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矿业大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鱼一星

    只见门侯领进一群如狼似虎的壮汉,为首一人年仅十岁,身高一米八左右,雄壮威猛,英俊豪迈,在他面前,鲁肃立刻由一只猎豹,瞬间变成一只土狼。

    不等顾雍和周瑜开口,袁耀就已经知道此人是谁了,因为跟在他后面的人,袁耀全都认得:程普、黄盖、韩当、宋谦,这四人全是孙坚旧将,官拜别部司马。能让这四员猛将服侍左右,那名青年除了孙策,不太可能是别人了。

    当年孙策在周邑居住一年多时间,曾与周瑜多次拜访顾雍,顾雍见孙策虽然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但是为人豁达豪迈,也与他相互接纳。

    史称“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江淮间人咸向之”当然只是《吴书》的美化。那时的孙策无论家世还是学问,都不可能与周瑜相比,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但至少士大夫阶层没有排斥孙策,加他微信,允许他入群,这是肯定的。

    程普等人一眼就发现袁耀,孙策刚与周瑜热情拥抱,程普怕袁耀受到怠慢,急忙提醒孙策道:“伯符,快来拜见大公子。”

    “大公子”孙策一懵,心想:哪个大公子在这里等我拜见。却见程、黄、韩、宋四人齐刷刷向袁耀行礼道:“属下拜见大公子。”

    袁耀回礼道:“四位叔叔不必多礼。”

    孙策见四人与袁耀互相见礼,这才明白这位“大公子”应该是袁术长子袁耀了。孙策听到四人在袁耀面前自称“属下”,心中突然一阵厌恶,他才是他们真正的“大公子”,如今竟然被袁耀鸠占鹊巢,心中非常不爽。

    更何况,孙策出山之前,经扬州名士张纮指点,已经规划好经略江东的宏图,早有脱离袁术自立之志。

    半个多月之前,孙策得知舅舅吴景已经攻下丹阳郡,心中大喜,他没有直接从江都(今扬州市)渡江到丹阳投奔吴景,而是立刻来到寿春拜访袁术。袁术见他雄壮威武,心生喜爱,当面赞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孙策趁袁术高兴,向他索要孙坚旧部近万兵马,准备返回江东跟舅舅汇合,开始经营自己的王图霸业。然而,袁术虽然喜爱孙策,但是对他心存防备,找了各种理由搪塞敷衍。

    为了名正言顺拿到兵马,孙策自告奋勇率兵攻打庐江。袁术见他年轻,从未有过战场经验,也不敢给他立刻领兵打仗。但见他建功心切,想要试探他的本事,于是让他去投靠舅舅吴景,在丹阳募兵。

    拿不到一兵一卒,孙策已经十分不满,如今前往丹阳路过合肥,意外遇见了袁耀,而自己打算将来招入麾下的挚友,竟然跟袁耀在一起,孙策自然更加恼火。

    但是,孙策是个能屈能伸的大豪杰,此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只好向袁耀躬身行礼道:“孙策拜见大公子。”

    周瑜在一旁察言观色,尽管孙策极力掩盖,周瑜仍然捕捉到他的情绪的微妙变化。周瑜虽然觉得这与孙策的豁达性格极不相符,但自从上次经鲁肃提醒,周瑜已经意识到袁术与孙氏集团貌合神离的状态,也就不难理解孙策的心情。

    不过,周瑜并不知道自己也是一个因素。因为此时的周瑜,不可能想到孙策要招揽他入麾下的意图。即使在历史上,周瑜帮助孙策击败刘繇、许贡,也是到孙策正式自立之后,周瑜才渡江投靠孙策真正成为他的部属,因此他此时不可能想到孙策会因为自己而憎恨袁耀。

    袁耀当然也敏感地发觉了孙策的不快,他知道孙策胸有大志,而袁术既不归还他父亲旧部,也不同意他攻打庐江,他心中自然窝有一肚子火。

    但是袁耀此生的使命,就是阻止大汉天下生灵涂炭。为了尽量避免将来在丹阳跟孙策开战,袁耀必须努力跟孙策维持友好关系,因此上去挽手说道:“兄长不必见外。当年我在南阳见到孙叔叔,对他十分敬仰,如今见到兄长,也是如此。袁耀在此对天发誓:我袁耀此生与伯符只有兄弟之情,绝无主从之义。伯符爱我,我敬之;伯符不爱我,我亦敬之。”

    袁耀突然当众进行这番单




第70章 燕雀之志与鸿鹄之志
    是夜,孙策不能入眠,枯坐灯前。

    半夜,突然门外卫士禀报:“公子,周公子求见。”

    孙策猛然站起来出门迎接,挽着周瑜的手进屋座谈。

    “伯符,你到丹阳募兵之事,我看不如放弃了吧。如今吴府君新领丹阳,你到了那里,招募贫民饥民,修路垦田。我在庐江有数百名新农技人员,可以派一些人到丹阳协助你推广一年两熟,亩产五六石的水稻技术。不出两年,丹阳将会丰衣足食,粮谷满仓,这不也是千秋伟业吗”

    “公瑾,策此番赴丹阳募兵,也是奉命而为。虽然庐江归附,难道左将军不打算南征吴会,北伐中原吗”

    “那是左将军的志向,却不是大公子的志向。大公子说,只要伯符肯来新港与我等共创大业,他可以向左将军提出撤销丹阳募兵的计划。”

    “你说什么”孙策惊问道,“大公子与左将军的志向不一样”

    “是的。左将军之志,不过燕雀之志,大公子之志,才是鸿鹄之志。”

    “此话怎讲”孙策越来越糊涂了,世上难道还有比称霸天下的大业更加高远的理想。

    于是周瑜与孙策彻夜长谈,将袁耀的理想宏图向他描绘一番。

    孙策自然不可能理解不用马拉也能行走的火车,不用风帆也能航海的大船,认为这些全是无稽之谈,反而认为周瑜等人跟袁耀瞎混,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劝周瑜与他一同到丹阳募兵。

    次日,袁耀亲自到城门送别孙策,临别,袁耀执手说道:“兄长真的非要去打仗不可吗”

    “大公子见谅,策别无所长,只会行军打仗,若让我去种田,便如废人一般,与死何异况且,策有杀父之仇,此仇不报,枉为人子。”

    袁耀知道,想要马上改变孙策的观念,是不太可能的。他如今刚刚出山,正是踌躇满志之际,怎么可能这么轻易改变志向,真的这么轻易改变,他就不是孙策了。对孙策的争取,只能做长久打算。

    “那好吧,人各有志,我也不再强求兄长,兄长到新港,请稍留两日,让子翼、子扬他们陪你参观参观。”

    “好,策谨遵大公子之命,定然在新港参观两日。”

    望着孙策远去的背景,袁耀知道,大汉天下和平之路漫长而又艰险。昨晚周瑜与孙策通宵夜谈,今早周瑜告诉袁耀游说失败,袁耀早已料到这个结果,也不惊讶,只是面对周瑜的担心,袁耀向他保证道:“公瑾放心,不管将来天下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不会主动向伯符发动攻击。”

    无论是历史上孙氏对袁术家眷部属的善待,还是前世自己对大英雄孙策的崇拜,袁耀可以讨厌吴景,讨厌孙氏集团任何人,但永远不可能讨厌孙策、孙权。

    袁术收到陆康派快马送来的书信,一下子惊呆了。

    陆康不但给他送来粮食,而且比自己要的三万石多给了两万石。更让他惊讶的是,陆康表示将来每年向左将军府提供三十五万石粮食。当然,这还不是让他最惊讶的,让他最惊讶的是,自己这个胆小懦弱的大儿子,在陆康笔下简直是神童降世。

    陆康是何等高傲和耿直的人,他一生先后担任过四郡太守,所到之处,政绩卓著。当年汉灵帝想要铸造铜人,加派租税,民怨沸腾。陆康写了一封让汉灵帝读了头疼不已的长文奏章进谏,差点丢了脑袋,他都丝毫没有妥协,如今竟然对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服服帖帖。

    “这是我那个不成器的大儿子吗”袁术严重怀疑此番回家的是假儿子。

    看完陆康书信,他又翻阅袁耀回家带来的礼物清单:金一千斤,银五千斤,钢铁五十万斤,楮皮纸二百刀,雕版图书五百册,肥皂十箱……

    “来人,传黄猗。”袁术大叫道。

    袁耀一行人回到成德县,发现姐夫黄猗率三千兵马前来迎接护送。

    黄猗见到袁耀,从头到脚摸了一遍,袁耀莫名其妙,问道:“姐夫,你这是干嘛”

    “别乱动,我这是奉命行事。”黄猗边摸边回答,摸完之后,在袁耀耳边轻声笑道,“岳父大人叫我仔细检查,你到底是不是真的袁大公子。”

    “哈哈哈哈……”袁耀忍不住纵声长笑,一个人优秀到连亲爹都怀疑人生,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爽的事情了。

    “不过,还会不会挨板子,我可说不定啊。”黄猗突然又加了一句,袁耀的笑声戛然而止。

    从成德北上又行一日,这天傍晚终于回到袁耀离开了四个半月的寿春城。

    冯幂一回城就回家去了,袁耀



第71章 自投罗网
    “耀哥哥,你去哪里要这么多钱买小动物”还是大乔想得周全,知道这些小动物不会白来。

    袁耀道:“你们猜猜,耀哥哥去哪里要钱”

    小孩们摇头晃脑相互讨论,不一会儿便有五花八门的答案。

    “耀哥哥一定回老家要钱,我老家也有好多好多钱。”

    “不对,耀哥哥一定问左将军要钱,我哥哥没钱的时候也问我阿翁要……”

    “耀哥哥遇到花白胡子的老神仙……”

    “耀哥哥,你是不是去参加百戏班了,学会了变戏法”

    “耀哥哥,你该不会去做小偷了吧”

    “滚,小乔,你再污蔑我,你的小动物没收了。”见小乔立刻掩嘴不敢说话,袁耀笑道,“好吧,耀哥哥实话告诉你们,耀哥哥去挖金矿了,哈哈哈哈……”

    袁耀得意地笑了几声,见小孩们一个一个莫名其妙,立刻变成了尬笑。原来,这些小孩哪里知道什么叫金矿。

    “来,耀哥哥给你们讲千金狗的故事,好不好”

    “好!”小孩们轰然响应,天下百分之二百的孩子都爱听故事。

    “话说这狗狗,原产自万里之外的交州。虽然长得很丑,但是憨厚聪明,是一种罕见的好狗。那日耀哥哥在市场上见到小狗,当时有人已经出价一百金,正准备把狗狗抱走,耀哥哥大吼一声:放下!我出五百金……”

    “哇!”小孩们觉得耀哥哥真是威风,忍不住叫了起来,多用崇拜的目光望着他。

    “那人回头一看,见耀哥哥这身子骨,不对,见耀哥哥长得帅,很不服气,叫道:我出六百金……呵呵,这就想赢耀哥哥吗,耀哥哥一挥手:文胜,拿一千金来。文胜他们几个把肩膀上的袋子哗哗一倒,金灿灿的黄金铺满一地,那狗主当场吓晕过去,耀哥哥抢救了一晚上才救过来……”

    袁耀坐在花园中,绘声绘色地给弟弟妹妹们讲千金狗的故事,大滚滚小滚滚的故事,讲挖矿的故事……小孩们一个个听得入神,一直到天黑都不肯回家。

    与袁耀有赌约的吴奋等人,也坐在外围认真听讲,就连孩子们的母亲到后花园找孩子回家,也都被袁耀的传奇故事吸引住了。袁耀的姐姐袁莹,也站在袁耀的身后,含着眼泪听袁耀天南海北地乱吹。

    袁耀正在口沫横飞,突然一名奴婢匆匆来报:“大公子,左将军命大公子即刻进见。”

    袁耀顿时菊花一紧,不知道此去是祸是福,周瑜鲁肃这俩货,有没有把自己吹神了。万一他们临敌叛变,把自己的功劳全吹在他们头上,那自己这回可真要被打死了。

    话说袁术听了陆尚、周瑜等人的讲述,比陆康书信中的介绍更加详细,由不得他不信自己的儿子果然是个神童,于是命三人回都亭馆舍休息,召来袁耀再问个究竟。

    “这些东西果真全是你发明的”袁术指着纸张图书肥皂马镫鹅毛笔算盘等等一大堆东西问道,“你要说实话,如果是贪了别人之功,等我发现,一定打断你的狗腿。”

    “孩儿不敢欺瞒父亲,这些的确是孩儿发明的。”

    “你怎么会知道发明这些东西”

    “孩儿平日喜欢搜集阅读各种杂书,读过不下数百卷,逐渐融会贯通,往往见到新书,一读就懂,书中正误真伪,一看便知。由此又引申出许许多多奇妙想法,只是过去身居府中,没有办法试验验证。这几个月孩儿游学在外,便将这些想法一一试验,很多想法果然试验成功,因此便发明了这许多新的东西。”

    袁术知道袁耀喜欢看杂书,前天他收到陆康书信之后,对袁耀怎么会学到这么多知识感到震惊,便到他房中查看,见他书架上收藏的杂书上百种,其中不乏探矿冶金、医药炼丹、农学时令、手工营造之书,绝大多数图书袁术自己连听都没有听过。然而能够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在数月之间做出如此多的发明,也太令人匪夷所思。

    “那好,我考一考你,”袁术从案上拿起一卷他从袁耀房中拿来的炼丹书《周易参同契》,随手指了一行问道,“‘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尘埃,鬼隐龙匿,莫知所存,欲将制之,黄芽为根。’这一句作何解释,它所讲的是对是错”

    “父亲,这句话是对的。”袁耀从容解释道,“河上姹女就是水银,水银有



第72章 穿越后还是农民伯伯
    新港楮皮纸投入生产不过一个多月,产量仅四千多刀,有大半被运往社会相对稳定,名士云集的荆州,一部分被商人通过海路运往徐州,其余在丹阳郡和附近的庐江郡都不够供应,所以能够流传到寿春的已经很少很少。当袁术集团百官和九江名士学者们看到这些新纸和雕版印刷图书,那种震撼是无以言表的。

    读书人对钢铁产量的多少或许并不太关心,但是,纸张和图书技术的改进,他们一眼就能看穿其重要性。

    跟读书人不同,带兵打仗的将官们感到兴奋不已的,则是见到这么多优质钢铁和马镫、马掌。只恨如今袁术兵马虽多,但是战马不足万匹,且分散驻守数郡。如果有两三万匹战马用上马镫马掌,几乎可以纵横中原,所向披靡。

    所以,袁耀带回的这些物品,一夜之间成为寿春城的热门话题。

    第二天,袁术在左将军府大宴宾客,邀请文武百官和寿春名士参加宴会,当他们从陆尚、周瑜口中得知这些物品都是袁耀“发明”的,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袁术见到众人惊愕不可置信的表情,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亮出忠义将军陆康的书信为证:“诸位,忠义将军为犬子取表字曰‘稷德’,问我好还是不好。不知哪位高才能帮我说说‘稷德’二字典出何处”(因坐中太傅马日磾地位比袁术高,因此袁术不称“孤”。)

    太傅马日磾对属吏华歆说道:“子鱼,你来说说。”

    “太傅所命,歆敢不从。”华歆拱手朗声说道,“《国语》云:‘先王耀德不观兵。’耀者,明德也。《尚书》云: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盖典出于此。”

    华歆对“稷德”二字的寓意,引经据典,随口道来,众人交头接耳,无不表示佩服。

    袁术大喜,赞道:“子鱼先生果然高才,不愧‘龙头’之誉。”华歆与大学者管宁、邴原合称“一龙”,华歆为龙头。

    马日磾满意地点了点头,补充说道:“许叔重《说文》云:‘稷者,五谷之长。’正应了袁公子有神农之术。”

    众人正在纷纷点赞华歆,听了马日磾这句话,顿时画风一转,在场名士学者无不表示对马日磾的渊博学问佩服得五体投地,马屁话一箩筐一箩筐地倒出来。

    许慎(字叔重)是东汉伟大的文字学家,是一个才刚刚过世四五十年的近世学者。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到唐代已经失传,后世辑录的印刷版就有三十卷之多。在东汉这个靠木简发行图书的时代,这部著作恐怕有百卷以上,可以装满一牛车。所以他虽然名气很大,知道他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读到他的著作的人只是极少数,能够将他书中内容如此信手拈来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1...1819202122...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