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一条锦鲤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丹尼尔秦
英文交流。
“我必须非常感谢您,给了我们一次非凡的,有关于电影的奇妙体验。”
“哈哈。”老头很会聊天儿,他这个位置,跟全世界电影人打交道,也确实需要一点手腕:“我确实非常惊喜,能够在中国电影里看到这么不同的作品。你的电影是这样,毕江西的也是。
你们要知道,中国电影可能处于一个商业化和艺术化的间隙,最早大家都在拍艺术片,甚至艺术片就等同于电影,然后张开启了你们的商业大片时代,接着大部分的资源、人才都开始去追逐市场。但电影始终是一种不可放弃的,可以呈现我们的思考的载体。我觉得中国电影尽管有一些特殊,但终究还是会走到这条路上来,商业和艺术,将会共存。”
惯例是不谈任何奖项的。
片单由福茂决定,奖项由评委会决定,两者相互独立。
惯例是要合影的。
《我不是药神》的播放,也得到了惯例的掌声。
导演文木野、徐铮和季铭,有一个映后的简短问答会。
主持人在介绍三个人的时候,季铭获得了很多掌声——当知道他客串了其中的钢管舞经理后,甚至还有口哨混在其中。整个气氛,一下子就非常融洽了呢。
“我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只是他们都没有来到现场,所以我作为参演演员的一份子站在这里,做一个吉祥物。更准确的说,我是一个离电影最近的观众,我在电影里面看这部电影。”
交流颇为平淡。
国内的媒体想要问的早就问了,国外的媒体,没有特别大的兴趣,能报导中国日就不错了,还要详细到开幕片的前世今生么,那就没什么必要了。
行礼如仪吧。
季铭捞到了一个拍戏体验的提问,还挺尖锐的,是不是因为某种审查的因素,导致他没法跳的更尽兴。
“我想是因为剧组没有准备更多预算,毕竟,解开外面的扣子,跟你说的跳尽兴之间,可能差的并不是别的,而是片酬。”季铭看看身边的徐铮,又补充了一句:“我是不是太实在了?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向钱看的演员,导演们不要被刚才的话吓到。”
哈哈。
没有谁在这种场合掏心掏肺,戛纳有的是各种主题单元让你发挥。
稍后季铭还参与了一个青年电影人的论坛,晚上看了一种单元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这电影,不太合胃口,但相当多的老外还看的挺投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看明白了。
这一整天,大概是季铭来戛纳之后,出镜最多一天了。
国内媒体,几乎整天都能拍到季铭,一身休闲正装,像是电影里来海边度假的华尔街金融精英,游走于不同的圈子,国内、欧洲,电影人、商人,艺术、时尚……
独眼浪在报导中说“季铭经历了戛纳之旅最繁忙的一天,尽管我们并不能看出他有多少疲惫,面对每个人都精神奕奕,面对不同的话题谈笑风生,在权力人物和普通同行之间,游刃有余……”
……
电影节来到倒数第二天,“一种关注”单元率先公布奖项。
此前颇受热议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并没有收获。
季铭被逮住问感想,以及“是否认为华语电影在本届电影节并不受青睐?”以及“对明天的颁奖典礼,有什么自己的期待?”
“……”
这位女记者,来自澎湃——澎湃居然还有记者到戛纳来,厉害了。
这么鲁的记者,他也是在戛纳头一次撞见。
“你今天的造型很漂亮,谢谢。”
走了。
留下颇为莫名的记者,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晚礼服,因为很多场合非正装不许进,所以记者们大多也是晚礼服加身——她这一身,最大的赞美,估计也只能是挺合身了。
毕江西失手,在国内还是引发了相当大的动荡。如此前企鹅影视的孙总请饭的时候说的,《地球》幕后的操作者,在入围一种关注单元之后,就着手开始布置宣传策略了,此时已经铺开到一个程度了。
一下子听说颗粒无收,还是相当有冲击感。
甚至为《江湖儿女》和《遇仙降》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某前影业公司副总,就在微博上泼了一大盆凉水:“最开始的几天,《江湖儿女》和《遇仙降》良好的反应,还是让我有一点点期待的。但是随着后面电影首映,越来越多的片子,比如我们隔壁的日韩,以及意大利、美国的一些片子,都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在场刊评分上也并不逊色。到目前为止,《燃烧》3.8一骑绝尘,《小偷家族》3.2位列其后,相对于2.9和2.8的《江湖儿女》以及《遇仙降》,要领先不少。此外,法国国宝导演戈达尔的《影像之书》3分,《冷战》和《幸福的拉扎罗》也有2.9分。《江湖》并且第四,而《遇仙降》只得第七——亚洲影片此次还是颇为瞩目的。
《地球》的失利和场刊的评分,当然不会影响评委会的决定,但还是让我们清醒了一点,入围大年不一定是获奖大年。而且坦率的说,今年日韩电影得奖的可能性,要比华语电影高,尤其是《燃烧》,赞誉非常多。”
跟喜田、季铭关系不错的媒体,季铭的粉丝、路人,口风也是随之下调——能入围就很牛皮了。
但到了京城时间20号凌晨,戛纳卢米埃厅外红毯升辉,无数记者,以及路边、树下、树上密密麻麻的观众,还有很多国家翘首以待的影迷们,依然饱含期待,揪着心等待获奖名单地出炉。
凌晨一点的各大网站,都只留下值班记者,等着全名单出来发新闻。
唯有微博,带领着一群夜猫子,在微博电影,以及一些身处戛纳的电影博主等人的快讯播报里,第一时间关注着戛纳的消息。
第0348章 奖!
相对于开幕式,戛纳电影节的闭幕式要来的更加暗淡一下,或者说纯粹一些也可以,大部分都是受邀观礼的电影人、颁奖的,以及有可能领奖的,当然还有没有奖的。
但是总体上,算是电影节自己家的事儿了。
“咱们就应该让齐西,还有媛媛都来,媛媛也是有可能拿影后的。”季铭瞅着《江湖儿女》那边的热闹劲,倒不是说他们剧组来了很多人,而是现场的华语电影人,有不少都围在贾章柯赵滔夫妇身边。
说实在的,赵滔虽然不是最大的热门,但也算是影后的top3候选人,而科长五入戛纳大门,说不准就有一个资历熬出来的影后呢?大家也有心理准备,这会儿聊一聊,如果真的真的把奖收入囊中,就有情面去邀个专访什么的,包括其他角色的人,说不准找新科影后站个台什么的,参加什么活动的,都好说了。
《遇仙降》这边倒也说不上冷清,讲的不好听一点,戛纳的权威以及足以让遇仙降有别于一众华语文艺片了,这一回国,根本不必担心赔钱的事儿,更何况,戛纳过去了,国内不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影节么?照样可以去刷,说不准就刷下来了,没人会小看黑马之姿的《遇仙降》,更没有人小看第一位入围戛纳的中国女导演文晏,以及实力被证明,且拥有顶级流量的季铭。
只是没有那边热而已。
拿奖的希望不太大。
除了《电影手册》的评价,意外的比较高之外,实在看不出来《遇仙降》能从一众强片中突围而出的迹象。
不过等会季铭的红毯,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即便有马丁·斯科塞斯、斯派克·李等一众好莱坞大导,以及评委会的凯特·布兰切特、蕾雅·赛杜、暮光女等女星,还有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劳迪,外加欧洲本土的知名电影人助阵,但向往惊喜的记者们,对于两度出手都备受赞誉的中国男神,还是非常期待的。
不过可惜,今天季铭相对保守,尽管未免出现落差,他依然拿出了优雅buff,但全程表情只有一个微笑,规行矩步,没有任何抛飞吻的行为,也没有露出从下巴到喉结的完美线条,更没有盯着哪一位女记者放电,就这么在记者们的喊叫声里,一分钟不到走完了红毯,文晏照旧给他单人时间,不过他大概就多站了一轮,这边,左中右,那边,左中右,就步出红毯,进入电影宫了。
哎呀,失望。
这人怎么不跟其他中国明星一样啊,怎么都不走,挡着别人了也不走。
但是回看照片,还是能够看出来迷人姿态的,而且越看越觉得不错啊。比如芙拉,她就暗暗决定,要把这张照片,放到台里的报道中,啊。
中国记者们凑成一团,嘀嘀咕咕。
等会记者们也要入场,有一个拍照区,领完奖就在台上一角,颁奖的然后评委,以及获奖人一起合照,然后再下台。很早之前的戛纳没有这么大的阵势,都是一个小平台,颁发之后再下来受访。
“赵滔能不能拿奖的?”
“我觉得可能性不是特别大,但也说不好啊。今年《地球》也没有奖,《冥王星》也没有奖,就只剩下主竞赛了。大奖什么的,《江湖》好像也没有很大的竞争力啊,而且整个电影似乎也不是有新意,电影奖估计也悬,那就只有影帝影后剧本导演了,影帝就算了,导演也算了,科长也没有啥新东西放进来,剧本,emm……这一说,也就是影后了。”
现场记者都是很有观影功底的,这么多届下来,再加上十几天来都处于电影节氛围里头,看那些场刊,那些欧洲媒体是怎么评价影片了,坊间的很多传闻,也都没有落下,所以说起来,还是相当有条理的。
独眼浪的记者还是觉得不太可能:“影后的话,我还真是认为《小家伙》,那个哈萨克电影的女主角,估计有可能一点,很现实,很有力度,我觉得今年这个氛围里,影后的意义格外不一样,你想想看单身妈妈,遇到那么多艰难,难道不是很切题么?”
“……不至于这么zz正确吧。”
“谁说的准呢。”
“大奖,你们觉得《拉扎罗》?那个男演员选的真好,他好像跟季铭关系不错是不是?之前也被你们采到了,”有人问六公主的记者:“说了不少好话。”
“对,他们一起看了《盛夏》,然后季铭不也去看了《拉扎罗》么?”六公主的记者想了想:“要是真拿奖了,到时候记得去访一下季铭。”
有记者笑了一下:“能访的到么?人家希望落空,还要被你访问?”
“我倒觉得季铭反而不会有什么落差,他也不会觉得自己有很大可能拿奖吧?不过说句实话,在我看来,我觉得季铭的表演,给影帝也不是什么不应该的事儿,就是理智上觉得可能性不太大。”
“哪儿是不太大呀,那是真没有啊。这几天,有特别喜欢他表演的,就《电影手册》那个编辑,发文之后,后来受访的时候还特地又提及季铭的表演,很认同。但是从坊间传闻来说,还真没有几个人觉得他要拿奖,《犬舍惊魂》的那位是头一号,我觉得不会大热倒灶,挺明朗的,《冷战》那位拿过了,二度影帝可能性太低了,71届只有两个好像。再要么,如果《燃烧》大热倒灶,逃不过高评分没奖拿的魔咒,说不准会给棒国拿回一个影帝,刘亚任也是很年轻啊。”
“哎呀,进去吧,结果马上就出来了,戛纳的颁奖礼是出了名的速度快。”
连头带尾巴大概就一个小时,完了就。
有份进去的全都往里走了,没份进去的,就在外面看官方电视台直播,这也是功课啊——尤其开幕红毯,季铭被特殊关注之后,中国记者们现在都留一个心眼儿。
不过大多数时候,出场的都是不认识的——但评委张镇肯定要出来的。
此时,卢米埃厅内,高朋满座。
中国电影人都挤一块,也不知道是不是特殊安排的。
季铭左边是文晏,右边是一位法国电影人,对方主动打的招呼,说的法语,他就知道了。季铭那点可怜的法语,说几句也就干巴了,剩下只好拿英文说,对方的英文又不是特别溜,所以直到颁奖典礼正式开始,两个人也只谈了几句中国电影和法国电影的浅显对话——对方说他看过中法合拍的《狼图腾》,季铭说那是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中国改编的。
戛纳的颁奖礼非常的不友好,为啥呢。
是全法语的。
主持人季铭不认识,一上来,哗啦哗啦说了一通法语,听得懂的人估计也不多,偶尔有笑声和掌声,都是一拨人领着,其他人配合着——明显都是没听懂的。
接着颁发短片奖和金摄像机(最佳处女作)奖。
然后是评委会主席凯特·布兰切特上台,接着一个一个的评委被介绍,从后台上场,坐在颁奖礼台的一侧——等一会会有一个颁奖人,一个评委,同时宣布奖项。
确实是戛纳一贯的风格。
很快就开始颁奖了。
……
“咦,季铭。”场外的记者突然叫了一声,马上有摄影记者开始按快门了。
官方直播频道里,也不知道跟开幕式红毯是不是同一个摄影师掌镜,开始还没有多久呢,在主持人啪嗒啪嗒的时候,镜头给到台下的电影人,然后似乎跟发现了季铭一样,给了他一个三秒的特写。
季铭浑然不觉。
身边的文晏似乎有点看到镜头调过来的意思,看了看镜头,又看了看季铭,但是等她想要跟季铭说些什么的时候,镜头已经走开了,转向《黑色党徒》的导演斯派克·李。
“这个摄影师绝对喜欢季铭。”
“能捞到这个镜头,至少得有几篇新闻了,”有个记者开始在手机上打字,一看就知道是独眼浪的记者。
果不其然,一会会儿之后。
微博电影在凌晨一点出头,带tag发了一条短微博。
“#戛纳电影节,颁奖典礼正式开始,官方直播中再度出现了季铭的特写。看来法国电视台的摄影师,非常喜欢季铭。”
“绝对有py交易。”
“这个侧颜好帅啊,要我是摄影师,我也得拍他。”
“季铭现在在法国、意大利,热度还是很能打的。人家关注戛纳电影节的,有好一部分都愿意看见他。说什么最迷人的男人,什么青春活力和经典迷人在他身上完美融为一体,评价很高的。”
——“小姐姐是在欧洲么?”
——“对上学呢。”
——“层主层主,季铭真的因为红毯火了?是不是这么夸张?难道不是他团队的营销么?老外真的会喜欢他那一挂?”
——“首先呢,老外也是正常人,对帅哥美女的审美是一致的,没什么奇怪的,别妄自菲薄,更不要有反向种族歧视和种族自卑。然后,季铭说火有点过,但确实在关注戛纳的群体里,有相当一部分人讨论他,或者直接说是赞美他,法国人夸奖别人很直白的,说的话都很甜。另外,我有同学在意大利念书,那边比法国还要迷一点,都有人从国内网上搜罗物料发到意大利语推特上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