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正统天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聿天

    信的内容也很简单,甩锅。具体而言,就是把倭寇的锅甩到日本的脑袋上,毕竟正牌的倭寇之所以能够在小规模战争中压着寻常的大明卫所士卒揍,是因为人家有斩首的实力,这斩首的实力,就是少数的日本南朝武士。

    他们是现在日本统治者们曾经的死敌。

    所以杨尚荆义正言辞地提出,需要鸿胪寺和礼部给自己授权,让自己派人去和日本人交涉一番,然后双方出兵,共同灭倭。

    少爷,这计策,早年间也是用过的,只不过收效甚微啊,我大明不能尽除的倭寇,那日本不过弹丸小国,加进来又有甚么影响?忠叔看了看杨尚荆桌案上的奏疏,一脸的无语,况且少爷也是知道,这沿海的所谓倭寇,都是些甚么东西。

    杨尚荆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然后露出了一个微笑:这倭寇到底是个甚么东西,戬自然是知道的,不过这奏疏乃是一道程序,出访倭国的程序,否则,这带兵的将领死角番邦,可是重罪啊。

    于是乎,忠叔更加地不解了:这却为何?

    想要尽扫沿海之倭寇,自然是不现实的,便是云集整个浙江卫所之士卒于此,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过是野火烧荒草,春风吹又生的下场。杨尚荆露出了一个渗人的笑容,雪白的牙齿一龇,便仿佛食人的恶魔,可是,若戬有一饵,可让沿海这些歌士族,将自身实力尽数收缩回内陆,且不再为患,当何如?

    忠叔眉头一皱,沉声答道:少爷,休要天方夜谭!

    杨尚荆摇了摇头,站在了舆图上,指了指东边的日本方向,嘿笑了一声:如今这中原是缺铜的,莫说是铜,金银铜铁无有不缺,若是戬告知这东南士族,这金银铜铁之物东瀛皆是盛产,当何如?

    士大夫们抱着海禁的政策,自己偷摸地下海开捞,实际上就是坐井观天,以为中国地大物博,除此之外都是蛮荒,换句话说,没有了逐利的心思,所以他们才会在沿海豢养打手充作倭寇,劫掠过往船只,让小的家族不敢下海,这样才能维持住他们的地位。

    所以,哪怕杨尚荆剿倭剿干净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还会派人下海的,这就是春风吹又生。

    可是如果杨尚荆告诉他们海外不是什么蛮荒,而是富产金银铜铁

    去他娘的,海禁个屁啊,下海开捞啊,什么日本武士,什么破了成吉思汗跨海舰队的神风,都是垃圾,士大夫们包管高唱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金银的向往,大海彼岸的海岛,便是我心中牵挂,直接冲过去开门,送教化。

    但是有一点,但凭着沿海士族这点儿高度分散的财力和技术,是做不到直接征服日本的,战船就没有什么碾压效果,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出来统筹了,到了这个时候,东南士族鼓捣点儿什么外交事件出来,借着由头捅过去,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

    忠叔作为一个跟在杨荣身边多年的老把式,当然是懂得这个的了,不过他还是有些疑虑:若是说日本有金银,倒也没甚么,只不过那国小民弱之地,土地贫瘠,每年还少不得朝贡换些铜钱回去,这铜之一事,如何去说?

    感情忠叔这是当杨尚荆在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了,杨尚荆咧了咧嘴,叹了口气:忠叔有所不知,这铜钱铸造,可不是甚么简单之事,单凭日本那帮废柴工匠,又能成个甚么事体?

    倭刀如此锋锐,如何却造不出合用的铜钱?忠叔皱了皱眉头。

    妈蛋材料学很复杂的好吧,炼铁和铸铜不是一回事儿好伐,我一个文科生自己都弄不明白,我怎么和你解释啊?

    杨尚荆磨着牙,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事实上中国周边这一片儿,材料学上都是垃圾,日本的倭刀技术还是继承自中国,不过中国这边武器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了些,像什么陌刀马槊之类的玩意为什么没了?不是因为不好用,而是因为不利于铸造,不利于大规模装配部队。

    但是日本不一样,日本人本来就不多,这个年代就更少了,所以那帮子铁匠当然也不用为了装备平民化去操心,一点儿资源全都砸在武士老爷们身上才是最赚钱的,这也是为什么继承自中国的技术会有发展的根本。

    然而说道铜钱铸造,那就根本不外传了,所以所谓的四夷根本没机会接触到这种机密,自己铸造的东西全是垃圾,要么脆要么软,反正用不了多久就碎了,就算是到了崇祯末年,朝鲜那边铸造的常平通宝也是垃圾中的垃圾,稍微有一点儿不平的,都不用上锤子,踩一脚或者掰一掰就两半了,日本也没好到哪儿去。

    所以纠结了半天,杨尚荆叹了口气:若是忠叔不信,家中的船只下次回来的时候,带些日本的铜钱,一观便知,若是如戬所说,到时候派去之人回来再宣扬不迟。

    反正杨家也有海船在外面跑,到时候从日本买点儿本地产的铜钱就行了,一枚大明的啥啥通宝换个五六枚日本本地的钱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到时候忠叔一认可,家中就能往外煽风点火了。

    小股倭寇大明朝沿海受不了,小股的明寇日本那帮土鳖领主就受得了了?到时候真发现了大矿,就沿海这帮士族的吃相,还能不上书请开海禁?

    到时候杨尚荆再说本官给你们保驾护航,扫清了沿海的倭寇吼不吼啊,他们会怎么回答?

    港真,不趁着这会儿整个北京城都乱成了一锅粥的功夫搞这个,还等着什么时候发财?




第三九三章 浓眉大眼的叛变了革命
    第三九三章

    大朝会上,浙江都察御史黄英异常贱格地站出班来,就给大家讲了个故事,故事的内容简洁明了,颇有一点儿儿歌的风味:浙江有座委羽山,山上有座太清观,观里有个老道士,他吃了熊心豹子胆,把文昌帝君的塑像造成了本县县令的模样。

    这简直太自不量力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生不开宗,死后成神的规矩,哪怕是说谁谁谁天神下凡,那也是老百姓嘴上传一传,官方是不承认的,而且吧,只要做的不是太过分,官方也是无视的,你看看那些道教的神仙,什么星君啊太岁啊,哪个不是死后朝廷给追封的?再看看这个教派哪个教派,哪个不是假托神仙之名开创的?

    别的不说吧,就说祖天师,汉留侯张良九世孙,这出身溜得一匹,吊打百分之九十九的大汉子民,但是他还是不能直接称宗道祖,哪怕他是秉承着汉朝整个朝廷的意志,或者说整个中原世家的意志,去给巴蜀给信奉巫蛊的野蛮人开门,送教化,他的天师道也没敢说自己做祖师。

    他的道统,是汉顺帝汉安元年正月十五的时候,太上老君传给他的,天师道的开派祖师,在官方上来说,实际上就是太上老君。

    再说同样溜得一匹的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他开宗立派的时候也没敢直接打出自己的旗号来,假借的是吕洞宾汉钟离的名号,打的是钟吕门下的旗号,这特么还是宋末乱世里面。

    因为皇帝是天子,是神,如果突然蹦出来一个活神仙,那么是不是就能和皇帝平起平坐了?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世俗政权所要严厉打压的,毕竟哪怕是夏商周那会儿,大家还都玩巫教那一套的时候,王啊天子啊之类的大拿,也是神权王权合一的,君权神授?不存在的!

    说白了,老百姓再盛传哪个大臣如何,本质上都是给朝廷长脸,毕竟这大臣再特么牛逼,最后也得给皇帝跪下不是?那不就是说,皇帝他老人家真是真龙天子?是天下最牛逼的存在?

    总之,这一切都是有例可循的。

    然而黄岩县玩的比较大,也比较溜,他们直接把杨尚荆塑造成了活神仙了,这就有和朝廷打对台的嫌疑。

    所以朱祁镇当即就拍案而起:竟有此事?简直岂有此理!

    黄英点了点头,一脸的谦卑:回陛下,当真如此。

    朱祁镇右拳紧握:传旨,将罪臣杨尚荆并太清观道士尽数械送京师,以儆效尤!

    给个官儿啊爵位啊俸禄啊什么的,他朱祁镇给也就给了,毕竟恩出于上嘛,可是这直接给自己封神了,就是在抢他的饭碗,你说到时候黄岩县士子乃至整个江南的士子考试考好了,祭拜文昌帝君的时候,会想着他朱祁镇么?

    偏生这帮南方人还就会考试,每年科举都压着北方人打,要说不用南方人做官他,他朱祁镇也没那么大的能耐,所以别说杨尚荆本身就比较恶心他,还和他玩了一出三辞三请的戏码,就是没有那一出戏码,也必须干死杨尚荆,以儆效尤。

    然后文臣的班中又闪出来一个人,神经兮兮地说道:回陛下,少詹事杨尚荆对此事并不知情,刚刚知悉此事不久,便派人封了太清宫,砸毁了文昌帝君塑像,今日早间,请罪的文书便已经到了通政司,微臣不敢耽搁,只能将奏疏戴在了身上,还请陛下过目。

    朱祁镇听到这儿,就不仅仅是生气了,他的眼神扫向通政司的左通政李锡,就发现后者低着脑袋,似乎是在观察着脚底下的地面是不是有缝儿一般,根本就看不出是个什么表情。

    好嘛,这通政司左通政李锡也倒向了外朝了,要知道,当年坑于谦于廷益下狱,一大半的功劳可都在通政司里面了,本来按照于谦的势头,再过个一年半载的回朝做个兵部左侍郎,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到时候和李锡这个夙敌干上一场,都算是很克制了。

    然而这个当口上,李锡这个做左通政的,没管住手底下的小猫小狗,直接把杨尚荆请罪的奏疏,或者说是脱罪的奏疏带上殿来,这话说出来谁信啊?

    换句话说,李锡这个浓眉大眼的,也选择了背叛革命。

    所以朱祁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了一口气,慢慢地坐了下去,旁边自然有小太监将杨尚荆的奏疏呈了上来。

    嗯,封了道观,砸了神像,然后还顺手把道士给拘了,这标准的忠臣,邹书里面一口一个微臣一口一个罪该万死,简直太特么让人感动了。

    然而上疏的这个人叫做杨尚荆,如果今天朝堂上的局面彻底脱离了他朱祁镇的掌控的罪名要找一个罪魁祸首的话,一切的罪责都可以归咎于杨尚荆。

    所以这些词汇,是在恶心朱祁镇。

    便是如此,他杨尚荆也少不得一个失察之罪朱祁镇抬起头来,语调放平,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缓下来。

    然而他刚刚说到一半,就看见给事中里面站出来一个胆儿大的,咕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也不抬头,直接奏报:回陛下,前日里宁王曾上疏朝廷,言浙江有上应文曲星之人,宁王号涵虚子,便是如今大明的道士之中,也未见得有他老人家资历老的,况且宁王曾与天师府四十二代天师交好,那委羽山太清观的道士又是正一门下,如此做法,却也称不上忤逆。

    朱祁镇一口气没缓上来,好悬没憋死在那儿,太特么糟心了,你这时候把宁王抬出来,你让朕怎么做?难不成派人过去,把窝在家里修仙,老实的一批的宁王拿过来,治他一个妄言之罪?

    特么的你说的没错,宁王这辈分太老了,朕都得叫他一声太叔祖,这天底下的道士,也就当朝的左正一邵以正等少数能和他谈论谈论道法。

    感情这浓眉大眼的都特么背叛了朕的革命?



第三九四章 趋吉避凶
    第三九四章

    做道士的基本上除了修书炼丹之外,都喜欢玩数学或者医学,唐太宗那会儿开始修的戊寅元历,就是李淳风牵的头,现在药王殿里面供着的药王,就是孙思邈,都是道士。

    而一般情况下,道士是不用上朝的,毕竟他们所谓的统领天下道门事务,实际上也就是个传声筒差不多的作用,哪怕是龙虎山的天师想要找点儿出色的童子做徒弟,都得去六部那边儿报备,最后这边走个过场,说白了就是个石头刻的图章,最多能给自己的教派一点儿照顾。

    大明高道长春派创始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刘渊然的高徒,当今的大明朝左正一,《正统道藏的校对者,大明朝最牛逼的道士之一,止止道人邵以正,当然也不用上朝,他这会儿正在道录司的衙门里面坐着,钻研着先进的医学姿势,准备着编纂一本《青囊杂纂,不说和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比,青史留名总是要有的。

    毕竟道医不分家嘛。

    然后他毫无征兆地打了个大大的喷嚏,鼻涕口水全都喷在了面前的书稿上,他整个人都打了个哆嗦,吓得旁边伺候的小徒孙都跟着一哆嗦,上前一步,连忙问道:师祖可是身体不适?

    邵以正今年快八十了,老道士一向是倍儿精神,然而人老毕竟不能以筋骨为能,快要八十岁的道士不是快要八百岁的神仙,本质上还是人,所以下面的小道士一向都是用心伺候,可是见到邵以正这个状态,还是头一次。

    邵以正摆了摆手,自己擦了擦鼻涕口水,就把手缩进袖子里开始掐算,总觉着有人在算计他,小道童也没敢往前靠,就站在邵以正的身后,等着吩咐。

    过了足足一盏茶的功夫,邵以正这才停手,抬头说道:你且去问问,朝堂上如今在辩驳些甚么事体。

    小道童应了一声,一提身上的中褂,就往外跑了,邵以正看了看自己刚刚掐算的手,又看了看面前的书稿,就叹了口气:多事之秋啊,便是贫道这把老骨头,怕都是清闲不得啊。

    小心地将沾了鼻涕口水的书稿撤到一边,邵以正提起笔来,将被污的书稿重新细细誊抄,到底是快要八十岁的高道大德了,一笔一划尽显耐心。

    过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外面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邵以正心无旁骛,依旧在细细誊抄,小道童进来之后,一脸的纠结,可是看着邵以正的动作,又不敢上前打搅,也只能站在那儿干看着。

    心性尚要磨练,不过终归有些长进了。邵以正放下笔,抬起头来,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容,可有甚么消息了?

    能得了邵以正的夸奖,这在道教界里可以算得上是天大的荣耀了,小道童心头欢喜,嘴上却是恭恭敬敬地答道:回师祖,似乎是正在对答浙江委羽山太清观之事,据说是某个龙虎山门下的道士,将文昌帝君塑成了本县县令的模样

    能在中枢混,哪怕是个快要八十岁的道士,也得保持着足够的政治敏感度,否则别管什么高道大德,别管你修的是不是什么《道藏,真正的权贵们分分钟教你做人,当年他邵以正的师父,长春派祖师刘渊然,不也因为得罪了权贵直接被扔到了云南?

    所以只是听了这黄岩县的名字,邵以正就觉得自己虎躯一震,再往下听,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可是扯上宁王了,而好巧不巧地,宁王前些日子还真和他通过信。

    当然,巧不巧不重要,宁王和朝中很多人都有书信往来,谈的都是文学道德,那书信的内容,锦衣卫东厂那帮人只怕比宁王自己都熟悉。

    重要的是,好死不死的,他止止道人邵以正,现在管着天下道门,别管是不是名义上,别管是不是个徒有名声的图章,皇帝要是叫他过去,问他这杨尚荆到底是不是文昌帝君转世啊,他怎么回答?

    回答不是,那么坑死了杨尚荆,外朝的头头脑脑有一万种方法让他的徒子徒孙不痛快,这还不说,只怕宁王也得和他理论理论,毕竟涵虚子这个名头在大明朝,和止止道人是不相上下的。

    如果回答是,那就是恶了皇帝,虽然如今快要八十自己也没算准自己还有多少年好活的邵以正不太在乎什么名头,但是为了自己的徒子徒孙好过一点儿,要弄个大真人的封号也是势在必行的,可是好死不死的是,这加封大真人的权力在皇帝手里,当代天师想要弄个大真人的封号,还得给权贵们送礼,让权贵们帮忙说项。

    总之这特么就是把他这个左正一架在火上烤,各种不好办。

    眼睛一扫,瞧见了桌上的还带着鼻涕口水的纸,邵以正就是一笑,左正一不能出去云游,还得看着《正统道藏的进一步校订,那么为什么不装个病,把这个风头熬过去了呢?

    所以他开了口:师祖近日偶感风寒,料想是内丹除了差错,以致阳气外泄阴虚入体,还需闭关数日,调养身心,此间若有什么事体,你且帮师祖记下,待师祖出关之后,再做计较。

    小道童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虽然他不知道自家师祖到底咋的了,但是呢,作为一个合格的徒孙,他只要知道自家该干嘛就行了。
1...132133134135136...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