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怡江


第九十八章 挫败建虏的哀兵(求收藏)
    巨鹿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在此以数万军队击败了秦将王离、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巨鹿之战促使了秦朝迅速灭亡,此战后来也被列为中国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

    卢象升的部队刚驻进巨鹿,他就迎来了一位故人,这个人叫做姚东照。当年卢象升在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的时侯,曾经在大名府招兵买马,准备进京勤王,姚东照知道这件事后,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在巨鹿招募了一二千人来投靠卢象升。卢象升在建虏退去后,曾经准备向朝堂推荐姚东照当个官,但姚东照却坚辞不受,后来他因为要照顾家中老母亲,离开了卢象升。

    卢象升见了姚东照,又惊又喜,连忙将他迎入行辕。两人寒暄过后,姚东照也不跟卢象升客气,开门见山地道:”自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算起,天下陷入不安定的状态已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了,建虏数次破关进军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本来应该保护黎民百姓的大明官军却往往‘畏敌如虎’,‘望风而逃’,只有老公祖一人‘舍生而死’地与建虏作战,然而崇祯皇帝却宠信杨嗣昌、高起潜这样的卑鄙小人,一尔再,再而三地分掉老公祖率领的军队,不充分供应老公祖的军粮、物质,这样不是把老公祖往死路上推么!“

    姚东照这一番话”义正词严“、”情深意切“,听得在旁边的杨廷麟、杨陆凯两人也低下头,暗中落泪。卢象升也被姚东照感动,低头沉默不语。

    姚东照顿了下,续道:”老公祖,我有一计,可助老公祖解此困境,不知当说不当说“

    卢象升眼中射出精芒,颇感兴趣的问道:”老先生有何妙策但说无妨!“

    姚东照双目注视着卢象升娓娓道来:”我想请老公祖移扎畿南(畿南即今天的海河以南、沿南运河两岸的河北省东南部,以及山东省德州市东部地区)。畿南父老乡亲们因为朝廷无力保家卫国,纷纷组成义勇军对抗建虏,老公祖以前在这里剿灭过贼寇,父老乡亲们知道老公祖是个做大事的人,只要老公祖愿意移驻畿南,我可以向老公祖保证兵源、粮草都不成问题。“

    卢象升流着泪”抑扬顿挫“地道:“我本是个身上戴孝的不祥之人,皇上将我夺情起复,却又听信了杨嗣昌、高起潜的馋言,屡次分散了我的兵力,我军现在只有五千疲惫而且饥饿的士兵,‘弹尽粮绝’,虽然父老乡亲们看得起我,我不能连累大家啊!”

    姚东照、杨廷麟、杨陆凯等人闻言,都哭成一片。和姚东照同来的乡亲们纷纷掏出自己的救命粮给卢象升,就连上了年纪的大娘都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一把红枣给卢象升,让他们吃饱饭,好跟建虏作战。

    姚东照也明白卢象升现在虽然带着兵马,但没有皇帝的旨意,他也不能随便调遣军队。他咬了咬牙,对卢象升说道:“老公祖请你在此地坚守数日,我这就回去召集义勇军前来支援你。”卢象升略一沉吟,点了点头道:“如此也



第九十九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求推荐)
    多尔衮“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皇太极双眉凝视着远方许久,才缓缓道:”明朝尚有不少忠臣良将,对待这些人,你要象皇阿玛(此处指努尔哈赤)当年在萨尔浒、沈阳城下做的那样,调动绝对兵力,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他们,他们就像是大树的枝节,只要将他们全部除掉,明朝才会灭亡。“

    多尔衮曾经参加过浑河战役,当时明朝的四川白杆兵,连续挫败正红、正白、正黄诸旗旗主,多尔衮也曾经败在他们手下,努尔哈赤于是请来炮手,将沈阳城头的红夷大炮对准白杆兵的阵地“狂轰滥炸”,然后动用八旗所有兵力进行围攻,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消灭他们。

    多尔衮已经明白,今天卢象升率领的天雄军就象是当年浑河战役时的白杆兵,只有动用一切兵力才能将他消灭;多尔衮看了看悬挂在墙上的地图,突然皱起了眉头,原来他突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高起潜则率领三万关宁铁骑,驻扎在卢象升部不到五十里的鸡泽,如果高起潜和卢象升合兵一处,则多尔衮预想中的歼灭战就不一定能打成了。

    就在多尔衮“愁眉不展”、“苦思无计”的时侯,中军账外的传令官带来了一个人。传令官向多尔衮行了个礼道:”这个人说他是高起潜军中的,有要事非要面见王爷,卑职怕影响了军机大事,就把他带来了。“多尔衮何等眼力,他一眼就看出此人是个太监,原来这个太监是高起潜派来的,他带来了一封书信给多尔衮,信上说高起潜自称是奉了大明皇帝的旨意,才和卢象升一起出征,他愿意与多尔衮互不相犯,绝不出一兵帮助卢象升云云。多尔衮看完信后,轻蔑地对传话的太监道:“高起潜的意思本王明白了,如果他真的不与本王为敌,本王也可以放他一马;如果他敢跟本王耍花样,本王一定扒了他的皮!”

    此次建虏大举出动征明,不仅满洲、蒙古、汉军各旗都有出动,甚至连蒙古外藩都出动了,总兵力达到五万人之众,除了新设立的汉军重炮部队--乌真超哈之外,为了方便机动,全是骑兵。多尔衮解除了后顾之忧,专门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多尔衮于是调兵遣将,将五万军队全部出动,务必要消灭卢象升的五千标营。

    在作战会议结束后,多铎善意地提醒他,高起潜还有三万人马就在五十里外,是不是要分出兵马来防高起潜来援助卢象升。多尔衮拿出了高起潜的信给多铎看,多铎看完后,不禁大笑:“崇祯皇帝宁肯任用高起潜这样的阉人,也不愿意用卢象升,这不是给自己挖坟墓么!”

    就在多尔衮准备调动对人马,对卢象升进行雷霆一击的时侯,卢象升也正在作着战前最后的准备。他召来杨廷麟,说道:“学生给高起潜写了一封书信,约定他明天和我会师一起对抗建虏,希望伯祥兄能把这封信带给高起潜,让他出兵共抗建虏。”

    杨廷麟以前是翰林院的编修,是个清贵官员,对此刻战场的凶险一无所知,他有点好奇地问道:“老公祖,那高起潜一向不同意与你合兵,这次恐怕也不会例外啊。”

    卢象升观察到建虏夜晚在不断增兵,他是沙场宿将,据他的观察,总兵力不下于五万人。他有心早点



第一百章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求推荐)
    胡子睿被卢象升、杨廷麟这种真挚的兄弟之情所感动,在这一瞬间,他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一千多年前,同样发生在这燕赵之地的任侠故事:荆轲从易水出发,踏上刺杀秦王的不归路,高渐离击筑为他送行,荆轲长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杨廷麟到高起潜军营的时侯,差不多已经快天亮了,他被高起潜的传令官拦往,杨廷麟怒道:”我要找高起潜,你们拦着我干什么“传令官阴阳怪气地道:”高大人还没有起床!请杨公稍等片刻!“

    北方的冬天格外寒冷,杨廷麟冻得鼻涕直流,他一边等,一边搓着手取暖,又在中军账外站了很久,高起潜才“珊珊来迟”。一见到高起潜,杨廷麟就“火急火燎”地道:“卢建斗有封书信给高公,请高公过目。”

    高起潜打了个哈欠,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呈上来吧。”传令官接过杨廷麟递来的书信,又转交给高起潜。原来卢象升在这封信上,写了他对建虏军力的判断,大约在五万人左右,是卢象升标营的十倍,因此;此外,卢象升还写道:“巨鹿之地乃是济南府的屏障,济南府是除京城外最重要、最富裕,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如今却没有朝廷的重兵把守,一旦巨鹿不保,济南很可能也会被建虏攻陷,济南是德王就藩所在,如果被建虏攻陷,那对于大明王朝,对于皇上,对于无数黎民百姓来说,就是一场浩劫。所以卢象升希望高起潜能够跟他合兵一处,共抗建虏。”

    卢象升这封信写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高起潜想起崇祯皇帝是个最重亲情的人,万一德王出了问题,恐怕自己也难逃罪责,心里不免对卢象升的建议有些动心。然而,高起潜想到自己再三向卢象升索取玉顶赤,卢象升就是不肯给自己,心中也忌恨上了他,再说自己已经跟卢象升当众翻脸了,常言道“开弓没有回头箭!”高起潜把心一横,决定要把恶人做到底!

    杨廷麟看高起潜还是不肯发兵,急道:“高公,如今建虏就在眼前,万一卢建斗全军覆没,你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啊!“

    此时的关宁军中,已经没有像满桂、赵率敬那样敢于和建虏野战的将领了;高起潜之所以和卢象升抱团,正是看中卢象升的天雄军英勇善战,今日卢象升正面击败建虏的事情,高起潜也派探马探听得清清楚楚。

    高起潜心里也有点犹豫:“到底该不该救卢建斗呢”他沉思片刻后,叫来传令官小声耳语道:”派去建虏大营的太监回来没有“传令官点了点头,高起潜道:”让他进来!“小太监在高起潜耳边小声道:”睿王爷(多尔衮)说了,此战只诛卢象升部!“高起潜听信了多尔衮的鬼话,不管杨廷麟如何苦苦哀求,就是不肯发援兵去助卢象升。

    崇祯十一年(公元一千六百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晚,多尔衮”孤注一掷“地调集了五万建虏,将卢象升的标营围了个”水泄不通“。卢象升一夜未眠站在高处观察敌情,杨陆凯拿出一件长袍给他披上,关心地道:”老公祖,北方的夜晚寒气大,你身为一军主帅,更要注意保重身体啊!“卢象升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继续望着高起潜的军营方向。

     



第一百零一章 千年未有的大劫(求收藏)
    十二日末时,眼看这场持续了整整一天的巨鹿之战即将结束,正白旗迎风飘扬,大批建虏将领簇拥着多尔衮、多铎两个建酋来战场巡视,”人上一万,无边无际“,此时的蒿水桥附近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明军固然全军覆没,清军虽然以十倍兵力进攻,损失的人数也相当于明军的人数。

    多尔衮、多铎是沙场老将,见惯了修罗地狱般的战场情景,此时见到如此惨烈的战况,也不禁“触目惊心”。多铎叹道:“如果明朝人都像卢象升他们这样抵抗,我们别说进取中原了,恐怕连辽东都守不往!”多尔衮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鳌拜上前给多尔衮行礼道:”卑职只过睿王爷!“多尔衮看见他“披头散发”,不禁“劈头盖脸”地训斥道:”鳌拜,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不戴头盔来见本王呢,你懂不懂军中的规矩!“

    鳌拜身为军中素将,也知道军法的厉害,连忙对多尔衮解释道:”王爷,不是卑职不守军规,实在是因为卑职的头盔被那卢象升射落了。“

    多尔衮听到卢象升还没死,不由地吃了一惊,要知道他今天投入这么大的本钱,就是想杀死卢象升,有卢象升在,假以时日,他就可以再组建一只天雄军。

    多尔衮惊疑地问鳌拜道:”我不是吩咐过你要盯紧卢象升的,难道你放卢象升跑了“

    鳌拜不敢说自己再次败给卢象升的事,只是往前方指了指:”请王爷放心,我军把他团团围往了,他‘插翅难飞’!“

    多尔衮勒紧缰绳道:”前方带路,我去看看!“

    此时卢象升身边只剩下杨陆凯和几个弟兄,卢象升虽然从昨天到今天,一天都没有进餐,仍然有如猛虎下山般神勇,已经杀死了几十个建虏,建虏们一个个手握刀枪,将他们围往,却没有人敢再上前送死。

    多尔衮把手一挥,孔有德连忙上前劝降道:”卢将军,虽然你是我军的敌人,但我也敬你是员勇将,如今明朝昏君无道,任用奸邪,你何不弃暗投明,如果你肯投靠过来,我保你富贵荣华,享之不尽,如果你冥顽不灵,明年今日就是你的祭日。“

    多尔衮做了个准备的动作,众建虏纷纷拿出自己的兵器,箭手们纷纷地张弓搭箭,箭头指向卢象升,杀气顿时笼罩全场;这些都是多尔衮的亲卫,昨日曾经见过卢象升在千军万马中,跃马横刀如入无人之境的神威。此时数万建虏精骑,无一人敢上前与卢象升对阵,现场静得仿佛掉下根针都能听到,他们“战战兢兢”,“如临大乱”般组成阵势严阵以待。

    多尔衮被紧紧围住他的将领簇拥,遥望被他们围往的卢象升,卢象升此时已经多处受创,脸上也落了下几道伤痕,然而卢象升脸上的伤痕不但不显丑陋,反而让他更增添了几分男子汉的粗狂韵味。卢象升放下宝剑来向京城所在的方向拜了拜,慨然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成仁取义,就在今日!“

    多尔衮看见卢象升那锋利如电芒般的目光扫向自己,心中感到一阵震惊,多尔衮知道像卢象升这样的忠臣



第一百零二章 举头三尺有神明(求推荐)
    建虏退走后,济南人自发在当日济南城被攻破的地方,为在济南保卫战中英勇捐躯的山东巡抚宋学朱、历城知县韩承宣建立了祠堂,说来也怪,在人们挖掘土地的时侯,突然涌出一股甘甜的泉水。济南人于是把祠堂命名为“双忠泉”。历经岁月变迁,前世胡子睿去济南的时侯,双忠祠己不存,但“双忠泉”泉水仍然默默喷涌,与旁边的“双忠泉”碑一起缅怀着烈士的英灵。

    崇祯皇帝听到济南陷落,德王被捉走的这个噩耗,险些晕倒,他终于还是按照卢象升之前的建议,抽调了洪承畴和孙传庭前来勤王,多尔衮见明军集结重兵,估计再占不到什么便宜,这才自行退兵回辽东去了。

    崇祯十一年(公元一千六百三十八年)八月间持续至崇祯十二年三月的这次建虏入寇,又称为“戊寅虏变”,历经五个多月,建虏攻破了包括济南在内的七八十座城池,俘获人口、牧畜四十六、七万之众,掠夺黄金、白银合计一二百万两,整个畿南附近的州、县黎民百姓被屠戮、俘获殆尽;原本富裕繁华的畿南州县经此一役后”十室九空“、”赤地千里“,给广大的黎民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劫难!

    遍观这次“戊寅虏变”中,明朝自兵部尚书杨嗣昌以下的各级督抚畏敌如虎,坐视建虏残害百姓,卢象升部的巨鹿之战是双方唯一一次大规模的野外交锋,也是杀死、杀伤建虏人数最多的战役!

    建虏退去后,崇祯皇帝以“防御不利”,“陷城失地”为由诛杀了保定巡抚张继平、山东巡抚颜继祖等一大批文武官员,然而,崇祯皇帝对于在此次“戊寅虏变”中,既没有摸清建虏的兵力布置情况、又不能调集军队进行防御,连疏散民众的工作都没有去做的兵部尚书杨嗣昌;“死道友不死贫道”,直接坑死了卢象升部的高起潜却“网开一面”,轻轻地责备了两句,就放过了他们。

    杨廷麟回到京城,向崇祯皇帝上书,奏明巨鹿之战的情况。杨嗣昌为了掩盖自己指挥不力,害得卢象升全军覆灭的过错,向崇祯皇帝进了馋言,反而诬蔑杨廷麟所责不实,将他贬去江西。后来杨廷麟在隆武朝担任兵部尚书,在赣州保卫战中以身殉国,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愧是卢象升的好兄弟,没有辜负他当年的期待。

    杨嗣昌重新派了一个叫俞振龙的手下去巨鹿探听虚实,当杨嗣昌听到俞振龙所说的情况和杨廷麟差不多,心里有鬼的杨嗣昌便责备俞振龙在说谎,杨嗣昌对俞振龙用了重刑,希望他能改口,俞振龙宁死不从,只是反复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不能凭白诬蔑像卢大人这样的忠臣!“杨嗣昌对卢象升恨之入骨,一直不肯给他死后相应的待遇,直到杨嗣昌死后,崇祯皇帝在群臣的劝谏下才认清了卢象升之死的真相,为他举行公葬,并追封卢象升为太子少师加兵部尚书衔,也算是还了卢象升一个迟来的公道。

    杨嗣昌的“倒行逆施”激怒了朝堂上的一位大臣,此人就是和卢象升同一



第一百零三章 忠臣有国无家(求收藏)
    崇祯十七年,京城陷落后,黄道周在弘光朝廷中出任礼部尚书,可惜的是,后来清兵南下攻陷了南京,弘光帝仓惶出逃,惨遭叛徒出卖;黄道周于是改仕隆武朝廷,隆武帝倒是委他以兵部尚书加大学士的重任,可惜的是,朝廷的兵马大权实际掌握在被招安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手上。

    建虏进攻隆武朝廷的门户之地--江西赣州,此时的郑芝龙已经与建虏“勾勾搭搭”、”互传秋波“,他一心只心在福建割据称王,坐视赣州被清军围攻,拒绝隆武帝的诏令,以无兵无饷为由不发兵救援。黄道周为了抗清事业,向隆武皇帝自请去支援赣州,隆武皇帝虽然知道黄道周是个文人,并不是带兵之人,然而朝堂都是郑芝龙的人,实在无人可用,于是他派了施琅去给黄道周当副将。

    南明隆武元年(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五年)七月,黄道周从福建出发,前往江西赣州,他的夫人蔡氏叹息道:“自古到今,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大将在朝中把持朝政,却让丞相带兵出征能够成功的,道周漂泊半生,虽然遇到了赏识他的主人,却为时已晚了!“

    虽然同为儒学宗师,黄道周相比于刘道周还是要通达权变一些,黄道周在福建募集了一支几千人的义军,然而这支军队主要成分还是农民,军事训练不足,武器也很简陋。施琅看到这种情况,私下里劝说黄道周,这支军队还不如干脆遣散掉算了,我带几个亲信的家丁护送你到赣州,你用兵部尚书加大学士的头衔召集各地总兵,督抚共同抗清。

    虽然出发前隆武帝曾经向黄道周交代过,施琅很有军事天赋,遇到战事要多听听他的意见,然而,黄道周还是低估了建虏,他没有采纳施琅的意见,后来黄道周不幸被建虏击败,自己也做了俘虏。黄道周身为儒学宗师,在朝野民望极高,建酋顺冶听说捉到了黄道周,“如获至宝”,比占据了几个州郡的土地还感到高兴,专门派了他的福建老县和熟人洪承畴前来劝降黄道周。

    黄道周“义正辞严”地痛斥洪承畴这个“背主求荣”的小人道:”我认识的洪承畴,早在当年’松锦之战‘的时侯就已经阵亡了,崇祯皇帝还专门为他举行过祭典仪式,你这个鼠辈就算是鬼、是怪、是妖,也不可能是洪承畴,你不要冒用他的名字,侮辱他的名节!“
1...1819202122...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