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烽烟万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冥九曲

    吴修频频点头,说道:“骠骑将军此次异常的重视,让在下亲自监管督办,待少时,将军的虎驾便会到来。”

    史阿眼前一亮,急忙说道:“那还请大匠引荐一番。”

    吴修自然很乐意,说道:“这是自然。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骠骑将军自打进了长安,一直都没去过英雄楼。是不是大侠客得罪了他!”

    史阿急忙摆手:“大匠说的哪里话来,在下岂敢得罪骠骑将军”

    “嗯嗯,没有最好。”吴修说道。说完,他转身对工人说道:“弟兄们,先歇息一阵。来尝尝英雄楼的酒肉!”

    工人们听罢,自然喜气洋洋,放下手中活计,都汇集了过来。

    史阿看着众人瓜分酒肉,笑道:“莫要慌乱,不够还有。”

    这时,只听马挂銮铃之声,有人喊道:“闲杂人等速速散开。”

    史阿跟吴修一回头,发现韩炜来了。

    只见得韩炜头顶束发紫金冠,去了两条修长的雕翎。身着锦袍,上绣九曲黄河万里沙。腰间玉带紧束,足蹬虎头金靴。座下金眼墨狮子缓缓的迈着马蹄,朝工地走来。

    在一侧,郭嘉也是打马相随。不过,再也不是初见之时那一副邋遢模样。

    再观郭奉孝,精神抖擞,骑着一匹白色骏马。

    他剑眉轻挑,顺势而上,不杂乱卷曲,像两把剑一般的立在眼的上方,颇有气质。目若朗星,大而明亮,炯炯有神,一双深邃的眼眸,闪烁着无比睿智的目光。头发梳理成了四方髻,缠着一条蓝发带,身穿蓝色长襦,比起韩炜高大的身材,只有七尺的他略显瘦小。不过,这清瘦的身躯里,可是蕴含着无穷的潜力。

    更有典韦、王双拱卫左右两厢,自从杨阿若一战,韩炜的保护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本来典韦还要调集五百龙骧卫,可却被韩炜严词拒绝了。

    四人四马眼看来到史阿跟吴修面前,史阿看到韩炜,顿时大惊失色。

    与此同时,韩炜也看到了史阿,朝他报以微笑。他明白史阿现在很尴尬。

    一众人见韩炜驾临,齐声施礼:“我等见过骠骑将军!”

    韩炜翻身下马,说道:“免礼。”

    吴修又对众人说道:“快,都忙活起来。”

    韩炜径直走到史阿面前,说道:“兄长,别来无恙啊”

    史阿受宠若惊,躬身施礼:“这……这从何说起。万不敢与将军称兄道弟,将军折煞我了。”

    “兄长莫要拘泥。多日不见,就不认我这个兄弟了”韩炜拍了拍史阿的肩膀,笑着问道。

    史阿一时间语塞,浑身不自在的说道:“唉……这……”




第154章 奔赴颍川
    初春,万物复苏。

    韩炜懒洋洋的坐在花苑之中晒着太阳,苍猊卧在他脚下,一副慵懒之相。蔡琰在水榭小亭里抚琴,琴声悠扬,让人听后心情舒畅。赵雨几个人则在花丛间流连忘返,小阿凉没见过如此多的花草树木,显得格外的兴奋。

    这时,韩炜开口问道:“昭姬,我听说岳父大人不日便要启程,去颍川书院讲学!”

    琴声戛然而止,蔡琰款动金莲,来到韩炜身旁说道:“夫君莫不是想前往颍川招贤!”

    “不愧是大才女,蕙质兰心,一语中的!”韩炜挑着大指,赞道。

    蔡琰笑了笑,接着说道:“是不是父亲没有应你同行”

    韩炜搂过蔡琰,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说道:“嗯,我昨日去了一趟。岳父大人说我身居高位,不易出现在颍川。”

    蔡琰起身,掩面而笑,说道:“哈,那是父亲向着你。如今你的名声可不好,他是怕你到了颍川书院遇上唇枪舌剑般的辱骂。不过,又郭祭酒在,想必也不会太糟。毕竟,郭奉孝在颍川名士之中堪称翘楚,有他以身试法,足以证明你并非传言之中一般不堪。”

    韩炜若有所思的说道:“如果荀彧可以投入我的麾下,那这些名士们会不会改变看法”

    “嗯,至少颍川士子可以归心。”蔡琰点点头。

    韩炜旋即下了决定:“如此,颍川之行非去不可。”

    “去是去,但是要改头换面。”蔡琰补充道。

    “哦”韩炜看着蔡琰。

    蔡琰眨了眨美目,说道:“你可扮作父亲的弟子,如此便可掩人耳目。”

    “嗯,甚善。就依照夫人之言行事。”韩炜点了点头。

    三日后,蔡邕准备启程了。

    马车旁边,韩炜一身儒生打扮,牵着墨狮子等待蔡邕上车。

    蔡邕一切办妥,上了马车,挑开车帘说道:“孟炎,可以启程了。”

    韩炜点了点头,翻身上马,一带马缰,走在前面。

    车夫一扬马鞭,马车缓缓而动。

    刚行至城门前,只见郭嘉带着典韦、王双恭候多时了。

    韩炜“驾”了一声,来到切近,问郭嘉道:“不是不让你来吗”

    “将军,这颍川之行颇为重要。这是嘉写于文若的手书,将军见他之时,交给他。”郭嘉递过来一卷竹简。

    韩炜揣在行囊里,又问道:“此书可否劝得文若来投!”

    郭嘉微笑着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说道:“喜忧参半!”

    韩炜没好气的哼了一声:“哼,你不是跟荀文若至交之情吗怎么还劝不动他”

    郭嘉这次先点头,又摇头。

    韩炜不耐烦的说道:“罢了罢了,聊胜于无。”又指了指典韦、王双,说道:“你们不能去!”

    王双率先开口:“不成,若是将军受了辱骂,我就好生教训那帮腐儒一番。”

    韩炜一拍脑门,说道:“那就更不能去了!”

    典韦嘿嘿直笑,对王双说道:“嘿嘿,我说什么来着你这行不通,还是让哥哥去吧。”

    不等韩炜开口,典韦径直走向了蔡邕的马车,一把拽下了车夫,而后扔过去一吊钱,说道:“拿去买酒。驾!”

    根本没给韩炜的反应时间,马车绝尘而去。

    蔡邕刚刚昏昏欲睡,马车突然颠簸起来。便不悦道:“何事如此匆忙”说着挑开车帘,映入眼帘的是典韦那虎背熊腰。

    蔡邕揉了揉眼睛,问道:“你是何人!”

    “吁……”典韦停下车,转过头笑道:“嘿嘿,老大人贵人多忘事。末将典韦是也!”

    &nb



第155章 王佐香君荀文若
    颍川郡是个美丽的地方,青山绿水,土地肥沃,虽然经过了黄巾之乱,但是和其他地方的荒凉对比已是繁华热闹不少,而且此处民风淳朴,看往来之人,虽是街井小民,却也是谦恭有礼,一派斯文,不愧是三国时期名士的发源地,算起来,三国的名士十之有八都出自这里。

    颍川郡多是山地,所以颍川书院是倚山而建的,书院坐落在城郊。它原本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

    如今书院年轻一带的翘楚已经崭露头角,其中荀彧、郭嘉二人深受胡昭的喜爱,可谓颍川书院的领军人物。世家公子都以荀彧为傲,寒门子弟则推崇郭嘉。

    来到书院门前,胡昭已然带着一众品学兼优的学子出来迎接。

    借着夕阳的余晖,韩炜打量着颍川书院。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写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典韦过来挑起马车的门帘,韩炜扶着蔡邕下了马车。

    只见胡昭精神矍铄,鹤发童颜,头戴玉冠,身穿大氅,迈着苍劲有力的步子,来到书院门前。他带着一众弟子,给蔡邕行了礼。蔡邕公孙先三人也是纷纷还礼。

    胡昭率先言道:“伯喈兄大驾光临,致使书院蓬荜生辉啊。”

    “谢过孔明兄盛情相迎,老朽愧不敢当。颍川书院乃大汉无双的学府,其中藏龙卧虎,各位皆为人中龙凤。”蔡邕也是客气的说道。

    胡昭打眼一观韩炜,而后问道:“这位是”

    “弟子后生王粲字仲宣见过先生,请先生受我一拜。”韩炜假扮建安七子之一,王粲。

    他旋即恭敬的朝胡昭施了一礼,身子成九十度。

    胡昭很满意的说道:“仲宣快快免礼,多次听伯喈提起过你,今日终有幸得见。”

    蔡邕笑盈盈的点了点头,心道:孟炎就是孟炎啊,心如止水,安定自若。接着说道:“这是我的随行的护卫,韦典。”

    胡昭点了点头,见典韦气势不凡,一拱手说道:“道路艰辛,多匪患。有劳壮士护送。若非壮士,这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儒生恐怕也无法顺利抵达颍川呐!”说完,笑指蔡邕。

    蔡邕也是点头微笑,深以为然。

    胡昭一句玩笑,让气氛不再拘束。

    言罢,胡昭带着蔡邕三人往书院里走。

    院中灯火通明,走过光滑的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乃是书院正堂,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再穿过一道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书香之气四散开来。

    再往后走,就是雅致的后院,院落很宽敞,中间是人工湖,湖上有亭台水榭,极具风雅。穿过水榭,走廊之上挂着灯笼,湖中怪石嶙峋,池中还有不少锦鲤。亭中石桌之上已经摆好了酒宴,几人来在亭中坐定。

    韩炜朝典韦使了一个眼色,他知趣的来在亭外站岗。

    胡昭对蔡邕、韩炜二人引荐道:“伯喈兄、仲宣,此乃是老夫不成器的弟子,荀彧荀文若。”

    说着,荀彧恭敬的起身朝二人施礼。

    韩炜注视着荀彧,只见身材伟岸,足有九尺,相貌俊美,英气逼人。

    夜风吹过,飘来淡淡幽香,应该是熏香之味。头戴湛青的翡翠玉簪,身穿月白色大氅,腰间翡翠玉带,在月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整个人风度翩翩,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不凡。

    荀彧本应在朝中任议郎,可他不愿给尚书台使钱,几个月了依旧是个补议郎。每次去询问,都是没有出缺。荀彧一气之下,返回颍川,继续返回书院潜修。

    荀彧朝蔡邕二人施礼之后,蔡邕也介绍道:“老朽顽劣弟子王粲王仲宣。”

    韩炜起身,朝胡昭二人也是恭敬一礼。

    胡昭这才举起酒杯,示意大家干杯。

    喝



第156章 饮酒、赋诗
    荀彧思之良久,才说道:“骠骑将军明主矣!不过,彧才疏学浅,辅之,唯恐有失。还需在书院潜心研读,他日自然投其麾下。”

    韩炜一听,顿时急躁了起来,下意识要起身。却被蔡邕再次劝阻。

    蔡邕递过来一个眼神,示意韩炜稍安勿躁。

    无奈,韩炜端起酒杯,一饮而进。

    蔡邕这才说道:“既然文若如此说,那便再等些时日。诸位想必也都知晓,骠骑将军与老朽的关系。文若请放心,骠骑将军府的大门,随时恭候。”

    荀彧深施一礼,复敬蔡邕一杯酒。

    胡昭也有意识的前来打圆场,把话题转移了。

    若说荀彧愿意与世无争,潜心研学;那都是扯淡。他返回书院之后,时常与郭嘉信件来往,郭嘉也多次在信中提到让他依附韩炜,可荀家毕竟是名门望族,自然是有气节的,绝不会轻易依附着谁。

    当年大将军何进如何多次相请,荀家也不为所动。在这个年月里,你越是拒绝,越是显得高风亮节。君不见三顾茅庐之典故!或是孙伯符请“二张”(张昭、张纮)那都是多次相请。

    作为荀彧自己,并不是不重视韩炜的征辟。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韩炜那么器重郭嘉,这将军府军师祭酒之职,对于郭嘉这么一个寒门子弟来说那可是莫大的殊荣。当荀彧得知郭嘉受了征辟的消息,心中多少有些动心,连他也没想到,韩炜为人如此爽利,军师祭酒的要职,说给就给。自己却还在跟风骨气节较劲,隐而不发。

    反正荀彧没有痛快的答应,导致了韩炜不痛快。

    正在韩炜闷闷不乐之时,胡昭开口了:“听闻仲宣擅诗赋,何不以此助兴!”

    只见蔡邕干笑两声,看着韩炜说道:“仲宣,可有才思”

    作为装逼如风的韩炜自然是早有准备。他知道,来颍川书院若是不做准备,迟早露馅。

    只见韩炜摇头晃脑,来回踱步,而后朗声念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胡夫子,蔡师尊,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念道这里,韩炜不得不停下来了,因为后面的几句根本用不上。他心中默默的念叨:李白兄,对不起了。小弟不得已而为之,还望见谅啊!

    韩炜也知道李白的《将进酒》是乐府诗体,现在正是酒宴的高峰,拿出来自然合适,可不知道反响如何
1...4142434445...1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