢院士说道。

    想了想,陆舟决定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道题。

    大言不惭的话我也不敢说太多,就随便谈一谈我个人的观点吧。如果是关于弦理论发展的话,我很认同杨老先生的观点,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无法在实验中被证实的理论,只有数学的表示形式,价值是十分有限的。

    弦论的核心思想指出,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而自然界中的一切基本粒子,都是弦的振动所产生的。但至今我们对物质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微观粒子层面,并没有谁真正看到那根弦的存在。支撑这些假设的,仅仅是一些看似优美的数学公式。

    卢院士笑着问:所以你也认为,发展弦理论是无用的?

    当然不是,陆舟摇了摇头回答,弦理论就像一个空中楼阁,但并不意味着空中楼阁就毫无用处。

    卢院士眉毛饶有兴趣地挑了下:哦?

    就像标准模型的建立,很多理论也是建立在猜想上一样,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理论总有一天会被检验。而弦理论,可能只是需要等待的更久一些。

    停顿了片刻,陆舟笑了笑,继续说。

    更何况,人类不只应该有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关于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乃至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不都是为了检验标准模型而建立的吗?即便这一天我们可能看不到,但总有一天,会有人替我们看到那根弦。

    沉默了一会儿。

    食指在桌子上轻轻敲着,过了好一会儿,卢院士缓缓点了点头。

    不错。

    不错的意思是过了?

    为了以防万一,陆舟还是问了句。

    教授,我这三道题,算是过了吗?

    卢院士笑了笑,点评道。

    当然。前两道客观题完全正确,看的出来你这两个月确实下了点功夫,把我教你的那些东西听进去了。

    陆舟:???

    等等,您老这两个月教过我?

    没有注意到陆舟满脸的问号,卢院士顿了顿,继续说。

    至于最后一道题,我说了,是送分题,探讨学术问题本来就是畅所欲言,而不是人云亦云。无论你怎么答,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算你过。

    陆舟不好意思笑了笑,接着问:教授,那您会带我去瑞士吗?

    卢院士笑着点头:当然,相关的证件我会给你准备的,你这几天就尽快去把签证的问题给办了吧。

    谢谢教授!

    不客气,这也是我答应你了的,卢教授笑了笑,停顿了片刻后,继续说,对了,我问你个事儿。

    陆舟问:什么事?

    卢院士:lhcb华国研究组还缺几个实习生,你看,有没有兴趣了解下?

    听到这句话,陆舟愣了下。

    刚才他还在琢磨怎么向卢院士开口,让他混进lhcb里面摸鱼,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lhcb是底夸克侦测器的缩写,也是一个国际性质的研究组织。就和以上京谱仪缩写命名的beslll国际合作组一样,由一国或一组织主导,多国科研人员参与,共同完成某一科研项目。

    而目前来说,lhcb研究的重点,便是寻找五夸克态粒子p+。

    根据大量的实验和计算分析,虽然不确定这个粒子究竟是什么,但却可以通过j/p的不变质量谱分析得知,这个粒子的质量在45gev附近。

    然而比较遗憾的是,我国主导的beslll国际合作组,使用的上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能区正好在145gev之间,恰好卡在了p+的质量阈下限。

    而想要产生p+,至少也需要6gev的能量。

    所以很遗憾,这次华国科研工作者只能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lhcb合作组的工作中,去寻找那激动人心的神秘粒子。
1...9192939495...8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