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之伐魔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康庸
此时,在他们两人的军营里,不约而同的来了贵客,前军统领接待的是鬼谷门下师兄苏秦,后军统领的来客则是师弟张仪。
苏秦很会说话,很快就消除了前军统领的戒心。
两人相谈甚欢,慢慢地,前军统领把话题引到了这次孔无虚议和的事情上。
但苏秦是笑而不语,显然是因为两人之间交浅言深!
而后军统领的疑心较重,不停的试探张仪的来意。
张仪也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不住的摇头叹息,并拿出了一封后军统领爱妾的书信,等他看完以后,就提出要告辞,却被热情挽留下来!
后来,这两个统领的帐篷里面,突然变得漆黑一团,寂静无声,显然,他们之间的谈话,是非常机密之事。
一盏茶之后,是苏秦和张仪,分别从两个帐篷出来,两人碰面以后,相视一笑。接着去另外两个元婴期统领的帐篷,又发生了相似的一幕!
各大仙门并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孔无虚的和谈上,他们双管齐下,派出苏秦和张仪,去策反盗跖的手下大将。
以前他们也曾经策划过这样的行动,但苏秦和张仪还没有接近军营,就被盗跖强大的神识锁定,他们只能慌忙逃走。
这次因为孔无虚的出现,吸引了盗跖的注意,这和议的事情打乱盗跖的心绪。他们这才能顺利地潜入军营,而且很快就取得了成果。
……
在盗跖的帐篷里,他第一次放弃了巡视军营的习惯,用阵法把自己的帐篷,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
他在准备明天的议和,盗跖对自己的前途并不担心,因为他现在的修为,还没有人能把他怎么样!
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让部下获得最大的利益。
他也知道那帮得力手下的一些情况,很多骨干都有了家业,他们已经不愿意过这种担惊受怕,朝不保夕的日子!
尤其是那四个元婴期统领,他们的修为境界虽然还是元婴初期,但这么多年来,他们不离不弃、功勋卓绝,殊为难得!
他们几个贪墨财富的事情,还有用这些财富在外面秘密养了不少的美妾,这些事情,也瞒不过盗跖的眼睛,但他都一直当做没有看见!
这次与各大仙门的联军相持,军队的形势非常险恶,那几个元婴期统领,却是不识大体,居然不去破敌,反而因争抢修炼资源而大打出手,让盗跖非常震怒!
盗跖脱险回去以后,对他们
第四十二章 堡垒内部
第四十二章堡垒内部
盗跖几个,一下子就被孔无虚给出的条件搞蒙了,他们预先准备的条件,根本就没有这么高!
按照盗跖他们的预案,就连讨价还价的机会都没有,这突如其来的好事,让他们有点措手不及,难以继续谈判下去了!
所以,盗跖就以需要商讨这些条件为由,先客气地把孔无虚师徒送回去休息,并约定明天在继续谈判,而且他也同意了暂时休战的建议。
……
何裕看到这里,突然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对!按照盗跖这玉简里的记载,这和议是要成功的节奏啊!
事实上,按典籍中所载,这泰山和议并没有成功,就连盗跖的败亡,也是言语不详!
何裕想起来了,孔无虚在泰山的这次会面,在典籍上也是有记载的,那次是孔无虚被盗跖反驳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离开了!
盗跖留下玉简,没有必要编造,何裕继续往下阅读,才看了一行,就见到了盗跖的解释。
原来,盗跖隐居成立偷门以后,经常让手下收集一些书籍和流行的文章,对盗跖痛斥孔子的言传也是知道的!
盗跖是当事人,自然知道这件事并不是他做的,但别人可不知道,都当做是真的!
据盗跖的猜测,应该是有一个“纯读书人”,不能学以致用,一天就知道胡乱瞎编!自恃才华过人而功名不显,非常嫉妒孔无虚的成就,捏造了这么一个故事,借盗跖之口,来恶心孔无虚,打击他的名望!
虽然盗跖早已物化,而泰山和议明显是没有成功,孔无虚有口难辩,这个故事在神风大陆广为流传!
那个无所事事、编造故事的人,尽管也是才华过人,但他习惯于藏头露尾,所做作为不能见人,最后还是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孔无虚一辈子致力于教学,创立了儒门,虽然颠簸流离,但门人弟子众多,使他能够名传千古!
何裕略微一思考,也认为盗跖所言不虚,因为盗跖虽然也是才华过人,但少小离家,一直是在谋生和修炼,并没有时间去钻研学问。
那个故事里的盗跖,知识渊博,通古博今,那篇痛斥孔无虚的说辞,更是言辞犀利,用典众多而恰当,揭穿了孔无虚为数不多的短处!
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孔无虚浓浓的嫉妒之意,绝对是某人殚精竭虑编造出来的,绝不是盗跖即兴就能发挥出来的!
……
盗跖送走孔无虚,也懒得再讨论了,他看到了四名部下炙热的目光,盗跖心里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就让他们四人回去征求意见,明天再做决定。
盗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苦心经营的堡垒,内部已经不稳了。
他手下的那四个元婴期统领,手中的权利很大,他们贪墨的财富,远不止盗跖知道的那些,有很多的战利品,他们甚至都没有上报!
这次争抢战利品的事情,他们并不是第一次,只不过是第一次被盗跖发现而已。
他们包养的美妾,也远不止盗跖知道的那几个,他们现在也是家大业大,较之那些大家族的高层,也毫不逊色,几乎是每一个城镇,他们都是“狡兔三窟”。
这次让盗跖借机敲打了以后,他们就心虚了,如果让他们吐出这些财富和放弃那些美妾,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几个也考虑过,为了取得盗跖的信任,捐出一些财富,还是可以,但要留下足够让美妾们生活的费用。
 
第四十三章 众叛亲离
第四十三章众叛亲离
四个手下轮流发问,同一个问题他都要解释好几遍,说的盗跖口干舌燥,顺手把他们四个人给炮制的灵茶,全都喝了下去。
他们四个人这才一致表示,已经领会了盗跖的战略意图,先下去带领军队转移,而盗跖自己则准备留下来和孔无虚周旋,让后面的计划顺利进行。
当然,他也是怕自己多心了,错过这次难得的议和机会,毕竟大家都是修仙者,受天道誓言所限,一旦达成了协议,就不好反悔了!
盗跖虽然自己要留下来继续议和,对军队还是不太放心,就把四大元婴送到了泰山脚下,并面再次授机宜,谁知道就在此时,变故突生!
……
孔无虚手里捧着一本古籍在翻看,他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
这次与盗跖的和议,孔无虚一开口就开出了全部和谈的条件,这是为了表现诚意,但他绝不会与盗跖讨价还价!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孔无虚对商人们有很大的偏见,也许是他对诚信看得非常之重,因而对奸猾之徒深恶痛绝!
他认为商人的讨价还价,是最不诚信的表现!分明实价可以更低一点,非要把价格虚高,然后再讨价还价!
在商人们的眼里,只要有利可图,经过讨价还价,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改变的!
孔无虚认为,商人们以让利的形式来引诱世人,让世人养成贪小便宜、不讲诚信的习惯,影响极坏,很可能会带坏了整个社会风气!
孔无虚的偏见,对后世儒门的门人弟子影响很大,他们把商人的地位,定得极其低下,以此来警醒世人,要以诚信为本!
儒门把商人的地位定得如此之低,当然不仅仅是诚信问题,他们认为,商人在贩卖货物的过程中,是不能增加任何财富的,反而会让财富损耗于无形!
因此,孔无虚这次与盗跖的和议,主要是想以大义说服盗跖,让他彻底改邪归正,而不是以利诱之,并没有准备在和谈的条件上让步。
这次和盗跖见面,让孔无虚对盗跖的印象好了不少,认为盗跖不但是一个修炼奇才,还是一个诚信的人!
说来有趣,孔无虚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就是因为盗跖并没有在和谈条件上讨价还价!
其实,虽然盗跖本人的诚信还不错,但他的那帮手下就难说了,而这次没有讨价还价,是因为被孔无虚的诚实给震蒙了,根本想不出还能提出什么条件!
但孔无虚已经看出来,无论是盗跖还是他手下的统领,似乎对这次的条件非常满意,而且对和议也有诚心!
孔无虚对这次泰山和议充满了期待,能化干戈为玉帛,也是一件美事,他的内心也有一些激动!就在此时,泰山的另外一面,出现了喊杀之声。
孔无虚放开神识查看,各大仙门的联军,不知何时与盗跖的队伍已经短兵相见,孔无虚的脸色有点难看起来。
……
一股绝大的危机感从盗跖心底深处升起,盗跖的队伍摸黑下山,突然受到了攻击,瞬间乱作一团!
盗跖明白,这是遭遇到了各大仙门的偷袭,就要指挥军队结阵反击!
最让盗跖感到意外的是,盗跖被自己手下的四大元婴同时偷袭。
虽然他们出手很轻,但依然被盗跖警觉,及时避开了要害位置,他就要运功反击。
盗跖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第四十四章 掩口去盗泉
第四十四章掩口去盗泉
孔无虚坐在车上,思绪万端,也没有吩咐他们往哪里走,颜塬和端木至,不敢打扰老师的思考,就驾车顺着原路往回返。
不一日,师徒三人又来到了柳家所在地,颜塬停下了车驾,静候师傅的定夺。
孔无虚回过神来,对盗跖的遭遇不胜唏嘘,既然已经到了柳家,自然也要拜访一下,以全礼节。
弟子递上拜帖以后,还是柳下惠出来迎接,他热情招待他们师徒,童子奉上了上好的灵茶。
……
孔无虚这一路行来,已经想通其中关键,联军不仅仅是双管齐下那么简单,其实还是一箭双雕!
不管自己和与盗跖的和议结果怎么样,都不会影响他们的计划实施!
孔无虚不由得想到了另外的情况,如果那天的谈判,盗跖他们直接同意了和议,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联军偷袭盗跖的安排,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此,不管孔无虚谈判的结果如何,他们都会借故拖延签订协议的时间,悍然发动偷袭。
如果偷袭成功,那是最好了,剿灭盗跖,是联军浴血奋战的结果,与他孔无虚的和谈,没有一点关系!
如果偷袭失败,或者盗跖逃脱,那背信弃义的人,自然就是他孔无虚!
盗跖第一个想要报复的对象,自然就是孔无虚和他创立的儒门,而其他几大仙门,就可以从容布置,用儒门为诱饵,再次算计盗跖!
想到这个结果,孔无虚也是非常后怕,知道是自己的这点虚名累人了,被几大门派推出来背黑锅!
惊怒交加之下,就算是孔无虚的定力,也是失态成“执书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据拭低头,不能出气。”
对如何回答柳下惠的问话,孔无虚早就打好了腹案,决不能说出盗跖已有可能答应议和的事情,过两天联军剿灭盗跖的消息传来,他就有争功之嫌!
孔无虚更不能透露自己知道联军发动攻击的事情,他就会被指责为临阵脱逃、或者背信弃义等等!
于是,他们之间出现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柳下惠曰:“今者阀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
孔无虚仰天而叹曰:“然。”
柳下惠曰:“历得无逆女意若前乎”
孔无虚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这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颇令人玩味!后世的人,都误认为孔无虚的“几乎不免虎口哉!”说的是差点被盗跖所害,实际上,他指的是差点落入其他几个仙门的算计之中。
还好!孔无虚没有与盗跖达成合议,无论如何,他也不用承担那背信弃义的骂名,就算是盗跖逃脱,也找不到儒门头上!
孔无虚虽然以诚信为本,但也不是看不透这些事情,无凭无据的,自然也不能和几个仙门争论不休。
他离开柳下邑以后,也不想在大路上张扬,就挑选了一条偏僻的小路,往儒门的驻地赶去。
不知不觉行路数个时辰,其时艳阳高照,孔子感觉有点口渴,就让端木至寻水,刚好路边有一老农,告知前面山边,有一眼泉水,名盗泉,水甘美,可饮之!
孔无虚非常奇怪,就问老农这个名字的来历。
老农却告诉他,盗跖领着军队从这里经过,秋毫无犯,他看到山村里面的人,要到十里外的小河里取水,生活很不方便,就施展神
第四十五章 一拍两散
第四十五章一拍两散
各大仙门组织的联军,数量有数万之多,无论是军队的整体实力还是数量,按道理是完全可以碾压盗跖的军队。
但因为联军内部并不十分和谐,大家都怕自己的弟子伤亡太大,一直不敢直接拼杀。
但到了最后,还是没有如愿控制住伤亡,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他们的损失也不小。
尤其是在战斗开始后不久,突然失去了盗跖的踪迹,那些高手四散寻找追赶,留下的那些金丹期以下的修士,与盗跖手下的上万军队苦斗,伤亡自然不小!
但在那些高阶修士的眼中,这上万的军队和手下的低阶修士,都是不值一提,只有抓住盗跖,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因为他们并没有发现盗跖的行迹,回来以后,又怕盗跖躲在那些低阶修士之中,就不接受他们的投降,大开杀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