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烽烟万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冥九曲
一时间朝会上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辩论,武将以杨彪为首,自然都是支持韩炜的。文臣半数支持王允,另一半为刘艾马首是瞻,刘艾若不吭声的话,谁都是三缄其口。
可韩炜临上朝之前,袁滂又找了一个老将出马,以求万无一失。
这人便是在家养病的老太傅马日磾。
马日磾字叔翁,为经学大儒马融的族子,深得马融真传。像郑玄、蔡邕、卢植这些大儒都要叫一声大师兄。可见马氏经学深远的影响。
后又与蔡邕、卢植等人东观典校《五经》记传,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所以,跟蔡邕的关系那也是不一般。
这可是东汉的老学究,士林子弟哪一个不崇拜如今也是天子的老师,说话的分量举足轻重。
马日磾出列站班,晃晃悠悠准备向天子施礼。
刘协急忙劝阻道:“哎呀,老太傅病体沉疴,何故临朝快,赐座。”
“老臣,谢陛下隆恩!”马日磾依旧是恭敬的深鞠一躬,这才坐下。当然,只是给了一个垫子,依旧是跪坐。
刘协又说道:“太傅,对于蔡邕一案,有何高论朕,洗耳恭听。”
马日磾咳嗽之后,说道:“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马日磾的出现,让诸多年轻的议郎很是兴奋,犹如看见了自己崇拜的偶像。特别是刚刚晋升为五经博士的孔融,他可是马日磾的得意门生,又是这些议郎的榜样。有孔融出班,他们自然纷纷响应,表示支持老太傅。
王允听闻,急忙反驳:“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陛下左右。这既不能彰显陛下的仁德,又令我等公卿蒙受毁谤议论!”
马日磾不依不饶,冷笑一声:“哼哼,司徒恐不能长久于世了!有德之人,国家之纲纪也;撰写之作,国家典籍也。司徒此举,若废纲典,焉能长久于世!”
王允听罢,心中无名火起,暗骂这老儿逞口舌之利,倚老卖老。遂对刘协言道:“陛下,太傅此言不妥。绝不可轻易纵容蔡邕,若纵之,天颜何存焉”
刘协在韩炜启奏之时,就已经决定要放了蔡邕了。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契机,马日磾的出现,恰如其分,刚想开口,却被王允挡了回来。
旋即又问韩炜:“卫将军,你意如何!”
之所以韩炜一直没怎么开口,是因为以他的口才还是别掺乎了,平时忽悠些目不识丁的兵卒还成。到了这朝堂之上,可不是看似那么简单的了,这里可是真正的唇枪舌剑!
万一哪一句纰漏,就会被人抓住了小辫子,而后被揪死。倒不如慎言慎行,见机行事。
更何况,马、袁这两块儿老姜,那可是辣的很!
见天子发问,韩炜恭恭敬敬的出班言道:“臣,附议太傅之谏。陛下,还有一人殿外候旨。”
“何人!”
“老司徒,袁滂袁公熙。”
“哦!老司徒来也快快宣老大人进殿来!”
毕岚朗声高喝:“陛下有旨,宣袁滂觐见。”
袁滂拄着鹿头拐杖,稳健的走入殿来,叩拜行礼道:“草民袁滂,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起身,恭声说道:“老大人德高望重,乃士人领袖,快快请起。”
“谢陛下!”袁滂不卑不亢,站了起来。
刘协颇为激动的说道:“陈郡袁氏,世代公卿,为汉室呕心沥血,乃汉之架海金梁。老大人呐,朕自还朝以来,时常惦念。只恨当年,董贼把持朝政,朕不能为老大人赐爵授官。今日,朕封老大人为陈侯,拜为光禄勋,聊表寸心。”
袁滂人老成精,急忙跪地谢恩:“谢陛下垂怜,老臣自当肝脑涂地!”
此时,韩炜眼光看向王允,脸上奸猾的一笑。只见王允面色有些异常,脸都绿了,仿佛吃了只死苍蝇一般。
王允岂能善罢甘休,即刻反击。
他再次出列,启奏道:“陛下,蔡邕绝留他不得。蔡邕长女蔡琰,已与河东卫氏定下婚约。这河东卫氏,当年依附国贼董卓,为其提供数以万计的粮饷,此举叛
第130章 风波不断
蔡邕事件平息以后,韩炜又再一次跟天子站在了一起。
这也是王允利欲熏心导致的,若是他能稍微收敛一些,别把天子逼到动用韩炜的地步,事情就不会如此了。
战事依旧没有平复,刘协心里还是比较忐忑的,徐荣、胡轸、牛辅依旧肆虐着。
直到赵云、庞德、马岱三将败了徐荣、胡轸,刘协才算长舒一口气。与此同时,韩炜又令马超讨伐牛辅,为的就是让刘协安心。
次日朝会,刘协论功行赏,迁赵云为虎贲校尉,秩比二千石;庞德为校尉丞,马岱为校尉司马,秩比八百石。
三将跪拜谢恩之后,但韩炜心中却充满了怨气。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虎贲校尉部早在多年前已经并入了射声校尉部,这不是名存实亡的一个虚职吗!就算刘协重新设立虎贲营,可这也于事无补。虎贲校尉,掌战车。也就是说,虎贲营是战车兵。可现在哪里还有什么战车兵啊!
虎贲二字,是形容猛虎奔跑时的样子。可虎贲校尉跟虎贲中郎将有着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
虎贲中郎将,统领虎贲禁兵,主宿卫,秩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这可是实权职务。而虎贲校尉不过是一个废黜的官职罢了,明显的这是天子有意针对韩炜。
韩炜心中为赵云鸣不平,正欲出班,却见袁滂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而后,袁滂又指了指他自己。很明显,那意思是一切都有我呢。
此时,刘协再次开口说道:“还有哪位卿家要奏事”
大理寺卿有本奏道:“陛下,请治臣之罪。”说完,便跪倒在地。
韩炜一看,此人他认识。这不是盖勋吗!原来的河南尹,如今升官了呀。不过此人刚烈,也可当得这明正典刑之事。
盖勋陈述罪责:“昨夜,贼人闯入大理寺意欲劫走董贼家眷,老臣率众拼死抵御,还是……还是未能稳住局面。还望陛下治罪!!”
刘协听罢,面色骤然生变,厉声问道:“走脱几人!”
盖勋如实说道:“走脱了董卓之孙女,董白。那董白武艺卓绝,**军卒近不得身,故而拿她不住!”
刘协这才长舒一口气,说道:“嗯,也罢。盖勋失职,妄纵要犯,罚俸一年,闭门思过。”
盖勋频频叩首谢恩,退班归位。
“卫将军,朕着你查办此事,那董白务必要缉拿归案!散朝!”刘协不温不火的说道。
韩炜躬身出班,道声:“遵旨!”
下朝之后,韩炜跟袁滂同车而行。
“老大人,若我抓捕董白不利,会有什么后果”韩炜问道。
袁滂伴随着马车的摇晃,睡意昏沉,眼皮耷拉着,缓缓言道:“无非是招来王允参你一本罢了。怕什么你现在官越大,胆子越小。前日贾文和的书信你才刚刚让我看过,文和不是说让你挟天子以令诸侯吗就你现在的胆魄,如何成事啊”
“并非是小子畏首畏尾,而是觉得董白越狱一案,内中颇为蹊跷。”韩炜知道,现在可不能挟天子。
袁滂摇摇头,说道:“莫要胡思乱想,赶紧办结此案,你的婚事还有两宗呢!一个吕岳丈,一个蔡岳丈。一个是女巾帼,一个是大才女!哈,你小子艳福不浅呐!”
韩炜听罢,就觉得头大。
吕布已经到长安三天了,就住在郿坞之内。除了催促婚事以外,就是整天找典韦切磋。
也不是赵云、马超军务繁忙,无暇他顾。只是典韦的武学风格,大开大合,更对吕布的口味。似赵云、马超这种游刃有余的机敏型,让吕布不厌其烦,动不动就
第131章 协助办案的钟繇
既要打发住吕布,还要应付蔡邕,韩炜两边跑的不亦乐乎。
不过眼下最终要的是捉拿董白,大理寺来人了。
大理寺丞钟繇登门,只听得门外高呼:“司隶校尉,大理丞,钟繇到。”
韩炜一听,急忙起身出门迎接,钟繇可是天子很器重的人,他不敢怠慢。不光如此,颍川钟氏也是士家大族,在朝中也是根深蒂固。此次刘协就是为了让钟繇上位,才罚了盖勋。
只见钟繇三十多岁,头扎玉簪,面容威仪,身高七尺上下,身穿黑红相间的长袍,步伐苍劲有力,虽是书法家,但英风锐气不减武将。身后还跟着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看样子也是大理寺的官员。
韩炜远远的深施一礼,说道:“钟叔父驾到,炜,有失远迎。”
钟繇大韩炜将近二十岁,叫声叔父不吃亏。
钟繇一听,心中大慰,这一声叔父叫得拉近了二人关系,急忙扶了韩炜的胳膊说道:“卫将军免礼,折煞在下了。”
“这一位小郎是”韩炜问道。
钟繇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说道:“此乃犬子钟毓,任散骑侍郎,此次跟随在下一同协助卫将军办案。”
钟毓面带微笑朝韩炜施礼:“下官钟毓,拜见卫将军。”
“贤父子,请!”韩炜将二人迎入正堂。
钟繇威严且正直。也是因为掌天下刑狱,言语上简明扼要,绝不絮叨,但从他的行为也看得出是个爽朗之人。
钟毓,字稚叔,取钟灵毓秀之意。乃钟繇之子,年方十四,任散骑侍郎。谈笑机灵敏捷,跟他父亲完全两种性格。
大理丞乃大理寺第二号实权人物,大理寺卿不在,就由寺丞监管大理寺,掌刑狱,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而散骑侍郎都是高才英儒担任,乃大理寺带职,归大理寺调派,负责诏狱等工作。
韩炜从钟繇这里了解到,劫狱的一帮人都是江湖游侠,身手不凡。
钟繇拿出一块铜牌,递给韩炜,说道:“卫将军,此乃贼人遗失的腰牌。”
韩炜拿在手中婆娑,只见这铜腰牌雕琢着一匹奔腾的骏马,栩栩如生。左看右看,韩炜推测道:“此物应该是江湖帮派的信物,至于是何门何派,就不好下结论了。”
钟繇点点头,深以为然。接着说道:“卫将军手眼通天,能不能彻查一番”
韩炜心中咯噔一下,暗道:难道他知道了麒麟阁!
“不知叔父何以认为,小侄有这样的手段!”韩炜笑问。
钟繇那副扑克脸竟然微微一笑,说道:“卫将军武艺卓绝,师承何处啊在下所料不错,令师定然是江湖上有名的高手!至于是谁,在下就无从所知了。”
韩炜这才放心。原来是猜的,钟繇果然是断案高手呀!任何的细节,他都不会放过,推理能力更是高明。
“也罢,既然事关江湖之事,我就联系师门调查此事吧。还请叔父放心,这牌子我一定会彻查清楚。事情只要有了眉目,我一定去大理寺拜会叔父。”韩炜晃了晃那铜牌,说道。
钟繇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告辞了,大理寺公务繁忙,不能奉陪了。”
韩炜起身相送钟繇父子到府门外,朝二人连连拱手。
见二人上马绝尘而去,摇了摇头说道:“天子还是放心不下我啊,还派人来监视。”
韩炜召集了五麒麟,把牌子的事说了一遍,五人纷纷表示明白,便匆匆离去。
过了两日,便有消息传来,来的是锐金麒麟。
是夜,韩炜书房。
瑞金麒麟拿着腰牌递给韩炜说道:“师叔,这腰牌是西凉野马堂的。”
韩炜很惊讶,说道:“那群马贩子”
“不错,就是他们。”锐金麒麟肯定的点点头。
韩炜知道野马堂,这是凉州首屈一指的马匹兵刃商行。梁鹄、梁兴,包括阎忠皆有股份投入。特别是阎家,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股份。不过,早些时,野马堂背后的大人物,是董卓。
想到此处,韩炜也就明白了。
第132章 大理寺与北军五校
汉都长安,千古一城。它是中国历史上严格意义上第一座城市。
高祖刘邦时始建长乐宫、未央宫,惠帝元年筑长安城,添建长二十多公里的城墙;武帝时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修上林苑,开凿昆明池,规模始备。城墙用黄土夯筑,高十二米多,每面各三座城门,每座城门有三个门道。城内有八条大街,宽数丈,互相交叉,四通八达。
韩炜奉旨缉拿要犯董白,可谓忙的焦头烂额,给钟繇告知了野马堂的消息之后,出离了大理寺。
这里“寺”字也是有些说辞的,最早的寺,并不是单指和尚的寺庙。
“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大理寺的“寺”字,亦是如此。
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东汉称为廷尉。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
观这大理寺整体格局也是极为威严肃穆,黑色大门上铆钉并排镶嵌,黑色让人看着就心生畏惧,更显刑法森严。门前两尊铜铸的獬豸,雕琢精细,昂首耸立,栩栩如生。门匾上乃是钟繇亲笔所写:“大理寺”三字,铿锵有力,尽显威严之态。
獬豸,又称任法兽,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兽,相传形似羊,黑毛,四足,头上有独角,善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也称“直辨兽”,“触邪”。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可以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治狱以獬豸助辨罪疑,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
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称“獬豸冠”。诸如钟繇及大理寺一众属官,头上所带的,都是獬豸冠。
韩炜不喜欢大理寺,这里森严之气太重,让他觉得浑身不自在。看了一眼那铜獬豸,轻松一笑,顺手将墨狮子的马缰解了,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门前的侍卫阵阵咂舌,对另一个说道:“看看,也就卫将军敢如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