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洪荒之太清问道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归海云轩
    而此时,便是遇到了鲧被斩首。

    顿时间,天地昏暗,狂风暴雨,无数雷霆撕裂了虚空,令无数存在色变。

    而鲧死后,尸体中诞生一婴儿,便被苍松救下。

    便在这婴儿出世之后,天地重归清明,一切的狂风暴雨,雷霆都是平息了下来,仿佛蕴含无数的法力,抚平了一切般,都是回归的平静。

    苍松心中暗自震惊了几分,而后便是带着他离去了。

    而与此同时,在这婴儿诞生之际。

    五位圣人,两位混元大罗金仙,均是神色震惊的看着人族。

    这是

    诞生了第六帝

    人族六帝!

    ……

    ……

    。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道变动【求订阅!】
    第一百三十六章人道变动

    同一时间,女娲直接从凤栖山中离开,朝着首阳山而来。

    此事确实干系不小,她打算问问太上,究竟是怎么回事,居然诞生了人族第六帝。

    元始和通天本想动身前来,但是想想,此事乃是人族之事,既然女娲前去了,他们也就没有动身前往了。

    不管怎样,这对于自家大哥的人道掌控和领悟,都是有着不小的帮助的,如此也是不错。

    而后土也是稍稍震惊了几分后,便是收回了目光。

    帝俊自然不会去过多的理会人族之事,收回目光之后,便是继续妖族的因果业力之事,现在的妖族,距离重现洪荒的时间,又往前跨了一步,已然不远了。

    而西方二圣,无论震惊与否,现在都被镇封灵山之上,所以,就算震惊,也是如此了。

    他们亦是知晓自身的处地,所以,在震惊之后,便是收回了目光,眼不见心不烦了。

    ……

    人族,圣地之中。

    “人祖,这算是人族的第六帝吗”

    伏羲眉头一挑,看着身旁的燧人,开口问道。

    他作为人族的第一位混元存在,那婴儿出世的异象,人族气运和洪荒气运的情况,他看得清清楚楚,只有人族的人皇,才有这样的情况。

    只是他不明白的是,这人族大势,不是三皇五帝吗怎么又有了第六帝了

    “人道变动,人族大势也是发生了改变,第六帝,估计也是因此而诞生了。不过这对人族来说不是坏事,毕竟多一位人皇,便是增添了不少人族实力和气运,这对于人族来说,也是好事……”

    燧人心中想了想后,看着伏羲说道。

    他顿了顿后,继续道,“人道变动,人族大势改变,日后可能还不知六帝,这样一来,也能反过来完善提升人道,这样对于教主而言,亦是有不少的好处……”

    听此,伏羲点了点头,教主掌人道,人道若是提升的话,对于教主而言,确实有不小的帮助的。

    如此来看的,那人族大势的变动,人皇的增加,如论是对于人族,还是对于教主,人道,都是提升的机会。

    “既然是小师弟出手收徒,那此事就不用担忧了,这第六帝,便给苍松去教导吧!”

    燧人看了一眼苍松后,对伏羲说道。

    闻言,伏羲点了点头,他对于苍松还是知晓一些的,乃是教主的记名弟子,实力虽然放在整个洪荒之中,不算多强,但是大罗金仙圆满,也不是什么存在就能达到的。

    有他出手教导,那也是足够的。

    燧人收回目光之后,没有再开口,闭目参悟起来。

    而伏羲见此,亦是收回目光,继续参悟起来了。

    ……

    首阳山,太清宫中。

    “道兄,这人族大势,不是三皇五帝么怎会出现了第六帝”

    女娲秀眉一挑,看着太上,开口询问道。

    这三皇五帝之事,乃是昔日在紫霄宫便是谈论好的,亦是全部定下的,但是现在,却是出现了变动,虽然对人族来说不是坏事,但到底是出现了变化,她确实想要了解一些。

    “人道变动,人族大势,已然不会是五帝那么简单了。这也是人道完善的一个关键,这对于人族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倒是无需担忧……”

    太上闻言,淡然的脸上露出一抹微笑,开口说道。

    女娲听此,微微颔首,就人皇的情况来看,这对于人族确实不是坏事,毕竟一位人皇的诞生,可以解决人族的问题,又能增添整体实力和气运。

    这样子一来,人族只会变得更强,确实不是坏事。

    “既是人道变动,人皇增加,那不知会达到怎样的地步”

    女娲心中想了想后,看着太上问道。太上毕竟执掌人道,既然是人道变动,那此事他应该是最为清楚的,就像此番人族大势一般,已然占据了一切先机。

    所以说,女娲相信,太上定然知晓,人道变动的具体情况的。

    太上听候,双眸之中人道显化,又有阴阳交错,探寻人道的玄妙所在,看尽了一切天机。

    许久之后,太上眼中的恢复清明之色,开口道,“九,九乃极数,这也是人皇之势的最大变动……”

    “九位人皇么!”

    女娲俏脸之上浮现一抹诧异之色,居然变动到了九帝,这却是让她颇为惊讶。

    “六帝之后,想要封帝成就人皇之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非一统,一朝开国之君不可。如现在五帝这般,想一朝二帝,怕是不太可能了……”

    太上看着她,缓缓说道,这也是日后想要封帝成就人皇之身的一个限制,不仅是要一统,还得一朝的开国之君,想要如现在五帝这般,帝喾和尧这般,却是不可能了。

    毕竟人道虽变动,但是人皇,也不是那么容易成就的,有此限制,也是正常了。

    女娲倒是没有想那么多,这些事情,她也不用去想,人道毕竟是太上掌控,他自会让其完善的,自己只要知晓人道的变动情况,就可以了。

    “六帝已出,等待他的归位吧!”

    太上笑了笑,目光看向了人族。

    女娲闻言,点了点头,目光亦是望向了人族。

    ……

    苍松救下了六帝之后,便将其交由鲧的妻子抚养,起名为禹。

    而禹在知晓自己父亲之事后,决心为父一雪前耻,平定水患,于是东奔西走,寻找治水良策。

    随着时间飞逝,转瞬间便已数十年过去,鲧的儿子禹,此时业已长大。

    ……

    而舜处死鲧之后,却是给人族招致大祸。

    自从斩杀了鲧之后,人族举族上下找不出一个治水能才出来。

    最终,舜不得已,只好亲自治水。虽说舜有大才,可却在治理人族之上,而治水之事,舜却是无法做出太好的成绩。

    虽然为了治水,舜每天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可惜水患仍是频频爆发,舜显然是无能为力,于是,洪荒中的水患越来越厉害。

    举国皆受洪水之苦,更甚从前。

    人族收成此时是一年比一年低,生活一年比一年苦,每次辛苦的劳作之后被洪水一冲刷便化作废墟。

    看着已经困窘不堪的人族,舜苦恼不已,只能召来众臣商议。

    ……

    ……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禹治水(一)【求订阅!】
    第一百三十七章大禹治水(一)

    陈都,议事殿之中。

    待众臣到来之后,舜看着他们,开口问道,“众位卿家,如今人族已到生死存亡的时刻,尔等还有何策可治理这日渐严重的水患”

    那曾举荐鲧的大臣出班奏道,“共主容禀,鲧之子禹亦精通治水,且臣听闻,禹因父鲧之死,历年来苦苦钻研治水之道。

    想必如今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共主何不召他来一试,倘若觉得其法可平定水患,便让他主理此次治水事务如何!”

    舜闻言,心中却是有些黯然。

    鲧本也是人族中的一位圣贤,只可惜治水失利导致无数的人族死亡,迫于人族高层的压力,舜不得不处死鲧来消除人族内部的不满。

    可以说鲧乃是死于自己手中,对此舜却是不希望鲧的儿子走上他父亲的后路。

    对此舜看着他,淡淡说道,“鲧治水无功,他儿子又有何能我看还是算了,众位卿家还有何人选”

    众人听候,皆是沉默不语。

    舜见此,叹息一声,说道,“既然如此,容后再议吧。”

    说罢,便起身朝外走去。

    众位大臣见舜离去,便也各自散去。

    ……

    洪荒,人族之中。

    舜回到自己的住所,便开始静静的思考,想到自己当初迫于人族高层的压力而将鲧杀死,心中一阵后悔。

    鲧可是人族之中对水患最有办法的人,只可惜那些目光短浅之人随意的干扰自己的决定,这才造成了鲧死去的原因,对此舜也是叹息不已。

    随后又想到那位大臣推荐的禹,舜心中一定,若是大禹真有治水之才,自己必定让启用,让他治理水患。

    想到这里,舜便命人前去打听大禹的事迹,也好看看他的品行究竟如何。

    若真的品行高尚,而且可以解决人族水患的问题,就算要了自己的命舜也决不摇头。

    舜命人打探禹的事迹,之后不断有人回报。

    报告的内容让舜很是高兴,一个品行高尚,更是心系人族的贤能,若是能够治水成功,自己定要传位于他。

    于是舜当即下诏,命禹前来见驾!

    ……

    却说,禹在母亲的抚养和苍松的辅导教导修行之下,便是过了二十几年。

    后在他三十岁时,禹在涂山遇见了涂山氏之女女娇,一见钟情。

    女娇听闻他的志向,愿意帮助他治理水患。大禹闻言大喜,一路上,两人相互扶持。

    而后,禹便与女娇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女娇的本家是东夷强大的涂山氏。

    那时涂山氏尚处于母系制后期,禹只能做上门女婿,过“夫从妇居”的生活。

    虽说如此,但禹得到了东夷的强大支持,从此有了立业之基。

    此刻,禹与女娇夫妻之间正处于甜蜜的时光,好不欢喜,帝舜命人打探禹的事迹,之后不断有人回报,帝舜也越来越放心。

    禹正当新婚燕尔之时,却突然接到帝舜旨意,于是夫妻间依依不舍的告别,禹从此踏上了治水之路,临行前,禹特意去见了一次老师苍松道人。

    当时,苍松叹息一声,从身上拿出一卷竹简,递给大禹。

    而后对禹说道,“此乃为师昔日救你之时,从你父亲身上拾得,乃是他的遗物,如今子承父业,该是由你接手的时候。此次尽管去治水,我会在后相助与你……”

    而苍松也并非没有准备,又取出二物交到大禹手中。

    微笑道,“此二物乃是为师特意为你所炼,斧名开山,可用来疏通河道,引水归位,棍名定海神针,可用来探查水位,平定大海,望你好生运用……”

    炼制之道,苍松并不陌生,太清宫门下对于此门亦是有所涉猎,自家师尊在此道的理解亦是精深,所以所谓太上门下,炼丹,炼制之道,都是十分熟悉。

    大禹在那卷竹简上见到了父亲所遗留的治水心得,结合自己的感悟,得出了‘堵不如疏’的治水名言。

    大禹接过了苍松的法宝,拜别了自己的老师之后,便是起程前往人族都城,朝见人族共主舜。

    ……

    数月之后,大禹便已到来。

    人族陈都,议事殿中,舜正坐在上方,下边则是站着群臣。

    此时,一个年轻人备受群臣瞩目。

    此人,正是那前来觐见的禹。

    只见禹躬身向舜行礼了一礼,大声道,“微臣大禹,拜见共主,共主万安!”

    舜闻言,微微点了点头,示意禹免礼,而后说道,“卿且平身!吾闻卿善治水,但不知卿有何策”

    禹闻言微微沉思片刻之后,方道,“回共主之言,水往低处流,依臣之见,堵不如疏,治水当以疏通为主!”

    舜此时早已仿徨无计,如今听闻禹有办法,大喜过望,也不管是否可行,直接便说道,“爱卿之计甚妙,吾欲让卿主理治水大业,卿可愿领”

    禹闻言,忙跪倒于地拜道,“臣愿受领,誓要平定大水洪流,以慰我父在天之灵!”

    禹坚定的声音在大帐之内响起,让众人为之颔首。很显然,禹坚定地信心也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

    第二天,禹便得到人皇的认命,开始了治水的大业。

    只是治水不仅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对地理位置的了解,如此禹便召集天下百姓前来协助。
1...157158159160161...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