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一条锦鲤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丹尼尔秦
“《太阳之女》和《遇仙降》之间的差别,就是女拳和平权之类的差别。”
“请不要将《遇仙降》带入到《太阳之女》的争议当中,那对这部诚意十足的电影非常不尊重,尤其是导演和主演,他们如此坦率而尽心竭力地讲述了一个真诚的故事,绝不应该和虚假为伍。”
不是我们太优秀,全靠同行衬托。
心旷神怡的季铭,一扫评分不太高的阴霾——低一点就低一点,九人评审团从来不根据场刊评分给奖,这已经是多年来的真理,大热倒灶的事情不是一两回。去年最高分的电影有3.7分,是纪录性的一个数字,但最后仍然颗粒无数。
无关紧要啊。
在看国内评论之前,季铭还是先看了欧美地区媒体的简报,相对内容少一点,先易后难嘛。
“咦,意大利的媒体不少啊?”
几份报纸,还有电影类的刊物,基本都在了。
“对,”杨如意也有点困惑的喜悦呢:“意大利人好像真的从红毯就开始特别喜欢你了,我请翻译帮忙介绍了一下,发现普遍都是好评,而且也普遍集中在你的表演上。你看得懂意大利语,所以就没给你翻译出来。”
“做得好。”
“啊?”杨如意,还有具体经手的林冉,都有点懵逼,不干活还好了?
季铭点了点这些报纸:“这个你们就不懂了,我的词汇量主要集中于文艺领域,你想想看意大利歌剧,全是夸张的不得了的爱啊恨啊,赞美啊,那小伙子看见小姑娘,立马就唱,你就像这世间独一无二最美的花朵,无数的鸟儿都为你倾倒,你听啊,连风都在大声赞美你,啊,这世上怎有如此美丽的女人,你听啊,连海浪都在为你疯狂,掀起这滔天的巨浪,啊,这世上再没有比你更美的人了,啊我的姑娘,让我进到你的闺房,把生米煮成熟饭吧。”
噗。
欺负人不懂歌剧歌词是不是?
“真的,接下来就该是棒打鸳鸯了,最后基本上至少得死一个吧,另一个还要唱一番如何如何悲痛,顺版再给对方赞美一遍。”季铭一本正经:“所以我对这些赞美的文字,是最熟悉的。而且看着看着,我脑子里还能自动补上音乐,甚至补上一台歌剧。哇,你们想想看,脑子里有一台歌剧在赞美我,这种享受,如果你们翻译了,岂不是嗝屁了。”
瞠目结舌。
老板总是在不断地刷新他们的下限。
“……您喜欢就好。”
“不错,你们该忙忙去吧。”
季铭的经纪团队其实还是比较轻松的,那些行程满档的明星,时尚活动、各种单元、各种红毯,各种访谈,写真拍摄,约局……每一个活动,经纪人都得忙个半死。季铭基本没有这些,杨如意她们的工作量就比较小了,甚至还有时间约着去逛逛戛纳小镇,买点纪念品啥的。
不过这会儿没事儿也得走,不能打扰老板一个人享受歌剧。
《晚邮报》的小标题“一座宝藏:ming的竞赛电影戛纳首映,表演征服观众”——“开幕式红毯上惊鸿一走的中国男演员季铭,昨天再度走上戛纳红毯,为自己的竞赛电影《遇仙降》首映会吸引了众多目光,全新的造型和气质,一改开幕红毯的深邃迷人,为了配合电影角色的气质,昨日红毯上的季铭,是一个阳光逼人,气质纯净的少年人,但同样令人心生愉悦,并好奇这座东方宝藏,身体里到底还有多少个不一样的精彩灵魂……
《遇仙降》的故事……必须提及的是,季铭在电影里的表演,具有强大的戏剧张力,流畅的情绪控制,同时还展现了他极为惊人的一些表演特点。影评人瓦丽莎甚至告诉本报,男主演的情绪某种程度上,甚于剧情衍进,而成为整个电影的核心主线——这种单纯以主演内心情绪变迁,作为一条主要剧情线的表演方式,是非常难,也是非常惊人的。她认为凭借这一完全新鲜的表演方式,季铭并非没有可能拿下最佳男演员。”
《新闻报》,《最佳电影》等,也有类似的评论。
看完之后,季铭确实非常愉悦,人啊,都是喜欢听好话的,甭管是谁,自我控制力再强的人,他也会因为好话而感到开心和幸福——季铭现在就很幸福。
事实上,他的表演确实是极少差评——目前看到的评价,对他的表演,有些说的少,算是觉得一般。有些类似意大利的媒体,就写的长篇大论,是非常肯定,但还没有见到说表演很烂,毁了这部电影的评价。不过通常来说,对戛纳参展电影的评价,是符合欧洲电影评论特点的,就是“作者论”,也就是“导演中心论”,很少会把电影的失败归咎于演员。
当然,最多的赞美也属于导演。
最佳导演的奖项,是第二级奖项,但金棕榈其实就是更具含金量的导演奖——提及金棕榈,一定是某某导演的金棕榈,不会单纯是什么出品人、制片人之类的。
文晏导演作为第一个入围戛纳主竞赛的华人导演,在这里受到的关注不会比季铭更少。
但国内的评论,就不遵守这个评价标准了。
《遇仙降》的首映,是国内的下午一点半开始,三点半不到结束的。所以当天晚上的六公主“中国电影报道”栏目就重磅介绍了这部电影,除了季铭刚才看到的那几个观众的采访片段,尤其安德里的之外,还有更多的引用和六台记者“成一”和“菲菲”给的评价。
“文晏导演,季铭领衔主演的艺术片《遇仙降》法国时间早晨7点30分在戛纳首映……本台记者采访了几位观众……我们注意到一些影视快讯……记者成一也观看了这场首映。”
成一着重说了季铭情绪外放式的表演方法:“……因为除了季铭和齐西之外,这部戏的其他小演员都是当地学生,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并没有专业演员的功底。所以跟小孩演戏总是很难的,尤其还是一部文艺片。那么整个戏看下来,尤其是李元和王小花这一对互为参照的人物之间的对手戏,一点也看不出尴尬,或者稚嫩来,非常天然的同时,又有很强的戏感,这应该就得益于季铭那种外放式的表演特点,他在通过释放自己的情绪,来引导或者说刺激着对手戏演员的表演,从而使对手戏非常的灵敏,有一种条件发射的自然而然的感觉。我认为季铭的表现是非常好的。”
菲菲则更为注重整体观影效果,最后也提了一点季铭的表演功力,感觉还是被震撼到。
显然,六台是把相对不那么正面的部分给剔除了,这也是一个通病,好的一定得都是好的,说两句坏放一块,那就不能接受。其实没什么大意思。
节目这一段的最后,还有徐铮、贾章柯接受采访,比较简短。
贾章柯说了他那套看法,什么中国电影新的路子之类的。
徐铮就比较平实了,很开心看到中国电影能在戛纳受到欢迎,也很开心季铭的表演能够得到认可,一路以来,看见季铭的进步和努力,非常为他感到欣慰。
至于影帝,大家都自动屏蔽了似的。
没人回答。
这问题容易得罪人啊。
连徐铮都不愿意掺和,更别说其他人了。
只有季铭自己,第三度被问到有没有信心拿影帝,答案还是一样的,期待有收获,不管是谁,都会很开心。
官方频道较为克制。
那微博上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了。
绝大多数人只关心一个问题——季铭有希望拿影帝么?
此前给出8.5分评价的影评人“黑暗骑士”,也不得不在无数的相关评论后,再发一条专门讨论影帝的问题。
“大家都很关心季铭能不能拿影帝,其实本身这就是一种肯定了。影帝和能拿影帝的一些高水平的表演,差距没有那么大的。那么戛纳电影节不同于很多电影奖项,会有一个提名演员名单,所有的入围竞赛片男演员都自动拥有竞争影帝的机会——但并不真的说所有这些男演员的表演,都是影帝级的。
这个一定要明白!!着重提示!
因为戛纳的选片很少会从表演的角度去考量,一定是电影的整体表现:主题的选择,对主题的表现方式,电影是否使用了创新的技术,有创新的理念,当然演员也是一部分。但这种遴选方式,就必然导致入选片子中的表演,不会都是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
那么此前《遇仙降》入围,有媒体说季铭成了戛纳准影帝,这当然也不算错,就是在懂行的人心里,多少有点可乐的意思,有点贴金。
但是现在我看了《遇仙降》的首映之后,对季铭的很多评价也已经出炉了,相信大家都已经看了不少。我们现在可以说,季铭在其中的表演,足堪去一争影帝的桂冠,甚至可以直白地说,比廖帆的可能性要大。之前《江湖儿女》的时候,我也说,廖帆的表演非常不错,但那是一部大女主戏,他的角色终归还是受限制,拿影帝的可能性不太大。
现在说季铭是戛纳准影帝,或者说献出了近乎于戛纳影帝级的表演,都不算特别夸张了。
但是呢,客观来说,可能性也不是那么大。这个猜测,基于很多因素,比如他的表演有一部分很中国化的东西,就像科长说的,不一定能够让评委喜欢,第二个就是本届戛纳的氛围受metoo运动影响,可能更愿意关注社会性强一点的,比如棒国的《燃烧》,关注青年阶层固化,比如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底层人物的一个精彩群像。相对来说,《遇仙降》可能不是那么有拿奖相。
至于场刊的评分,2.8分完全足够拿任何一个奖了,今年到现在分数都普遍比较高,其实都在一个水准上了,这个并不是什么落后的地方。场刊毕竟也只是几个媒体人自己评出来的,没有什么指标意义。
但不管怎么说吧,季铭贡献了一次绝对强悍的表演,足以给中国青年电影人定下新的标杆高度。”
另一位影评人,《青年电影手册》主编,成青松先生的评价就更为简短一点:“不管结果如何,季铭塑造的李元,都至少是今年以来,中国电影最好的角色之一,甚至有没有之一,都可以再探讨。而且即便他没有拿奖,凭借红毯上的惊人表现,一分多钟的官方直播,以及大量的外媒报导,他也捞到了足够多的关注,甚至今年没有比他更受关注的中国电影人了。所以,我认为未来他在欧洲有所收获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网友里头有一个很精辟的总结:“水平差不多到了两可之间,但时机还没到。”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中外评价,普遍都给了季铭很大的肯定,也足以说明他的表现和实力了——季铭粉丝还是相当欢欣鼓舞的。因为一直以来,季铭有个天然短板。
他没有电影出来过!
话剧是有,话剧奖项也有,但毕竟是小众,说服力不是那么无懈可击。
常常她们被怼的很心虚的一句话——“实力派实力派,一天到晚实力派,玛德,连一部电影作品都没有的实力派,怎么不去申请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啊。”
然而这种情况,就此告终。
光是陆港台,欧美亚这些权威媒体,重磅杂志的评价,就够拿出来砸人的了——粉丝早就开始着手翻译了,季铭这一波吸了不少留学生粉,全是外语人才,一篇一篇地翻译出来。季铭抖音艺术团和微博艺术团,都在连载了。今天是《晚邮报》,明天是《费加罗》,现在是《银幕》,等会又是《好莱坞报道者》,跟暴发户似的。
一些小鲜肉的,不为人知的小群里,总是出现这样的对话。
“唉真好啊,要是哥哥也能入围就好了。”
“哥哥还年轻,才出头,以后也会机会的。”
“讲句实在的吧,哪有那么容易,他现在还演偶像剧呢,差的那都十万八千里了。”
“……也没办法呀,季铭这样的,满中国也只有一个了。”
“要不,爬个墙头吧,就趴一会,蹭蹭喜气。”
“……滚,红杏出墙。”
……
国家话剧院的周少红,今天也是满面红光,精神抖擞。
“呦周姐,这是什么好事儿啊?”
“哪有什么好事啊,”周少红开口就笑:“这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过的开心点呗。”
“周姐当然开心了,”旁边的同事凑过来,很懂的样子:“季铭儿,你不知道?人家在戛纳,在法国,那可是火了,电影好评如潮啊,你上网去看,铺天盖地的,各国的报导都有,全是夸季铭的。我们周姐的得意门生,这么风光,她还能不高兴?”
“哈哈,哪里啊,都说他拿奖可能性不大呢。”
虽然如此,周少红笑的更大了。
“呦呦呦,那可是戛纳影帝哎,你这个心是不是太大了,第一回去就想拿影帝啊?”
沉闷的国话院长办公室,倒是久违热闹了一把。
“哎对了,白枫手术是不是今天做?”
“对,等会下班儿去看看,”周少红点点头:“季铭还托我帮他探下病呢,我也得去看看。”
“哦对,季铭跟她演过《雷雨》。唉,还好是个良性的,要是恶性,那真是半条命都没了。”
现在得癌症的,得肿瘤的,是越来越多了,听到这种消息,难免都有想到自己的感觉——聊起来就倍儿有劲儿啊,一群大姐在办公室,谁谁谁怎么就死了,谁谁谁偏方吃活了,谣言和八卦齐飞。
……
季铭的母校,当然也不会缺席这场大讨论。
心态复杂啊。
一样的同学,人家去戛纳争影帝了,他们还在排小品,排小品还被老师骂,被老师骂还不让哭,哭了还要被羞辱,被羞辱了还有人说他们矫情,被说矫情还不能反驳,反驳了就是听不进意见,就是不想学,就是没出息,就是活该。
天哪,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铭儿能拿奖么?”谭子阳躺在床上,看了一眼下面的空铺,突然问了一句。
没人回答。
“其实拿不拿奖,影响也不大了,现在也没人能说他不是实力派了。”周三金慢悠悠地补了一句,他现在有点小滋润。拍了几个戏之后,微博粉丝也有七十多万了,算是个小透明演员了,在中戏班儿里,算是比较出挑的了。
刘麟红已经被他踹了,他经纪公司正在筹划着给他接一个主演的小言网剧,看看能不能有机缘火一把,这过程里,跟合作女演员炒一炒绯闻肯定是必然的——有女朋友还炒绯闻,那是作死,所以得分手了。
也没什么可留恋的,无非是一个炮兵连。
“还是有区别的啊。”
“能拿当然了,但可能性真的太小了,”周鑫倒也不是不希望季铭拿,他跟季铭那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明星,没什么别的小心思:“哎王玮,你觉得呢?”
“啊。”
“干嘛呢?又在研究你那个动画片配音啊?不是我说你,一个国产动画片,你这天天钻研,有必要么?天府都去了好几趟了,你该不是趁剧组的机票回家探亲吧?”周鑫真是不理解王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