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宋之小人物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小小小唯
第252章 屋漏
【】(iishu),
楚玉虽安抚了陆遥,到底还是有些担心,送走陆遥后,干脆收拾好东西带了人回城去。
至少城里的消息会更灵通些。
然而事态的发展,远比她所以为的更加严重。
吕夷简身为首相,又经营了这么多年,势力更是树大根深,谏官御史并不敢上书,唯有集贤院校理余靖冒死进谏,被贬为筠州酒税。
馆阁校勘尹洙与范仲淹亦师亦友,视为朋党,贬为郢州酒税。
同为馆阁校勘的欧阳修,贬为夷陵县令。
………………
一时之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连上朝时,都目不斜视,各官员见面时,只对个眼神便罢。
好在宋太祖曾立下了誓碑,传召子孙,后世有为帝王者,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这些人才只是遭遇贬谪罢了。
景佑三年五月初,已过了立夏,尚未至端午,天气愈发的热。
范仲淹只带了两个随身小厮,一辆马车,即将离开汴梁,去往饶州。
汴梁城外十里亭。
亭里站立着俩位穿着便服的中年男性。
一靛蓝一深青,都是文质彬彬美髯公的模样。
正是天章阁待制李纮、集贤校理王质。
范仲淹下了马车,与俩人寒暄几句。
在这个人人对他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这俩人能来送行,足以见其情谊。
尚未道别,便又有一马车从汴梁方向行出,直往十里亭而来,停在几人的马车旁边。
并不起眼的车舆,那匹马倒是不俗。
亭中几人都猜度着来者何人,却见一双白色的绣花鞋冒出来,接着是一位穿着打扮毫不出众的小娘子迈下车。
后边跟着一位身穿灰淡蓝色劲服的年轻妇人。
楚玉一下马车,便抬头看着亭中众人,脸上带着笑疾步走到几人面前。
先是行礼,然后笑着对范仲淹道:“我还担心会迟了,紧赶慢赶,还好赶上了。”
范仲淹与楚玉不过一面之缘,却对她非常有印象。
毕竟不是每个人在初见面时便要他的字。
“小娘子前来,可有要事?”
楚玉笑道:“送行!”
说的铿锵有力。
还未等几人反应过来,楚玉又对王质俩人行礼:“我是四为楼的楚玉,俩位大人有礼了。”
她本来习惯性地想推销一下四为楼,又觉得情景不对,便又对范仲淹道:“范大人前去饶州,山高路远,我便准备了一些干粮,还请范大人不要嫌弃。”
范仲淹正想推辞,楚玉已经示意大武将马车上的东西搬下来,交给范仲淹的小厮。
很大一个麻布袋。
范仲淹看着楚玉闪着期冀的目光,推辞的言语便说不出来。
楚玉道:“不过是庄子上自产的一些东西,并不值当,范大人不嫌弃便是。”
以范仲淹的官职俸禄,他根本就不会缺银钱,楚玉若是送那些东西,他也不会收。
范仲淹笑着颔首:“那便多谢楚娘子好意。”
那小厮才将东西放到车上。
楚玉回以一笑,又道:“陆大人并未前来送行,还请范大人莫怪。”
范仲淹理解道:“说来此次亦是我连累了众人,范某深感不安。”
“不是的。”楚玉摇头:“陆大人与其他一些大人还在那跪着呢。”
从早朝结束便一直跪在崇政殿前,虽只几人,倒也让赵祯和吕夷简暗怒。
楚玉并不推崇这种方式。
有点类似胁迫。
以弱者的姿态强求对方让步。
并不是什么好方法。
还不如直接上书痛骂赵祯几句还爽快一点。
若是那样,受罪的又不是自个的膝盖。
还是陆遥在宫门口等着送陆知安去开封府,等了半天没见着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事,暗想了一番,又让人与陆府和楚玉说了。
范仲淹抚须叹道:“几位大人这又是何必?”
王质俩人本因送行的只他们,心里对各官员有些不满,此时倒是有些感概:“原以为我们便是重情义,与那几位大人比起来,倒是不值一提。”
李纮道:“范公正直无私,敢说敢言,为臣之道,莫过如是!”
楚玉道:“政局一事,并无对错之分,不过所在立场不同。且我相信,范大人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此时不过一时挫折,他日定凌云壮志,腾飞于天。”
范仲淹本因此事有些挫败,闻言,心境却似开阔了许多。
眼见时辰已不早,楚玉便道:“范大人与俩位大人或有话语要说,楚玉便不打扰,只愿范大人此去一路平安,万事顺遂!”
说罢又与几人行了礼,方才离开。
李纮道:“这位小娘子便是在京城颇有名气的才女?”
他也略有耳闻。
范仲淹摇头道:“并不是。只能说出此番话,想来也是个剔透玲珑之人。”
又感慨一番后,便与俩人告别。
马车行驶在官道上,摇摇晃晃的。
等到了歇马亭休息时,那小厮才将楚玉送的麻袋打开。
东西不少,真如她所说的,都是庄子上的东西。
葡萄、寒瓜、桃子等水果。
还有一些干粮。
价值不菲。
倒是比金银更得人心。
楚玉并没有回庄子,仍是进了城。
庄子上的事情都交给郭蒙和邹子文,楚玉便只要顾着城里的事情便好。
好在高老汉与何大几人并没有要做什么的意思,仍旧老实地待在庄子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外人看来,就遇与陆知安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陆知安若是有个不对,她也讨不了好。
所有的事情,并没有因为范仲淹的离京而尘埃落定。
西京留守推官蔡襄与欧阳修是好友,年轻气盛,见此情形,心中不平,干脆写了《四贤一不肖》五首诗。
四贤诗称赞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人为贤人,
一不肖则是痛斥落井下石的右司谏高若讷。
一时之间,京中民众争相传抄。
连萧洪昼都拿了一份。
事情愈发闹大。
忠言逆耳。
赵祯被搞得头都大了。
一声令下,在崇政殿前跪了两天的和官员,都被赶了出去。
没想到第二天,那些人吃饱睡足后,又跪下去了……
赵祯是大怒。
该贬的贬,该撵的撵。
身为带头人的陆知安,则是被下了大牢。
(iishu)是,,,,!
第253章 连夜雨
【】(iishu),
楚玉得知陆知安被下了大牢,有些不敢置信。
这就是一只老狐狸,虽然做人做事没那么圆滑,却也没那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就这么轻易地入了别人的瓮?
这还是她认识的陆知安吗?
她连忙带了唐英去陆府。
陆府里愁云惨雾,与当初陆言安失踪有的一比。
楚玉进门时,见着陆李氏正坐沉默着在上首,脸上没了往日的笑容。
见了楚玉也只淡淡地点点头。
楚玉直奔主题:“老夫人可知道其中详情?”
“并不知道,昨晚他一回家就进了书房,我连他的面都没见着,哪里能想会出这事!”
说话间已是连声叹气。
楚玉道:“先别着急,我们盘算一下,老夫人可能向宫中递牌子?”
陆李氏点头:“已是递了牌子,可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得了太后娘娘的召见。”
她不过是四品的诰命,往日里也不是递了牌子就能入宫的,如今想来更是艰难。
“那其他夫人哪里呢?可能走动打探?其它且先不着急,问清楚陆大人现下是被关在哪里,可能探视,若能与他见一面,或许知道缘由。”
“老爷已是去寻了人探问。也不知他为何要这般做,都说京官难做,却没想到会有此一劫!”
说罢捶胸顿足,唏嘘不已。
旁边李姨娘忙拍拍她的背,给她顺气。
楚玉安慰道:“等老太爷回来,找着了事情缘由,我们再行定夺,老夫人也不要太过着急,且放心,陆大人不会有事的!”
陆李氏只摇头叹息。
楚玉也并不再劝,都焦急地等着消息。
眼见天快黑了,陆叶氏却先进了门。
一进门便跪哭在地,荆钗微乱,脸上涕泗交加,完全不顾仪态抽抽噎噎道:“父亲不欲我打听官人之事,多番纠缠仍不肯泄露半个字,我实是无法,求婆母想想办法,救救思远!”
陆李氏怔怔地看着她,半晌才哆嗦着扶了她起来:“倒是难为你了。”
陆叶氏摇头,反倒扶了陆李氏坐下,见着旁边站着的楚玉,似是不好意思,微转过身用手帕擦了脸。
到了掌灯时分,有婆子点了烛火,陆老爷子还未回来。
厨房里的丫鬟进来,道是说饭食已经备好,可要传上来?
陆李氏起身道:“事情不过刚开始,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尚要不短的时日,别到时候思远无碍,我们倒病倒了,先用膳罢。”
陆叶氏和李姨娘一人一边扶着她,往旁边的侧厅而去。
楚玉与唐英跟在身后,见她昂首阔步,很有官家老太太的风范,与往日并无二样。
似是已从陆知安一事的打击中站了起来。
尚未落座,便有小厮禀道,说是老太爷回来了。
陆李氏急切地转身,看着陆老爷子正步履匆匆地进来。
“如何?”
陆老爷子摇头:“已寻了不少人,有好些连门都没摸着,就算是进了门,也是推三阻四,并不肯说原因。”
楚玉问道:“可知陆大人入狱的罪名是什么?”
陆老爷子坐在一旁的凳子上,他奔波许久,人又上了年纪,心里压力又大,很是疲惫。
“还不就是老一套,朋党。”
“可是为什么陆大人的责罚与他人不一?”
“殿前失仪。杀鸡儆猴罢!”
殿前失仪其实是个活动空间很大的罪责,运气好碰到赵祯心情美妙,那便相安无事,运气不好碰到赵祯想要捉刀,就变成了陆知安如今的下场。
楚玉也无法。
陆叶氏哭哭啼啼道:“可知官人被关在哪里?可能探视一二?都说牢里苦,他怎么能受的住!”
楚玉忙咳嗽两声,已为时晚矣,陆李氏几人的脸色在昏暗的光线中,愈发的难看。
“只说是入了大牢,是在大理寺还是刑部,亦或是开封府,都不知。”
楚玉忽然有一点疑惑。
陆知安入狱一事太过蹊跷,且很是隐秘。
真的是因为朋党一事而受了连累?
很快,楚玉便将那一丝的疑惑抛到脑后,快速地盘算了一下自己的人脉,打算尽快将陆知安捞出来。
他在里面多待一天,四为楼就有可能面对更多的困难!
兴平郡主与汝南王府这两家是绝对不会沾这件事。
这两家都是赵祯要防范的,且赵祯正在怒火上,此时进言,无异于火上浇油。
他们没必要为了一个陆知安将自己卷进去,得不偿失!
杜振是赵祯安在她身边看管她的,只要楚玉不是要逃跑,他绝对不会管她要做什么。
难道又要去找李端懿?
楚玉并不是很愿意将他扯进此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