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武神(大魏霸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tx程志
冉明道:“儿臣不会死守,区区苻洛,儿臣可以以讨贼军大破之!”
其实冉明也有点得意忘形了,事实上前秦在冉明的印象中并没有可取之处。
王猛现在成了自己的首席谋士,前秦自然不足为虑!其实冉明并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前秦,前秦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不堪!一个氐人灭掉燕、代、凉,统一中国北方,势力推进在淮河沿线,若非淝水之战战败,恐怕氐人就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异族!
前秦大将杨安、郭庆、石越、杨定,毛当、徐成、梁成其中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角色,哪是一都是智勇双全!特别是苻洛一下出出动了四个前秦历史上耀眼的将星。
冉闵整体计划是东守、西防,北攻。如果燕军再次倾兵南下,大魏就在冀北进行战略防御,西南的洛州方面,也采取守势,只要冉明可以坚持一个月以上,冉闵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冉闵手中能动用的军队多达五万人马,如果他拿五万人马还没有信心拿下并州,那么冉闵就不是冉闵了!
冉明突然想起历史上突厥的颉利可汗在
第120章不想失去
第120章不想失去
北邙山,座落在洛阳城北部,黄河南岸,它也是洛阳北部的天然屏障。闪舞
然而,这座洛阳北部的天然屏障、绝佳军事要塞却如同死一般沉静,四野荒芜人烟。
三更天时,突然,这北邙山地面的上的尘埃,在月光下开始的微微颤抖起来。
尘埃乱舞,有经验的人一定可以看出,这是周围即使出现大规模部队脚步踏在地面上的反应!
时间不长,越来越多穿着褐色铠甲、手持刀枪的士卒出现北邙山上!在微弱的月光照耀下,一面斗大的隶书“郭”字大燾,迎风猎猎作响。
太原阳曲郭氏,也是郭庆的本宗,出的都是能人。当年石勒逃亡途中遇见郭敬,流着泪叩头诉说饥饿和寒冷。郭敬也禁不住流泪,于是,将所带的货物卖掉,给他买东西吃,并将一些衣服送给他。
而且,郭敬带着族兄郭阳、侄子郭时投靠石勒,成为石勒起家的十八骑之一,后来石勒死后,石赵被冉闵灭亡。郭敬就带着侄子郭时,投降苻健,成为氐秦步军校尉。
而郭庆也是郭敬的族侄,任氐秦游击将军。
右前锋游击将军郭庆接到石越传达苻洛的命令后,立即点齐右前锋营八别部的步卒,连连同两千骑兵,连夜拔营。郭庆部仅携带三天的干粮,带了少量的帐篷和辎重,一路轻装前行!
函谷关距离洛阳仅七十里,按照这个时代的行军速度,即使七十里的距离,也需要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即使冉闵最精铁的步营人马,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也仅能日行军百里!
不过郭庆用来,向来喜欢迂回和奔驰,他的部曲或许算不上这个时代最彪悍的部队,但是要说长途行军、快速转进,恐怕也是天下闻名的善跑大军!
士卒大部分来到北邙山,这里原是晋军废弃的大营,在最鼎盛时期,北邙驻有北军七营,三万五千人马。
郭庆打量着这座荒废了四十余年的军营,良久无语。一座北邙军营,似乎就见证了晋朝司马氏的兴衰!特别是那青云峰上的点将台的塌方,就像一个张开大嘴,诉说自己的不幸,嘲笑着自己又一次被蹂躏!
郭庆命令道:“埋锅造饭,恢复体力”
伙头军接令后,立即快速的用铁锨挖起灶台,打水的打水,做饭的做饭!
郭庆巡视一遍营地,看到士卒经过七十余里的长途行军,虽然体力有所下降,不过士气却非常高昂。
郭庆带着前哨斥候,来到洛阳北城,洛阳北城有两座城门,东面的一座叫微安门,西面的那一座叫宁安门!郭庆望着这座洛阳城,此时的洛阳没有了惜日的繁华和雄伟,一切都显得破败不堪,一切都显得异常荒凉!
自刘聪与永嘉五年(311年)破洛阳,劫掠晋怀帝司马炽,皇后梁兰壁、皇后羊献容(惠帝的皇后,因惠帝和怀帝是兄弟,所以没有被尊为太后)等以下王公大臣三万余人,随后将放火将这座千年古都烧成白地!
随后洛阳几经易手,先后有祖逖北伐夺回洛阳,接着又被石勒击败,退出洛阳!短短几十年的功夫,洛阳四度易手。
石勒再次夺加洛阳的时候,洛阳城连最基本的城防设施都没有了,护城河已经平了,马面、角楼、哨楼、箭塔也失去了他的功能!
后来东晋名将太尉陶侃,派其子陶斌与南中郎将桓宣趁后赵进攻江西的机会,乘机收复了襄阳和新野地区。桓宣镇守襄阳十余年,全力经营,力拒后赵。后赵感觉到了东晋的压力,于是开始修缮洛阳城。
洛阳城现如今的模样,已经不再是一国之都的繁华,特别是城内一片黑暗,郭庆脸上露出轻松的微笑,对于这座城池,别说仅有三千守军,就是一万也难以守住。
因为洛城太大,魏晋时代的洛阳城,基本上就是东汉时期的洛阳城,南北长九里七十步,东西宽六里十步,通称“九六城”,平面为长方形,有十二座城门。
汉时,六尺为步,三百步为一里,汉尺为二十三点五公分,既一里约合423米,仅城郭周长是12315米,即使十米站一个士兵,也需要一万两千余名士兵才能站满,而三千人,差不多四十多米远才有一个士兵,这些兵马守城,到处都是漏洞。
如果自己拿不下来洛阳,就白来这一趟了!
寅时,也就是后来的五至七点,在这个时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也是人最疲惫,最放松的时间。郭庆命令大军齐出,一路上吃饱喝足的秦军士卒意气风发。
进攻微安门的郭庆的副将孔奉。孔奉原是晋晋孝宗时期组织第一次北伐时的司马勋的裨将。后来晋朝因内部不和,晋朝主力至襄阳后突然转道去了武昌。
孔奉因战败被俘虏,投降了秦国,成了当时苻洪的部曲。对孔奉而言,效忠于晋朝还是秦国都是一样的。相比之下,秦国虽然是异族当权,但对他这等武将还比晋朝好些。孔奉已是四十余岁的中年武将了,他身材魁悟,体格健壮,一副标准的铁骨硬汉模样,只不过,他的骨气却和硬汉差之甚远。
等到大军来到微安门前,突然城门上的守军士卒发现了下面的秦军,大声吼道:“敌袭,敌袭!”
微安门城门楼上的三百余士卒惊慌失措的起来,连铠甲都没有穿上,就赶紧起来拒敌。
孔奉一看偷袭不成,喝道:“兄弟们冲啊,第一个冲上城墙上的勇士赏钱十万,官升三级!”
孔奉对苻洪的知遇
第122章瞒天过海
第122章瞒天过海
看着如此大的火势,要想等火势熄灭估计需要的时间很长。孔奉无奈,只好让人打水来灭火,金丝楠木烧上油,燃烧起的大火,岂是容易扑灭的。连续浇了数百桶水,门口的青石地面上都汇成了小溪,可是大火却不见一点减弱!
孔奉非常沮丧,他原本以为一个小小的刺史府会手到擒来,结果打了一个多时辰,五百士卒伤亡过半,连外墙都没有攻进去!
眼见郭庆限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他只要垂头丧气的去找郭庆复命!
不过,在洛阳城内,他并没有找到郭庆,而且还发现洛阳城内的秦军大部分已经离开了,不知去向。随即他想到陈逊如此顽强坚守,好像明白了什么!
终于,孔奉通过传令兵告知的消息,在北邙山中找到了郭庆!
孔奉手捧头盔,跪在郭庆面前道:“末将无能,没有按照将军军令拿下刺史府,请将军降罪!”
郭庆道:“看来我们低估了陈逊的抵抗意志,若非这次出其不意,趁陈逊没有防备拿下了洛阳,恐怕我们就会在洛阳城流足够的血!!”
“将军,还需要继续进攻吗末将发现刺史府内的兵力其实并不多,只要不计伤亡,末将定能拿下刺史府,还请将军准许末将戴罪立功!”孔奉有些忐忑不安地道。
郭庆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如若一味强攻,我军定能拿下那座小小的刺史府。不过唐公有令,我们并不准备占领洛州一城一池,拿下刺史府与战何益”
郭庆转身,来到帐内的沙盘前道:“陈逊此人原本有些懦弱,为何这次居然如此悍勇,若是他先前做足准备,我们又能轻易的拿下洛阳城吗”
孔奉想了想道:“将军的意思是,魏国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吗”
郭庆点点头道:“陛下此次作战的意图就是向魏国展示一下我们大秦的军力,陛下有意与魏国讲和,当然,与魏谈和也符合我们秦国的利益。所以这一仗既要打,也要打得漂亮!这次魏军援军的主将就是魏国立下赫赫战功的楚王冉明,听闻此人用兵如神,擅长于用险,所以本将就在北邙山等着他到来!”
洛阳城,对于苻健来说,简直如同鸡肋。洛阳的繁华早已不在,人丁不足原来十分之一,大片良田荒芜,白骨露野,赤地千里。
打下来洛阳容易,以苻洛麾下四万八千将士,完全可以做得到。可是,要想守住洛阳,恐怕十万大军都不一定可以做到。
洛阳,有八关环绕,拥有完整的防御体系。可是现在洛阳周围八关,全部形同虚设。氐秦想要在洛阳站稳脚跟,必须构建完整防御体系。这不仅仅需要将关中精锐尽数调出来,而且还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支撑这个庞大的防御体系。
“冉明!”孔奉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人的名,树的影,冉闵、冉明父子二人是什么人,没有人不知道。
现在天下间对冉明的传言甚多,传言其能呼风唤雨,能撒豆成兵,移山填海!
孔奉道:“将军的意思是在此伏击冉明”
郭庆摇头笑道:“冉明以不足万人的弱军,一举全歼慕容恪的十四万大军,以四五千兵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段龛的三万兵马,如此人物,如果能以这样浅显的计策对付他,冉明也不会有如此威名!”
“那。”
郭庆道:“陈逊只所以有如此魄力,死战不退,主要是向冉明视其忠心,另外估计冉明与陈逊应该有消息互通,冉明应该告诉陈逊坚守,在洛阳城中吸引我军注意,他肯定会出奇不意的再外围再次包围我军,而且根据斥候回报,魏军的援军部队已经到达孟津渡了,算算时间最多一个时辰就会到达洛阳!”
孔奉好像明白了郭庆的意思。闪舞“原来将军准备反其道而行之!”
郭庆道:“本将会以自己这万余兵马作诱饵,引诱冉明包围,等冉明完成对我军的包围后,唐公就会率领其他东征军在魏军外围形成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本将与唐公(苻洛)里应外合,给冉明来一个中心开花,让他见识一下,我们大秦之军威!”
郭庆顿了一会儿,突然大声道:“孔奉!”
“卑职在!”
“现在本将军再给你一千兵马,围着洛州刺史府狠狠的打,但是记着不要攻破刺史府,这是一个很好的诱饵,这场仗我们能不能旗开得胜,主要还是看孔将军的表现了!”
孔奉道:“末将定不辱命!”
与此同时,黄河上行来一支庞大的船队,这支船队差不多有大小船只五六百艘。旗舰上树着三面大旗,一面是黑底白字的“魏”字,另外是而则是“长水马”还有一面是“讨贼冉”。这支船队不是别人,正是冉明和水军将军马顾。
孟津渡,其实只是一个洛阳北部的一个渡口,和孟津县无关。最早的孟津渡,远在武王伐纣之前就有,武王伐纣时兴兵于此,故亦称“盟津”,后来就不知道怎么的改成了孟津。孟津渡距离洛阳城仅十五里,距离北邙山原晋军大营仅六七里!
这里渡口开阔,河流相对来说,比较平缓。是一个天然良好的渡口。
由于魏军都是乘船而过,直接将船开到南岸。就在准备登陆时。荆展向冉明道:“殿下,对面的树林里发现了敌军斥候!”
冉明心中一动,暗呼不好,肯定是秦军比想象中的提前了,弄不好洛阳已经失守了!
冉
第123章斥候压制
第123章斥候压制
冉明其实现在也很为难,分兵是可以战胜对手的唯一办法,可是他手中没有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一百弟子虽然不小,必竟还在缺少历练,无论是大弟子陈勇、二弟子魏峰、三弟子刘科、四弟子郭悦,五弟子祖彦都没有能力完成他的部署。
无论执行佯装主力在孟津渡登陆的样子,还是以主力明面佯攻潼关,实则攻打涵谷关,都需要临阵机变之能,为些弟子都存在照本宣科、纸上谈兵之嫌。
冉明若是自己领主军西进,可是可以合理的把握战机,伺机而战。可是以数百斥候军伪装成大军主力在北邙山区与西秦军对峙恐怕也没有人可以胜任这个任务。
虚兵和实兵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都非常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点小小的失误,就会让这次机遇失误!最终功败垂成!
就在冉明一筹莫展之时,荆展用手摸着喉咙,用沙哑含糊不清的声音道:“殿下,末可以领兵西进,完成殿下的部署!”
“你!”冉明寻思起来,荆展是在这个时空跟随自己最早的元老,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不过他的能力非常超著,在廉台之战、安喜之战,表现都非常好。
不过冉明没有当场答应,因为这关系着魏国在南线战局的得失,一棋落错,全局皆输,魏国并没有可以让冉明输的资本。
不过,冉明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瘸子里面挑将军。让荆展率领主力沿黄河西进。就在这时,冉明和马顾的水军在孟津正式分兵了!
当然,冉明并没有让水军参与陆战,魏国水军力量太弱了,用来消耗在陆战上太浪费了。所以西进以讨逆军六千兵力为主,荆展为主将。有临阵机变之权!
不过冉明还是把马顾的二百水师斥候抽出来了,马顾倒是非常大方,他知道这个楚王在冉闵心中的位置很高,反正水军这一次只是陪太子读书,配角一个!
此时冉明手中除了二百余楚王府侍卫,就只有二百余水师斥候,三百余讨贼军斥候,还有一百多荆展训练的“天眼”成员。冉明的讲武堂一百弟子,总共兵力九百余人,尚不足一千人!
冉明冲众弟子道:“今天为师教你们一招,战场斥候作用,战场上斥候就是将领的耳目,通过斥候可以了解到战场上的一举一动,所以良好的斥候,就战争胜负的关键环节!”
十几名身穿墨绿色铠甲的秦军斥候潜伏的丛林深处,他们正密切的关注着孟津渡口的情况。
“王二郎,魏军开始登了!乖乖,好家伙,先头部队开始靠岸了,四五十艘小船,差不多有千人!”
王二是秦军郭庆部的前锋营斥候什长。王二指着一名瘦小的士卒道:“猴子,你小子腿脚快,回去将这里的情况告诉将军!”
名叫猴子的士卒长得很瘦,胆子也小,不过他的跑步速度非常快,能在三柱香的时间内跑得连快马都追不上!这种人用来传递消息最好不过了!
猴子道:“王二郎,谢了,等结束这场仗我请你喝酒!”
猴子也明白,王二为他好,必竟斥候是最先与敌人接触的部队,伤亡向来很大。整个斥候曲里,连三年以上的老兵都没有,不是老兵不愿意在这里待,而是他们活不了更久!就算待遇再好,他们经常与死神打交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