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争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山头之汗
还没有开战,汜水关的所有兵将已经失去了信心,这仗已经不用打了。正在汜水关上人心惶惶的时候,就听见天空中传来“呜呜呜”的呼啸声,他们抬头一看,黑压压飞过来一片圆的、扁的、不圆不扁的、又圆又扁的东西。虽然看不清是什么,但是都能确定绝对不是好东西。这时有人反应过来大喊:“抛石机!”于是都知道了,那是石头。只是瓦岗军的石头飞得太高太远,所以第一时间他们没有反应过来。
这时候城墙上就变得更加混乱了,一个个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钻,想找到一处躲避的地方。有的人顾头不顾腚,有的一群挤在墙垛后,有的躲在盾牌下。天上的石头像下雨一样落了下来,即使没有被石头当场砸中,落下来以后石块在弹跳间也伤了不少人。至于盾牌根本就挡不住从天而降的大石头,不是盾破人死,就是连盾一起被拍在地上。
左天成躲在城垛后的夹角,并且用盾牌挡住弹跳过来的石头。一边看着手下兵将悲催的命运,他知道必须抓紧时间撤退,不然等石头雨下完,再想撤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于是趁着瓦岗军一次攻击的间隙,大声招呼“撤退!”。听到撤退的命令,城墙上的士兵一个比一个跑的快,有的还想把受伤的战友扶下去,有的干脆只顾自己跑。左天成害怕时间来不及,只好让人不要救护重伤员,赶紧抓紧时间撤退。正在忙乱的功夫,就看见又飞来了黑压压一片石头。于是城墙上有是一番鸡飞狗跳。沈厚对抛石机的安排和后世的炮击有点类似,抛石机按梅花样排列,按口令统一发射。而且他们抛射用的石头大小重量都差不多,所以落点基本在控制的范围。不像其他的军队那样,各自为战,各自抛射。这样在视觉上和听觉上给人的压迫感是大大不同,每一次黑压压飞过来一片石头,再加上呼啸而至的“呜呜呜”声,不等落下来,很多人就吓的两股战战,不知所措。三面城墙上情况都差不多一样,面临着崩溃的局面。
在抛石机迅猛抛射的时候,伍云召、裴元庆和罗士信各自带领先登勇士迅速向前。八牛弩和神臂弩的人也迅速向前挺进。为了射得更精准,神臂弩的射手跟着先登勇士不断向城墙靠拢。这些射手都是瓦岗军用时间和箭喂出来的,不敢说个个都是神射手,但是最差的人也能射的不离十。只要城墙上有人敢露头,十有就会被几只箭射中。瓦岗军攻城的时候,抛石机以量取胜,弓箭以精准射击为主,因为他们射得准,所以这种打击更加有效。
当抛石机三轮抛射后,八牛弩开始发威,一片呼啸后,城墙上插满了如同儿臂粗细的八牛弩箭杆,有些被石头砸的松动的城垛更是被八牛弩射塌不少,飞溅的砖石如同暗器让人伤脑筋。汜水关上的隋军本来已经被抛石机砸破了胆,再看到八牛弩的箭,一个个更是魂飞魄散。瓦岗军怎么能射出这么粗大的箭他
142 军法无情斩猛将
惊慌失措逃出汜水关的左天成,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回头想想,他感到十分庆幸。当瓦岗军第一轮石头雨落下来的时候,他就敏感的觉出了不妙,适时果断的下了撤退的命令。其实在很早以前他就决定如果是瓦岗军来攻打汜水关,他就立刻撤退。不过,今天早上看到围上来的瓦岗军后,作为一员武将,他还是想试一试轻松破洛阳的瓦岗军有多么强大。
左天成虽然愚忠,但是也不算太傻。感觉到瓦岗军确实不一样的战力后,他第一时间就让部队撤退。随后的神臂弩和八牛弩的威力更是让他心惊胆跳,这种箭矢汜水关根本没有一点抵挡之力。即使现在已经远离了汜水关,他耳中似乎还残留着如同儿臂粗细的箭矢飞过去的呼啸声。原来沈厚故意让人给八牛弩的一部分箭杆后钻了空洞,在飞行中发出“呜呜呜”的哨声,配合上它巨大的杀伤力,不等箭射中,光是“呜呜呜”的呼啸之声已经就让人心胆俱裂了。沈厚要求的效果就是精神压迫。
这次攻城战,沈厚不仅改造了八牛弩的箭矢,而且在设置抛石机的阵地时也动了心思。抛石机全部都尽量向汜水关靠近,他要的效果是石头尽量飞到最高,然后落到城墙上。从最高处落下的石头不仅杀伤力巨大,而且落在城墙上蹦跳的更厉害一些,死角更少。这就是左天成感觉到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其次就是抛射的整齐划一。沈厚也没有想到第一轮抛射就吓坏了左天成,让他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为了这次攻城,为了尽量减少伤亡,沈厚他们可是在大帐的沙盘上模拟了好多次,才做出抛石机抛射三轮,然后是神臂弩定点射击和八牛弩射击。这次瓦岗军可是做了最大的的努力,火力配置的相当高。上次攻打洛阳用的是坦克,可惜费时费力。这次赶时间,也为了多一种攻城的经验,所以他们的计划做的很精密。还有一个秘密沈厚谁也没有说,自从他来到大隋,看到高大的城墙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成吉思汗是怎么攻下一座座城池的,按说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并不善于攻城拔寨,为什么能轻易的占领中原的一座座城池最后,沈厚就想到了弓箭,蒙古大军中射雕手应有尽有,个个擅长射箭。攻城的时候,射雕手要射死城墙上的守兵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在冷兵器时代,弓箭的作用除了蒙古骑兵能发挥到最大,还有谁呢虽然史书上没有说蒙古兵具体如何攻打城池的,但是沈厚接触到弓箭后,就知道一定是射雕手的原因,才让蒙古大军势如破竹,攻占了大宋的江山。想通这个问题后,沈厚对弓箭手的培养就不惜余力,为了培养出色的弓箭手,沈厚不仅投入大量的钱财,更是进行各种竞赛奖励,最后终于培养出一大批的优秀弓箭手。这次他要用实战试一试自己的想法正确不正确。另外这也是整编后的第一战,只能胜不许输,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沈厚把精锐全部压了上去,箭支更是毫不吝啬,可劲的射,光八牛弩今天就消耗了一万支箭矢。
这此也是八牛弩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不仅震撼了左天成和隋军,就连其他的反王也是一脸惊奇。原来他们只看到坦克的威力,没想到瓦岗军还有这么厉害的箭矢。看那种力道,估计能射六七百步(一公里左右)。这要是两军对敌,八牛弩随意射一两轮,对手还不得丢盔弃甲。其实他们都是被八牛弩的威力震撼住了,没有想过八牛弩的箭矢很消耗钱财。一万支箭矢就是一万条长枪,长枪能够重复使用好多次,而箭矢“嗖”的一声就没有了。不过,只要能够建功,没有就没有吧,只要能少牺牲一些兵,沈厚觉得就算多浪费一些箭矢也无所谓。
今天的战事十分顺利,也没有什么伤亡,瓦岗军从上到下充满了欢声笑语。裴元庆今天最高兴,他可是第一个登上城墙的人。在沈厚安排攻城的时候,他最怕被安排在北面城墙。不是他害怕北门上的左天成,而是因为在北门只能老老实实按沈厚的要求和计划攻城,有罗士信这个二愣子,他根本不可能第一个登城。还好,最后安排他在东面,不过罗士信却在西面,他只好铤而走险,抛石机一轮轰击后,就开始让gong nu射击,他随后就开始登城。果真和他想的一样,罗士信两轮抛石后开始登城。终于胜了罗士信一把,裴
143 王伯当以身试法
最近因为融入了所有反王的队伍,所以不只是兵力和大将的人数多了很多,而且也涉及到军纪方面的很多问题。这次程咬金、王伯当等人公然违抗战场命令,私自更改作战计划,影响可大可小。以前都是老兄弟,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情,随着队伍的扩大,人数得急剧增加,必须用法制来管理军队。沈厚和徐茂公等人也开会专门研究讨论过这个问题,一致同意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看到沈厚愤怒的脸色,徐茂公和秦琼等人就知道不好办,王伯当和程咬金他们这是装枪口上了。合并整编后刚制定的法规,就被老兄弟给违反了,如果不严肃处理,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不处理,以后还怎么执法。甚至刚刚加入瓦岗军的人会怎么看,他们心里一定会认为那些法规只是给他们制定的,而原瓦岗军的人却享有特权,这以后还不乱套了吗也不用说什么人人平等。虽然心里这么想,大家还是不敢怠慢。徐茂公、秦琼和翟让等人赶紧站出来求情:“刀下留人!校长恕罪!”,“刀下留人!校长恕罪!”,“刀下留人!校长恕罪!”
所有原瓦岗军的人一起站出来投降,其他刚加入瓦岗军的将领看到原瓦岗军的人一起求情,他们也不敢怠慢,为了打好关系,一个两个的赶紧也喊道:“刀下留人!校长恕罪!”,“刀下留人!校长恕罪!”。他们没有想到一向笑呵呵的沈校长翻脸不认人,打了胜仗还这么不依不饶的,这也没有多大的事啊。一没有损兵折将,二顺利拿下汜水关,怎么看都是好事,为什么要这么认真呢他们以前在各自反王麾下,从来就没有法制法规,都是按民风民俗行事,情大于法。
就连一些反王也站出来求情,窦建德更是说:“校长慎重,刀下留人,如果杀了先登勇士,与士气不利。”“对对对!斩杀有功的先登将领对士气有影响。”,总兵府里的人几乎都站出来替他们四个求情,只有王世充站在那里冷眼旁观,他知道沈厚不会杀那四个人,不过是做一场戏让大家看看。
“既然大家为你们求情,程咬金你们还不赶紧谢谢大家!”沈厚冷冷地扫了一眼王世充,然后对程咬金几个人说。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等下去后老程(王伯当、罗士信、裴元庆)再专门谢谢大家。”他们四个抱拳作揖向众人道谢。刚才可是把程咬金吓得不轻,他从来没有见过沈厚用这种态度对他,听到要斩了他时,他似乎看到了沈厚的杀气。心说以后要远离三弟,呸,什么三弟,远离沈校长,珍爱脑袋!想起他老娘见沈厚比对他还亲,程咬金越发生气,下次一定不让他进家门。他记上仇了。而罗士信和裴元庆两个二愣子,至始至终都没有什么想法,觉得违反将令被斩杀不算太冤,尤其是裴元庆觉得死前能胜了罗士信还是很不错的,而罗士信还在遗憾输给了裴元庆。听到他两小声的嘀咕斗嘴,差点没把程咬金气死。脑袋都要搬家了,还要争胜负,可怜自己为了帮小舅子竟然要把脑袋给搭配上。
最好看到所有的人都为他们求情,程咬金才缓过一口气,悄悄地踢了裴元庆和罗士信两脚,小声说:“命都快丢了,还争个屁!”
而王伯当从头至尾都面不改色,也不言语,他知道秦琼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理,一定会为他们求情,不过一顿打恐怕是躲不过。果然,沈厚等他们谢过众人后,又一拍帅案说:“功劳全消,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一人五十军棍。”
听到还有五十军棍,程咬金心说俺老程皮糙肉厚的一百军棍也无所谓,只是三弟你也太不讲究,怎么就咬住我们不放呢。其他三个人觉得不错,死罪变成五十军棍,怎么算都不吃亏。
行刑值日官是原窦建德手下的刘光才和刘光茂两兄弟,刚才他俩也跟着给他们四个求情,没想到转眼把得罪人的工作就给捡了起来。兄弟两只好苦着脸对四个人说:“得
144 四分五裂东岭关
大隋风雨起仓皇,百万雄师追杨广。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下风云看瓦岗。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好!好一个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王伯当用手轻拍床板,赞不绝口。一首好诗让他忘了背上的伤痛。以前沈厚听到古人因诗杀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到王伯当爬在床上,阴阳顿挫的吟咏着沈厚剽窃伟人的诗词,犹如服用了止痛药,他方相信。他记得是唐朝武则天时期,朝堂上一个道德沦丧的诗人宋之问,因为看到他外甥写的“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十分惊艳,索要不成,竟然杀死自己的外甥,把《有所思》据为他所有。
想到这里,沈厚不由得老脸一红。宋之问剽窃诗词被人鄙视,沈厚他也剽窃了不少诗词,不过他剽窃的都是隋朝以后的诗词,抢了原作者的风采,是不是更可恶呢?不过他觉得他比宋之问目的和出发点不同。宋之问是为了讨好武则天和张易之兄弟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奴颜媚骨为人所不齿。沈厚他确实是为了壮大瓦岗军的力量才这么做的,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比较高尚,自我意淫了一番,才终于心安理得。其实不管为了什么目的,剽窃都是不好的行为。
王伯当又读了两遍,抬头看到沈厚红着脸,还以为听到他的夸奖才脸红,心中更加觉得他不一般。三十左右的人了,竟然还能脸红,看来他心中还有一片童真和纯洁,怪不得能做出这么好的诗。要不是生在乱世,沈校长恐怕会成为一个大诗人,大文豪吧。不过,现在也不错,天下间提到沈厚的名字,依然是威名远赫,也没有耽搁他写诗。
从王伯当营帐出来,沈厚又在大营里转了转,他明显感觉到纪律好多了。其他反王的人看到王伯当四个人差点被斩首示众,都变得很守规矩。他们可不敢和瓦岗军的人比,毕竟是新来初到瓦岗军,犯事了未必有那么多人会为自己求情。看到纪律好转,沈厚觉得没有辜负王伯当的五十军棍。不知不觉走到程咬金的营帐,就听见他正在劝罗士信和裴元庆喝酒。想到王伯当背上的伤痛,听听他们的劝酒划拳声,沈厚觉得今天五十军棍太少了。这三个货色打了五十军棍,他们还是该吃吃,该喝喝。沈厚也不想见他们扭头就走,走了几步心想不能便宜了他们,于是对身边的亲兵说:“去通知程咬金他们三个,给我写一份检讨,写不好一年都不准喝酒!”
果然还没有走出二十步,里面的吵闹声就变了:“什么写检讨还三天内不如再打五十军棍。”听到他们的牢骚 声,沈厚心满意足的返回了汜水关。他就不信没法子让他们难受,这下子他们也得陪着王伯当辗转反侧受罪。他们烦恼头疼了,沈厚才觉得舒服了一些。本来要惩罚他们,没想到他们到成了度假。如果不是害怕会死人,沈厚都想把他们脚底板上涂上蜂蜜,让羊舔。
大军修整一天后,继续向东岭关进军。东岭关的守将是颖州王杨义臣,原本他把铜旗阵设在这里,可是因为十几路反王围困洛阳,为了救驾他只好去了洛阳。现在铜旗阵已经在洛阳被毁,洛阳城也挡不住瓦岗军,东岭关更加不可能挡住瓦岗军。何况败逃过来的左天成还说,瓦岗军有一种箭和长枪差不多,十分厉害。并且呈上来一支让他看看有什么蹊跷,什么弓弩能射这么大个的箭。
看到左天成递给他的长箭,还真和他说的一样,和士兵手中的长枪大小差不多,不过确实是箭,只是后面的羽毛换成了薄铁片。铁片很薄很锋利,如果不小心被划一下必然能划一道血口。再看箭头,和一般射的箭头像似,只是大很多。不过箭杆的尾部有一个小孔是什么意思
“因为有个小孔,所以飞行的时候会发出尖锐的哨音。又因为这种箭杀伤力很大,所以只要听见哨音就把能士兵吓得爬在地上不敢动。”左天成看到杨义臣盯着那个小孔于是解释道。
“这次他们没有用那个坦克攻城吗”
“坦克什么事坦克没有见到。他们的抛石机也十分厉害,首先就是抛石机,接着就是各种弓箭。最要命的就是他们的准头特别好,力量又大,有人被那个长箭射中的话,盾牌立刻四分五裂,人就会摔下城墙。后来听到那种哨声就没有人敢抬头,只能弓着身子或者爬下才能逃下城墙。这支箭是飞到城里被我捡到的。”
145 事出无常却无妖
下面的将领分成四五拨吵吵嚷嚷的争论不休,有的要逃,有的要解甲归田,还有的想继续跟着老王爷,他归隐也跟着归隐。听到还有人想跟着他,颍州王杨义臣心中还是比较欣慰的。这些将领都是他多年的老部下,在这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时候,有不少人还愿意继续跟着他,这说明他还是深得人心的。
只是他确实想归隐山林,不想拖累了别人。他们都还很年轻,有大好的前程可以奋斗,怎么能和他一个老人一样,在一处偏僻之地躲清闲呢只是现如今天下大乱,他们有该何去何从杨广的大隋朝恐怕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杨义臣清楚的知道,不仅有无数的农民起义军,而且很多有实力的大隋官员也蠢蠢欲动。均田制损害了很多世家门阀的利益,再加上杨广宠信奸臣宇文化及等人,在施政上出了很多昏招。现在大厦将倾,谁不想捞一把。隋文帝杨坚就是从他外孙手中夺得的江山,现在杨广无道,引出野心家无数。
杨义臣也想为他的麾下谋一个好前程,可是他对大隋还有那么一点点念想,毕竟大隋是他们那一代人打下的江山。如今和他一同时代为将帅的还有好几个,不过物是人非,天下糜烂。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长江后浪拍前浪,无可奈何王朝去。他的立场让他很矛盾,因为他知道瓦岗军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完全有可能问鼎天下。让手下这些人投靠瓦岗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他作为大隋的老臣又怎么能加速毁灭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呢有时候他也会想,这江山到底是谁的还不是昏君杨广的吗他要天下人往东,谁敢向西,杀!他要你向西,谁敢朝东,杀!
最后,老王爷决定还是不管,顺其自然,让他们自己决定吧。也不想听他们在下面吵吵,于是咳嗽了一声。听到咳嗽声,他们知道老王爷有话要说,于是都安静下来,看着老王爷。
“商量好了吗商量好了,就赶紧行动。左天成从汜水关败逃过来,相信瓦岗军明天就会追杀过来,一旦大军围城,想走就走不了了。要解甲归田的赶紧收拾收拾回家,想去扬州的我给大家写一封信给靠山王杨林。靠山王顾念我们的情谊,也一定会收留你们。虽然现在人心惶惶,但是绝不能骚扰百姓,否则定斩不饶!”
“呼啦啦”下面的人分成了两拨,多的一拨人说要给着老王爷归隐,老王爷让他们回去收拾东西,赶天黑前收拾好趁夜悄悄出关尽量不要惊动老百姓。少的一拨人要去扬州,老王爷给他们写了一封介绍信,让他们几个拿上去找靠山王。也让他们抓紧时间,他估计瓦岗军在汜水关休整一日后,明天先锋部队就会杀过来。至于当兵的,老王爷也吩咐了,去留随意,但是一样不准骚扰百姓,否则鬼头刀伺候。
却说瓦岗军的先锋李靖一早感到东岭关,远远看过去,关门下不见一个人影,当兵的更是找不见。城墙上的旌旗倒是在风中招展,关门大开,这是什么情况空城计他知道颍州王杨义臣是一员百战老将,不敢掉以轻心。于是把部队的速度压下来,刀出销、弓上弦向东岭关逼近。然后让吴泽带领五百精锐骑兵向前突击,查探东岭关军情。
得令后,吴泽带领五百骑兵快速向东岭关跑过去,等到距离城墙一百步的时候,他下令放箭。只听见一阵“嗖嗖”的声音后,城墙上的隋朝旗帜纷纷坠落在地,即使如此,还是不见一个人露头。看到这种情况,吴泽越发摸不着头脑。既然打探不到任何情报,只能继续向前靠近,他就不相信东岭关能任由他们进入关内。
一百步的距离,转瞬就到了关门口,吴泽不敢莽撞,停住马向关内窥探。里面倒是影影绰绰的有人探头探脑,他又仔细看了看,全部都是老百姓,一个当兵的都没有看见。搞的他更是一头雾水,心里骂道:杨义臣你搞什么鬼,堂堂正正的出来打一场,也不堕了颍州王的名头。这么藏头露尾的不嫌磕碜,这是打仗又不是躲猫猫。吴泽吐槽了几句,到现在他还是什么都没有打探到,没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向里面冲。他总不能因为心里没底,回去给李靖交差吧。关键是先锋官问起来,他怎么回答,总不能说:没动静,没看见人,杨义臣要躲猫猫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