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快穿之锦绣人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白牙牙牙

    “一看到玉儿, 就觉得心情好,胃口也好了很多。”淑贵妃伸出手, 为衡玉别了别鬓角碎发。

    康宁帝哼了一声,看了衡玉两眼,颇有些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一出宫之后就把你我都给忘了,在宫外不知道玩得有多开心呢。”

    衡玉悠悠瞥了康宁帝一眼,眉梢轻扬。

    康宁帝一下子就被逗笑了, “行行行, 你没有, 是父皇错了。”

    衡玉挑眉, 本来就是嘛。

    淑贵妃在旁边看着这对天家父女的互动,也跟着笑开了。

    这时,站在旁边的穆林提醒康宁帝,快到殿试开始的时间了。

    康宁帝站起来,淑贵妃为他整理好服饰,站在店门口行礼目送康宁帝离开,衡玉则是陪同康宁帝一起离开。

    殿试在保和殿举行,保和殿和安庆宫有段距离,康宁帝让衡玉一起上来御撵坐着。衡玉没有推辞,跟在康宁帝身后上去了。

    御撵是皇帝专用的,一般除了皇后之外,再不能有其他人能被邀请同坐。但只有衡玉是个例外,反正前朝都知道宁荣公主受宠,他们也不会在这些事情上触皇帝霉头。

    主要是触了也无损皇上对宁荣公主的宠爱,反倒是提出异议的大臣有可能会被皇帝记上一笔。

    来到保和殿时,殿试前面的一系列流程已经完成,只等皇上公布策论题目众人便可开始作答。

    康宁帝在主位坐好,衡玉略微靠后一些在他旁边跪坐。内阁诸人对于衡玉出现在这里都有些惊讶,不过众人眼观鼻鼻观嘴都当做没看到。

    反正公主只是来看一看,又不是来干预朝政的。

    潜移默化,不仅是康宁帝对她的宽容度越来越高,就连这些权臣们对她的很多破格行为都视而不见。

    康宁帝命人将一早拟好的殿试策论题目公布出来。衡玉在旁边听了一耳朵,发现这是一道关于经济民生的题目。

    民生对于儒生而言倒好入手写作,但士农工商的地位格局已经维持了太久,只怕经济一途不太好写。正基于此,衡玉明白康宁帝此题的目的所在。

    康宁帝继位十五载,全国上下已经有盛世之象,他又是有雄才伟略的帝王,需要的人才自然偏于实干而不是只会掉书脑袋的那种人。

    这些念头在她脑海里过了一瞬就被她抛开了。

    反正她这一世只打算做一个锦衣玉食的受宠公主,时事政治什么的,看透不点透说破就好。

    衡玉端坐在上首有些无聊,就把目光投向下面正在应答的学子身上。

    殿试的座位安排是依照春闱排名安排的。会试南榜第一名就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正对着他们。

    衡玉看了他两眼就移开视线了。

    毕竟……相貌平平。

    她随意扫了比较近的前几排,最后视线选择停留在乔岳身上。

    无他,乔岳是这群人里颜值最高的。

    许是衡玉看得太过认真又太过不加遮掩了些,康宁帝的目光也被吸引了过去。而坐在康宁帝下首的几位内阁大臣见皇上都看过去了,也默默向乔岳投去了视线。

    乔岳善判案,因此他对于视线的感觉比一般人要强烈很多。一开始答题的时候还好,结果突然觉得好像有很多视线落在了他的身上。

    他的手一顿,一滴墨掉落在白色稿纸上晕染开。乔岳无奈,把稿纸放到一边,重新凝神答题。

    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殿试,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押后再论,而且在这殿上被关注,反而是一件喜事吧,殿上的任何一人,都是朝上地位难以动摇的大人物。

    乔岳稍微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见思路已经列完,翻看一遍修改了几处细节后,就开始动笔答题。

    几位注意着乔岳的内阁大臣都满意的点点头,尤其是刑部尚书王韬,他本来就很看好乔岳,见他如此镇定自若,更是对乔岳看好了几分。

    此子心性极佳。

    不过……

    王韬小心往上首看了一眼。

    衡玉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偏过头看来,恰好与王韬对视了一眼。

    王韬对着衡玉略一拱手,又把视线移开了。

    宁荣公主喜美人,这件事情他也是有耳闻的。虽说公主养男宠有些有伤风化,但大魏朝民风开放,皇上皇后又偏袒,他们做臣子的总不好一直盯着公主的内宅之事。

    但是如果宁荣公主看上了一个前途大好的年轻人呢,尤其是这个年轻人还是他非常看好的一个……

    王韬有些头疼,联想到春闱前宁荣公主给了乔岳一枚玉牌,从而帮他顶




39.君臣录
    购买比例不足,显示的内容是防盗章  这个念头一出, 宋翊自己就先摇了摇头。

    煮盐之法传到如今已经几百年, 单凭人力烧煮制得的食盐产量太少, 根本难以供应天下人, 以至于盐价高昂,但盐又是百姓家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这几百年间也不是没有人试图去改善煮盐之法,但始终都不得其法。

    不过, 若是真能改善呢……

    因为煮盐产量极少, 朝廷并没有将盐业收归国产,产盐得到的利润皆归个人, 只要按率纳税即可。不过因为盐业背后所耗费的人力以及所蕴含的利润,向来只有士族和官府会去煮盐制盐。

    衡玉也正是知道朝廷没有垄断盐业, 这才动了开盐场的念头。

    而宋翊猜不透衡玉这番动作背后的深意,也越发期待起衡玉将要展示给他的成果了。

    要做的事情大多都安排下去, 衡玉也就闲了下来,只等着成果出来。

    最先出来成果的是纸张。

    这个时代还在用竹简,将字刻于竹简之上,不仅耗时耗人力,还不易随身携带以及保存。

    前世时文姬归汉这一典故为何传唱千古,就是因为蔡文姬过目不忘,归汉后默下诸多失传的书籍, 以至于有大批璀璨文化不至于埋没于战乱之中。

    知识垄断在士族手里, 寒门士子想要求学简直难上加难。正是因此, 朝堂几乎成了士族的一言堂, 重要官位皆被士族把持,帝王手里最为重要的选官任官权利也被士族瓜分掌控,隐患无穷。

    只要造出平价纸,她便可以在天下范围推广平价纸,随后在全国境内修建脱胎于图书馆理念的馆藏阁以供天下人免费借阅抄写书籍,以平价纸、馆藏阁收揽天下士人之心。

    再往后看,有了平价纸,她就能推行教育,一步步将选官任官的权力从士族手里重新收过来。

    造纸、制盐之法,皆可利天下。衡玉上一个世界时,为了方便往后的任务,有专门去了解过造纸以及制盐的过程,她从宋翊那里寻到了能工巧匠后,便开始命人去研究这两样东西。

    衡玉将工匠呈上来的纸张摊开在书桌上,执起毛笔,在光滑没有瑕疵的纸张上落下字迹。

    字迹行云流水,洒脱随性。

    “没有渗墨。”衡玉搁下笔,执起纸张翻看背面细细查看,肯定道,“上品纸张。”

    围在一旁的几个负责制纸的工匠们脸上立刻露出喜色,“这真是……这真是太好了!”

    宋翊给她的工匠皆是行业内的能工巧匠,钱财不缺,沉淫钻研技艺几十年,孜孜不倦追求的就是精湛技术。

    对于这些工匠而言,有幸能够参与到研发纸张这一如此重大的发明过程,简直是一件极大的幸事。

    纸张替换掉竹简必是大势所趋,他们这些工匠的名字也会随此流芳千古。

    士农工商,名声对于他们手艺人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还请女郎君为纸张赐名。”渐渐平复心情后,隐隐被推为众工匠之首的冯平拱手道。

    “此纸出自我并州,日后定当天下闻名。世人对并州的印象,大抵是苦寒之地,常年有匈奴袭边,就让我并州,随着这纸张一起名扬四海吧。”

    衡玉轻笑道:“此纸名为——并州纸!”

    纸张已经出现了,接下来该配套出现的就是活字印刷了。

    衡玉心里有了计较,交代工匠下去扩大纸张的生产,顺便找了木匠,把活字印刷的原理告诉他们后,就让木匠暂时先将常用的字雕刻出来。

    她安排好这些事情后,重新回到书房,在洁白无瑕的并州纸上慢慢默出前世背得滚瓜烂熟的《春秋》。

    经历了四个世界,每个世界里她都和经史子集打过交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文献她已经熟记于心。

    这个时代,因为战乱还有世家把持书籍等原因,有许多有名的文献在市面上都失传了。宋家藏书不少,但并没有《春秋》。

    衡玉默出《春秋》,既是为以后打算,也是想要收一个人的心。

    ——宋沐!

    衡玉给宋翊提出的第一策,是关于民生方面的一些建议。她没有刻意去了解宋翊是怎么做的,但她曾听宋翊说过,他将这些事情都交给宋沐去安排了。

    而宋沐做出的成果,由近些日子逐渐变得热闹起来的青城集市就可见一斑。

    她心中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亲力亲为无法兼顾,只能去收揽人才为她所用。

    宋翊的招贤令发布出去已有三月,前来的人并不多,里面也有不错的人,但也只是不错而已。

    真正顶尖的那一批人已经察觉到时代的风云跌宕了,但局势尚且不明朗,他们都还在观望着。而衡玉的眼光从一开始就汇聚在他们身上。

    只不过那些人她现在也只能肖想肖想了,但她身边这位精通内政、擅治民生的人才,衡玉可不打算错过。

    空闲时就动手默一些,不过十日,就将《春秋》全文都默出来了。

    她自己动手将纸张订成册,最后在书的封皮上落下力透纸背的《春秋》二字。

    摸着有些薄的书册,衡玉心下感叹,若是将全文刻在竹简上,成书起码要堆成一小堆竹山,但写在纸上只是如此薄的一本。

    连她这个只是用了三个月竹简的人对于纸张都如此惊叹,那像宋沐等只用过竹简的人呢

    宋沐生辰那日,照常过来州牧府处理公务。

    宋夫人一向喜爱这个族侄,特意为他准备了午膳。盛情难却,宋沐便与宋翊一家三人一起用了午膳。

    午膳过后,还不到下午办公的时间,四人便挪了位置到院落亭子里坐着吃茶。

    当然,衡玉对于这些加了各种诸如蒜等奇怪调味品的茶是没有兴趣的,她默默喝着晾冷的凉白开,心下已经将研制出后世常喝的茶叶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毕竟茶也是一种利润极大的东西。

    发展民生要钱,建造军队要钱,修建城池要钱……

    赚钱如今是摆在她面前的最重要的事情。

    喝过茶后,几人就把自己给宋沐准备的礼物都拿出来了。

    宋夫人送给宋沐的生辰礼是一块品质极好的玉佩。

    所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礼记》里也说过,“君子无故,玉不离身”,送家中儿郎玉佩是一种极好的寓意。

    宋翊送给宋沐的则是一柄佩剑。当下讲究君子六艺,宋家又是军功起家,宋沐本身的剑术是极好的。

    到衡玉的礼物时,宋翊冲她挤挤眼,“玉儿,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到压力。”

    昨天宋翊拿着要送给宋沐的佩剑走回内院的路上遇到衡玉,他略显得意地向衡玉展示佩剑,结果得到了个颇为冷淡的回应。

    宋翊对衡玉的态度不是很满意,于是问起衡玉



40.君臣录
    购买比例不足, 显示的内容是防盗章  时朝纲不振,连年天灾。朝堂之上贪污成风,官官相护。国库空虚,边防不利, 边境之地异族铁骑多次践踏魏国疆域, 朝廷无力供应钱粮, 边境官兵身上的甲胄与兵器早已破旧不堪。

    兴平五年,为边境动乱与各地稳定计, 太尉仲颖倡议天子扩大各州州牧手中权利, 允州牧掌兵权练新军,帝允。

    自此, 大魏天下群雄割据的局面逐渐开始形成, 帝室之威仪越发衰落。

    衡玉从地窖里缓缓醒过来,一瞬间她就判断出自己又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系统没有传输任何信息给她,包括原身的记忆她也没有接收到。

    对于身处的这个地方的状况衡玉并不了解, 她干脆就自己摸索起来。

    一片黑暗中,她伸出手仔细摸索,渐渐在心里勾勒出这个地方的形状。

    这个地方大小只能容纳下三个成年人,有些逼仄的环境, 意外的很干燥。鼻端嗅到的空气混杂着细碎的风沙。最里面堆着一小堆摸起来有些粗糙的东西,如果衡玉判断没有错,这些东西应该是粮食。

    狭小黑暗的环境, 再加角落里的一小堆囤粮以及一个装满水的水袋, 衡玉猜测自己现在应该正处于地窖之中。

    人处在黑暗中, 应该能逐渐适应黑暗而能稍微看清事物的轮廓,可过了这么久她视线所及还是一片黑暗。

    看来原身患有夜盲症。

    这并不奇怪,夜盲症说白了是由于缺乏摄入维生素a而引起的。在古代,包括物资匮乏的几十年代,晚上很少有人会出门,就是因为夜盲症在那时对于贫苦人家来说算得上是一种很普遍的病。

    衡玉干脆自己伸手去摩挲自己的脸,再掐了掐干瘦的手臂,用拇指搓了搓身上穿的布料,她大概就知道自己的情况了。

    按照服饰来看,她所处的时代应该是古代。看身量这具身体应该不超过十岁,但是原身这般骨瘦如柴,明显没有得到很好的营养摄入,衡玉觉得这具身体的年龄起码得往上推个两三岁。

    身上的布料是很普通粗糙的细麻,原身的家境应该不怎么样。

    大概推断出这些情况后,衡玉缩着身子重新坐回角落里。

    刚刚那一番动作明明不算大,却让她觉得身上的力气差不多都被抽没了。她明白自己这是饿得慌了,但地窖里面的粮食就那么少,外面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她只能尽量减少运动以节省体力。
1...1415161718...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