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一条锦鲤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丹尼尔秦
“我说的是实话。”张总翻了个白眼,嫌弃地看了一眼大吃特吃的顾锐一眼:“要是谈判,有我这么干呢?季老师条件提出来,我还能还价么?做生意我不是这么做的。”
这话有含义啊,就谈到提条件了?啥时候答应了呢?
季铭也不拆穿她:“张总,音乐剧的事儿,我确实放在心上了。这个我也不瞒着您,手上这部电影做完,我就有计划做一台音乐剧。但有几点啊,第一个,我是国话的演员,国话要打算参与,那是拒绝不了的。第二个呢,我的戏,一定是我来做主的,不论是艺术上还是收益上,您或者其它公司要参与,最多也只能说是协作。所以您要是接受不了,或者跟您计划不一致,那咱们还是交个朋友,以后再找机会。”
直白。
张总和她们那位妹子经理,看了对方一眼,都是无奈啊。
这就是底气,季铭要做音乐剧,都不用来沪上,哪怕在京城,一招手,应者云集啊。文化广场公司也好,或者其他的公司也好,能帮他的,无非是处理杂务,精准地选择人才,流程控制……最核心那一部分,季铭自己就够了。
何况如他所说,他还有国话呢。甚至,张总看看顾锐,这个讨人嫌的背后还有沪上话剧艺术中心,中心也是做音乐剧的,而且比国话强得多。
弱势啊弱势。
“不管是怎么个合作,我们都愿意。”张总认,早就认了,苦笑一声:“我们没想过能当您音乐剧这一块的喜田,喜田的周总眼光独到,在您没有发迹的时候就能给你争取过去,现在大挣特挣,也是命里有的,我不敢奢想。只希望,您要是需要有人帮忙打打杂,说说行当里头的经验,能优先考虑我们。”
季铭点点头,以茶代酒:“好。”
众人举杯也许,这对中国音乐剧来说,其实是个很有历史意义的举杯。
正事说完,就轻松多了,比如调侃两句,说季铭不像个年轻人,连女孩子敬酒都不给面子。
“没办法,家教重。”
“哦?”张总一愣:“这是秀恩爱啊?”
“没有,实话,出门在外,我又跟唐僧似的,可不得好好保护自己么。”
“哈哈哈哈。”
顾锐这个损色儿,笑疯了。
气氛渐好,吃到最后,都已经明白对方算是合拍的人了。张总亲自季铭出来,两人落后一步,压低了一声:“有一个事儿,还是要跟您说一句,倒不是邀功,就是怕您误会,今年白玉兰的主席,上戏的丛明生教授,是我叔爷。您是肯定能得奖的,我就是多此一举。”
张总这话还真有点忐忑呢,怕季铭有“洁癖”。
季铭倒是真没有,主要他也觉得自己多少能拿奖,这是白玉兰,又不是这个月稍后一点的梅花奖,题材上没有那么红的要求。《末代皇帝》在沪上话剧圈的影响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那就多谢张总玉成美事了。”
“哈哈。”
顾锐开车送季铭回酒店,看了他好几回。
“干什么?”
“张洁跟你说什么了?还特地两个人在后面嘀咕,是不是帮你公关白玉兰了?”
季铭眨眨眼,猜这么准?白玉兰的公关战是不是太透明了?
“切,一般人不知道,我能不知道么?我们中心那位副总,关系就是上戏的丛明生,张洁能找到他,能搭上丛明生一点都不奇怪。你小子真是运道高啊,去年的马老先生对你看重的不得了,今年的丛明生,又让你搭上关系了,看来真是万无一失了。”顾锐想了想:“其实白玉兰问题本来就不大,无非首奖不首奖的,也没有大区别。倒是后面的梅花奖,那才是全国范围的最高荣誉,今年年份不对,你们国话,或者人艺这几家,未必会全力推你啊。”
“人艺的任院倒是找过一位梅花奖的评委老先生来看过联排,也说过一些暗示的话,倒不晓得能不能当真来听。”季铭也不瞒着顾锐,第一次白玉兰,顾锐就出力不小,这种事儿,其实司空见惯,谁还不搞公关呀,人情社会,只要别像某年的百花奖一样,老百姓也不会特别反感。
顾锐挺意外的,想了想:“倒也是,任鸣要感谢你也没别的了。”
“感谢?上位者里头,有些口头上谢你一句,都觉得是恩德了。”
“行吧,你命一直不错,说不定就一口气通关了。”顾锐点点头,突然一笑:“当年我刚毕业登台的时候,也希望自己一口气白玉兰、梅花、文华拿个通关,其实现在也真心希望,不过我也知道可能性不高笑p啊你,说说不行啊。”
“可以可以,请多说。”
“许愿成功!”
这个许愿成功,是连季铭都没想过的,因为他知道今年国话那边想要推的是辛博青,演的也是模范干部形象,高度吻合今年。一般来说梅花奖、文华奖里头,话剧表演者一年就一个。所以他不说文华了,他觉得梅花应该也拿不下,毕竟又年轻,题材又受限,虽然是满堂喝彩,演到了今年所有作品里头最顶尖的一个水平,但拿不到就是拿不到。
没想到啊没想到,难道舞台之外,他有什么地方入了人眼?
啧啧。
“说个p,不说了,看你命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吧。”
……
3月12号,白玉兰戏剧奖在沪上大剧院举办隆重颁奖礼,随着领导审美水平的薛微提高,今年舞台的舞美水准还是高了不少的,中间也请了黄梅戏名家再芬老师,还有上古天后毛阿慜老师献唱,搞得也是有声有色啊。
不过有别于一般颁奖礼那么势利的座位安排,白玉兰还是一伙人一伙人自己坐,没把知名入围者都弄最前头去。
当然,对于入围者来说,一切都比不上颁奖人嘴里报出自己的名字。
“……蓝盈盈,《末代皇帝》,京城人民艺术剧院。”
这是配角奖,蓝盈盈出现在十个人名里头的最后一个,也是她进入人艺七年以来,第一个重量级话剧奖项,可说意义非凡。其实在《末代皇帝》这几个人里头,宋怡还是受限,尽管戏份略多,但表现空间没有那么大。蓝盈盈的表现就称得上进步飞速了,她也是网上评论当中,仅次于季铭的热点,加固了《演员》之后年轻实力派的大众印象。
演这个戏,很不亏啊。
蓝盈盈真的哭了,可能还是很感慨吧,中戏的优等生,一直不温不火,即便演了《甄嬛传》这种大热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发展。现在有了一个重要的肯定,百味杂陈。
“恭喜。”
“谢谢,谢谢。”
作为小字号,一连上台十个人,她也实在没什么时间,就谢谢人艺,谢谢任鸣导演,谢谢伙伴们,连她们家曹老师都没轮到不知道是不是忘了,要是忘了回家打架,就精彩了。
“是不是咯噔一下?感觉自己希望又小了一点。”朱曼倒是没有什么失落的,她也入围了配角奖,没拿到,但还有工夫调侃季铭。
季铭皱着眉头:“唉,拿奖不拿奖,也不是我能决定的,拿不到就拿不到,以后继续努力。总不能因为一个奖,就影响了心境,毕竟我们做演员的,还是要以戏为天,拿奖不过是附属品,这一点坚持还是要讲的,奖嘛,有是最好,没有也无妨。而且看到蓝盈盈拿奖,我也替她高兴,这也是对我们《末代皇帝》的支持。”
朱曼脸部都要扭曲了,看他好几眼,你是认真的么?
“季老师心态还是好啊。”旁边是一位地方戏老师,听到了这番义正言辞的话,点头认可。
季铭微笑相对,摸了摸手腕处的锦鲤,感觉它有点情绪不稳定。
第0395章 季铭发威
季铭不知道,如果没有锦鲤的许愿,会不会在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更加激动,甚至热血澎湃。
是的,他拿奖了。
京剧大师尚长荣颁发了今年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的十人名单,最年轻的季铭,是首奖。
他的颁奖词是:“他是戏剧届的新人,但初登台就一鸣惊人,给观众们留下极深刻的艺术印象。在本年度的新作品里,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复杂、深刻而充满厚度的人物角色,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获得高度好评,甚至引发全国范围内的话剧观影热潮。
他被权威媒体誉为青年戏剧演员的榜样,也被业内专家公认是一位具有综合戏剧能力的优秀艺术人才。他坚持在舞台上忠实面对观众,面对角色,面对自己,也将持续为观众贡献新的精彩舞台形象。
他就是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末代皇帝》溥仪的饰演者,季铭。”
其实这篇颁奖词的第一句,就足以让人想到季铭了。
太多人心里复杂难明。
季铭太年轻了,才21岁,他已经拿了两尊白玉兰,事实上按照白玉兰的奖项设计,一个人最多只能拿三尊——新人主角和新人配角,只能拿其中一个,第二年你就不是新人了。剩下配角奖和主角奖,还有往后的日子可以拿。季铭可以说没有任何耽搁,第一年拿新人配和配角,第二年就拿主角,白玉兰能给他的荣誉,只在于再拿一次或几次的区别。
他自己也能感受到那些带着复杂情绪的视线,除了旁边那位地方戏老师。
“恭喜你啊季铭,哎,看来越是不在意,越是能专心表演,才越有可能拿到肯定啊。”
“……是吧,谢谢您。”
刚拿了配角的蓝盈盈,还有朱曼,以及场内众多的,他认识的、不认识的话剧界朋友,此时都看着他站起身,有一种见证巨头崛起的感觉——势头太猛了,过去一年来,在电影票房和奖项上的恐怖成绩,凭《末代皇帝》更一跃成为国内最具号召力的话剧演员,现在荣膺白玉兰主角奖首奖,几乎像是一个宣告。
舞台上一尊放光的新佛升天了。
从尚老师手里接过证书,贴耳聊两句,然后也得跟其他人的颁奖人聊一聊,握握手,恭喜恭喜,谢谢谢谢。
“谢谢尚老师,谢谢白玉兰组委会,谢谢京城人民艺术剧院和任鸣导演,谢谢国家话剧院的培养和支持,谢谢所有《末代皇帝》剧组台上幕后的伙伴。
嗯,国家话剧院的周少红导演,在三年前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课堂上,告诉我——我希望你来出演青春版《雷雨》的周冲。我无法准确描述当时的情绪,太激动,也太汹涌,那是一个对我来说很了不起的开始,这之后我出演了《雷雨》的正戏,也有幸参与首次公演,参加了中戏版的《末代皇帝》,参加了人艺版的《末代皇帝》,当然这中间我还做了一些其他领域的工作,认识了很多老师,也受过很多人的恩惠。
我觉得我是非常幸运的,幸运之处在于,我的每一分努力,我的每一滴汗水,我的每一次投入,我的每一点付出,都有回响,都有回报。这也勉励我,要对得起这份幸运,要为这份幸运更加努力,更加投入,挥洒更多的汗水,凝聚更多的专注。
就如同这份荣誉证书一样,所有过去我获得的成绩,都是一份新的鞭策,我会将之视作期待和鼓励。季铭不会停下脚步,感谢所有人,感谢时代!”
评委组主席丛明生一边鼓掌一边微笑。
很难说张总的“公关”起到了特别关键的作用,其实季铭的入选本来大家以为会有争议,毕竟他去年才拿了两奖,今年又拿,会不会危及白云兰的声誉,亦或者让人觉得戏剧圈捧大明星的臭脚姿态太过。但是实际讨论的时候,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老师们,几乎没有默认了季铭的奖。
来自季铭母校中戏的戏剧文学评论家高瑞森评委,直言不讳:“不是因为他是中戏的学生我才这么说,实打实地讲,我们评去年的戏剧,不给季铭发奖,那等于是说话剧就没有演员能拿奖,或者直接说白玉兰就不是看表演的,是看盘外因素的。”
认同者众。
接下来争议比较多,就是首奖了——按照高评委的标准,其实去年艺术性极高的这些舞台表演中,不论是戏曲、话剧或者别的,论反响都要以季铭的表演为大。可是后面那一大排资深演员,有些演了几十年的,放到季铭后面,是不是合适?有没有必要做到那个极端的程度?
很多人觉得没必要,给他放到名单里头,就可以了。
当然,也有人是极为坚持要把季铭放在里头的。
沪上话剧艺术中心副总经理,就相当坚持:“对一部艺术性和商业性都获得极大成功的作品,我们不给予最大的表彰,这不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有些人觉得季铭是影视明星,就不能给他太大的荣誉,这非常让我感到错愕,难道现在我们不应该鼓励影视明星回到舞台上,回到剧场来么?难道他们吸引来的观众,不是实实在在地支持着舞台表演么?光光季铭一个人,我们预计在《末代皇帝》所有的几百场表演中,包括那些他没有出演的组,就吸引到了数万,乃至十万计的新话剧观众,即以前从来没有看过话剧的。
这样的演员你不去尽可能地表彰他,鼓励他,树立一个旗帜,还要想什么呢?给他首奖,不仅丝毫无损白玉兰的声誉,更可以扩大白玉兰的影响力,现在都这个年代了,不是闭门造车,连奥斯卡人家都得改革了,咱们也得跟上啊。”
争议起来之后,那就轮到丛明生来协调了——结果显而易见。
还是要承情。
……
周少红这一次没有去参加白玉兰奖,当然,她在京城家里也很关注,虽然没有直播,但那里的朋友真的不少,都嘱咐了,第一时间告诉她结果。
“拿了拿了!”
“首奖!”
“第一个名字!”
消息接连有来。
“怎么?”周姐夫看着周少红陡然放大的笑容:“拿了?”
周少红哈哈一乐:“拿了,主角奖,还是首奖,哈哈,没想到没想到,我以为能拿奖就不错了。”
“都跟你说了,瞎紧张,《末代皇帝》那么成功还不给奖,不是自打嘴巴么?”
白了他一眼:“你这么厉害,你觉得他能拿梅花么?”
“这个嘛,我算一算,噫,这个月差一千块零花钱,算不出来。”
“……走远点儿。”
周少红不理他,赶紧从朋友发来的图里挑了几张,准备发朋友圈——一年前,也是差不多这个时候,她发了季铭拿到双奖的朋友圈,一年后,她再发朋友圈,还颇有仪式感呢。
结果还没发出去,就滴滴滴的消息声音。
“周姐,季铭感谢词提到你了。”
“你被季铭点名了。”
“原来是你把季铭挑去演《雷雨》的?”
“行呀,伯乐和千里马,剧坛佳话啊。”
啊,周姐一下顿在那里,心里好生复杂。她不会矫情,当初确实她给了季铭一个开始,这对他很重要,包括话剧演员的背景,也为季铭实力派的人设奠定基础。但坦率的说,以季铭的水准,还有中戏的平台,冒头是必然的,她并不是从沙堆儿里救出来一块金子,她只是他早一步把他从金矿里带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