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烽烟万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冥九曲

    自颍川归来,他就一直在想请荀彧的问题。直到傍晚,蔡琰推门而入才把他从深思之中拉出来。

    “夫君在此枯坐了半天已久,几次过来都没打扰你。是何等的心事让你如此忧愁”蔡琰小鸟依人的倒在了公孙先怀中问道。

    韩炜揉了揉太阳穴,在蔡琰的玉面上轻轻一啄,微笑道:“不碍事,昭姬有心了。”

    蔡琰挣脱开了韩炜怀抱说道:“奴家知道夫君日理万机,可也不能误了大事。你看看吧,这是承彦先生的手书,估摸着是问询你与月英成婚之事。”说着,递给了韩炜。

    很为这才如梦方醒,急忙拆开绢布浏览。果不其然,被蔡琰言中。黄承彦正是为黄月英的婚事而来。

    “这,这本月十五承彦公要来长安了,说是为了挑选黄道吉日。”韩炜把绢布递给了蔡琰。

    蔡琰看过之后,小嘴一撇,说道:“看看,你把老人家都等急了。你天天都忙些什么呢还有婉贞这丫头,也是不可理喻,自从见了那墨家机关弩,就把自己关在房中不出了。夫君,你能不能上点心呀”

    韩炜可没想那么多,心中暗道:还是那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还能被尿憋死管他呢。

    想罢,遂抱起蔡琰娇躯,纵情爱抚,口手齐出,一瞬间把怀中美人惹的娇喘连连,浑身上下激烈颤抖。

    蔡琰哪里会想到公孙先突然袭击,口中娇喘道:“嗯,嗯,夫君,夫君且回榻上去罢。”

    “嘿嘿,那还有甚兴致就在此处吧。”韩炜大臂一挥,将桌案上的物品扫落,架着蔡琰放倒在桌案上,二人情到深处,兴奋至极,接下来自然衣裳乱飞,情趣横流的艳丽风景,叫人欲罢不能。

    韩炜没羞没臊的过了几天快活日子,整个放松下来,把什么都抛之脑后了。黄承彦的到来,彷佛都跟他无关了。

    当黄承彦一行人马的行踪已经到了长安境内的时候,整个长安士人再次沸腾了。

    因为这一次不光黄贬黄承彦来了,鹿门山书院的庞德公、水镜先生司马徽二人要来拜会老太傅马日磾,也同时顺道见证荆州才女黄月英的大婚之礼。

    韩炜得到了这个消息,惊为天人。

    贾穆执掌消息,弄清楚一行人之中都是何人,自然不在话下。

    把随行人员的名单交给了韩炜,韩炜拿着名单一看,整个人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因为这里面有几个人名确实不凡,放下崔钧催州平、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三人不说,诸葛亮、庞统、徐庶也都在其中。这些人不是水镜山庄之人,就是鹿门山的门生。

    若是韩炜随便弄来一个,都是天大的福分。若是普通的名将、谋士,韩炜自重生东汉以来,见得也多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反映。可是这里面有卧龙、凤雏,这龙凤齐飞的景致,怎能不心生兴奋再不济,留下徐庶也是很不错的。

    “公子,这一次您又准备征辟哪一个我看庞山民就不错,乃庞德公之子。”贾穆对韩炜还不了解吗看他两眼放光,犹如中风一般的傻笑,肯定有准备收人了。

    韩炜拍案而起,说道:“伯肃啊,这你就不懂了。庞山民虽然不错




第161章 文若归心
    韩炜听闻黄承彦嘱咐,也是干笑一声,频频点头。

    不过对于韩炜来说,他绝不阻止黄月英做任何研究,万一与诸葛连弩失之交臂,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又寒暄多时,黄承彦就告辞了,说是要去颍川书院,做一个见证之人。

    韩炜问明缘由。

    原来,庞德公、司马徽这次来带着门下翘楚,就是为了跟颍川学子辩论学术,而黄承彦作为中间人物,正好做个裁判,谁也不偏袒。

    本来要邀请韩炜旁听见证,后又作罢。

    其一,韩炜对颍川才子格外器重,先征辟郭嘉,又对荀彧念念不忘,若是不为颍川士子出头,恐怕不妥;

    其二,大婚在即,还有许多要事情准备。

    韩炜这里忙忙碌碌了几天,一切都安排妥当,就等大婚之日了。

    而颍川书院之中如火如荼的辩论也落下了帷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来自水镜山庄的诸葛亮舌战以荀彧为首的颍川才子一十八人,最终夺得头筹。

    诸人无不叹服,皆赞叹诸葛亮辩才无双。诸葛亮一时间名声大噪,响彻整个颍川。

    荀彧事后言道:“诸葛孔明自比管乐,果然名不虚传。不知奉孝若在,能否压制于他。”

    而诸葛亮自己心里早就盘算着趁着这一次机会扬名,也好投奔韩炜麾下谋得一个大好前程。

    怎奈司马徽劝阻道:“孔明稍安勿躁,此时不可前往。”

    诸葛亮不明所以,虚心求教:“先生此言,弟子不明。”

    “呵呵,这天机不可泄露,你且跟随为师潜心修行即可。”司马徽抚须而笑。

    同时庞统也被庞德公叫到面前,叔侄二人焚香静坐。

    良久,庞统问道:“叔父,听闻孔明要投入骠骑将军麾下,却被水镜先生拦下,小侄不得其解,望叔父教我。”

    庞德公咳嗽一声,说道:“士元如此问,恐怕也有此意罢”

    “然也,小侄自然看好韩骠骑。”庞统如是说道。

    庞德公悠悠说道:“龙潜于渊,凤栖梧桐。潜于渊而不腾,栖于桐而不飞。来日方长,再作打算。”

    庞统似懂非懂,但也不再发问。

    世事无常,卧龙凤雏本呼之欲出,怎奈不得其时。这要让是韩炜知道,诸葛亮跟庞统都相中了自己,而被这俩老头儿阻止,不知道他会不会跟这俩老家伙翻脸。

    一切安顿下来,这一日,郭嘉前来见韩炜。

    郭嘉说道:“将军,凉公子已经到了开蒙的年岁了吧”

    “嗯,奉孝好记性,你不提,我都忘却了。凉儿如今快三岁了,是该找个先生开蒙了!”韩炜乐道。

    郭嘉点点头,笑曰:“然也,这便是请文若出山的好时机!”

    “哦计将安出!”韩炜兴奋的问道。

    郭嘉说道:“香君文若,荀氏八龙之后,系出名门。如今赋闲,让其为凉公子开蒙,岂不美哉借此之名也可让荀文若出仕。”

    韩炜一拍大腿,说道:“鬼才就是鬼才,此计甚善。”

    而与此同时,坊间传闻也闹得沸沸扬扬,据说韩凉出生当日,凉州渭河之水源头倒流,河面之上跃出三丈多长的大鲤鱼,可待渔民们纷纷下河之际,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条大鲤鱼的踪迹。这一下子,神乎其神的流言散播开来,都说此子不简单,必成大器。

    挑选良辰吉日,韩炜跟郭嘉带着韩凉亲自登门,来拜会荀彧。

    荀彧听说骠骑将军亲至,急忙出府门迎接。

    当荀彧走出府门,看到一抬头便看到了至交好友王粲王仲宣,惊愕非常。再看到了旁边的郭嘉,他便顿悟了。

    “彧,见过骠骑将军、郭祭



第162章 阳翟之行
    韩炜、郭嘉、荀彧三人纵论天下大势,在荀彧怀中的韩凉昏昏欲睡。

    此时,门外传来呼喊之声:“五哥,五哥。”这声音宛若银铃一般。听声音,是个女孩儿。

    三人谈的兴起,顿时停了下来。寻声而视,发现是个小姑娘。

    只见一个管家模样的老者,前来给荀彧告罪:“五公子,老奴拦不住三娘子,她非要来见你。”

    荀彧家中行五,所以称其五公子。

    荀彧起身,说道:“荀伯,不妨事。去忙吧!”

    老管家恭声应“喏”,这才退去。

    荀彧又给韩炜、郭嘉介绍道:“舍妹荀采,失礼之处还望多多海涵。”

    韩炜跟郭嘉自然是微笑点头,表示无伤大雅。

    荀彧呵斥道:“阿采,不知道为兄这里有贵客吗”

    荀采并不服气,说道:“就是为此,小妹才来看望贵客的。人言,韩孟炎堪比卫、霍,也是此二人以外,大汉第三个骠骑将军。观瞻人杰,赏心悦目。”

    别看荀采才七八岁,聪慧过人,伶牙俐齿。其父荀爽荀慈明,乃是已故司空,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称。其大兄荀表早亡,二兄乃是射声校尉荀棐。故而,称其为三娘子。

    韩炜跟郭嘉相视一笑,知道了这是荀府的千金大小姐。

    在观这荀采,两个大眼睛犹如春水一般,脸如凝脂,樱桃小嘴。身穿浣纱云罗群逶迤于地,腰间扎着白色软烟罗,煞是可爱。长大后,绝对是个美人坯子。

    这时,荀彧怀中的韩凉开口了:“姐姐真美!”

    荀采毕竟是小女孩儿心思,听到有人赞美,即刻来到切近,捏了捏韩凉的小脸,笑道:“哈哈,弟弟叫什么名字呐”

    韩凉挣脱荀彧的怀抱,站在地上说道:“我叫韩凉,骠骑将军之子,香君文若之徒!”

    荀采拉着韩凉的手,说道:“走,带你在府里逛逛。”

    “嗯,多谢姐姐。”韩凉乖巧的跟着荀采走了。

    只留下韩炜三人面面相觑,局面有些尴尬。

    韩炜打破僵局,说道:“文若呐,看来凉儿却是跟你荀家有缘。”

    荀彧、郭嘉频频点头。

    又聊了一会儿,荀彧说道:“将军既然来了,就多住几日。另外,咱们也在颍川游玩一番。”

    韩炜本来想走,可眼下的情况也不好拒绝。只能说道:“也罢,就叨扰文若几日了。”

    郭嘉接着说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出发我也多日不曾返乡了。”

    说走就走,三人便往颍川治所,阳翟城中而去。

    颍川,在历史长河之中一直属于规模很大的州郡,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东汉年间,颍川郡属于豫州八郡之一,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中枢,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更是孕育名门望族之所在,陈氏、荀氏、钟氏等巨族门阀皆在颍川。有“天下名士出颍川”之说。

    随着颍川书院的辩论,使得颍川郡更加热闹,不少其他州郡的人都想来一睹这文坛盛世。虽然辩论已经结束,可阳翟城内,还是热闹异常。

    一路行来,观颍川之民风甚雅,百姓们各个都知书达礼,着装打扮皆是儒雅,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而儒家服饰很讲究,视“青赤白黑黄”为正色。冬天衣裘,夏天衣葛,夏天在家时可以穿单衣,但出门穿着单衣是对别人不礼貌,因此必须穿上外衣。有“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之说。这颍川的百姓正是言行衣装,皆有风度。

    不知不觉,穿过了数条街道。

    韩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便是有不少商户都在铺子前摆放着一个小神龛,神龛前摆着香炉供奉,还有一个铜盆,盆里装满了五铢钱。更奇怪的是,有不少穿着黄袍的道士前来收取。

    这让韩炜大感意外,旋即稳定心神,就知道这可能是当地的神婆神棍骗钱的一种手段吧。

    &



第163章 巧寻医初探三峰山
    老头儿一边盛出锅里的面饼,一边说道:“此山名曰:三峰山。山间建有后土殿,正是土正道道场之所在。之所以叫土正道,盖因帝喾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而这土正道的圣女,正是后土娘娘之女降世临凡。”

    韩炜听到这里,可算是明白了。心中暗道:又是打着宗教信仰的旗号,坑蒙拐骗。

    收拾心思,接着问道:“这圣女可曾救济黎民”

    思量说话的功夫,里面传来了老婆子的喊声:“老头子,你倒是麻利点呀。”

    看着桌上的两碟崩了盘的凉菜,又看了看郭嘉、荀彧,催促着外面的老头儿快些。

    老头子熟练的将五个漆器大碗放在一个挑盘之上,端到了屋内。

    而后又转身出来,急于跟韩炜继续聊天。

    这老头子也是话痨,打开了话匣子就难以关闭。

    接着韩炜的问题回答:“这圣女呀,手段可高明了。妙手回春,普济黎民,从来不索要钱财,都是乡亲们自愿供奉。听我家小儿言讲,圣女美若天仙,看上一眼让人浑身如沐阳光。”

    “原来如此,多谢老人家。那某家就尝尝老人家的手艺如何”韩炜说着,迈步进屋,老头儿也紧随其后,前后招呼着。

    来在屋中坐定,只见荀彧优雅的吃着汤饼。郭嘉坐于桌案前,风度翩翩饮着温酒,这也算衣锦还乡,心情大好,一锅温酒下去一小半。

    韩炜端着漆瓷大碗,喝着汤饼,而后心中暗暗思量:这圣女恐怕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什么分文不取,百姓自愿。只不过是场面活儿罢了,间接趁着神祇之名招摇撞骗,搜刮民脂民膏。只可惜百姓被蒙蔽,不可用强啊,以免惹起民变,真要想个办法咯。

    在韩炜入神之时,郭嘉、荀彧二人已然吃饱喝足,帐都结完了。

    看到韩炜还在沉思,不由得叫了一声。韩炜回过神来,然后看到已经结账了,众人离开了这家店铺。

    三人牵马步行,在大街之上闲庭漫步。

    韩炜依旧是若有所思,荀彧早就注意到了,问道道:“将军,心中有虑”

    “啊,文若。你可曾看见那店铺前的神龛”韩炜说道。

    荀彧点点头说道:“嗯,适才近前细看了,那排位上写: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在下曾读过道家典籍,这后土娘娘乃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四尊位,为主宰大地山岳的女神。”

    “善,文若博学,可知土正道否”韩炜点点头,再次问道。

    荀彧思索片刻,摇摇头说道:“从不曾听说此道宗。”

    “也是数月之内崛起,你自然不知,我观其宗并非眼前所见的景象,其中定然有鬼。”韩炜笃定的说道。

    接着,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荀彧跟郭嘉。
1...4344454647...1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