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面包不如馒头
曹饭大叫一声,舍弃狼牙棒不要竟双腿紧紧夹着马背狼狈而逃。
李寇再未追赶,因为西夏骑兵冲出十余丈后一起弯弓搭箭望定他攒射。
这一挡李寇退回数丈而西夏骑兵冲出数丈,再追赶已来不及了。
李寇持枪凝望那个头比别的骑卒稍低的女孩子,西夏国中竟有这么狡猾的同龄人?
这时,那女孩子脆声叫道:“渭州李大,这次杀你不成,下次定取你头颅。”
李寇一笑并不回嘲于她。
这次未能杀得了你,下次你敢再来我必第一个杀了你。
那女孩子又道:“我姓萧,你可别记错了仇人了。”
契丹?
李寇心下一凛,党项与契丹联合了?
然而他很快又想到了这或许是计。
祸水东引移花接木之计。
城门大开,百姓入城而骑军今出。
折可适步行而出,看骑军追出十余里便返。
他见李寇坦然自若,听城头千人欢呼“渭州李大”而面不改色便心下佩服。
这小子是个大将之材啊!
“大郎之见,追是不追?”折可适考较道。
李寇道:“若我善骑,我可追。”
折可适哈哈大笑骂道:“小儿还是个狂徒!”
“那是一群狡诈的人,曹子龙叔侄是曹氏必不可少之栋梁材,因此必出大股人马来救。”李寇道,“然而在我境内他们不敢喧哗而出,设伏倒是必定有设伏的,只是不敢恋战,我料他们必走近道回西夏,不日南下与我军交战。只此番他们必定不选渭州为进攻点。”
折可适奇道:“这如何见得?”
“经略使拔西夏谍子如吹灰,无内应,劳动大军前来也无非折损钱粮,只是必定四面出击搅扰渭州军心。此外,”李寇想起那狡诈的小女孩儿,“只怕他们要等朝廷自毁长城。”
折可适心头微微错愕,他忧虑的正是如此。
“可有甚么计策?”折可适倒有了三分热切。
李寇道:“我读折公所赠兵书,见有唐代名将郭子仪,又推唐太宗朝李靖,再想秦代王翦,可惜他们的路子折公走不得。”
那么……
“没什么好为难的,有厚礼送上,天子是个文青,倘若再多些乞骸骨的话,他必然犹豫几日,折公步步为营克制西夏骑军的战法,贼必定忍耐不得,少说也有党项部族来进攻,到时战火燃起朝廷哪个敢放任西贼进入关中?前提只有一个须折公身体平安。”李寇看一眼他的眼眶说。
折可适忙顾左右而言他,这厮甚么都好只是嘴巴歹毒至极。
“有今日事,北原战备,但凡你肯努力,便是种家坐镇渭州也必定扶持于你。”折可适知道自这几日起李寇便是那流民中的主人。
有钱,能打。
且是个爱惜民力的人。
不多时,骑军奔驰而还。
带队的竟是曲克,他看一眼李寇手中的战马缰绳。
李寇白他一眼才说:“此寻常战马儿,你若眼馋何不夺曹饭那厮的?”
曲克脸色通红愤怒道:“你这厮甚么都好只是欠打。”
折可适笑道:“只怕你还打不过他。”
他正色告诫李寇:“你不是军卒,有所斩获,必先交官府,此求生之道。取三匹马,你可自留一匹,可记住了?”
李寇道:“《宋刑统》里已写清楚。”
折可适便取那骏马,带众军先进了城。
李寇拖着枪步入城门时,有乡老长者数十人齐来迎接。
长者们都道:“大郎肯收留,我等必尽心竭力。”
李寇视之,流民里长者都在。
八百人,自此为他乡民矣。
他心中如今只在想一个,那狡诈的小女孩是谁?
果真契丹人?
抑或西夏的?
他笃定折可适必定听到那番对话可他为何不问?
:
(iishu)是,,,,!
第九十六章 宋朝也是有潜规则的
【】(iishu),
这日春分。
李寇打状元桥上过,两个小孩拦住他。
那是郑屠家邻居。
大孩子笑呵呵给李寇塞了一荷叶猪肉。
李寇往桥下看去,那对憨厚的夫妻冲他拱手。
两个孩子的身体果然比前些时候健康多了。
“春分已到,你们打算做什么?”李寇摸摸两个孩子的小脑瓜问道。
大孩子想了一下才腼腆地说:“帮大人挣钱。”
小孩子争着说:“大兄要去读书弟弟在家挣钱。”
李寇笑道:“都去读书岂不更好呢吗?”
大孩子沮丧道:“县学的束脩多了好多。”
李寇奇道:“那能有多少?”
大孩子道:“说是先生要收束脩学校也要的。”
李寇心下吃惊连忙道:“这么说今年的束脩比往年多了?”
小孩子咕哝:“往年都不收多余的大钱。”
李寇急问大孩子家里要拿出多少。
这一问他明白宋朝官府的打算了。
文人都念宋朝的好,可老百姓哪一个会爱这旧社会啊。
官府的意图很清楚,就是要从小商人手中擢取更大的税利。
无它!
今年只怕蝗灾肆虐州县,渭州须保证捱过这个灾年。
李寇告别两个孩子,叮嘱他们无论遇到何种情况也要吃好,他推着手推车走下状元桥,在州府衙门外看了两眼。
比之前几日这里往来的公人多了十数倍。
“李大郎!”有人自衙门里出连忙拱手。
李寇一看,是潘原县的一个押司。
那日城东一战,慕容彦达便回了潘原。
这几日,州衙刑名公干早解了闹鬼之案。
两个捕头对合伙杀害两个县令,迫使三个县令仓皇而逃的事供认不韪。
此外,两人供认老卒杀人案本是他们所为。
先灌了冷酒又放上阳药,那厮快活后迎面风打便丢了半条命。
对此,秦凤路宪司判决是“老卒有过,过在暴虐,判杖三十,禁半年”,“兰、吕宵小魅惑上官,杖八十,于州衙禁牢监管三年,转牢城营周转干系”。
此外,爨同知“不守本分,为小人所迷惑,幸得迷途知返,提交有司责令,议黜出身,交付三衙批复,先居留渭州,等待诏命”。
同时,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府推举“潘原县令慕容彦达,审理本案有功,推为首功”,又举荐“渭州军马钤辖曲克诸人,剿贼有功,可为渭州兵马都监押”等等。
李寇并未打探这些,他一心只在立寨事。
里寨,须先有足够的粮食。
李寇想起早上在手提箱空间里看到的景象,心中不由由衷地高兴。
他原本就在手提箱空间里种下了三百亩小麦,其余土地部用来套种。
其中玉米这样的高产经济作物有三百亩,还是和豆子一起套种。
另有土豆番薯总共两百亩,村委会前后的空地也被他开垦种植蔬菜。
今日一早小麦竟已开始抽苗。
这和他判断的现实时间一年可种植四次的时间差很吻合。
他问过朱文修好城墙的时间。
那是五黄六月的天气。
“如此算来到时我手头差不离有两万斤小麦,玉米更多,混合土豆番薯足以供应一寨八百余人捱过灾年。”李寇依旧有些不安,“民寨初立,真有流民只怕我的粮便是他们的粮,我要把他们变为我的人首先要有粮,数万斤粮食只怕不够——何况到时州县出现蝗灾,我若不能做些什么,那也实在太不应该了。”
他的目光盯着那几个粮商。
渭州几个粮商手中的粮,到时定为折可适口袋里的救济粮食。
但泾州陈家粮行的粮,如今却不知谁在觊觎。
陈家毕竟是与西贼勾结的,旁人容得西军须饶不了它。
李寇又想到近几日身边人的举措了。
他见吴大匆匆越过人群直奔城外,晚间倒也能见他归来。
那是在侦探西军的动静呢。
折氏父子最近也忙着自家的事。
便是姚平康这几日也未见踪影。
这些且都不提了,流民连日来待他越发亲近。
他推着手推车去的时候,已有妇人孩子跑来帮忙。
那么马姑娘现在又在做什么?
李寇只看她忙忙碌碌又要准备琉璃盏大会又要忙着积攒粮食,便也由得她。
“今夜要与她商议一下,琉璃盏大会只在这几日,到时钱财入手可否从陈家粮行分一杯羹?如今粮食多些将来人口便多,成大事者须以人口为第一。”李寇这么想着。
他被潘原县一押司叫到,正想到蝗灾来临如何收揽人心。
李寇见那押司笑容可亲向他拱手,也停车冲他回礼。
押司在经略府门口得李寇回礼,脸上笑容越发亲近。
他快步跑下台阶来到李寇面前,看李寇坦然自若推着车踽踽独行心下佩服至极了。
“李大郎真是君子。”押司道。
李寇道:“姜押司有公干来此么?”
姜押司叹道:“还不是为了夏秋蝗灾一事。”
李寇问道:“慕容知县如何应对?”
“依大郎所言先养土鸡,又让民众自成行伍,整日在田间挖蝗卵深巢,然蝗灾一来必定铺天盖地,国朝年里必定有一场蝗灾,此番到了关西只怕也要别处赈灾才是的。”姜押司摆手不提这个,他只要问李寇立寨时选在哪里。
李寇奇道:“北原似乎并不在潘原境内?”
“毕竟近了些嘛。”姜押司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李寇笑道:“姜押司有话只管说。”
那厮才讪讪问道:“不知大郎立寨还需人手么?”
李寇心下大喜,面上一团为难。
姜押司急忙道:“也是为了应对蝗灾……”
“多少?”李寇先问潘原有多少要安排的流民。
姜押司急忙道:“连同本地的也只有三百余人。”
李寇思忖片刻才道:“看来此事乃姜押司主管。”
姜押司点头道:“正是洒家主管这泼流民与闲汉。”
他看着李寇很是热切。
那些人在他手中是累赘。
李寇道:“这怕是有难度……”
“有安抚钱粮,”姜押司低声道,“但凡大郎能帮洒家一把,这钱粮……”
这厮真敢以公粮充任安抚麦子。
李寇正色道:“此为取死之道,押司若如此办理必定有粮商愿意相助,我若也收了安抚钱粮外的物资,又与那般人有何两样?”
姜押司大喜:“大郎果真能帮?”
李寇道:“紧日子只怕要更紧了。”
姜押司眨眨眼又低声道:“大郎仗义,洒家也不是小气之人……”
他竟说出一番让李寇惊喜的话。
姜押司给李寇出了一个主意。
他建议李寇以一千两百个流民为由,再请经略安抚使府批准立寨弓箭手五十人。
如此,依朝廷律法便能减免三年的地税了。
此外,倘若李寇有存钱的话可以勾买粮食以减轻官府压力为由再申请立寨后的地税减免。
“大郎既有武艺也有钱粮,只需负担五十人的口粮便能少交大批粮食。”姜押司道,“如若人口过千必有厢军进驻,大郎与折氏交情很深便以律法所定为由,申请供应厢军与弓箭手的给养,倘若大郎能当上寨主,那也是正经的官身,每年只要押送一批粮草到平夏城就是了,三年免除地税那可是一大笔钱财节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