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争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山头之汗
相比伍云召翁婿,王世充等人的口水毕竟有限,马上一半个时辰就难免会口干舌燥,何况口水牺牲了不少,却没有什么战绩。再反观泗水关上,左天成竟然摆了一个茶桌,一边喝茶,一边嗑瓜子。就连哪些士兵虽然站在那里,但是也能喝茶嗑瓜子。看到汜水关上如此光景,把王世充、窦建德等人气的暴跳如雷,可惜跳的不够高,如果跳的足够高,能跳到汜水关上,他们也算烧了高香。
左天成看到自己这一手果然气到了王世充等人,心中更加高兴。他决定再加一把火,于是让几个舞女上来弹琴跳舞。这一下,王世充等人再也忍不住了,纷纷督催手下架云梯攻城。这次不关这些反王生气,手下的人也一样生气,太欺辱人了,一定要让你们好看。于是纷纷使出吃奶的劲向前冲。这次的冲锋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又气势,也确实有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心。可惜战争不仅仅看士气,汜水关占据地利的优势,弓箭又很充足,兵将也训练有素。这些反王除了给城下贡献更多的尸体外,也节约了一些粮食。但是他们不愿意如此方式
131 挥锄头挖李家墙角
当日瓦岗军去洛阳和十七路反王汇合的时候,李渊父子却带兵杀向长安。本来沈厚的意思是去长安阻击李渊父子的,结果那十七路反王太不给力,被颖州王杨义臣的铜旗阵阻拦,差点粮草不继,全盘崩溃,瓦岗军不得已只好去洛阳帮他们解危。而李渊父子当时也是被十七路反王所蒙蔽,看到他们声势浩大,以为他们能够诛杀杨广,所以才出兵长安,意图占据都城,窃取政权。结果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杨广安全的逃往扬州,大隋依然对国家拥有绝对的控制力。于是李渊父子也压下他们的野心,打出拱卫京畿的旗号,继续听命于杨广的大隋。
门阀世家大多准备反叛的时候,早期都会收买人心,招揽人手,继续财力。他们和农民起义不同,农民起义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反。而准备反叛的势力李家父子当然也不例外,他们出兵长安就是听从了李淳风、袁天罡和风尘三侠等人的建议。这五个人被李渊尊称为“五贤人”,看起来地位很高,其实是李家父子摆出来的样子,也就是千金买马骨的意思。李淳风和袁天罡善于天象研究和算卦,能洞悉天机,对打仗和治理民生并不在行。但是风尘三侠的李靖李药师和虬髯公张仲坚却是有大才的人,也没有得到重用,最后虬髯公张仲坚远走朝鲜半岛,开辟了一方天地,而李靖也是多年后唐朝建立后才得到李渊父子的信任,才有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沈厚正因为知道这些内幕,所以他才让侯君集去结交风尘三侠,希望他们能到瓦岗山来帮助自己。当然,沈厚也明白这件事很困难,毕竟李家最后能得到天下是李淳风和袁天罡推算出来的。而李淳风和袁天罡的算卜能力可是千古一绝,就是在沈厚的后世《推9背图》还依然影响着不少人。让他们抛弃他们心中的帝王来投奔瓦岗,沈厚自然不报什么希望。不过风尘三侠未必对李淳风和袁天罡那么有信心,他也相信一个有能力、有抱负的人如果得不到重用,必然会郁郁不得志。如果这时候给他一个一展抱负的机会,难道他不会心动吗人生苦短,越是能力不凡的人越是懂得把握机会,只愿轰轰烈烈一生,绝不甘老于茅舍之间。
其实李渊父子不信任风尘三侠很正常。他们希望招揽到有本事的人,一方面能更加扩大自己的名声,礼贤下士;另一方面也防止他们被敌对的势力笼络住,成为自己开疆拓土的障碍。至于重用这些,总要经过考察后,才能决定怎么用。这种考察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要看你对他们的忠诚度,然后再看你的能力。风尘三侠虽然名气很响,但是那些都反应不出忠诚度和带兵打仗的能力,自然也看不出治国的才能。想想也是,几个浪迹天涯的人,怎么能展现出那些能力,最多赢取一些江湖薄幸名。
不过别人不了解风尘三侠,沈厚了解啊。李靖妥妥的战神,大唐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张仲坚也是一方豪杰,在朝鲜半岛一带建立了一个扶馀国。既然李渊父子不能人尽其才,沈厚自然要去挖墙脚。沈厚让侯君集带的书信上表达了自己和瓦岗山众人的仰慕之情,并希望他们能到瓦岗一起公举大事。而因为瓦岗山大多也是草莽之人,对身份地位并不像李家父子那样看重,所以对于沈厚的招揽举动大家都是持支持的态度。风尘三侠在绿林道也是赫赫有名,能招揽到瓦岗大家是求之不得,至于招揽到瓦岗给与统兵的权利,大家也很支持。瓦岗山的人认为在江湖上名气响就是有本事,恰恰少了那些世家阀门对资历和身份的考量,所以沈厚认为他们就不应该热脸贴李家父子的面热屁股冷的冷屁股。当然了这些话沈厚是藏在心里的,不过他介绍了瓦岗单权利的构成者都是什么人,让风尘三侠明白咱们大家才是一伙的,你们到了瓦岗才能有用武之地。
首先打了感情和阶级牌,接着沈厚又开始展现自己的野心。他知道这些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总想着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总希望青史留名,于是他就把自己雄霸天下的野心吐露出来,瓦岗军以后不仅仅是拥有华夏之地,还要让四方来
132 瓦岗诚意请三侠
后世部队中的特种兵散发的男性荷尔蒙,让大多数的男人都产生出当兵的。再加上特种兵以一当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神奇手段,让沈厚一直想着也组建一支无所不能的瓦岗特战队。因为没有合适的教练,所以沈厚一直未能满足愿望,建立起一支真正的特战队。他一直再等,等着虬髯公张仲坚的出现。他记得张仲坚第一次现身在太原西门里一座天雷寺中,也正是在天雷寺中李世民和张仲坚下了一盘围棋,让他认为李世民才是一代雄主,为了减少华夏民族的战争苦难,他自愿退出逐鹿中原的战争。
沈厚虽然比所有人都清楚这些历史,但是要想把这一世的英雄豪杰全部都收归麾下也不可能。一方面,你选择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选择你,他也要考虑你是不是值得辅佐。二,也许人家已经有了合适的主公,这时的人讲士为知己者死,他们轻易不会重新选择主公。总之,招揽人才也要讲究时机,如果不是李渊父子不太相信风尘三侠,没有给他们委以重任的话,沈厚是一点机会都不会有的。毕竟瓦岗山的名声和唐王的名声是没有可比性,一个是绿林豪杰的山大王,一个是大隋敕封的太原留守唐王。只要脑子没有进水都知道如何选择,尤其是世家阀门的子弟和李渊父子更是一路人,谁愿意投靠瓦岗军
虽然瓦岗军出身不好,但是沈厚相信只要他们知道了解到瓦岗的施政纲领,和瓦岗军为天下兴盛为己任的理想,一定会选择瓦岗。因为瓦岗实行委员制管理方式,是民主集中制的方式管理国家,所以才能建立一个符合华夏和个人利益的大同社会。这些制度虽然现在还不完善,但是大的方向却没有什么错误,毕竟沈厚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
也正是因为沈厚对这种新式的施政方针有信心,所以他觉得瓦岗能吸收更多的人才加入瓦岗。这次侯君集所带的书信中,沈厚也简单说了一下瓦岗军的委员会制和民主集中制,让他们知道瓦岗不搞一言堂,让大家都有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心中尤其肯定了他俩的才能和风尘三侠的名声,并许诺他们一定能让他们人尽其才,统领一军。张仲坚为了减少生灵涂炭甘愿去化外打拼的人怎么能不让人信任李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投向任何势力,只为国家征战,自然也更让沈厚放心。至于瓦岗山的其余人等,早就对沈厚识人的能力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就连委员会说是民主集中制,其实就是沈厚的一言堂,因为他一向代表了最正确,他的想法超越了大家的思想。只有一些具体的实施方针才有大家发言和决定的机会。因此这次侯君集也带来了瓦岗军的委任状,李靖正印先锋官,张仲坚虎豹总教头兼骠骑大将。反正瓦岗新创,官职多的是,沈厚也不吝啬,封官许愿!以后随着瓦岗的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人才,也会有更多的官职。人家投奔瓦岗,图的不就是流芳百世,封妻荫子吗
却说侯君集带了沈厚的书信,领着两个伴当星夜从瓦岗山赶往太原寻找天雷寺。一路上少不得晓行夜宿,他们也是在江湖上厮混多年的人物,自然是平平安安地到了太原。一打听,天雷寺也很有名,非常容易找到。侯君集扮成还愿的香客,给寺院献上一千两银两作为香火钱。寺院的主持明德长老听到有人捐献了一千两银子做香火钱,赶紧出来接见侯君集。并且请入一旁的清静的院落奉上茶果,然后分宾主坐下叙话。
明德长老人老成精,自然也看出来侯君集不是一般人物,虽然一身商贾打扮,但是却有一身的戾气,少说也沾染了不少人命。不过他也并不惊奇,现在天下打乱,盗贼蜂起,出门在外没有一点防身的手段,恐怕是寸步难行。再者说,他也是本寺的大香客,该有的礼数总不能缺,该寒暄就寒暄。
“阿弥托佛,不知香客那里人氏”
“明德长老在上,真ren mian前不说假,小人从瓦岗山而来。”侯君集谦恭地据实而答。这些都是沈厚在他离开瓦岗山时专门交代的,一,要有礼貌;二,实话实说。
“呃,”明德长老听到瓦岗山差点被茶水呛到,太原现在还是大隋治下,瓦岗山确实盗匪之地,你这么坦白让人是举报还是不举报当然是不举报,他自己和李家父子就是莲菜炒豆芽--勾勾搭搭的做着反隋的事,自然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其实李家父子从来没有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管是在四明山还是扬州,他们都看不上那些反王,多次让李元霸威逼他们臣服。不过,李家父子的这种心思,明德长老明显没有领会到,听到侯君集自爆身份,只是被他的大胆吓了一条。但是这也反应出,人家对他的信任,能得到一个从未谋面人的信任,还是让他很高兴的,这说明他的名声很好。于是他愉悦的问道:“壮士不远千里到敝寺,不会只是烧香还愿吧”
“长老,难道敝寺不值得烧香吗天雷寺名
133 风尘三侠投瓦岗
“瓦岗军他们最近风头挺劲,不过不是商人就是响马强盗,打了几场胜仗真就认为天下无敌了吗”李靖有点看不起瓦岗军的出身。
“贤弟,能够连续打败杨林也算很不一般了,不如我们去见一见。”张仲坚也是经商出身,他也认识不少的草莽英雄,并不是只知道世家阀门。
听到义兄这么说,李靖也只好同意。他也知道他妻子红拂女张出尘一直对瓦岗有好感,这次在李家父子这里受了委屈,就想去瓦岗,只是他和义兄都不看好瓦岗,她才没有啰嗦。没想到瓦岗军竟然专门派人来请,而且明德长老似乎对来人比较满意。其实是老和尚对李家父子很失望,自己在太原也算得道高僧,可是自己的朋友却不能得到信任。这次总算有人识货,不远千里来请。
几个人到了客房见过侯君集,互相介绍一番。侯君集把来意又说了一遍,然后按照沈厚的交代,把书信拿出来给他们看。看完后,他们四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侯君集知道他们要想一想,就告辞说明天再来拜访。
送走侯君集后,他们回到歇息的后院,又把书信拿出来看了一遍。这时候李靖心中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沈厚的很多观点让他不敢想象,你说他太大胆太谬论,但是人家又有详实的证据论述。尤其是说道瓦岗军的政治体系,更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难道皇权要受制于大臣吗民主集中制是什么鬼干脆就要架空皇帝啊,沈厚他不是瓦岗之主吗如果瓦岗夺取天下后,不就是他夺得天下吗他到时候不就是皇帝,他自己给自己上枷锁,他疯了吗
反正他们四个人也讨论不清楚,总觉得不真实。虽然他们一时间难以搞清楚,但是这封信激起他们对瓦岗军的好奇,就连明德长老都动了凡心,想去瓦岗看看。他们都认为如果真像沈厚信上所说,那就是皇上和士大夫共天下,不再是一家人的天下,这样就能保证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像他信上所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天下能不太平吗而且这封信也让他们认识到沈厚不仅是商人,起义者,更是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见识和思想让人难望其项背。如果他真能坐到信上所说的那样,他们自然更愿意和沈厚和瓦岗一起共创辉煌,于是他们决定去瓦岗先看一看,眼见为实。
一旦有了好奇心,就觉得时间过的十分缓慢,他们只想早一点见到侯君集,好和他一起去瓦岗山看一看。可是太阳就像钉住一样,总是不动。张仲坚和李靖,张出尘包括明德长老他们一直以为自己是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的人,却没有想到竟然被瓦岗山给打动了。很多话很多政治政策让他们惊为天人,非常好奇瓦岗军的人脑子到底是如何长得,怎么能有那么多匪夷所思的想法其实那些想法在后世都很平常,沈厚用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自然震惊了一千多年前的人。越是有思想有高度的人看到更有思想和更有高度的东西后好奇性更大,本来自认不凡,结果还有更不凡的,能不渴望见识一下吗何况自己还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谁能无动于衷,不激动。
侯君集他也知道书信的内容,虽然他觉得很好,但是却并不震惊,因为信上所说的正在瓦岗实施,所以他有优越感却不会惊奇,他知道瓦岗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同样认为瓦岗对天下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他觉得这次任务没有挑战性。何况他还有两张委任状,他想等下次见面的时候,如果张仲坚和李靖还犹豫的话,见到沈厚给他们的委任状,这份信任如果还不能打动他们,那么侯君集觉得他俩也不配称为英雄人物。主要也是侯君集太迷信沈厚,他认为只要不愿投靠瓦岗的人,注定会被瓦岗的光芒遮盖或者消灭,瓦岗必定会称为华夏之主。他也觉得能得到瓦岗和沈厚的赏识,是一个人最大的荣幸,对于明天的结果他一点也不担心。出了天雷寺,侯君集就近找了一家客栈,和两个伴当先洗簌一番,然后饱餐一顿,各自回房安息,从瓦岗山
134 初到军中投名状
心急路则长,张仲坚和李靖等人一路披星戴月赶到了瓦岗山。到山上见了魏征,参观了瓦岗山的军事民生,果然是一番全新的气象,处处显露出勃勃生机。在天雷寺上路时侯君集已经把委任状悄悄交代给了和张仲坚一起赶回瓦岗的伴当了,让他到了瓦岗后把委任状交给魏征,让他把委任状转交给张仲坚和李靖。这主要是为了给明德长老留个面子,似乎是到了瓦岗山才给委派的重任。当他俩收到委任状后,又见到飞鸽传书,知道瓦岗军正要攻打汜水关于是匆匆话别后就要赶过去。
魏征理解他们建功立业的渴望,也不阻,让他们顺便带了三千兵马,押送一批军用物资赶过去。这一切让风尘三侠更加震惊,以前在李家父子那里,他们最多和幕僚一样,有空了问问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机密是根本不让他们知道。更不会完全信任他们,所以也不会委以重任。没想到瓦岗山对他们早就虚位以待,一个正印先锋,一个兵马付元帅兼全军总教头,这个付元帅是后加的,主要考虑到总教头似乎没有多大的兵权。委以重任,还让他们接触到飞鸽传书,而且飞鸽传书还是最先进的书信传递方式,这种绝命也不怕他们知道,或许也是表明瓦岗的信任和实力吧。因为飞鸽传书以前从来没有人想过,所以也显示出瓦岗的实力,凭借这种传递书信的速度军事力量至少提高一两成。战场上多一两成胜算对整个战场的影响不敢想象。又从押送的物资可以看出来,瓦岗军械的先进。而且从没有粮草来看,瓦岗军一路上斩获丰富,做到了就粮与敌。打仗打的就是粮草,古代的运输能力很低,打仗消耗的粮草很多。杨广征高丽的时候,十万战兵就需要二十万的辅兵,这些辅兵就是帮战兵运送粮草的,当然了也会挖战壕垒营寨和其他辅助的工作,不过运送粮草是最主要的工作。
想到瓦岗军竟然不需要运送粮草,对瓦岗军的实力更加好奇。当听到瓦岗军这次下山不仅不需要粮草,反而运送回来不少粮草时,对大隋在洛阳囤积的粮草也感到吃惊。天下百姓食不果腹,饿殍遍野,杨广却把粮食囤积起来,他难道怕造反的人太少吗但凡有一口吃食谁会造反现在粮食也没有保住,还搞得天下大乱,难怪说杨广是大昏君。他如果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哪里会有人造反,这么浅显的道理都整不明白,不是昏君也是混蛋!再看瓦岗,打开粮仓不仅赈济灾民,还运送回来这么多粮草,这才是治国之道啊。
粮草如果全部都赈济灾民,不劳而获可能会让他们变得更懒惰,甚至总想着意外之财。不管什么时候,都只能救急不救穷,升米恩,斗米仇。让他们躲过饥荒就行,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总之桩桩件件的事让风尘三侠对瓦岗更加归心。没有对比就没有选择,李家父子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可以平定天下的不好不坏的君主,而瓦岗一定能开创一个更强更新的王国。这些新思想、新制度、新模式和新生产除了瓦岗,谁也创造不出来。和这一切比起来,一开始让他俩震惊的锁子甲显得一点也不特殊。他们地选择自然不言而喻。
被这些新所折服的风尘三侠现在只有一个念头,早一点融入瓦岗,早一点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们好怕高速发展的瓦岗让他们追不上。在魏征安排好一切后,带领着三千兵马前往汜水关。路上又让他们大吃一惊,为什么呢原来是瓦岗军的组织纪律和军事素养,这些兵都就用新思想教育过的兵,他们都知道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知道他们要推翻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公平公正丰衣足食的社会,自然又主人翁的态度。又因为沈厚不计财力的培训,每个兵丁不仅军事技能过硬,而且都会写字。军事技能过硬说明瓦岗训练得法,有好的军事技术人才,可是都会写字,有一定文化,这是怎么一回事。在当时读书识字的人很少,一个两三千人的村庄也不过几十个识字的人,却没有想到瓦岗军中人人能读书识字,他们到底要做什么要造反吗哦,他们现在就正在造反。看来瓦岗山的人还真是要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全新的利国利民的新国家。
一路上的接触,政委、指导员还有忆苦思甜会,官兵平等等等,让风尘三侠更多的亲身体会到震惊,在震惊中觉得时间过得好快,似乎转眼间就赶到了汜水关。不过也必须的承认,瓦岗军因为纪律好
135 凤鸣王义投瓦岗
今天在酒宴上李靖也看到了王薄、高谈圣和孟海公,他们以前也是一方诸侯,最后也是一番思量后投入了瓦岗军,而瓦岗军也没有辜负他们。由此李靖推断其他的反王必然也有一些对瓦岗军动心的,有一些是摇摆不定的,应该还有一些不远投靠瓦岗军的。现在当务之急是要试探出哪些对瓦岗有好感,哪些是犹豫不决的,而有谁是坚决不想投靠瓦岗军。分析清楚后,瓦岗军把可以争取的反王争取过来,而坚决要远离瓦岗军的反王就应该施加一些压力,或者找借口把他消灭掉。因为这样的反王以后依然是瓦岗军的敌人,既然是敌人,早消灭早结果隐患。
他认为瓦岗军现在不鲜明的表明态度,让那些反对瓦岗军的人浑水摸鱼,会让摇摆不定的反王有可能也变成反对瓦岗军的人。听完李靖的分析,张仲坚和张出尘都认为他分析的很正确,不能为了团结就忍让那些反对瓦岗军的人。像王世充和窦建德每次都充当反对瓦岗军的急先锋,就先拿他们两个开刀。一方面拉拢他们下面的将领,一方面对他们施压,如果他们还是执迷不悟的话,就应该毫不留情的斩草除根,为瓦岗军剪除这个隐患。种种迹象表明,他们以后必然是瓦岗军统一大业的敌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