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乐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恐怕之后,再也没有人会提什么庆功宴了。
最郁闷的,当然是武氏兄弟了。
这算怎么回事
花那么多钱买的签,白买了
确实是白买了。
因为,这场宴会的主要宾客王晙,此时,已经没有心情看任何歌舞表演了,他更加担心的,是六胡州方面,现在是什么状况,一旦再起叛乱,皇帝只怕会发脾气。
然而,如果只是郭知运病故的话,李范的脸色,不会那么难看。
所以,王晙在李范宣布散席之后,急忙上前问道,“殿下,是不是还有其它事情发生”
反正这样的军国大事,朝廷马上就会对大家公布,李范也无需隐瞒,开口答道,“兰池胡康愿子带领数万叛军寇边,抢劫了原州马监的马匹,进犯泾州边境。”
闻言,王晙面色大变,陇右的情况,其实他早有所料,因为朝廷对于其治下六胡州的横征暴敛,已经将很多部落逼上了绝路,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联合起来举兵造反,是必然的结果。
他只是想不到,康侍宾授首之后,复叛竟然来的这么快,而恰好这个时候,负责镇守当地的方面统帅郭知运又病死了。
泾州到长安才多远距离
不到五百里,即便是康愿子的兵马还在原州与泾州之间的山林地带,他们到长安的距离,也不超过八百里,而且,他们有马,快马行军,两日可到长安城下。
虽然只是两三万人马,不可能突的破泾州关口,但是自李隆基上位以来,何曾让乱兵这么靠近都城,威胁整个关中
不管这些人造成的损失大不大,至少,李隆基脸上,现在肯定是感觉被打的火辣辣的疼。
这也是为什么刚才李龟年去东花厅见李隆基的时候,他会在那边破口大骂的原因。
最关键的是,他很怕李隆基把郭知运的死,跟之前平灭兰池胡,以及这次叛乱的事情联想到一起,归罪到自己身上。
毕竟,郭知运是李隆基的心腹大将,他死了,虽然是病死,但李隆基心里肯定有口气难出,之前和郭知运相互弹劾的自己,很可能成为他的出气包。
“如此,下官这便回兵部进行紧急调派,就先告辞了。”王晙面色难看的抱拳道。
“王尚书自去忙公务便是。”李范朝王晙挥了挥手,便准备将宾客们疏散之后,去见李隆基。
不过,他刚才说的这些话,也被在场其它人听见了,尤其是武将系列的官员,已经纷纷开始在厅中请战叫战起来。
每战争先,不管是武将,还是文官,都有这样的勇气,这就是开元初期,朝堂上的一种特殊的尚武文化。
即便是因为朝廷的态度强硬,导致各羁縻州年年都有叛乱,但是,这些叛乱,年年都会被朝廷的精兵猛将,铁血镇压,某些边镇节度,甚至是有闻叛则喜的情绪在,因为,捞军功,升官发财的机会又来了。
李范好一通安抚劝说之后,这些人才慢慢平复下来,毕竟,这里不是朝堂,喊再大声也没用。
这边头,李隆基和李龟年的聊天,可没有因为给他封了太乐丞的小官而结束,在李隆基看来,一个从八品下的小官,是不值得一提的。
而且,他封的官,也轮不到别人拒绝,李龟年就是再不想当官,也得乖乖的给自己把活干好。
话题又被李隆基扯到了刚才那个故事上,他觉得,只需要解决吸血苍蝇的问题,那么,朝廷采购马匹的成本就会降低。
毕竟,商贩的损耗成本,是要体现在价格上面的,而采购马匹最多的,自古以来都是朝廷,毕竟,大唐官员配马,是开国以来的传统,到了开元时期,国家人口达
第60章 哥舒翰的浅见
在李范宣布了郭知运病故,兰池胡反叛的消息之后,王府上下许多人,就开始讨论起了胡人叛乱的话题。
当然,大多数人,都是在说这些胡人屡教不改,应该赶尽杀绝,朝廷这次应该派谁谁谁出战平叛,打个大胜仗的问题。
哥舒翰听了这些话,却是眉头紧皱。
作为一个在战斗中生存了十多年的特种兵王,他太明白‘战争’是什么了,只要这个词出现的地方,就代表着海量的死亡。
而原主的某些记忆,让他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时代的战争,毕竟,在此之前,哥舒道远治下的安西大都护府境内,也并不平静。
康侍宾带领十万余众叛乱,都被朝廷剿灭了,康愿子这两三万人马,又能翻起什么大风浪呢!
他们不过是成就朝廷某一员大将的战功而已。
可是,在这场叛乱中丧命的百姓,又算在谁头上
算在兰池胡的头上么
他们明知道反叛,会被大唐的精兵强力镇压,没有任何胜算,可为什么他们还会反
还不是因为他们不反,日子过不下去。
宁可被唐军杀了,也不愿意被饥寒活生生的折磨死,就是他们的现状。
在哥舒翰看来,这一切,都是朝廷的政策错误,因为,洛阳,长安粮仓里的粮食,虽然还没有达到最鼎盛的,可以让所有国民吃十年的时期,但至少足够所有百姓食用五年。
朝廷掌握了这么重大的基本生存资源,不放出来,就导致了社会的不平衡,稍微进行一些税收调控,赈济之类的,那些因为兰池胡叛乱,而丧生的原州,泾州,庆州等地的百姓,就可以不用死。
“这位,哥舒兄弟是吧!我观你郁郁不欢,是兰池胡的叛乱,让你想起了什么伤心的往事么”善解人意的王维看到了哥舒翰的表情之后,开口问道。
毕竟,哥舒翰的胡人特征比较明显,如果不是知道他姓哥舒,王维甚至还会担心他是六胡州地区的胡人。
哥舒翰摇了摇头答道,“不是,只是在思索,朝廷治下的羁縻州,年年叛,年年剿,年年都死人,是不是政策上出现了错误。”
“政策上出现了错误”
作为一个天真浪漫的文人,王维现在可还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不解的问道,“羁縻州出现叛乱,朝廷派兵平叛,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么难道听之任之,让事态扩大”
哥舒翰再度摇了摇头道,“我是说,羁縻州那些胡人,为什么会叛乱,是不是朝廷管理羁縻州的政策不当,如果制定一个较好的政策,让他们不再叛乱,这样的战争,是不是就没有了。”
闻言,王维一愣,和他同样愣住的,还有安抚送走了那些武将,宾客,让他们自由活动的岐王李范。
此时,他正要通过廊道,去往东花厅见李隆基。
而哥舒翰几人休息聊天的地方,正好在廊道旁边的一处亭子里。
“你倒是说说,朝廷该如何制定对羁縻州的政策,使得其不再生叛乱。”李范走近了几步,饶有兴趣的看向哥舒翰道。
此时中花厅里的廊道上来来的人较多,李范平时在府上,又没有什么前呼后拥的架子,哥舒翰和王维等人,先前倒是没有注意他。
“见过岐王殿下。”
见是李范来到,哥舒翰,王维,以及李龟年带过来的其余几人,都起身向李范拱手行礼,当然,正在研究葫芦丝是怎么吹响的杨三胖不在其列。
李范笑了笑抬手道,“不必多礼,本王稍后便要去见陛下,你若真有良策,或许本王能帮你转奏陛下。”
“小可浅见,只怕入不得岐王殿下和陛下尊耳。”哥舒翰推迟道。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一些临时起意的想法,而把自己卷入朝堂政治中去。
穿过来之后,他最想做的,就是守护着老二和老三,看着他们平安快乐的生活而已。
然而,李范却是笑道,“浅见也是见,总比没有见地好,说的不好,朝廷也不会用,又有什么打紧的呢!”
一旁的王维闻言,也是开口帮腔道,“是啊!陛下向来惜才纳谏,若哥舒兄弟你的策略,真有实用,那也算是为天下百姓做了一桩大好事。”
哥舒翰看着李范期盼的眼神,只觉得这人虽然奢靡了些,倒有还算真诚。
回过头来想想,大唐若是真能因为自己的一些建议,而少了很多叛乱,自己就不仅是救了很多人,还变相的让,让老二和老三的生存环境,更加安逸舒适了。
此前,他想改变安禄山
第61章 大唐的基本面
事实上,此前朝廷也不是没有派官员具体治理各羁縻州,可是,他们到了地方上之后,大多是横征暴敛,加剧了地方部落收支失衡的速度,逼的他们不得不走上叛乱的道路。
而一个后世接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人,回到了古代,会觉得古代的战争爆发的非常没有必要,把心思放在提升生产力,加大产出上面,所有的生存资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何必打生打死。
可大家,却都把心思,放在相互抢劫,剥削,上面,拖延了这个民族的进步,甚至,几度让这个民族的文明出现倒退。
像兰池胡,或者大唐靠西的羌,氐诸胡所生活的地区,距离长安最多不过一两千里距离,甚至,有近些的部落,距离汉人生活的州县城池的距离还不到百里。
这在后世来说,就是生活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甚至同一乡镇的老乡,为了点吃穿用度的东西,去以命相搏,在哥舒翰看来,简直是太不值当了。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哥舒翰这样的论调,此前朝堂并不是没有人提出来过,不过,最终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以大唐现如今世界第一的产出,以及超大的疆域版图,并不是不能很好的养活治下的七千多万人口。
而且,皇帝,也有让天下太平的意愿。
但是,有一个因素,会让所有美好的幻想都破灭。
那就是人性。
人性都是趋利的。
没有战争,让武将上升的通道被堵死,武将就不干。
没有横征暴敛,在朝堂当官的士大夫,就不能发财,不能奢靡享乐,他们也不干。
让那些少数民族的部落头人,交出权利,放弃他的统治剥削地位,他们也不干。
最终,只有把灾难放在那些羁縻州和边州的百姓身上,让将门,士大夫群体,和各个胡人部落的首领们获得利益,才是一个相对来说,权力层的人们觉得最合适的状态。
这种状态,就造就了当下的社会现状。
谁想要改变这个现状,都会成为当下所有的既得利益者的敌人。
就好像,后世的一些传闻中说的一样,有人发明了可以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或者一些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技术,而这个发明者,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背景支撑,却通常会被掌握了类似石油资源的财团,或者一些别的投资项目的团体,请杀手干掉。
因为,这个发明者触犯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所以,但凡像李龟年这样穿过来久一些的后世人,把问题看清楚了之后,会想办法不参与政治,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到的一个能够让自己活的轻松一些的方法。
哥舒翰是新穿来的,他还不了解这里面的道道,等时间稍微长一些了,他就会明白,就算是皇帝,想要跟大多数人对着干,也不行。
一旦有外敌寇边,这些武将,当权的士大夫们,都出工不出力的话,就会有山河倾覆的危险。
所以,再牛逼的皇帝,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听从将门或朝堂士大夫的建议,站在权力阶层大多数人的一方,甚至,要用与将门,士大夫联姻,来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
否则,他的位置就坐不稳。
毕竟,这是一个说造反就造反,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有人造反的唐代,皇帝的危机意识特别强。
而唯独普通平民,命贱如草。
他们智慧不高,要求也少,基本左右不了这个国家的意志,李隆基能够派军队把侵犯他们的叛军干掉,为他们死去的亲人报仇,他们就非常感激了,哪里会去考虑为什么会有这场叛乱。
一个空前强大的王朝,却内部叛乱连连,这是哥舒翰十分想不通的事情,但这个情况,它确确实实存在,存在即合理。
所以,对于李范听完自己的话之后,只是笑着向他点了点头,就转身离开的结局,哥舒翰也觉得很正常。
政治,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
但是,过好自己的安逸日子,却是不难,也是他穿过来之后的理想,所以,他并没什么好惋惜的。
“或许,我现在明白龟年兄不愿意出仕做官的原因了。”在看到了李范表现出来的态度之后,差点被哥舒翰的言论说动了的王维略显落寞道。
历史上,他之所以更愿意做一个享乐于山水田园之间的王天真,或者王浪漫,或许就是他把这些东西都看透了吧!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当初李龟年弃官而走,只是单纯因为逃婚。
后来,在梨园几位大家的教导下,他才逐渐把这些东西看透彻了,想明白了。
不过,正当他以为自
第62章 去后场(终於有时间了万赏加更)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今天,哥哥我就奉旨做了鸡头,以后,大唐曲艺界的总瓢把子,就是哥哥我了。
悄悄告诉你们一句,哥属下管着三千官妓,五千曲乐艺人,你们有什么这方面的需求,可以跟哥打个招呼,杜甫是小孩,不算在内,对了,杜甫呢!”李龟年出来之后,用非常夸张的语气,向在亭中好奇他去见皇帝,到底说了些什么的王维几人道。
“杜甫岐王宣布散席之后,他好像往后花园去了。”闻言愣了片刻的王维,似乎想起来了点什么,指了指后花园道。
杜甫之前貌似跟他打过招呼,是要去后花园收赌注的,李龟年可是得了前厅近四成的签票,比黄幡绰都多了将近一倍,已经是今日无可争议的魁首了。
所以,他要收的,可是双倍的赌注,即便是要给李龟年和王维分出一大半,剩下的,也足够他逍遥快活吃用到明年了。
“哎!小孩子真是好,可以随意的出入全是女宾客的后花园。”
李龟年习惯性的叹了一声,却不想,有个清脆的声音在一旁接话道,“怎么地,你也想去后花园本姑娘,倒是可以给你带路,后花园的节目,可还演着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