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军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冼青竹




第七百七十三章 怀来之战(下)
    正在宋忠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的耳边突然传来几声低语,转头一看,却是几名值守的士卒在细声议论着什么。

    本来宋忠这个时候心情就极差,偏偏又碰上这种有违军纪的事情在自己眼前发生,他怎么可能不气,这边要上前管一管。

    可随后这两名士卒低声议论的内容却让宋忠脚步一顿,没有立刻上前呵斥他们。

    原本宋忠还以为此二人议论的是什么琐碎小事,没有专心于军事值守,这才打算将其二人训斥一番以表示惩戒。

    可这仔细的听了听,宋忠才发现这两个士卒悄声议论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巧合在于两人虽不同村却是同乡,这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共同的话语,一谈论起来,免不了就要说到家乡的问题上。

    是啊,南地将士们背井离乡驻守在北地,时间短一些倒也无妨,可是时间久了,难免会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父母亲人,心中一时感慨也在情理之中。

    鉴于是议论此等事情,虽然也是触犯了军纪,不够宋忠到没有真的打算惩戒两人的意思,只是微微的咳嗽一声,让这两个士卒惊醒,便放过了他们。

    这说起故乡,宋忠也有些怀念自己的家乡了,这想一想,自从从军到现在,宋忠经历了很多,也去了很多的地方,却是一次家乡也没有回去过,哪怕是带着大军从自己家乡绕过,也因为身有军务而只能遥遥看上一眼而不得入。

    现在宋忠除了每年的书信意外,和家里的亲人还真的甚少见面,也不知道在老家的老父身体状况还好不好啊……

    正在宋忠唉声叹气的时候,突然之间,他的脑海当中灵光一现,猛然抓住了一个关键性的要点。

    他思念自己的父亲,那两个士卒思念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这不正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换句话说,在这怀来的士卒哪个家里没有亲人的,孤儿始终都是少数的存在。

    而他现在担心的原燕山三护卫的三万士卒,他们不一样也有家人可以思念吗,这种牵挂可不会因为他们在北平就减少几分的。

    再者说了,之前宋忠可是带着他们屯住开平,后来才转移到了怀来,这么久的时间里,为了保证突发事件的应对性,这些士卒可是一次探亲的机会都没有。

    思乡思乡,思念家人,这种心情谁都会有,那三万士卒有怎么可能例外呢,而宋忠正是打算从这上面下手。

    让这些士卒回到北平去探亲,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另外说了,他这里正需要人手,万一放跑了都被朱棣收拢回去,这岂不是资敌的行径。

    所以宋忠想到了另外一个主意,虽然有些阴损,但最起码现在在他看来,肯定是行之有效的,最起码这成功概率也在八成之上。

    而能够让这三万士卒甘心为宋忠一战,甘心于旧主朱棣为敌的,宋忠的办法就是拿他们的亲人做文章。

    现在不是一点北平方面的消息都没有吗,这些士卒的亲人家属不是北平城人就是北平周边的那些。

    虽然不至于三万人家都是如此,可这比例上也是占了绝大多数的,而多数往往影响着少数,宋忠只要拿住这一点即可。

    没有消息可以说好也可以说坏,只要在宋忠这里将事情稍稍的改编一下,反正也没有明确的消息传过来,所以到时候宋总将这些在北平的将士亲属已经遇害的消息散播出去,那么凭什么还不



第七百七十四章 平燕布政司(上)
    被知晓了计划的全部,怀来在朱棣的眼里基本上已经是囊中之物再无什么困难可言,更会收拢自己的旧部将士,还会多一些降卒壮大自己的势力,简直是不要太爽啊。

    在居庸关休整一段时间,顺便等着那些士卒的亲人们到来,朱棣直到七月十六的这一天,才带着八千精骑和一众百姓男女老少们赶到了怀来这里。

    看着这些杂乱的人群,宋忠有些摸不着头脑,难不成燕王朱棣还要驱使百姓作为肉盾进攻不成?

    难道朱棣就不怕这样会失去了民心,闹得北平等地民生哀怨四起,他根本就没有办法统治吗。

    不过不管朱棣是搞什么鬼,宋忠还是决定下令出战,而且还要一鼓作气击溃敌人,自然就是首先派出才刚刚被他激发起士气的原燕山护卫们了。

    早就准备好,磨刀霍霍的将士们,一听朱棣就在外面叫阵,他们哪里还忍得了,巴不得立刻冲出去砍杀自己的仇人呢。

    眼见着群情士气高涨,宋忠满脸喜色,已经觉得朱棣败亡之日就在眼前了,大手一挥便命令士卒出击。

    一群嗷嗷叫的士兵举盾持刀列阵而出,一个个眼神里带着仇恨且怒说中烧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远方朱棣的帅旗,只等着主将一声令下,便大喊着冲上去拼命,为自己的家人们报仇雪恨。

    可还没等他们彻底摆开阵势,从朱棣的阵前却突然传来一声声的呼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什么声音都有。

    叫爹的,叫儿子的,叫兄长叫夫君的,乱糟糟一片,搞不清楚的还以为是什么认亲大会的现场呢。

    这一声声呼喊顿时打乱了宋忠麾下士卒的阵脚,等到这些人定睛一看,发现朱棣阵前全是一些百姓装束的人,而这些人正卖力的朝着这边喊叫着什么。

    远远听着名字,宋忠阵营这里好一阵骚动,原属于燕山护卫下的士卒们有很多人都听到了呼喊自己的声音,这绝对做不得假。

    一瞬间,原本严密的阵型呼啦一下乱了起来,士卒们争先恐后的张望着,寻找呼喊自己姓名的声音来源,正是对面的阵前百姓当中。

    等待自己观察这么一招,燕山三护卫的这些士卒们顿时发现,那对面正卖力喊叫的人不正是自己已经被杀害的亲人们吗!

    宋都督明明说自家的亲人早就被残暴的燕王朱棣给杀害了,怎么可能还会出现在这里呢

    难不成他么看到的都是幻觉还是朱棣特意找来的相似之人以假乱真

    可一个两个的相似尚且可信,但是这么多人,成百上千数万人的相似之人,难不成天底下的面貌之相有这么重合吗,简直是在开玩笑好吧。

    所以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明摆着就是宋忠撒谎,将他们都给诓骗了,目的就是为了激起他们的士气,和对朱棣的仇恨心理。

    这样一来双方作战的时候他们就不会顾念旧主之情,反而还会因为面对的是仇人而拼死杀敌,这如意算盘打的是真响亮啊。

    士卒们可不都是傻子,他们很容易就猜到了真相,一瞬间,这三万人的脑袋纷纷回头看向了后方的宋忠,一个个眼神里充满了被欺骗的愤怒,杀气腾腾的样子好生吓人。

    眼看着事情败露了,宋忠这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上,脑门上全是汗水,擦也擦不干,尤其是被这数万双眼睛死死地盯着,宋忠是连动都不敢动一下,生怕引起什么连锁



第七百七十五章 平燕布政司(中)
    不过生气归生气,朱允炆也很清楚,自己在这京师皇宫内再怎么发火也没有用处,反而还只是累了自己的身体得不偿失。

    眼下最要紧的自然就是速速下旨征调人手,将反叛的燕王朱棣剿灭于萌芽之中,不给大明带来进一步的祸害。

    不,现在已经不应该叫朱棣为燕王了,在朱棣那份靖难的文书送到京师之后,朱允炆便已经决定将其燕王爵位废除,贬为庶人,斥责其为大明罪人逆反贼子,天子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实际上,朱棣托姚广孝写的那篇靖难文书说的实在是有些过分了,其上将黄子澄,方孝孺,齐泰三人全都给画作为逆乱朝纲的罪臣,是奸佞邪魅只会期满圣上为祸天下的贼子。

    这样还不算完呢,毕竟朱棣是打着太祖组训,清君侧靖国难,那么朱棣必然是要向朝廷公开要人,那意思表现再清楚不过了。

    说什么让黄子澄,齐泰等人立刻束手就擒自缚谢罪,为太子,为大明天下人谢罪。

    使得朱棣站在一种道德的制高点上,语气里充满了大义凌然的味道,搞不清楚的还真以为他是那义正言辞,忠肝义胆的国之忠臣义士呢。

    而实际上呢,姚广孝这么些,到了朱允炆的眼中,与其说是在痛骂黄子澄,还不如说是在骂他这个大明天子更直接一些呢。

    虽然语句当中是一点都没有说到朱允炆昏庸的意思,可是这其中暗藏的含义,哪句话都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就是在说他朱允炆昏庸无道不知贤达,反而宠信佞臣贼子霍乱朝纲吗。

    这话搁在自己的头上,换了谁都忍不了的好吗,更别说是堂堂大明天子朱允炆了,如果他真的忍了这口气,那还有什么脸面做这个大明的皇帝宝座,早点退位让贤也免得再出更多的丑事。

    所以在直到朱棣反叛之后,朱允炆所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削夺了朱棣的爵位,将其贬为庶人喽。

    并且立刻调集可用的大将,统率京营护卫这些精良悍勇之士,去北上将朱棣这等逆乱贼子生擒活捉了。

    至于选择谁作为此次统兵作战的主帅,朱允炆思来想去,发现在他的意识当中,所知道的大明那些有勇有谋的强将基本上已经都被自己的爷爷给杀了个干干净净啊。

    基本上除了病死的那些,剩余大部分要么早有自知之明告老还乡,要么就是被太祖高皇帝作为替自己皇孙铲除皇权路上的绊脚石给碾碎了,一点渣渣都没有剩下。

    导致朱允炆现在转圈一看,大明开国三十二年,那些个跟随太祖高皇帝打江山的人基本上是一个都没有剩下了,全都被朱老爷子先一步给送到阎王爷哪去报到了。

    整个大明的军方,现在能拿的出手的人,也就只剩下一个被先帝留下当做顾命大臣之一的长兴侯耿炳文了。

    也就是除了耿老将军之外,朱允炆居然连一个老资格,军功足够,战绩可看的宿将都没有了。

    当初太祖高皇帝杀的人太多太多了,胡惟庸一案牵连了一大批,蓝玉一案更是直接对着武臣勋贵的体系动刀子,连颖国公傅友德都自裁于百官面前,算是彻底干干净净没剩下什么。

    算起来,太祖高皇帝杀掉的这些人都是他看起来对自己皇孙,也就是朱允炆继位有威胁的存在,哪怕是一丁点也不可以容忍。

    而之所以先帝留下耿炳文一人,不是耿老将军



第七百七十六章 平燕布政司(下)
    实际上,朱允炆就算是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并且将京营最精锐的十万将士抽调给他调遣,统率北上。

    在心里头也没有太将朱棣的造反一事给放在心上,恼怒归恼怒,他只是气氛与朱棣的不识时务,还真的不太担心朱棣能够有什么起势的意思。

    北平一省之地才多大,更别说朱棣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攻占整个北平行省,能够占据北平周遭地区已经算是他朱棣很厉害了好嘛。

    朱允炆这么想倒也是没错,朱棣的的确确没有太多的人手,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攻占整个北平行省,所以他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北平周边的军事重镇,以此来缔结一个防守网络,这样才更有利于之后的发展进程。

    可朱棣想的北平周边和朱允炆理解的北平周边那可不是一码事啊。

    在朱允炆的意识里,自己那位四叔靠着手下的人马能够打下通州平谷等地就已经是不错不错的了,至于居庸关蓟州等重镇,均有朝廷大军驻扎,更别说居庸关后面不远就是怀来的宋忠,撑死了打到居庸关城下朱棣也就力竭了,应该没什么好担心的。

    所以在大军出征的时候,誓师大会之上,朱允炆虽然表现的很好,但说话的语气当中仍然免不了对北平方面的轻视,尤其是在他说完一句‘不要让朕背负上杀害叔叔的罪名’之后,便立刻去找方孝孺研究《周礼》《周官》等记录周代的书籍去了,方孝孺那种过于理想化的文治对于朱允炆而言也有不小的吸引力,这段时间他们俩可总是在一起议论纷纷的。

    朱允炆下令说的轻巧,可是到了耿炳文之里就有些难办了,可那毕竟是天子的金口玉言,怎么可能做不得数,也就是说,耿炳文此次北上剿灭逆贼燕军,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圆满完成任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朱棣不能有事,不然就是让天子失信的罪名,这耿炳文可不想背。

    然而过于低估一个人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对于自己不甚了解的一个人,那可能就会造成一些令人难以想象的问题。

    在耿炳文带着朱允炆的诏书,率领前部十万先行奔赴真定建立平燕布政司不久,关于北平方面的情报又再一次送到了朱允炆的龙案上。

    这一回,可是一份很详尽很详尽,关于朱棣占领整个北平城之后的所有军事动向,包括此时已经被朱棣攻占的城镇等等,全都列在其上。

    而这一次,朱棣也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朱允炆,他眼里的北平周边和朱允炆眼里的北平周边到底是有多大的区别……

    在朱棣拿下怀来的第二天,另一方由张玉等人率领的军队拿下了永平府,几日之后,朱棣为了防止自己那个朱权皇弟立场问题,所以先一步动手,布下计谋,让松亭关守将刘真误以为副将卜万意图投靠自己,背主献关,离间之下让刘真将卜万下狱,在还没有发起进攻之前便断了松亭关一臂。

    这样松亭关自己难保,大宁方面暂且安全了下来,朱棣设想的北平周边防卫网略也算是彻底的布置完成了。

    他算是满意,可朱允炆呢,又一次快要气炸了,真是没想到朱棣居然这般无耻,却也表现出作为敌人的朱棣着实有些厉害。

    而这一次朱允炆收起了他心中的轻视,决定加派支援于耿炳文,务必要一鼓作气的将朱棣拿下,不要节外生枝。

    原本定下由



第七百七十七章 真定之战(上)
    平燕,平燕,讲究的便是平灭燕军,平灭燕王,直白一些的理解就是干掉燕王朱棣就对了,所以才有这平燕布政司。狂沙网

    可朱在大军临出发之际,给耿炳文的明示可说了不需杀害朱棣,这不就是打着活捉的意思吗,如此命令下达给平燕布政司,说是矛盾呢,倒也算不上,但对于耿炳文而言,这命令的确是有些令人难受。

    因为这命令本就很奇怪,人家朱棣都摆明了车马要和朝廷硬杠到底了,怎么你朱还顾忌着自己的名声,还不想背负杀害叔叔的罪名,这是不是有些太多余了。

    要按耿炳文的意思,到了前线平燕布政司所在的真定,首先就是摆明阵势,将大军布置紧密防线凑齐,先做到遏制朱棣的进一步路线,然而再确定具体的事实方案战略部署,最后再决定改怎样进军威bi)北平,以达到平燕的真正目的。

    可这不伤朱棣的命令一下达,耿炳文就很犹豫了,最直接也是最险的,找一个神之士在战场上悄的干掉朱棣就已经行不通了。

    这个计划便是在耿炳文看来能够最快需解决北方叛乱的方法,可皇命所致,就算计划再好也不能用,端的是有些憋屈啊。

    不怕为君者无能,就怕无能之君还要多事,总是给真正指挥作战的将帅们下达一些奇奇怪怪的命令,让人一脸懵bi)不说,搞不好哪一步走错了还得要背负上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呢。

    然而现在想这些也没什么大用处,在前往真定的路上,耿炳文更多也只不过是脑海中设想一下罢了,没有真正的抵达真定,没有真正见到燕军战斗力之前,一切的一切都是没有根据的胡乱猜测而已。

    不过等到朱又加派十万大军于北伐大军的时候,老将军对此到是十分的满意,毕竟手下可用之兵自然是越多越好,到时候以势压人岂不快哉。

    而关于燕军这段时间的动向,自然而然的也传到了耿炳文这里,使老将军原本还有些松懈的精神不由得紧张起来。
1...167168169170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