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匹夫带刀
然后,只要他在八月份提出回归长安的提议,张九龄肯定会反对。
就算他张九龄知道了自己在其中的种种算计,他也必定阻拦李老三,因为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天子仪仗践踏农田,在这种秋收在即的时候!
这是阳谋!
李林甫都已经计划好了,前几天那次提出来,就是为了让张九龄反对的,今天再提出来,还是让张九龄反对的,正所谓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李林甫准备在八月中秋节前一天再提一回,估计张九龄就还得反对。
这就好办了。
李林甫准备在那之后,找个机会向天子李老三进言。
话都想好了,。
天下之大,都是天子的,何处不可去
朝堂臣工,都是帮着天子治理朝堂的,焉能限制天子行止!
有了这两句话垫底,就算不能直接拿下张九龄这个大唐首相,也能在天子李老三的心里埋下一根刺!
再来这么几回,他就不信了,还不能即便李老三再信任张九龄,也不能在朝堂之上就放这么一位爷管着自己!
今天就是李林甫要为张九龄挖坑的第二次,在众人都把目光投向张九龄的时候,李林甫也看过去,目光中,满是奸计得逞的得意,然后,他就看到……
张九龄,点了点头!
嗯……他还是拒绝……不对!
点头!
他同意了!
张九龄同意了!
张九龄同意李老三回归长安!
这怎么可能!
李林甫顿时目瞪口呆。
不仅仅是他,其他人也一个个呆若木鸡的,三天前提这件事情,您还横巴拉竖挡的,怎么今天就改主意了您老人家可是大唐首相啊,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代表了朝廷,现在这情况,说是朝令夕改可能有点过,但是这也变得太快了吧
结果,张九龄仿佛不知道众人心中想法一样,在所有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之中,满脸笑容地说道:
“天子欲归西京长安,自然并不不可,不过还要多做准备才是……”
然后,张九龄就仔细解释了一下为啥要准备,都要准备个啥……
第一个,长安的家里,是不是得收拾收拾
大家伙离开长安也三年多了,现在长安城的家宅如何,谁也不知道啊,有没有漏雨的地方,有没有坍塌的墙角,这个都说不准了吧
别人不说,只说天子。
天子回到长安,自然要回到宫城居住,虽然也有人给看着吧,但是天子一走三年,他们可有什么懈怠的地方是不是回去之前,得系统性地里外看看,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该收拾就收拾、该调整就调整,最不济了,也得派人好好打扫打扫吧
第二个,沿途的路上,也不是也得准备准备。
天子出行,事涉国威,全套仪仗都得摆开了,还有随性的这么多的官员,官员还带着这么多家属以及伺候主家的家仆侍女,别的不说,一上路,好几万人!
这一趟从洛阳到长安,说近可是真不近啊,这也好几百里地呢,稍微一耽误,就是二十多天,咱们从长安来洛阳,不也走了这二十多天的时间吗
这二十天,这好几万人,吃啥,喝啥,住在哪,全靠当地衙门支应。
是不是得提前跟这些地方衙门打声招呼,给人家一个准备的时间啊
别的不说了,到了哪不得喝口水啊,喝水你得煮开了吧烧水得有柴火吧地方衙门要是没有准备,咱们这些人怎么办总不能自己带吧那还不得把洛阳北邙山给砍秃了!再说了,满朝文武、天子仪仗,一人背着一捆柴火赶路,这也太不像样子了吧
所以,还得让地方衙门提前准备好啊。
但是,地方衙门这块吧,良莠不齐,有的地方穷,能够投入的准备,有限,这个是客观条件,咱不好多说啥,不过呢,也有好多地方官员,为了自家所谓“廉洁”的名声,他就硬抗着不做准备,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起码上回从长安到洛阳,不就碰上一个吗对于这种官员,事后如何处理,咱就不多说了,但是,总不能让天子在那受这份委屈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咱们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具体而言,怎么准备呢
派人,给咱们打个前站!
就像行军打仗一样,大军前行,不仅仅有斥候探路,还得有先锋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咱们这回,也安排这么个人,给咱们探路去!
派他走一趟长安。
去的路上,通知各地衙门,让他们早早做好迎驾的准备。
到了长安,持令牌进宫城,与留守长安宫城的宦官一起,整饬长安皇宫,直到彻底达到天子的入住条件。
回城路上,检查各地的准备工作,以此来督促各地衙门。
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能让他帮着把天子回京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到了前头。
有了这么一位“先锋官”,是不是能够让天子返京的这件事情更加顺畅
而且,时间刚刚好。
从洛阳到长安,二十天。
到了长安之后,因为长安宫城一直有人驻守,这次回去,主要是监察监督,所以时间不会太长,就算是耽误点时间,二十天的时间也足够了。
回城从长安到洛阳,二十天……呃,这回二十天可不成了,涉及到要沿途监察各地的准备情况,所以时间肯定会更长一些,不过考虑到,这同时也是监察之类的工作,就算耽误时间,也耽误不到哪去,十天,二十天的,肯定能办了。
这么一算,连来带去,七十天到八十天。
如今刚刚八月初,如果这三两天就把人员选定下来的话,十月中旬也就该回来了。
正好。
那个时候天子启程回京,啥事也不耽误……
众人一听,纷纷暗赞,张相果然不愧是张相,这么一安排,前前后后的事情都考虑到了,相对于李林甫李相那种只会嚷嚷着回京的政事堂相公而言,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如果非要评价一番的话,那就是四个字,老成谋国!
李林甫却不知道有多糟心,挺好的谋划,就被张九龄派出一个“先锋官”给破解了……这些理由听着挺强大的,其实说到底,他还是反对天子“现在”回京!
注意,不是反对“回京”这件事本身,而是反对“现在”这个时机。
说到底,他还是怕天子仪仗把农田给踩了。
还说什么派人通知地方衙门做好迎驾准备,哪是通知迎驾啊
还不如说的直白一点,让“先锋官”过去,跟这些地方衙门说一声,天子可就准备近期回京了哈,你们秋收的工作,抓紧点……
至于回程的时候,说什么检查地方衙门的准备工作,不如说好好看看他们秋收、上税的工作完成得怎么样了,要是实在不行,再帮着拖两天……
想明白这一切,李林甫不由得心中大恨!
这张九龄,太阴险了!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隐藏在这位“先锋官”的背后,一大堆理由说得冠冕堂皇的,还不是心疼那点子庄稼!
为了点粮食,就敢明目张胆地糊弄天子,还老成谋国!屁!
不提李林甫对“老成谋国”有啥不同的看法,也不管他如何糟心,天子李老三倒是心花怒放啊。
李老三本来以为张九龄还得拦着他回家呢,说实话,心里都有点不高兴了……
结果,人家张九龄根本没那意思,还一个劲帮忙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让自己能够回去的路上舒服一点,能不能让回去以后住得舒服一点,这还有啥可要求的
再说了,人家张相说时间正合适,不单单说了“准备”的时间正好,其实别的时间也正好,一来,就算今天商量好了要返京,他也走不了啊,好歹不得收拾收拾东西啊,二来,武惠妃那还病着呢,本来身体就不好,再一路车马劳顿的,别再严重了,要是再让她调养两个月时间,把身体调养好了,也省得自己这担着心……
李老三越想越觉得这么安排合适……
相应的,越看张九龄越是顺眼……
正顺眼呢,突然想起来一个事,也来不及商量让谁做“先锋官”回长安打前站了,直接说道:
“张相老成谋国,返京一事,就请张相代为安排吧,具体人选,政事堂斟酌,明天报上来……
对了……
前几天我传口谕给政事堂,请张相斟酌一事,不知结果如何了”
张九龄闻言,脸上的笑容缓缓淡去。
“天子动问,张某自要作答。
但是张某有一事不明,还请天子解惑。
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丧军辱国事,有什么可斟酌的”
一句话,把给朝堂上的其乐融融的气氛,按下了一个暂停!
第413章 如此谨慎斟酌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张九龄一句话,就给这个其乐融融的常参朝会。按下了暂停键。
你让我谨慎、斟酌……
有什么可斟酌的!
这种说话的方式,就算是在平常人接触、聊天的时候用出来,都显得非常不客气,跟不用说使用在常参朝会了……
张九龄这一句话出口,李老三的脸当时就黑了,这也就是张九龄这个大唐首相,再加上刚刚才同意了李老三“回家”,但凡要是换一个别人,李老三现在就想下令,命金吾卫把他推出去杖毙喽。
张九龄仿佛没有看到李老三越来越难看的脸色,直接问道:
“请问陛下,您传口谕给政事堂,让张某斟酌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丧军辱国事,是要张某对三堂会审的情况再复核一遍吗
这个工作,自从接到了您的口谕,政事堂专门又重新复核了一遍……”
李老三听了,脸色这才稍稍好转了一些,原来是把活儿已经给干了……嗯,人家也不是拿咱说的话不当回事,就是没弄明白到底“斟酌”什么而已……
然后,李老三就和满朝文武一起,听着张九龄开始描述人家这几天到底是怎么“重新复核”的。
三堂会审幽州偏将安禄山丧军辱国事的结果,经过五名参与这场三堂会审的官员共同签押,经大理寺卿复核之后,上报给了政事堂。
政事堂正常审核以后,确定没问题之后,才上报天子。
整个程序,都是正常流程,而且每一步都是可以追溯。
但是呢,天子传了口谕,谨慎斟酌,政事堂这边一看,好歹地给天子个面子吧,得嘞,咱也别嫌麻烦了,重新审核一遍吧,而且除了正常的流程审核之后,再联系一下所有参与三堂会审的官员。
具体而言。
御史台。
张九龄特意找到了御史台的老大李商隐李大夫,那场三堂会审,是你们御史台对程序和流程进行监督的,在三堂会审之中,有没有什么违规的地方啊
李尚隐说了,据我所知,没有,我也特意找到了参与这场三堂会审的监察御史杜九郎,我问了,他说程序上都没有问题,你要是不信,咱再问问他
张九龄是说了,天子传了口谕,要求你咱“谨慎斟酌”,我也不是不相信你们御史台,咱谨慎起见,咱还是问问吧。
就这么着,两人特意把杜九郎叫到了面前,相同的问题有问了一遍。
杜九郎都快疯了,这点事怎么还没完了啊!我都说多少遍了,没有问题!这场三堂会审,从程序和流程上,没有问题。
御史台既然没有问题,张九龄就开始找刑部。
刑部刘侍郎特别主动地配合工作,一听是有关这场三场会审的,顿时连连苦笑,特么的我连句话都没说,这也能找到我头上!
张九龄赶紧解释,不是那么回事,天子传口谕,巴拉巴拉,不是针对于你个人的。
刘侍郎这才稳定了情绪,直接说,按照道理说,三堂会审,各有分工,我们刑部呢,主要负责侦查这一块,不过这一场审理幽州偏将安禄山,跟以往的案件都不同,基本不用我们刑部出手去侦查,事实上,在这一场三堂会审之中,我们刑部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人证、物证进行了复核,具体到这个案子,就是授权安禄山带兵出塞的文书啊,什么幽州用印的战后损失统计结果,还有亲眼看到安禄山率领亲卫砍杀边军的小兵……别的咱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刑部可以确定,这些人证、物证、都是真实有效的……
至于审理的过程,我一句话都没捞上说,就不多废话了,不过我可以确定,以我这些年参与三堂会审的经验来说,这场三趟会审,没问题……
张九龄一听,行嘞,人证、物证这边没问题,亲自参与三堂会审的官员也没有问题,那么刑部就没有问题了……
下一个,大理寺。
张九龄找上了直接责任人,大理寺少卿,袁仁敬。
他们哥俩儿是好朋友啊,自然说话更加随意了,不过能,人家袁少卿也是个明白事情的人,关系熟归熟,公事是公事,一码归一码,就算能够说话随意一点,该表达的东西一点也没落下。
袁少卿说了,三堂会审都是依照律法进行的。
审判的程序,符合律法。
审判的内容,符合律法。
审判的结果,符合律法。
说白了,判了他一个斩刑,理所应当,他安禄山死有余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