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军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冼青竹

    而此次事件毕竟关乎到一位大明藩王的反叛意图,所用到的朝臣必然是值得信任且能力足够,并且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才行,以免计划遭到泄露,给代王喘息的机会,到时候有可能酿出更大的错误。

    所以此事就算涉及各方,但是真正有资格知晓内情的也不过是寥寥数人而已,除了三位心腹幕僚,尚有都察院左都御史暴昭,吏部尚书张紞两人知情。

    因为接下来的计划所要涉及用到的地方,免不了要麻烦这两处,自然是需要事先通宵内情才是,只不过至多也就是他们两位了,其余朝臣朱允炆可不会主动和他们说出来,只有等到代王的处理结果完毕,这件事才会彻底的昭告天下。

    毕竟朱允炆也清楚,自己过分的倚重文臣,结果在武将方面已经有些不得人心了。

    虽然尚有几位国公之后在大力支持着,可是就算徐辉祖,李景隆等人也并非是完全可以信任的,这些勋贵家族哪个不是牵连甚多,谁知道他们当中和大明哪个藩王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到时候又发生了泄密的事情那该由谁负责。

    所以这次的计划基本做到了严格保密,除了涉及到的衙门部署,乃至派遣的人员调配都必须做到严格要求,力争做到尽善尽美的处理好代王朱桂一事,待一切都落下帷幕已成事实之后,那自然有朱允炆主动颁布邸报,也就涉及不到什么泄密不泄密的问题了……

    朝廷暗地里的动作准备正在进行,可代王朱桂这边却是一点都不知情的状态,还自以为他的谋划缜密没有被泄露出去,十分积极的练兵调配,还悄悄地打造兵器甲胄以及各种器物,还有等待传于晋王府和燕王府的消息回音,仿佛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待东风大起他就能火烧赤壁了一样。

    不过这也不能怪朱桂什么都不知道,毕竟像是锦衣卫的组织又岂是他这样一个小小代王能够一窥全部的,更不会想到自己王府里的近臣当中已经被锦衣卫埋下了钉子。

    甚至蒋瓛说句不恭敬的话,他如果真想要知道的话,那朱桂一天上了多少次茅厕,晚上的房事几何,乃至背地里的那些个小动作,都会一清二楚的摆在蒋瓛的桌子上,一点都不带有什么差错。

    如此近乎于完全没有秘密的存在,这就是锦衣卫的能力强悍之处,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方位锦衣卫最强大的地方,要不然也不会成为百官心中的梦魇一般,就算是下朝在家也绝对不敢胡言乱语还要时时小心谨慎,以防口无遮拦说错了话。

    这便是当初洪武朝时最巅峰锦衣卫的情形,虽然现在略有收敛,可这是因为当初朱元璋的意思,让锦衣卫大部分由明转暗,却没有半点要抛弃这样一个天大助力的意思,也是朱元璋能够彻底掌控所有朝臣的巨大依仗……

    而现在,朱允炆从朱元璋手里除了继承了皇位之外,可以说其他的地方都没有半点相似的一处。

    更别提这对于锦衣卫的看法和利用了,一个作为自己掌握天下的力量,一个则是怎么看都不顺眼,除了觉得锦衣卫办事还不错,情报也很有效之外,




第六百九十三章 削藩(四十三)
    很平常的一天,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依旧在照常运转,天下各布政司内零零碎碎大小事不断,有呈报朝廷的,有地方官吏自行解决的,亦如往昔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可是,在这山西布政司内却已经悄悄有了变化,黎民百姓尚且不知,他们也完全知晓的必要,而达官显贵尤其是山西布政司内布政使,参政,指挥使等等,尽皆得到了朝廷的秘密授意,暗中小心的准备着一切。

    而今日,便是发动的时候,所有这段日子里的秘密部署,将要在今日全面爆发出来。

    大同代王府内,朱桂和平常表现的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心里自己清楚,现在正是谋断大事的时候,外在的表现自然要保持原样,心里的想法岂可随意暴露出来,跟何况是大逆不道谋篡的反意。

    这段时间一来,朱桂秘密调练自己麾下的三护卫,加紧时间准备兵器甲胄等物,要做到一旦起事之时,必须要有精良的军卒队伍来第一时间打下声势发展壮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大同站稳跟脚,随后进一步谋取天下。

    此时的朱桂显然已经将晋王府于燕王府两家算到了自己的计划当中,毕竟他如果没有几分把握的话又怎么可能敢去和这两家联系呢,不然岂不是白白给朱允炆传递消息了。

    可也不得不说,朱桂显然是有些太过于自信了,此时的他还不知道,本以为信心满满的邀请为助力的晋王燕王两家,实际上真正有使者抵达的只有晋王府一家而已。

    并且晋王朱济熺还完全没有跟朱桂搭伙的意图,他可不想和这个脑子已经有些不太正常,精神妄想的王叔走上一条不归的道路。

    不过朱济熺还是念几分亲情的,最起码他虽然知道了来使的意图,可却从来没有让那人有开口的机会,也并没有背地里向朝廷暗中传递消息,反而是暂时将那使者变相的监禁起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不让他离开晋王府回到大同去。

    这样一来朱桂这边如果得知此事,必然是知晓他晋王府根本无意参与其中,那么这等逆天谋反的事又得好好琢磨琢磨了,在没有外援助力的情况下,朱济熺相信自己那位精神不太正常的代王叔也不会真的蠢到靠着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天下的地步。

    如此也算是他朱济熺最后尽了一份心意了,最起码和朱允炆相比,这朱家亲情血缘关系还是在他心里比较被看重的。

    可朱济熺却没有料到,乃至朱桂到现在仍然是茫然不知的状态,实际上朱允炆早早就通过锦衣卫的渠道知道了这件事的全部过程,并且都已经秘密的安排下去,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整个山西布政司现在已是天罗地网,正准备对朱桂这条不安分的鱼儿进行抓捕呢……

    就在朱济熺又一次推脱将代王府的使者糊弄过去以后,突然得知有朝廷使者临府,他这里顿时一愣,心中猛然惊觉怕不是有什么事情被朝廷知道了吧,而最怕的不正是大同代王府的那档子事吗。

    当一名锦衣卫百户匆匆入殿向朱济熺转述朱允炆亲口之言以后,这位晋王殿下差点没有跌坐在椅子上,额头间冷汗密布,身体一时觉得软绵无力,好像失了魂魄似的。

    他可是硬挺着那锦衣卫百户离去,这才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身旁的内侍早就看在了眼里,这时也赶忙上前搀扶起自家王爷,心里也不免跟着担忧起来。

     



第六百九十四章 削藩(四十四)
    大同府跟太原府相隔也并不算远,两地都同属于山西布政司境内,只不过一个hi临北面对长城边关的重要兵镇,一个则是山西最大的州府,整个山西的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可以说太原府就是山西的首府。

    然而这两地各自有不同的代表意义,用途也可不相同,但是说大同境内的驻军就是太原境内的数倍有余,且皆都是百战精锐,多次参与出关作战的悍卒,毕竟大同府的任务就是戍守北地边镇,防范草原上的异族进攻,必然需要重病把手。

    而朱桂一开始的计划,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大同附近的几个卫所,一方面是消弱朝廷的力量,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这样一加一减之下,他在统一整合大同府境内也就容易许多了。

    到那时哪怕是借着晋王府和燕王府的力量,朱桂也有足够的资格站在两家面前,甚至可以说平分秋色都未尝不可呢。

    这般想法其实还真有一定的可实施性,毕竟不管怎么说,朱桂都是大同镇藩王,以前更是主管整个大同的边镇军事力量,虽然在边关北地的声望远远不及燕王朱棣,可是在大同府这个一亩三分地上,朱桂表示自己还是有点人望的。

    到时候虽然说不上是一呼百应,可绝对能做到拉拢一批人加入自己的麾下,再打散一批,想要彻底整合大同境内的军事武装也并非难事,而掌握了大同,那可就间接掌握了整个山西布政司啊。

    再加上晋王府的呼应,燕王府的举事,一瞬间北地边关的两处布政司尽皆易主,到时候南京方面必然大乱,内置西南一地都会跟着出现动荡,到时候天下不稳局势有变,朱桂这般起兵还真的能够搅动一片风云。

    当然了,这些也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不过目前看来,但是晋王府的不参与乃至别朝廷点名告诫,燕王府那里则是根本不知道内情,有蒋瓛的锦衣卫插手,朱桂是别想和朱棣搭上什么话了。

    所以,朱桂现在的下场就是被朝廷治罪囚禁于自己王府之内,并调集士卒看守,而王府本身的宿卫仪卫等,还有朱桂麾下的三护卫尽皆被调离大同府,全部南下去了,到时候怎么处置安排,还要看朝廷的意思。

    而没等朱桂被治罪削夺代王爵位的消息过了多久,不远的太原晋王朱济熺就了解的一清二楚了,并且这消息还是锦衣卫亲自派人送上门来的,定然不会有什么差错谣传。

    此时此刻,朱济熺心里一片后怕和侥幸,多亏了是自己没有参与到这件事当中,也多亏了当初他果断的将那使者交给了锦衣卫处置,早早地表现出置身事外对朝廷言听计从的样子,不然这一次很有可能就不仅仅只是削夺一个代王爵位这般简单了……

    朝廷隐秘而完善的准备,一招出击便击溃目标,整个代王府都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人给拿下了。

    那时朱桂还准备去城外再操练操练士卒呢,却被突然冒出来的众多士兵给团团围住,就在大同代王府的门口,显然是已经埋伏多时,就等着朱桂自投罗网呢。

    而与此同时,在城外的代王府三护卫,这一万多精锐士卒也尽皆被紧急调动的大同左右两卫,云川卫和安东中屯卫这四个卫所士卒强行镇压下来,那些忠诚于朱桂的降临一个不落的逮捕缉拿,士卒被监管,兵器甲胄没收,一瞬间便让朱桂



第六百九十五章 削藩(四十五)
    建文元年四月,齐王,湘王,代王,三位王爵尽皆被废除,其中两位王爷被削夺为庶人,并且被分别囚禁于南京高墙监牢之下,大同代王府邸当中,唯一一个抱住气节的藩王是于荆州湘王府内的朱柏殿下。

    当今天子削藩决心之重,削藩手段之强横,一时间使得大明各路藩王人心浮动,焦虑者有,胆小者有,另有谋划者亦有。

    只不过这一个月之内接连削夺三位藩王,实在是太过于迅速和不择手段了,噤若寒蝉自然不能指代大明藩王身上,可差不多也快要被吓破了胆子。

    这种时候谁不害怕,就算没有实权也不打算和朱允炆唱反调的藩王们也会觉得心中踹踹不安,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成为当今天子下一个削藩的目标,并且看着现在的情势,被贬为庶人已经是最轻的处罚了,更严重的给仍到什么偏僻地方去做野人,那岂不是更惨。

    可不是所有人都又像朱柏那样敢于为气节而死的勇气,他们这些王爷还没有享受够呢,怎么可能而死。

    到时候谁能够那么神情自若的赴死,说起来都是容易的,可做起来哪有那般轻松,胆气胆量这种东西虽然不全是天生,可也有很重的因素来自于一个人的性格啊。

    不过现在呢,朝廷这般做法,虽然说还没有明确的要表示削夺所有藩王爵位,但是人人自危的情势已经出现,基本上都对朝廷产生了负面的情绪,哪怕是那些手中连护卫都没有满编的藩王,也在心里悄悄的变化,从一开始对朝廷坚定的臣服之心,变成了现在的不安,焦虑等心情的集合。

    正值此时,如果出现一个带头的领军人物,必然能够做到整合天下藩王,甚至会成为所有人的表率和效仿的目标,到时候是和朝廷再行商量还是决定一心臣服,都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引领那些毫无主见的藩王前行。

    本来这种人最合适的就是北平的燕王朱棣了,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手中兵马权势,足以位列天下藩王之首,由他站出来引领所有人,那必然会让大家心悦诚服。

    可反之呢,朱棣如果真的站出来,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朱允炆黄子澄等人还巴不得朱棣在这种时候主动挑头站出来呢,他们还正好借此机会对这个削藩路上最大的威胁下手。

    要知道现在燕王府的几位世子和还在南京城里呢,虽然有燕王府的三十宿卫看护,可那时位于朝廷腹地,如果朱棣在这种时候站出来对朝廷表示不满,岂不是完全不在乎几位燕王府世子的安危了吗。

    而且朱棣本人也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十分信奉当初自己父皇的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的决策,也一心要效仿与此,并不会做这个出头鸟。

    别看站出来正位天下藩王的领军人物挺气派的,名声地位一瞬间好像拔高了很多,可实际上呢,朱棣是一点实际上的收获都没有。

    说什么其他藩王的友谊之类的,还有什么第一藩王的称号,这些根本不重要,甚至都不算是什么好事,还会成为朱棣的催命符。

    现在朱棣不站出来出头,光凭着他手中的兵马也足以担得起天下第一号藩王的名称,更别说朱棣还是宗人府的宗令,还是大明宗亲当中辈分最大的一个,那些所谓的美誉,朱棣完全不需要去争



第六百九十六章 削藩(四十六)
    接二连三的削藩,朱允炆也知道事情不能急于一时,当是需要缓一缓才行,以免刺激影响过大,进而导致其他藩王升起逆反心理,对整体的削藩大计极其不利。

    所以在黄子澄的建言下,朱允炆决意暂且停止下一步的削藩计划,稍稍做停歇,而后再行决断。

    原本山雨欲来风满楼状的大明顿时安静了下来,朝廷方面停止了行动,藩王们自然也就没有了担心的地方,反而渐渐平息了心里的慌乱,又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能真正做到这般没心没肺的始终还是少数,为数不多的这几个藩王当中,心里仍然有着担忧的亦不在少数,就说那剩下的几大攘夷塞王,他们所有人都很清楚,朝廷肯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削藩大计既然已经定下,那么相比肯定不是这样简简单单就能结束,古往今来哪次削藩之路会发生进行到一半就放弃的,这岂不是朝廷在给自己埋下祸端吗,只要统治者不是脑子装傻了,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异想天开的局面。

    所以别看现在朱允炆消停了很多,在囚禁代王朱桂于大同代王府之后,朝廷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动静传出来,可实际上这些攘夷塞王们清楚的很,这种短暂的宁静之后,接下来必然是狂风暴雨袭来……

    期初黄子澄的建议是朝廷暂且休息半年左右,留出更多的喘息时间,也好消磨其他藩王的内心,已达到削藩的目的。

    可朱允炆心里着急啊,他毕竟是年少帝王又初临帝位,正想着要壮大自己的皇权威势以君临天下,做出点成绩出来,让所有人都看的清楚,这洪武变成了建文,绝对不是从盛世转向低谷,反而他朱允炆会走出和太祖高皇帝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出来。

    所以,在朱桂吃了两个月的清汤寡水之后,朝廷终于又有了新的举动,停顿了整整两月之久的削藩大计又再一次运作起来。

    对此黄子澄内心是稍有担忧的,不过既然天子心意一定,仔细想想应当也应该是没有什么意外才对,毕竟在锦衣卫的监视下其余藩王府邸中也并没有什么异动,尤其是重点监视的那几个攘夷塞王,他们都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王爷的位子。

    只是这一次齐泰到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应该挑一些手中强势点的藩王继续进行,最好是再从攘夷塞王当中选出一个作为下手的目标,这样才能更好的震慑其余藩王势力。

    可此次不用黄子澄出言反对,朱允炆自己就觉得不应该再对攘夷塞王出手,毕竟已经暂缓两月之久,应该先行挑选一些势力偏弱的藩王处置,这样也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不会一时间闹出过大的影响。

    然而与其说朱允炆是有自己的考虑,还不如说是他看准了黄子澄计划的多次实施成功而下意识的选择和他一样而已。

    不都是先以势力弱小的藩王为目标吗,这种事情本就不难学,总不可能每一次都让黄子澄给他提意见吧,好歹朱允炆也是大明天子,这心里总是接受臣子的意见而自己毫无什么主意,朱允炆也是有些不太自在呢。

    现在好不容易反驳了一次黄师的建议,从原本六个月的缓冲减少到了两个月,又准




第六百九十七章 削藩(四十七)
    可原本征服云南之时,朱元璋便已经将自己的义子沐英留在了云南布政司镇守,目的就是防范当地的土司还有大理国旧党和蛮夷势力,也只有沐英统率大军才能够让朱元璋真正放心。
1...151152153154155...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