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宋之小人物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小小小唯
唐英很平常地道:“以前陆大人任知县时,没有帮手,什么都要自己去,郭蒙便找了仵作去学。”
“那你会吗?”
“我擅长杀人,郭蒙擅长问话。”
刑讯逼供?楚玉忽然想起原来的怜怜,能得到有用的口供还不带血,这可真是一门技术活!
郭蒙那么厉害,在她身边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
“英娘你杀过人?”
“嗯。”唐英轻描淡写道:“当时陆大人所在的县比较贫困,匪寇不绝,他初上任时多次剿匪,我、郭蒙和陆遥都见过血。”
又看了一下楚玉:“怕了?”
楚玉嘿嘿笑道:“我又不是土匪,为什么要怕你?陆大人也……”
楚玉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唐英点头。
楚玉倒是没想到,原来陆知安这么厉害。
文武双全啊!
话说这时候的能人是不是都是这么厉害?
还是就极其个别都被她遇上了?
又是一年的清明。
早起时还是风和日丽,午后便下起了迷蒙细雨。
四为楼内。
池映易午憩后刚起床,就看到秀秀急匆匆地从外边回来,见着池映易坐在梳妆台前,便笑着站在她身后给她绾发。
池映易看着铜镜中满面笑容的秀秀,轻声问她:“成了?”
秀秀点头,将梳子放到梳妆台上,目光与铜镜中的池映易对视:“爷,不若我做了自梳女,一辈子伺候爷罢?”
她脸上虽然带着笑,眼里盈满眼泪,渐渐的,眼眶盛不下,便顺着腮帮流下来。
她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池映易。
池映易握住她搭在自己肩膀上的手,不说话。
扭曲的铜镜里,映射出俩人扭曲的脸。
陆知安今日休衙,正在书房里看书,就听到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
不多时,书房的门被敲响,陆遥走了进来。
“有要事?”陆知安分了一点心思给他。
“宁二娘上山踏青,一不小心与随身侍女一同摔下山,当场就没了。”
陆知安将目光移到陆遥面上,思量一番问他:“池映易做的?”
陆遥一点头:“出面的是她身边的侍女,趁着宁二娘不注意将人推了下去。”
“可有其他人看到?”
“清明时上山的人不在少数,宁二娘又是与宁余氏一同去的,虽途中被人故意冲散,又将人引到了偏僻的地方,倒也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人看见。”
陆知安冷道:“池映易是愈发的无用,这么一点事都能破绽百出。”
陆遥问:“接下来我们怎么做?”
陆知安将手中的书放下,轻敲了两下桌面:“将事情处理好,别牵扯到她身上,毕竟酒楼现下还需要她。”
“宁世远那边……”
“楚玉现下已是校尉,他亦不敢随意动手,并不用在他身上多花心思。”
陆遥听了吩咐正要躬身离开,又直起身道:“宁世远身边有一位名叫宁清的小厮,动作倒是有些让人有些心疑。”
见陆知安看着自己,便道:“他似乎特意与一些人做接触,我原也并没有留心,只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了他的手心,有很厚的老茧,才注意到他。”
“武人?”
“是,且为人很是警觉,跟踪过两次,都被他甩脱了。”
“他什么来历?”
“并没有可疑,只是很普通的一个小厮,年幼时家里困难,便被卖了,又辗转了几户人家,去岁宁世远置办宅子,才被买入。”
“那些人家卖掉他的原因是什么?”
陆遥蠕动了两下嘴巴,最后轻声道:“媚主。”
陆知安皱起眉头:“问过那些人家了?”
“问过,长相身高倒是能对上,只那人原并没有接触过武学,想来也是,一个只知媚主的小厮,又怎么会刻苦习武。”
“你怀疑真正的宁清被人杀了夺了身份?”
“便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
陆知安又敲打着桌面,许久,房间里只有“咚咚咚”有节奏的敲击声。
半晌,陆知安才道:“先将宁二娘那边的事情处理干净,再查那个宁清,思文那边也去封信,让他注意着点宁府。”
陆遥应了一声,又等了几息,见陆知安并没有其它吩咐,才躬身告退。
陆遥离开后,陆知安再没有心思看书,只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
谁会如此费尽心思特意在宁世远身边安插人进去?
他不过是个小小的御马直骑兵,并不能接触到什么大事。
难道是为了身为国子监祭酒的余老爷子?
是原先曹天磊身后的人?
亦或是其他藏得更深的人?
又想起李端懿与他说过的话。
忽然有些后悔将楚玉带到汴梁。
若是在某城,大约不用受如此多的罪罢。
又想到当初在四为楼,萧洪昼在楼下遥向自己敬的那杯酒。
是没藏乞卫,还是萧洪昼?
(iishu)是,,,,!
第251章 朝堂风云
【】(iishu),
赵祯精简人员一事在几位官员或被发配,或被停职后,算是告一段落。
只三司人浮于事的境况并没有好转,仍是人满为患。
时任开封府知府范仲淹曾是谏官,做事爽直,上书言事,针砭时弊,俱是据理以争,毫不畏惧。
其实楚玉觉得这种性格太刚,有时候并不是件好事,却又从心底佩服这样的人。
正是有了这些无所畏惧的人,才点亮了黑暗中一盏盏的灯,照亮着迷糊的人前进的方向。
也因耿言直行,有许多人对范公是又恨又怕。
因着精简人员一事,范仲淹在朝堂上与首相吕夷简针锋相对多次。
吕夷简身为首相,执掌朝政,又因赵祯对他多有信任,朝廷内外许多官员的升迁都掌握在他手中,因而一些人因巴结他而得晋升,触怒他而遭贬谪。
更有甚者,当初郭皇后被废,上书要求赵祯多加思量的折子,都被他扣下,并未到赵祯手上。
在勤政殿与吕夷简对峙多次后,范仲淹干脆绘制了一副《百官图》,递交给了赵祯。
图中对近年来官吏的升迁进行描绘,指出官员升迁中的不公平现象,哪一些是正常升迁,哪一些是吕相视个人心情提拔的。
范仲淹一上书,赵祯原本很是重视,只图中所有矛头直指吕相,便叫人将他召了过来。
吕相并不知赵祯所为何事。
参见过后,赵祯便将此图递了过去。
吕夷简打开硕长的纸张一看,脸色顿时变了。
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
哪一条坐实了,都关系着他的官场命运!
“陛下!”吕相跪在地上:“臣下为官多年,亦在陛下身边多年,臣下的品性如何,陛下难道不知?”
吕夷简确实为大宋做了不少实事,甚至当初赵祯生母李宸妃身死,亦是吕夷简劝谏了刘太后,才能好生入土。
赵祯忙亲手扶了他起身道:“吕相为大宋江山平稳,实是做了不少事,只范大人这图,所画所讲,俱能与之对应,此事不仅关系吕相,还关系着这朝廷大半官员。”
吕夷简道:“范大人离京多年,并未在京中官场多留,其中多少的官员,他并不熟知其为人秉性,不过是听了别人以讹传讹罢了。”
赵祯倒是想起,范仲淹确实常被调迁,去岁才被升入京中。
“且范大人做事迂腐,喜好夸夸其谈,虽有一些小名声,却名不副实。陛下若是不信,倒是可以传召其他大臣询问。”
范仲淹在京中的人脉关系地位,哪里是经营了做多年的吕夷简的对手。
且吕夷简是首相,掌握着官员的升迁,又有多少人肯为了范仲淹而得罪于他。
赵祯笑道:“你我君臣多年,哪里会因为这点小事便起了隔阂?”
遂让吕夷简下去了。
吕夷简转身就将《百官图》推了出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朝堂因为一副《百官图》而引起剧烈的震动。
但大多却是叫骂声。
既得利益者,又怎会为了损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声?
《百官图》的风波在赵祯的无视下,本应渐渐平息。
只范仲淹做事实是太过耿直,见赵祯不予理睬,便又上书。
连着上了四篇折子,一篇比一篇言辞激烈。
毫不掩饰地对吕夷简的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
赵祯也是无奈。
折子里不仅说了吕夷简,还顺带隐晦地骂了他。
面对范仲淹激烈的言辞,反应过来的吕夷简倒是慢慢地蓄力,准备对付他。
吕夷简在赵祯身边多年,熟知他的性子,什么事情他无所谓,什么事情是撩了他的龙须。
他一清二楚。
于是,吕夷简开始反击。
上书说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无论什么朝代,“朋党”一词绝对是帝王的死穴!
赵祯对此很是头疼,私下里问周公公:“范大人再次入京不过一年,真有那么大的本事结党营私?”
周公公道:“奴才哪里知道这个,不过文人的事,倒也需要文人来解决,每次的科考,不是兴起什么‘同年’?可与此有关?”
同年,同一年中了进士之人。
新入官场,到底有不少的新人心里无措,又有上司老人等无事生非一番,这些新人便会团结起来。
又因一同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彼此心中很是容易心生好感。
赵祯头都大了,这可不是小事!
便问了吕夷简,此事可当真?
侍御史韩缜本就是吕夷简一方的人,见赵祯如此言行,又猜度着吕夷简的心思,便上书建议朝廷彻查,同时严令官员越职论事。
赵祯本就不欲在此事上多加纠缠,便点头应允。
很快,范仲淹的朋党名单便出来了。
陆知安赫然在例。
名单不长,可也不短。
赵祯甚是震怒!
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
楚玉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还在庄子上与小孩子们玩得开心。
只见一骑从远处直奔而来,越过府邸,直到最里面才停在楚玉前面。
马上的是陆遥。
楚玉很是惊愕。
她很少看到陆遥这么无状的样子。
在初夏的天气里,浑身是汗,满面的尘土,狼狈万状。
楚玉忙问他:“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陆遥翻身下马,他的手被缰绳勒破了皮,汗水浸上去,火辣辣的疼。
他也顾不了那么多,直接将楚玉拉到一边:“范大人出事,陆大人让我告诉你一声,早做准备!”
楚玉心头是懵的,范仲淹大大这才几岁,“庆历新政”还没有过,怎么就出事了?
她忙要问详情,就看到陆遥很是顾忌地看了其他人一眼。
楚玉忙将他带到府邸里,又让郭蒙和唐英亲自守着门口,问了详情。
等问清楚后,楚玉倒松了一口气,不过是贬谪而已,反正范大大还是会回来的。
遂她安慰陆遥道:“且不用担心,官场沉浮是很常见的,陆大人是个有能耐的好人,他必定不会有事的!”
陆遥将信将疑。
陆知安的名单一被挂上去,就马上让他通知了陆府与楚玉。
楚玉肯定的语气安慰了他,他擦了一把脸,便告辞了。
说不定陆老爷子会有什么法子呢。
(iishu)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