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乐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吃鱼的胖子
只要打通了官场的关节,他在这个当今世界第一大的市场上,能赚钱的手段,就太多了,尤其是在劳动力极其廉价的情况下。
可别以为他让这几百号人敞开了肚子吃喝,能费多少钱,由于大唐的粮价不高,所有相关食物的原材料的价格,都不高,酒水稍微贵一点,但是,一贯钱一大坛的米酒,对于这些泥腿子们来说,已经是好酒了。
今天在东市上收到的几百贯钱,足够他们像这样吃喝好几顿的,而稍后,这一点点开支,对于他们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来说,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吃喝完之后,这些人马上就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工作之中,锯木的锯木,打攥子的打攥子,古代工匠,自有一套他们的的干活套路,而安禄山,就只是穿行在这些工匠之间,将他们的分工细化,标准化。
今天来的,可大多都是长安城里的熟手工匠,未来,这些人,都将是整个队伍的核心技术成员,他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带一个小队,所以,教会他们合理的运用新人,节省自己的体力,整体了解做茅房和一些木制家具的工序,是必须的。
没多久,各项任务,就都被他分配完毕了。
“大家看着,同样是做一个茅房的窗户,让一部分人,专门负责下料,一部分人,专门负责打孔,一部分人,专门负责钉框,最后的一部分人,则专门负责拢架组装,是不是所有人的活计,都变的简单起来了
大家再看看这边的成品窗,如果用一个人把整套工序完成,那么,他一天最多能打造两个窗户,十个人,也就打造二十个窗户而已。
可是,用十个人,分别做不同的工序,每天就可能做四十个,甚至五十个以上的窗户,而且,咱们还可以在活计比较多的锯木环节,加多一些力工辅助,将速度提升的更快一些。
咱们将所有要做的项目,都这样分工,是不是能够更快速的打造好更多的茅房,赚到更多的钱”安禄山在将大家的工序理顺了之后,大声朝大家讲解道。
听到他这些话,起先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分配活计的人,还不明白,可是,看到安禄山旁边,短短半个时辰,就堆积起了几十个连窗扇叶子都全部组装好了,直接可以在墙上安装的窗户,他们便开始啧啧称奇了。
要知道,他们这才工作了不到半个时辰而已,原来只做一道简单的工序,居然会越做越快,比单独分开做的效率,高出了两倍以上。
&
第87章 郭府奏乐
鸡鸣时分,李龟年真的起的来。
然而,翠蝶有点担心他起不来。
所以,早早过来提供叫醒服务的她,发现李龟年在被子里藏了什么东西,把整张丝绸被都给顶了起来。
掀开被子,她自然是看到了一个很奇特的东西。
男人有一个部位,可大可小,可硬可软,而且,女人没有,对于女人来说,它可不就是个奇特的东西么。
如果,不是李龟年被突然到来的凉意弄醒了,翠蝶她甚至想在近处观摩研究一下这个奇特之物的造型。
“这一大早的,你想冷死公子我啊!”摸着眼皮坐起来的李龟年朝翠蝶吼道。
“冷么,我瞧您浑身上下,热的很呐!”说到那个‘下’字的时候,翠蝶还不忘往李龟年的裤裆位置瞄了瞄。
李龟年这才惊觉,自己的小兄弟,竟然还在施展神通,忙不好意思的将其捂住。
然而,想想又觉得不对。
捂什么捂
在贴身小丫鬟面前,耍流氓才是应该是一位公子爷的正常习性啊!
抬起头来之后,李龟年换了一副质问的神情道。“你怎么知道它是热的,老实交待,是不是偷偷摸过”
闻言,翠蝶脸上一红,将原本准备帮李龟年穿上的衣服,一把扔到他头上,碎道,“不要脸,谁偷摸你了。”
说完,不待李龟年接话,她就匆匆的跑了下去,按照过往的日常,这位公子爷,有可能会说一些更不要脸的话。
而跟李龟年有过多年同被而眠经历的她,对李龟年身上的零部件,又怎么会不熟悉呢!
清早如果能调戏调戏自己的小丫鬟,那么李龟年一整天的心情,都会好很多。
洗漱过后,他便和往常一样,在花园里开始练起了嗓,不多时,仆役下人们便全部都起床,开始了晨练,而提着剑的裴思雨,也带着彩霞也明月来到了花园中。
现在,门房老赵已经熟悉了隔壁这位姑娘的套路,鸡一开始打鸣,他就会把门开的好好的,让她直入中院花园。
“田姑娘昨天睡的不怎么好啊!”看了看裴思雨略显憔悴的眼眶之后,李龟年关心的问道。
“呃,是睡的不怎么安神,不过不影响晨练,你天亮就要上衙,那咱们就早点开始练习吧!”裴思雨脸色略微一红,拔出了自己的重剑道。
看到他这个表情,李龟年就更加好奇她昨晚为什么睡不好了。
莫非,她也和自己一样,思春了
这个猜测很不靠谱,但还真被他猜对了。
男人思春的时候,通常会在梦里,尤其是早晨那会。
女人则不同,思春的时候,会睡不着觉。
当一个颜值不低,家资颇丰,才艺高绝,还是官员身份的年轻未婚男子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有几个女人能够抵挡的住呢!
用后世的一句话来概括李龟年,那就是有才华的高富帅一枚啊!
尤其是在他这个有才华的高富帅,还对自己这个社会上普遍认为的丑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的时候,就由不得裴思雨不多想了。
所以,经过一晚上的深思熟虑之后,裴思雨得到了一个和李龟年在浴桶里请教过翠蝶的问题的答案一样的结论。
隔壁这位就是现成的,不找他找谁
于是,一个无心学剑,和一个无心教学的人,硬是在花园里,磨蹭了近半个时辰,聊天的时间反而多过练剑的时间。
“舒缓的音乐,有助于睡眠,田姑娘可以继续在这里练习一会,吃过早饭之后,让我家的乐手,给你演奏几曲,好好放松一下心情,再回去睡个回笼觉,精气神就会恢复了,这样的话,晚上跟我学习吹箫的时候,注意力就能做到更加集中。”
“那就多谢李公子安排了,天黑之后,我
第88章 一曲哀乐动长安(终於有时间了万赏加更)
李隆基在开元时期,就是做皇帝的典范,整顿吏治,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几乎日日都早朝。
虽然他十成的用功,最多只有五成被实实在在的落实在了老百姓头上,但是,这个时期的百姓,已经比其它朝代好太多了。
像为病故的左武卫大将军举哀的事情,他肯定是要在朝堂上说一说的,人死万事休,这些仪式,就是做给活人看的。
不过,今天的早朝时间很短,也就说了吊唁郭知运这点事。
因为,昨天的时候,李隆基已经和几位宰相商定了由谁,领多少兵,去剿灭兰池胡叛乱的事情,天兵节度使张说,便是此次平叛的主帅,他征调的大军,将在月底之前开拔。
没办法,古代调兵遣将的效率就是这么低下,十万大军能在二十几天内集结完成,并且,粮草辎重齐备,这也就是在开元时期了,别的朝代,是很难做到的。
当然,之所以剿灭两三万叛军,就出动十万人,是因为李隆基觉得自己被打了脸,必须找回场子,在天下人面前证明自己的武力有多强大。
兵部尚书王晙自从听到李隆基这个决议后,脸色就没有好看过,兰池胡基本上是在劫难逃了,搞的不好,有可能被整个灭族。
而作为郭知运曾经的政敌,今天去到他灵前去祭拜,还不知道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早朝结束不到一盏茶功夫,李隆基便换了一身素服,带领着近千名五品以上的官员往郭府而来。
可不是说,长安五品以上的官员,就只有这么一千人了。
是真正管事参政的,只有这么多而已,整个开元朝,朝廷官爵在五品以上的,则可能有好几千人。
毕竟,李唐建国传承至今,已经百年,从前代传承下来的勋爵,都有数百人,更加别说李隆基在数百州治之外,又设了十几个都护府,整个官员体系之庞大,非太宗高宗时期可比。
这种级别的出行,自然是有南衙禁军开道戒严的,然而,今天老百姓似乎对于皇帝的车驾并不感兴趣,都没有什么人围在禁军列队的道路两侧,瞻仰圣颜。
不过,当队伍到达崇德坊附近街道的时候,情况大变。
街道两旁,被禁军用长矛隔开的百姓,将周边的墙角都挤的满满当当,显然,他们是被士兵们强行分开的。
“前方为何如此多的百姓拥挤在此”高力士见前队的行进速度逐渐慢了下来,高声向负责开路的都尉喊道。
马车内,李隆基早已隐隐的听到了远处传来的一阵曲乐声,正在闭目沉思,这是何种曲目。
不一会,便有禁军校尉打马而来,向高力士抱拳禀报道,“禀将军,礼部太乐署的哀乐奏响了之后,城内百姓闻声而来,竟是把周边几坊的街道都堵塞,末将正派人驱散百姓,疏通道路。”
“哀乐,有这么好听”高力士有些发愣道。
那校尉有些郁闷的答道,“此种哀乐,并非以往的哀乐,乃是太乐署李乐丞新作,晨间奏起之后,异常沉重激昂,闻乐者,无不默哀垂泪,不舍离去,纷纷聚集在了郭府门前,也不知道是为了吊唁,还是为了听这曲乐。”
家主过世,全城百姓都跑到家门口来默哀垂泪,郭府的人自然是把他们当成来吊唁家主的仰慕者了,可没有谁不希望自家的长辈能够风光大葬的。
而风光大葬的标准是什么
自然是朝廷给了什么级别追封,皇帝有没有到场吊唁,自发前来吊唁的人数有多少了。
虽然郭家老夫人知道这些人,可能是被曲乐吸引过来的。
但是,看到好几万人围在自家府邸周边,一脸沉痛默哀的表情,她的心情顿时便好了不少。
她十分感激李龟年搞出这么大的声势,让郭家这场丧礼更加显得气派,回头,只怕是有重谢。
&
第89章 军乐编曲
李隆基的吊唁词还真不少,当然,在较强的曲乐下,其实大家也没太听的清。
作为皇帝,他是不需要向臣子下拜的,即便是去世的臣子,他也只是拱手以平礼相拜,亲手点上三柱香,在灵堂的香案上插好,就算完事了。
仪式都是做给活人看的,所以,安慰活人,其实才是李隆基到郭府的工作。
看到满堂眼睛都快哭瞎的郭家后人,李隆基觉得原本给的追封赏赐,似乎轻了一些。
在刘令植宣读完了朝廷的追封谥号之后,李隆基又宣布,给郭知运十几个成年了的儿子,不分嫡庶,都赐一个宣节校尉的武散官身份。
顿时,灵堂之中,拜谢皇恩的喊声,差点都压过了曲乐的演奏声。
宣节校尉虽然只个正八品的武散官衔,然而,到了开元时期,想要得到一个正八品的身份,可不像武德,贞观年间那么简单了。
通常考中了进士或者武举的人,都只是授了些从八品的官职,就像历史上王维中了进士之后,担任的就是李龟年现在所任的太乐丞,虽然是在逼格比较高的中枢机构,但品级只是从八品下,比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低了三级呢!
一下子得到十几个正八品上的武散官衔,郭家可算是赚大了,因为,就算郭知运活着,凭功勋升到国公,最多也就能只能给他的嫡子争取到这样的待遇而已。
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这种伤心欲绝的哭相,打动了李隆基。
而且,表彰孝子,就算是朝廷的官员,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毕竟,在古代,孝义很多时候甚至比法还大。
李隆基到了后堂与郭夫人说话,灵堂之中,就是朝中诸位大人轮番上香了,王晙身为兵部尚书,在朝堂上排名靠前,所以,上香的顺序也很靠前。
皇帝前脚刚走,没多大一会,灵堂上就吵了起来。
距离灵堂不远的李龟年耳朵非常灵,正犹豫着要不要过去看看呢!可一想自己的身份,从八品下的芝麻官,去到那些三品大员面前,能说上什么话,帮上什么忙
于是,生生的止住了脚步,并且,用眼神示意乐手们,奏乐不要停。
灵堂里满朝文武都在呢!和事佬应该不少,甚至,他们都不会把这种只需要靠劝,就能解决的事情,捅到皇帝面前去。
果然,没多久,王晙就被一大帮人给架出来了,身上的袍服有些狼狈,甚至还有些浓痰唾沫在上面挂着,人也是气的浑身直哆嗦。
“前后左右,各留一队人继续演奏,其余人,轮换休息。”
看到朝臣们都出来了,李龟年也下令,降低演奏级别,毕竟,现在不是拿音响播放,演奏铜管,长号这样的吹奏乐器,是十分消耗气力的,乐手不能连续很长时间一直吹。
而他自己,也不用装模作样的挥什么鼓棒搞指挥了,在大院内,找了个有坐的亭子喝喝热茶,等皇帝和大臣们离场,他也好提前溜号。
然而,他不想多事,却不代表事不会找上他。
刚刚还与人吵的面红耳赤的王晙,居然也在几个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他所休息的这个亭子来。
“几位上官请入坐,下官这就让人换些新茶过来。”见到好几个穿着三品以上官服的人朝自己这边走来,李龟年忙让出了自己的坐位道。
“就说这小子精吧!见了我这样摊上事了的人,肯定是有远溜多远。”王晙笑着和他一起走过来的几人道。
转头再看向李龟年的时候,却也没有什么以长辈,或者上官身份压人的气势,而是很随和的道,“我们几个,可是特意来这里找你的呢!一起坐坐吧!”
 
第90章 来送钱的
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军乐,是比较混杂的。
所谓“闻鼓而进”中的‘鼓’,可不只是专指像后世,用皮革蒙木筒制作的鼓。
在古代‘敲,击,弹,’奏的好多种乐器,皆为鼓乐。
尤其是游牧民族,他们喜欢马上弹琵琶,因此,琵琶又叫做‘马上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