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成了一条锦鲤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丹尼尔秦

    “哈哈,”元泉也看了一会儿,笑着跟夏宇解释:“不拍戏的时候他就是这样的,妥帖的不得了,连剧组的普通工作人员都能照顾到位。不过只要进入拍摄节奏,或者事关拍摄制作,他也是会发脾气的,特别厉害。之前不是跟你说过么?爱丽丝刚开始拍的时候,剧组里有个制片主任仗着自己老资格,糊弄爱丽丝,然后就被季铭直接开除了。”

    “那就是情商太高。”

    “不高也不能有现在的成就。”

    夏宇认同地点点头:“不过我估计他也不一定喜欢这些事儿。情商高是一方面,但愿意应付是另一回事了。”

    季铭接过张琛递过来的水,喝了一口,跟不远处的梁影帝夫妻笑着点头致意,对方也没有走过来,让他休息休息,都很体贴。至于季铭自己,其实也没有所谓喜欢不喜欢,他只是不畏事,不论是要登台,要拍戏,要商演,要经营关系……要做的事情,就去做,去做好。其中格外有兴趣的,比如登台,就做的更加出彩,不是那么有兴趣的,比如游走人群、左右逢源,就只做必要的,做到位就行。

    一路以来,都是如此。

    ……

    发布会上有一个上映宣传片,也是最后一个映前宣传片——《默》的宣传片其实是非常好剪的。之前有一个季铭的舞蹈版宣传片,也引发了极高热度,纵然只是片光只影,依然能够看出季铭真身上阵舞蹈的本事。悬疑版的宣传片也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和很多素材可用,可以说高水准的宣传片,也是《默》在狗眼上近百万“想要观看”人数的贡献原因之一。

    季铭这一次为电影演唱了三首歌,两首插曲,一首主题曲,都是音乐剧曲目里拿来改编后使用,本身就是为了剧情创作的,放在某一段剧情里当插曲,是极其合适。

    然后从意大利飞回来的爱丽丝·洛瓦赫,主演季铭、桃红、元泉,再加上祖儿和楚萧两位年轻演员,和季铭两度合作的文晏,一众主创的采访、表演,就占了很大的篇幅了。

    当然,记者提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不过打点清楚的记者们,问的题目早就定好了,离上映就一天了,再搞点什么舆情风波出来,那真是要命了。

    所以当天的发布会,最为出彩的噱头,一如想象:六大影帝齐聚,《默》上映发布会星光无限!

    “对于华语电影男演员来说,获得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国际电影节影帝头衔,往往被视为职业生涯的最高荣誉。而迄今为止,华人男演员中仅有6位获得过这一奖项。在季铭新作《默》的上映发布会现场,这六位顶级影帝罕见齐聚现场,为电影上映大卖又添几分声势……”




第0442章 许愿终来
    “季铭的手笔老大了,影帝大锅炖啊。”

    “真是要把潜在观众一网打尽了,感觉爱好艺术片,或者想看点有深度电影的观众,不去看都不好意思了——预计接下来一两周,朋友圈里不打卡《默》,可能会落后时代,没有共同话题了。”

    “哎呦我的娘,我终于明白了,我女朋友说后天一起去看电影,我说要加班,她就发了个‘终究还是自己一个人,在冷寂的冬夜里追问灵魂’的朋友圈——肯定是季铭那孙子搞事儿啊。”

    ——“哈哈哈,笑死,你女朋友还挺文艺的。”

    ——“女人哪有不文艺的。”

    ——“这么说来,其实全体女人,都是艺术片的潜在观众啊。”

    ——“季铭的粉丝,差不多就是全体女人了吧。”

    ——“哈哈哈哈我奶奶不是。”

    “我觉着《默》的票房要是不能超过《遇仙降》,季铭是不是有点尴尬?毕竟相比《遇仙降》,《默》的动静大得多。”

    ——“诛心之论。”

    ——“《遇仙降》要是那么容易被超过,你以为媒体会随随便便给它加一个‘史诗级’头衔么?”

    ——“《少年的你》不就差点超过么?”

    ——“别给《少年》招黑好不好,少年是青春片。说起来这些概念也挺混乱的,没什么讨论的必要。季铭的牛哔已经不需要证明了,他有什么可尴尬的,《默》票房就算再低,也是其他同类片子羡慕不来的。”

    ——“我感觉……不会低。”

    临近上映,大家的关注目标,当然都集中于票房上了。首先是对手,同期上映的还有一部《天火》,天王嫂主演的,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卖相。之后值得一提的,有陈思辰监制的印度翻拍片《误杀》,老朋友谭琢,初代网红白克等人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剩下就是《星战》系列新作等寥寥几位对手,在国内市场上,未见能有于季铭主创主演电影一争的。

    至于已经上映一周的《南方车站》,和巨石强森的《勇敢者游戏》,基本上要退出竞争了。两部被给予厚望的作品,过去一周并没有能够提振大盘,影院经理们放弃它们已是题中应有之义。

    从预排片也可以看出来。

    两部新片,《默》首日排片高达42%,《天火》仅有16%,《南方车站》和《勇敢者游戏》更是不足15%,其他片子,比如雷大头和汤女神的新片《吹哨人》,已经掉到3%以下,剩下的全是零点几的。

    媒体说“《默》成为排片屠夫,首日排片近半,显示影院对该片给予厚望。”

    京城文化选择周四,而不是惯例上的周五上映,也是相当鬼精鬼精的——周五的两部新片,虽然不一定有《默》这么有卖相,但作为班底不差的新作,基本排片肯定是有的。如果《默》和它们同日上映,则必然要被瓜分掉,哪怕领先也领先不多。

    可是现在这么一来,如果《默》能在第一天绝对优势的排片下,拿下更为绝对优势的票房占比,而且口碑能得到初步蒸发——以季铭的战绩,这是很有可能的。那对于周五上映的新片绝对是个巨大的压力,纵然它们有基本排片,也会从老片那里去抢夺更多份额,《默》的影响就会小得多,这么一来,首周末三天的排片就基本上有保障了,按照预测,首周四天能拿下三至五亿票房,光票房回报就能进入盈利周期了。

    说的再多,几大投资方,企鹅影视,京城文化,喜田,都有巨大的盈利压力,唯独最大投资方天成文化,也就是季铭本人,反而对票房没什么诉求,自己是自己的老板,更没有股价的压力。

    一旦转入盈利,所有人都会松一口气。

    宋总的手段不可谓不老练,当然,这也建立在他手上的牌好,牌好就势强,比如《误杀》就不敢提档来战,只能被动等待,期待着和《南方车站》同为三大电影节概念片的《默》,也在票房上不尽理想。

    但是从当下的预售来说,恐怕不能如他们愿了。

    ……

    发布会结束后,主创集体聚餐,包了酒店一个小厅,十几号人,显得空空荡荡。

    “首日预售已经破5000万了,嘿嘿。”宋总拿着个手机怼到季铭面前,笑的一脸荡漾:“想看人数104万,这是狗眼上的数字。这个数字大约只有两部《复联》能超过,《少年的你》估计也差不多——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啊?明天还有一天,我估计预售破亿是有可能的,这样的话,首日破两亿都不是不可能啊。”

    “然后第二天跳水。”

    “……”

    季铭发现自己“惹众怒”了,不仅宋总,企鹅的吴总,还有周西宴、张总都给了翻白眼了——迷信啊,这些人。说一说而已,他又不能自己许愿。

    杨如意无奈极了。

    也就是季铭了,换一个主演,赶在上映前一天说这种话,不被打死,也得被封杀。话是不能乱说的,什么送“大麦”,穿旗袍,红色造型,都是为了争那点冥冥之中的可能性,结果他来一句“第二天跳水”,那不成了第二部《地球最后的夜晚》,走势之惨烈,记忆犹新。

    “别胡说八道。”

    季铭连连点头,乖的不得了。但是大家伙儿的眼神还是不太对,尤其宋总,这位现在差不多都是季铭的老迷弟了,之前一直想要参与季铭的新电影,但是季铭说没有新电影之后,竟然要开始推动公司参与季铭的音乐剧了……音乐剧《默》每年收获过亿票房是大概率事件,而且作为强势作品,利润是不低的,大几千万的利润,分一块放进上市公司财报里头,多好看。

    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它稳当啊,话剧、音乐剧这种东西,一演就是好几年、十几年,像《暗恋桃花源》《恋爱的犀牛》《基督山伯爵》更是常演不衰,一块大肥肉。

    上市公司的投资人最喜欢这种细水长流的收入,比爆款什么,有一顿没一顿的,放心多了。

    季铭还没有松口,引入合作方总要有价值在吧。

    “哎哎哎,你干嘛,要动手啊?至于么?”季铭看宋总幽幽地看了他一阵之后,突然走了过来,撸起袖子,想要揍他的样子。

    季铭绝对知道自己是个惹人很的。

    人家努力一辈子,你一年,人家拍一辈子戏,你一部,人家攒一辈子的声望,你一个奖——多可恨啊。

    所以宋总绝对有揍他的动机。

    不过他没躲,因为他觉得宋总打不过他,要是敢动手,他就冲着宋总的鼻梁骨来一下狠的,给他打个满脸开花,让他知道年龄是个宝,老的不如小。

    宋总当然不是来打他的,这时候揍季铭,他又不是疯了。他直接朝季铭的椅子下手,给他拖到沙发前头,顶着茶几,离桌子远远的,面向众人。

    “您这是干嘛呢?怕血溅五步?”

    其他人都在大笑,有好几个明显一脸领会的样子,应该是之前就聊过,但是没想到宋总真做了——他真做得出来。

    “来来来,快点快点。”

    “干嘛?”季铭看着大家伙儿都站起来,有点慌了,双拳难敌四手啊:“你们什么意思?”

    他瞅了一眼杨如意,发现她也有点懵,不过没有上来帮他的意思,就站在那里笑,跟个傻子一样。不过幸好,一帮喝了点小酒的大佬们,走到季铭跟前,就不往前走了,而是零零碎碎地站成了两排。

    鞠躬。

    “保佑《默》票房大卖,一路长红,破纪录破纪录,冲冲冲。”

    “……”

    季铭终于把自己活成了一尊佛。

    还没等他降下“神谕”,又是宋总带头,后面跟着笑得不行的周西宴等人,开始围着他转了一圈——哦,这就叫转这个锦鲤,一定梦想成真。

    可以可以。

    季铭笑得不行,因为他确实听到了“许愿成功”的声音,而且格外响亮,可能是这么多人叠加一块,导致愿望格外雄厚的缘故,甚至都引动了他手上的金色鳞片微微发热,很有一种时来天地皆同力的赶脚,锦鲤都要爆发了的样子。

    “哈哈哈,没有贡品么?宋总你手上的那个大金戒指上供了吧?”

    宋总二话不说,撸下去就丢给了季铭,好大一个金戒指,刻了个繁体的发财,起码得有10g以上,好几千块呢。周西宴则把手上的一个翡翠贵妃镯撸下来了,看水头也得是个几万块的东西,企鹅的宋总把手表撸下去了,其他人都不是老板,就没掺和。只有爱丽丝觉得特有意思,把自己的一个银手链给了季铭,样子是欧洲的老款式,不知道哪儿买的。

    季铭捧着一堆珠宝首饰,让张琛收起来:“我已经发功了,如果成了,这东西我就收了,没成的话——”

    “闭嘴!”

    “行行行。”

    这天晚上,全桌子的人,都带着一种诡异的安心感入睡了。

    季铭回家之后,把事儿告诉初晴,给她看了大家的东西,笑的初晴都站不住,非得躺着,躺着都不行,脚都笑的抬了起来,连着床都被她笑的抖个不停……



第0443章 破5亿和其它
    “《默》预售破亿,艺术片的春天即将到来?”

    “季铭展顶级票房号召力,获威尼斯影帝影片《默》上映首日未结束即破亿。”

    “零点场爆满,哪些人在零点看一部国产艺术电影?”

    “年底最后一部爆款替补,影院寄望季铭新作《默》能够提振大盘热度。”

    “近半排片,预售破亿,第二部《遇仙降》?又或者是新的纪录?季铭电影《默》今日上映。”

    “一片独大,《默》鲸吞票房,单日大盘有望再破两亿。”

    季铭在上映当天醒过来的时候,这些报导已经密密麻麻地出现在他的pad上。他的pad最近装了一个爬虫程序,会把添加进去的几十家主流媒体提及“季铭”“《默》”这些特定关键词的新闻给筛选出来,省了工作人员不少事儿——以往他们必须得仓促地把舆情总结递给季铭,现在就不必那么匆匆忙忙了,可以做一些数据分析,形成比较完整的一个报告,再递上来。

    早上九点多,新闻都大同小异,主要还是预售的成绩——如宋总预料,在零点之前,《默》的预售票房达到1.1亿,因为没有做点映,本身就是万众瞩目的项目,点映是不必要的,所以总票房也是同时破亿,这当然值得报导一下,《南方车站》上映一周,也不过1.8亿票房,《兰心大剧院》更是当日撤档,前途不明,再往前看,诸如《白日焰火》《地久天长》,甚至已经被《默》的预售票房超越了。

    可见三大概念固然有其价值,但究竟能够得到多大认同,还是因片而异,因人而异。

    很多观察家到这个时候,才蓦然意识到,鲜花卓锦烈火烹油之下的季铭,似乎依然有被人忽视掉的部分——他的票房号召力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谈及个人票房号召力,在某一个时期,大约只有两个人能谈票房号召力,一个是星爷的喜剧,一个是大哥的动作片——然而这两位毕竟都是上古大神了,而且在一众挑战者和辈出新人的挑战下,也渐渐被怀疑是否还有那样的号召力。

    不乏有人说——今天这个时代,不会再出现主流观众,单纯因为某一个人的参与,而选择支持这部电影的票房。所谓票房号召力,在天王级巨星屡屡败走麦城,在流量明星烂片迭出,屡屡创造票房惨剧之后,已经是个过气的词汇了。新导演、新演员,新编剧……所有这些人创造出的收视率奇迹,票房奇迹,也是强大的佐证。

    因此关于季铭的讨论汗牛充栋,但对于这种个人号召力的探讨,反而极少——往往只在某些总结性段落里,为他冠上一个“顶级票房号召力“的美誉和头衔,至于他真的有么?为什么有?什么程度?没有什么人深入去讨论。

    直到此刻。

    《默》预售1.1亿,首日票房2.3亿,那还是周四!连双十二购物节都为之失色。

    周五在两部新片《误杀》和《被光抓走的人》冲击之下,排片仅仅微跌1.8个半分点,依然保持在40%以上,两部新片平分秋色,各取19%,《天火》12%,《南方车站》《勇敢者游戏》仅剩个位数排片,其余老片都可忽略不计。

    这一天,《默》力夺2.7亿票房,总票房将将超过5亿——周六周日两天还没有到来。

    “《默》大爆,有望重新书写国产艺术电影的纪录。”——这是中规中矩的追踪报道。

    而在两天的目瞪口呆之后,评论家似乎集体找到了一个新的观点。
1...241242243244245...2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