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魏文宗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魏文宗
大魏文宗
作者:大魏文宗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第一章 潭乡那个落榜少年
    “杨家父子又落榜了。”

    杨奉先站在这红榜之下,抬起头看着这红榜之上的名字,密密麻麻几十个,并没有自己,杨奉先面无表情,这是潭乡科举,考秀才,自己落榜了。

    但这并不是杨奉先第一次落榜,或者说,不仅仅只是落榜而已。

    潭乡有个老杨家,老杨家并不是什么官宦人家,但是老杨祖父,自幼勤勤恳恳,闯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业,只是唯独有个心病,那就是老杨家族谱往上数十八代也没有一个读书人,所以老杨家发誓要供出一个读书人,但是偏偏老杨家这些人一个个都不争气。

    老杨家生了七个儿子,苦读了一辈子,也没考上一个秀才,有算命的先生说杨家根本没有出读书人的命,但老爷子偏咽不下这口气,儿子不行,那就孙子读。

    祖祖辈辈,发誓也要供出一个读书人!

    所以,杨奉先五岁就被带去私塾开了蒙,八岁就熟读四书五经,十四岁就被早早的带去了科举,十五岁便中了童生第一,老杨家欢呼雀跃,说老杨家出了一个神童,可是谁知接下来的路,又重复起父辈们的路,“神童”杨奉先很快就磨灭了自己的光辉,一连六次,次次落第。

    连同塾的同学基本都考上秀才了,这还不是最遭的,最遭的是,这一次杨奉先的文章被道台大人悬榜斥责,列为“文理不通”!

    大魏考秀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共要过三关,分别是乡试,县试和府试,这最后一关府试考中者就是秀才,而往往,每年考完之后,道台会选出几篇优秀文章,列为全省表率,而同样的,偶尔也会选出几篇负面文章最为批评,让全省童生警戒,这就叫“悬榜斥责”

    而在大魏,文章共分为六等,一等为文气通圣,二等为文气镇国,三等为文气贯通,四等为文理欠通,五等为文理不通,六等为文理荒谬。

    号称神童的杨奉先六考不第也就算了,这一次还被道台大人悬榜斥责,贬为“文理不通”,通告全省,杨奉先大受刺激之下,竟然一命呜呼了,于是就由“杨奉先”穿越了过来。

    杨奉先是现代一位大学生,学的是最冷门的国学,不知怎么就穿到了这潭乡,这刚一命呜呼的杨奉先身上。

    几天的时间,杨奉先也算是把这个时代大约摸清了。

    这个朝代名叫“大魏”,不隶属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这个历史到明代末期就变样了,多出了一个大魏,而不见了清代,大魏现在也进入末期,风雨飘摇。

    “伢,算了。”一只手按在杨奉先肩膀上,打断了杨奉先的思绪,杨奉先身旁站着一个中年人,这中年人身材干瘦,身上套着一件连体长衫,年过四十,身上颇有一些读书人的书卷感,杨唯,杨奉先的父亲,家中排行老大,也正是他,从启蒙开始,一口气靠了十七次,次次落第,被潭乡人笑为“年行八十尚成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真是书生!”

    意思就是说杨唯考了一辈子,年纪都一大把了,还是个“童生”,说来也怪,这杨唯是一点也不气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到儿子够了科举的年纪,也带着杨奉先一起去科举,于是父子两双双不断的落第。【… !免费阅读】

    看杨奉先再一次站在这



第二章 文庙
    潭乡是一个小乡。

    位于青山绿水环绕之畔,与外界交通并不如何通畅,并没有奇山险峰,从远处遥遥眺望看去,这边就是一个个小土包,长满了些稀疏的植被,偶尔能看到山坡上有些放牛的孩子,土里土气,拿着草绳编制而成的帽子扣在头上,躺在泥地上晒太阳。

    几只老黄牛则是时候低哞一声,甩动了一些尾巴。

    土黄色的泥地上,让走惯了油柏路的杨奉先很是不太习惯,穿着干硬鞋履,并不是很舒适,走上几里山路就能感到脚火辣辣,一脚深一脚浅,杨唯反而早就习惯了,手上提着半斤肉,这是老杨家难得的奢侈,按杨奉先的理解,老杨家在潭乡也算的上是半个地主老财,但还称不上士绅,但吃肉这种事,不到逢年过节还是过不起这样奢侈的事。

    那半斤咸肉叫杨奉先看来也没半点食欲。

    两侧是水稻梯田,空气中飘散着一阵泥巴的清香,快走了五里山路才走进乡间,一座文庙就在路边,到了这边,杨唯就不肯走了,转头拉了拉杨奉先的袖子,杨唯道,“伢,进去拜一拜先贤吧。”

    听到这话杨奉先才抬起了头,大魏以文治国,文臣大儒的地位异常之崇高,其中分为六等,文宗,大儒,翰林,进士,举人,秀才,考中秀才,也就算踏入文人之列了,而文宗,大魏百年一处,据说这两百年来大魏都不曾出过文宗了,只有大儒。

    而在大魏各地,必然新建文庙,潭乡也不例外,即便是这么个小地方,文庙也是用心修建,日日有派人来修缮,杨奉先抬起头,这路边的就是潭乡的文庙,修缮的极为庄严,两侧贴了衣服对联,用朱红色的墨刻在石头上,“圣可何及人,文不在滋乎”

    站在这文庙之下,杨唯一脸的崇敬和庄严,拉了拉杨奉先,“进去吧。”

    杨唯路过文庙,必定先拜后才路过,在文庙前杨唯先用心的擦掉了脚底的一些泥,这才走了进去,文庙里一共供奉着九座人象,分别代表史上九位闪耀星辰的“文宗”!从左往右看去,孔文宗,仲尼;孟文宗,姬轲;屈文宗,屈平;诸葛文宗,孔明……

    “潭乡读书人杨唯,路过文庙,前来拜见先圣。”杨唯在前,恭恭敬敬一拜,说出了不知道说了多少遍的话。【  !¥免费阅读】

    杨奉先在背后摇了摇头,这些文庙里闪烁的无不是历史长河里一些闪耀的明星,只是可惜,人死魂灭,后人来缅怀不过是追慕当年那一份崇敬之心罢了,但是到了21世纪,连这种追慕也淡了很多,很多游客到了这样的文庙里,大多也就是嬉笑着看个热闹,拍拍照。

    所以站在这冷冷清清的文庙,面对着这些古板的雕塑,杨奉先也感觉有些好笑,有点当年在逛旅游景点的感觉。

    看着杨唯已经拜完,杨奉先也只能在背后跟着道,“潭乡读书人杨奉先,拜见诸位先贤。”

    话才说完,从这个冷冷清清的文庙里忽而一震,仿佛有一股什么力量落了下来,就落入到了杨奉先身体里,杨奉先忽然感觉身体里有一种叫“文气”,这种不可言说之物为之一震,浑身都一阵暖洋洋,通体舒泰了起来。

    杨奉先大惊失色,不禁抬起了头,望向了这文庙里这九尊冷清清的雕塑。

    “刚才那感觉是什么”

    杨奉先赶紧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身子,可惜又检查不出什么。

    “难道这历史发生了一定改变,出现了一些我无法理解的东西”

    可杨奉先记忆里,这大魏也不是小说里什么魔幻位面,就是一个很普普通通的封建王



第三章 杨老太爷
    老杨家的酒席办上了十几桌,几个小屁孩光着屁股,脚上沾满泥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手上拿着从河边里摘出来的芦苇,舞的像根马鞭。

    “小彘,慢点。”杨奉先才慢吞吞叫了这么一句,那胖乎乎虎头虎脑的小子就一头撞在了杨唯身上,差点把这并不精壮的男子撞在地上。

    杨奉先是认得这些孩子的,自己才刚穿越过来这几天,这几个小屁孩就成天在自家门口玩。

    杨奉先记得这个小胖子是隔壁王大妈家的孩子,这古代孩子管的都松,也不是管的松,而是大人实在太忙了,早起四点就要出门劳作,晚上**点有时还在地里干活,中午到家饥肠辘辘还顾不上烧饭,哪有精力带孩子。

    大魏苛政之严,鲜有几家不过的拮据的。

    大魏的孩子就是这样在泥地里长大的,自己疯自己野。

    小彘被一屁股撞在地上,黑黑的脑门上红了一片,但只呆呆的捂着头,也没哭,这会几个小孩跑了过来,围着杨唯两个人,吐着舌头道,“杨唯杨唯,寿考童生,父子上阵,屡试不胜。”

    说完,这些小屁孩吐着舌头就跑了,看的杨奉先是目瞪口呆。

    这哪家的缺德玩意编的段子,真该生儿子没。不,没jj。

    旁边那杨唯愕然,老大黑着一张脸,一口郁结之气,差点大半晌都没缓过来,读书人最重面子,这样被一群孩子羞辱,可谓是辱斯文之盛了,尤其是杨唯屡试不第,从17开始科考,一直到如今四十,次次落第。

    再坚硬的一颗心,恐怕也该用烂了,杨唯虽然不说,但心里恐怕也是愁肠百转的。

    之前虽然多听恶名,乡里邻间有人背地里讥诮咋舌,但起码很少有人当面,而现在,杨唯竟然被一群孩子这么当众嘲笑!

    杨唯只觉得又羞又气,仿徨无措,自己科考气运不佳,连累的儿子也跟着一起受背,这次科考不但落榜,还被道台大人悬榜斥责,当做负面文章发表,已经让杨唯无法忍受了,再经历了这么一节……

    “大兄,老太爷让您进去。”一个汉子道。

    这汉子穿着短褂,人精明强干,相貌和杨唯有七分相似,只能更加年轻,也更加尚武一点,这是杨奉先的六叔,杨唯的弟弟。

    “我这就来。”杨唯气的手掌还有些抖,他虽然一直安慰杨奉先,但其实他自己才是最过不去这个坎的人。

    晕乎乎的走进这大院,说起来自家这个杨太爷也是个传奇人物。

    杨家早些年在这个潭乡算不得一个什么了不得的人家,撑死了十几亩田,几个长工,但是这老太爷硬生生勤俭持家,起早贪黑,最后置办下了这诺大的产业,而老太爷还生性脾气火爆,急公好义,整个潭乡是远近闻名,无人不服的,而到了年四十,杨老太爷突发奇想,他要供出一个读书人!

    于是就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把这家里七个二子全启了蒙,送去读书,但是谁知道这些儿子一个也不争气,到最后连一个秀才也没考上,就出了两个童生。

    那大儿子更是屡试不第,差点丢尽了老杨家的脸。

    杨老太爷还不信命,早些年潭乡来了个游方术士,头裹白巾,自称白莲教人,能堪舆风水,测字算命,他给老杨家算了个卦,说老杨家没半点读书人的气运,气的这老太爷拿起一根大棒,亲自赶了这游方术士几十里,打出了潭乡。

    乖乖,当年那一幕可惜了,杨奉先没有亲眼看到,于是老杨太爷之后更固执了,儿子不行,就送自己的孙子去读书。。

    &nb



第四章 杨昭游学
    杨老太爷叼着一根旱烟袋,脸上堆满了笑容,看长子和长孙都坐下了,也不提什么斥责的话,反倒是叫杨唯一个劲的低下头,抬不起头来,头都快埋在了桌子上,他从十几岁开始科举,至今靠了十几次,次次坚持,却次次落第。

    从当年一直到现在,已经不知靡费了家里多少的钱财,而且杨唯在家是只读书,不务家业的,这偌大的家业,都是这些弟弟们在操持,虽然杨老爷子不说什么,但这些弟弟们岂能没有什么意见

    尤其是这次二侄杨昭考上了秀才,这家里的情况一下子也就变了。

    “伢,病好些了吗我早就和你说了,你病才刚好,不要出去乱跑,小心吹了风,再着凉。”杨唯身旁,一个妇人带着些紧张兮兮的道,一只手还按在了杨奉先的额头上。

    被这么多人看着,杨奉先还颇有些不好意思,比起杨唯,这个“杨奉先”才是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从杨家所谓的第一神童,连靠秀才六次不中,快步上他爹的后尘了,这才还被悬榜斥责,一激动之下,竟然还大病了一场,让杨奉先这个现代人穿越了过来。

    几天的相处下来,对于这个陌生的女人,杨奉先骨子里还是带着一些排斥的,但是血脉里一些血脉相连的东西,又不得不叫杨奉先有些心软。

    “娘,我很好,就是跟爹上镇上走了走。”

    “我儿真是变了。”妇人眉开眼笑的道,杨奉先在家里一直是憨头憨脑,沉默寡言,不像二叔家那孩子,天生外向,机灵活泼,深受杨老太爷的喜欢,两个人一对比,简直是天大的反差,妇人陈氏一直都担心自己儿子太老实,以后出去要受人欺负。

    但是谁知道这次大病了一次,杨奉先整个人就好像变了一样,不沉默寡言了,人也乐观开朗起来了。

    这大杨家一大家子的人都啧啧称奇了起来。

    “好了,动筷吧。”敲了敲桌子,杨老太爷在这个潭乡一向是威名素著,靠的就是他当年在这个潭乡一手打出来的名声,这不但让潭乡的人害怕这个杨老爷子,在这个家里地位也是极高,这些儿子辈的,没一个敢忤逆的。

    但就是这么一个老爷子,今日脸上也止不住这满满的高兴,老杨家几百年了,终于出了一个读书人!

    这让长房家的科举失利,一下子都被冲淡了许多,所以杨老爷子不惜好好出了一大笔钱,今天狠狠摆上了十几桌流水席,目的就是给外边的人看看,咱们老杨家,也狠狠扬眉吐气了一把,出了一个读书人了!

    谁说我们老杨家没有读书人的气运的

    想来,杨老爷子对当年路过潭乡,那个妖人白莲教的人还是耿耿于怀的。

    杨老爷子一发话,下边的这些人才敢动这个筷子,杨奉先也是暗松了一口气,埋头只顾着吃饭了起来,最后这些事情不要找到自己头上来就行,其实这老杨家的伙食算的上是很差,桌子上就一些水煮过的野菜,连油腥都鲜有几滴,反倒是难得切了好几只咸鸡,咸鸭,咸肉。

    作为潭乡乡下的地主老财家,能吃成这样,也算的上是不错了。

    这让刚穿越来的杨奉先心头不禁有些默叹,这还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就是不知道大魏其他官宦人家过的怎么样。

    杨奉先暗暗沉默。

    这几天,杨奉先对于这大魏的情况也是略有一些了解的,大魏的吏治已经相当之恶化了,具体的缘由说不



第五章 咱家供不起读书人了
    “二婶家。”屋子里,憋了半响没一个人吭声,最后还是六叔妻子赵氏开口了,小心翼翼的道,“家里也没多少钱了,还供这么多人读书呢,昭儿要去游学是好的,但是,这花费的钱财也太多了。。”

    杨奉先对这个所谓的“游学”还没有个概念,但是在大魏,考上了秀才,成为了皇室官方造册的“生员”后,下一步就是考举人了,举人和秀才的差别之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只要看范进中举前后,整个镇上的人态度的差别之大就清楚了。

    秀才还只是一个读书人,素来有穷秀才之称,但举人却是可以做官了。

    在大魏,不一定要考上进士才做官,而成为举人就是乡下一个候补官员,哪里有空缺了,等到了,就能做官,只是这个概率比较低罢了,不过,成为了举人最次也能在乡里成为一个士绅,主持地方上的事务。

    别小看这个士绅,在大魏,士绅可比一般的地主老财地位高的多,相当于朝廷权力机构触角够及不到的地方,就由这些士绅们来填补,等于朝廷权利蔓延的最下层。

    但凡要乡间办什么事,组织团练,抽厘,拿贼,官府往往就要拜托这些士绅们去组织,在一些偏远的地方,衙门的令旨甚至不出衙门,真正要办事,全部得靠这些士绅,可以说考上了举人,就等于翻天覆地,踏入了官场之路,成为这官场最次的成员之一。

    所以在范进一中举后,连各种举人老爷们都坐着轿子过来,又是送钱,又是送房。
12345...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