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三国狼烟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凉州大司马

    “待到了诸葛先生的居所,尔等便在留在院外,不得窃窃私语、更不得大声喧哗哗以免打扰了先生的清修!我当登堂拜谒先生!”

    李牧先是喃喃自语几句,随即转头看着傅佥等人,一脸肃穆的沉声说道。

    “我等谨遵主公将令!”

    傅佥还有那一十八名兵士,齐声回道。

    随后,李牧一行人下了坐骑,步行朝着那处高山山脚下走去。

    ……

    约莫数百息的时间,一行人来到山脚下。李牧抬头打量一番,只见,二三十步开外的半山坡之处,有几间竹屋,隐隐中有声音传来。

    李牧心下一喜,随即给傅佥交代几句,让他统领好兵士,莫要随意的滋事生非!

    随后,李牧正了正衣冠,抬步上山。

    李牧还未来到院门跟前,便有数道清朗的声音传来。

    李




第三百四十三章 李牧始知卧龙心
    李牧随着黄承彦来到正堂屋子,二人分宾主落座。稍后,那青衣小童奉上茶点。

    “将军远道而来,且先将就着用些茶点,稍后便有乡野粗食奉上!”

    黄承彦见李牧的衣服上,有雪水湿而复干的痕迹,心下便知,李牧定是冒雪前来。随即,黄承彦笑着说道。

    “真乃上佳茶汤!”

    李牧颔首,抿了一口茶,慢慢的咽下,随即面带笑意的朗声说道:“此茶汤香气馥郁、色泽鲜美;初尝略苦,回味清甜;虽是经喉入腹,却能浸人心脾,贯之四肢百骸!”

    黄承彦微微点了点头,心道:李牧所言句句属实,此人当真非是等闲之辈!

    “将军盛誉了!”

    继而,黄承彦看着李牧,迟疑道:“看来……将军也是精通于品茶!否则,平常之人安能体会出这茶汤的精妙所在!”

    “让黄老先生见笑了!”

    “晚辈对品茶也是略知皮毛。凉州凋敝苦寒、万物稀少,茶汤实属一般;隆中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其茶汤自然实属上品!”

    “一品之下,相形见绌、高下立判!”

    李牧先是笑着摇了摇头,随即一脸肃穆的正色道。

    黄承彦心下一顿,心道:李牧话中有话,他虽是在说茶汤,实际上在说人才。此人的言外之意是,隆中有人才,相较之下,凉州缺少人才。

    “老夫虽然是山野村夫,对将军的事迹也是略闻一二。据老夫所知,将军武能虎步关西,文能安民治世!”

    “在将军文治武功之下,凉州百姓安居乐业,凉州蔚然成为富庶之州!遍观天下,德才能出将军之右者……寥寥无几!”

    “所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助将军新得关中者,必是将军麾下之大才,亦是凉州之上士!”

    黄承彦心下思虑已定,随即意有所指的说道。

    李牧暗暗点了点头,心道:黄承彦定是知道徐庶的存在,他只说凉州如何民安州强、新得关中之事,却绝口不提隆中的大贤。此人当真是沉得住气。

    “晚辈麾下之人,将帅之才有赵云、张辽、黄忠、马超、徐晃、典韦、陈到、姜维!”

    “能为晚辈出谋划策、治理两州之地者有徐庶、邓芝、李恢寥寥几人。目下,能襄助晚辈谋斗群雄、争雄天下者……唯有元直一人耳!”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计妥善!双拳难敌四手,纵然元直殚精竭虑,亦难尽败天下群雄!”

    “若有经世大贤能出山襄助晚辈,扫除天下乱世、再创朗朗乾坤,则指日可待!”

    既然,黄承彦想继续沉住气,那么,就让自己主动进攻打破这僵局。随即,李牧一脸肃穆的正色道。

    “元直能得明主,老夫深感欣慰!”

    黄承彦捋着胡须点了点头,随即沉吟道:“将军此来隆中……可是求贤访才而来”

    “正是”

    李牧朗声回道。

    “以将军所见,何人可为隆中大才”

    黄承彦佯装诧异的问道。

    “卧龙、凤雏!”

    李牧朗声回道。

    “此二人……一人乃疏散野人,一人是迟钝愚客!将军恐是要失望了!”

    黄承彦心下一怔,倏地,双眼微阖,随即,朗声笑道。

    “令婿经天纬地,胸怀甲兵十万具!”

    “令侄大智若愚,腹藏良谋千百策!”

    李牧依旧是一脸肃穆的朗声说道。

    黄承彦之所以这么评价诸葛亮、庞统,实则是,诸葛亮迟迟不肯出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庞统年少时极为纯朴、看似有些迟钝!

    庞德公是庞统的叔父,黄承彦又同庞德公年岁相差不大,是故,李牧才称庞统是黄承彦的侄儿。

    “小婿、小侄怕是愧不敢当!”

    黄承彦心下大怔,胸中大喜不已,却是摇头笑着



第三百四十四章 李牧一拜诸葛亮
    李牧心道:既然,诸葛亮心怀百姓,要想请动此人,还是有机会的。纵然诸葛亮志在延续汉祚,只要他胸怀天下,所有的事就好办!

    “黄老先生。”

    李牧朝着黄承彦拱了拱手,随即沉吟道:“不知令婿现……高卧于何处”

    “将军是从隆中中道而来”

    黄承彦并未直接回道,而是反问了一句。

    “正是!”

    李牧点了点头,朗声回道。

    “还好将军从中道而来,若从右道进山,此刻……将军怕还在山中打转!”

    黄承彦高深莫测的笑道。

    “看来,右道可通孔明先生的居所!”

    李牧先是肯定的说了一句,随即看着黄承彦,迟疑道:“想必……孔明先生在右道设下了机关!令婿果真会奇门遁甲之术”

    “小婿为了不使外人打扰于他,故而在右道设下机关,不过非是害人性命的机关。”

    黄承彦捋了捋胡须,随即笑着说道:“至于小婿的奇门遁甲之术……将军若是有缘,自会有见识之日!”

    “还请黄老先生指引”

    李牧当即站起身来,朝着黄承彦施了一礼,随即一脸肃穆的正色道。

    “老夫方才曾言,将军与老夫甚是投缘,老夫定会如实相告。将军若再行如此大礼,便是不拿老夫当老友!”

    黄承彦连忙起身,回了一礼,随即一脸郑重的说道:“眼下快到午时用饭之刻,将军不如且先用些粗茶淡饭,老夫再同将军同去小婿家。”

    “黄老先生拿晚辈当少友,晚辈求之不得!既如此,那就依黄老先生所言,待用了午饭,再去拜访孔明先生!”

    李牧见黄承彦这般诚心相待,心下大喜,随即朗声笑道。

    随后,李牧便将傅佥等人在山下等候的事,说给黄承彦。黄承彦当即直言,可让傅佥等人同来家中用饭。李牧感谢一番,却还是让傅佥等人在山下用些干粮。黄承彦再三邀请,见李牧主意已定,便不再强求。

    午饭之后,黄承彦本有午休的习惯。黄承彦见李牧这般求贤如渴、一刻也不想等待,心下非但不恼,反而甚为敬重。

    未时,李牧跟着黄承彦出了门,沿着一条羊肠小道,朝着后山而上,七拐八拐又是下山,眼前又是别有洞天之景。

    入眼处,三四里开外,是一带高岗,高岗上下皆是茂林修竹,潺潺溪水自高岗而下。

    极目细看,隐隐间,可看到几间竹屋,落于高岗之下的林木中。

    眼前之景,粗看是一片田园风光,细看之下,隐隐中有龙盘虎踞之势!当真非是寻常之地!

    “此乃卧龙岗”

    李牧心下大喜,当即笑着问道。

    “正是!”

    黄承彦捋着胡须点了点头,随即抬手示意,朗声说道:“将军请!”

    “黄老先生,请!”

    随后,李牧与黄承彦并肩而行,抬步走向那处竹屋。

    约莫半刻钟,李牧便来到诸葛亮的家门口。傅佥等人则是留在竹屋百步之处。

    “将军不必这般隆重!”

    黄承彦见李牧一遍遍的整理着装,心下喜爱不已,面上却是不以为意的笑道。

    “诸葛先生乃旷古大才,晚辈不仅要心怀赤诚、亦要正衣相谒!以示对先生的敬重!”

    李牧摇了摇头,随即一脸肃穆的沉声说道。

    黄承彦心道:孔明,莫要错失雄主耶!

    “哪有让前辈给晚辈叫门的道理!”

    黄承彦正欲上前敲门,李牧已是抢先一步,随即朗声说道。

    约莫十数息,院门应声而开,院内一年约二十、身长七尺六寸、样貌俊秀敦实的男子,先是朝着李牧施了一礼、颔了颔首。

    “天降大雪,山路湿滑。伯父既来,何不让小侄前来迎接”

    随即,这男子又朝着黄承彦施了一礼,一脸恭敬的朗声说道:“这位先生可是伯父的朋友”

    &n



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朋自远方来乎
    就在李牧打量自家闺女时,黄承彦心道:李牧有好几房妻妾的事,自己是知道的。还有人传言,李牧好色成性、欺男霸女之类的,不过这些人,统统都不是凉州人士,反而是其他州郡的人。以自己所见,李牧绝不是这般下作之人。

    “数年前,徐家小子也曾见过阿丑。他安能这般诋毁自己的师弟、弟妹他日,老夫定要和这小子好好说道说道。”

    李牧话音刚落,黄承彦心下释然,当即笑着叱道。

    诸葛均心下大定,原来是一场误会,李牧文韬武略、仁德治民的名声,早已是盛传海内、妇孺皆知。世人诟病李牧的是,此人对异族、世家豪强的手段太过强硬血腥!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还不是因为父亲的缘故……”

    黄月英退到一边,小声嘀咕道。

    李牧虽是听到了黄月英的话,却不好再追问,随即眼观鼻鼻观心的笑着。

    “话说回来,这事也不能怪徐家小子!要怪也只能怪老夫!”

    黄承彦干咳一声,面上有些尴尬的笑道:“世人多是以貌取人,难以以心度人!这才有了老夫让阿丑扮丑一事。元直这么说,不过是……故意附和乡间百姓的闲言!”

    “黄老先生洞悉人心,晚辈佩服!”

    李牧深以为然,随即一脸郑重的沉声说道:“以此看来,世人称诸葛先生为‘卧龙’,也并非是浮夸妄言!诸葛先生实乃旷古之大贤耶!”

    “李君侯快请落座!”

    黄月英见李牧这般盛赞自家夫君,心下甚为欣喜。黄月英见众人还站着,随即说道。

    众人分宾主坐定。不多时,便有小童奉上茶点。随后,黄月英便去了后堂。

    ……

    “孔明先生离开之时,可有说几时归来”

    李牧抿了一口茶,随即出声询问道。

    “家兄走的紧急,未曾说清归期!”

    诸葛均当即回道:“将军可是从关中而来”

    “正是!”

    李牧心下微微叹了一口气,随即朗声说道。

    “眼下,关中初定,人心尚不安稳。以均愚见,将军不宜轻易远离”

    诸葛均朝着李牧举了举手中的茶杯,随即迟疑道。

    诸葛均的一句话,便叫李牧心下郑重起来。

    李牧心下思忖到,自己还是太过先入为主了,自己只重视那些名人,而忘了那些没有被历史大书特书的人,他们见于史书,必然有其自身的价值。自己确实不应该!

    不论是正史,还是在演义上,诸葛均都属于穿针引线的人物。历史上,诸葛亮出山十年后,才将诸葛均引荐给刘备。后来,诸葛均官至季汉长水校尉!

    “多谢子平先生提点!”

    李牧肃然起敬道:“正如先生所言,关中确有些不太安稳!不过……以元直等人的才能,可保关中无虞!是故,李牧才能安心南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现在算来,均与徐大哥……已有七年未见了!那时,徐大哥每与家兄促膝长谈,直言,要辅翼明主、平定天下、以不负平生所学!能得将军为主公,徐大哥也算是得偿所愿!”

    诸葛均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语气中有感慨,也有对徐庶的祝福。

    “先生应是弱冠之年,想必,早已是学业有成。眼下,关中百废待举,正是用人之际;他日,群雄并争,更需俊才相助。李牧此番南下,正为访贤而来!”

    李牧起身,朝着诸葛均施了一礼,一脸肃穆的郑重道:“先生何不随李牧北去关中,既可以一展平生所学,又能时常与故友相会!李牧终生亦不会负了先生!”

    “诸葛均多谢将军抬爱!”

    “均实乃乡野耕夫,不过是粗知些文字,若是贸然出世,恐是要误了将军的大业!”
1...110111112113114...1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