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是学霸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鸿尘逍遥
直到这时。
郑淳才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脸上浮现一抹如释重负的笑容。
不过……
有了第一次对接的经验后,郑淳并没有掉以轻心。
上一次对接,同样是gps数据显示偏差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拿到贯通测量的数据时,接口处偏差数值直接到了十七厘米。
于是,郑淳立刻握住对讲机联系还在水下的顾律以及孙副总工程师两人。
“顾教授,老孙,你们抓紧时间进行贯通测量,我要你们用最短的时间测量出这次接口处的贯通数据。”
“是!”
在接受到郑淳的指令后,顾律立刻招呼工人们进行贯通数据的测量。
将各个设备架构好后,顾律按下按钮,开始测量。
而在顾律手中的屏幕上,数字闪烁一下后,便停在某一组数据上。
望着设备屏幕上显示的贯通测量数据,顾律瞳孔猛地缩了一下。
…………
“什么,贯通测量数据,横向偏差08毫米,纵向偏差25毫米,顾教授、老孙,你确定你们没有测量错?”听到顾律和孙工程师的汇报后,郑淳的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可置信。
同时。
在听到郑淳大声喊出这组贯通测量的数据后,整个指挥室内不出意料的彻底沸腾起来。
横向偏差08毫米,纵向偏差25毫米。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要清楚。
在上一次对接的时候,横向偏差数据是有着足足十七厘米的。
而现在……
直接是把这个偏差数值降到了毫米级别。
那可是毫米级别的偏差啊!
细数一下国内外所有的海底隧道工程,管道接口处毫米级别的偏差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要是这个数据是真的,那在于全球,渤海隧道可就是独一份了。
到那时。
华国自然可以毫无疑问的跻身于海底隧道修建的一线大国行列。
郑淳双手紧紧攥着对讲机,微微潮红的脸色显示出他目前的心情同样是不平静。
郑淳在等待着顾律和孙工程师的回答。
“郑总工,是真的!”对讲机里传来顾律欣喜的声音,“我当时看到这组贯通测量数据的时候,同样是有些难以相信的。不过我又让人再次测量了几遍,但仍旧是这组数据,横向偏差08毫米,纵向偏差25毫米!”
“郑总工,我们成功了,并且还是大获成功!”
郑淳大笑,“哈哈哈,对,顾教授,你说的没错,我们成功了!”
重新对接工作不仅成功了,而且还将接口处的偏差降低到了毫米级别。
这算是一种意外之喜了。
郑淳扭头,视线一一扫过指挥室内的众人,含笑说道。
“各位,我们赌赢了!”
“哦哦哦!!”
指挥室内的众人开始不顾形象的卖力鼓掌。
重新对接成功,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好事一件。
尤其是这次重新对接将接口处的偏差降低到毫米级别,这在媒体那里一定会成为大吹特吹的存在。
众人不得不佩服起当初郑淳的果决与自信。
因为要不是郑淳坚持要进行重新对接,那就没有现在更加完美的偏差数据。
而众人的名字,或许就会从现在的功名册上抹除,被撰写在耻辱柱上。
“各位,安静,安静一下。”
郑淳双手虚空下压,示意指挥室内的众人安静。
“这次的重新对接工作成功,我们一个创造下了两个里程碑,一个是我们在世界沉管隧道建设史上实际验证了最终接头施工方法’工序可逆’,另一个,就是第一次将沉管隧道的接口处贯通数据偏差降低到毫米级别,而这一切,离不开各位的精诚合作。”
两个历史里程碑,并且随便一个都是可以被记载进史册的存在。
这次的重新对接,虽然蕴含了极大的风险,但是其收益也是与风险成正比的存在。
而现在,众人成功了,便收获了累累的果实。
众人脸上露出与有荣焉的笑容。
“郑总工客气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出多大的力。”有人摆摆手真诚的道,“说要感谢,郑总工更要感谢在水下的孙副工程师和顾教授才对。”
那人说的是真话。
在整个重新对接工作中,众人只是参与了方案讨论这一环节而已,而真正进行方案的实施并且克服了一一困难的,是郑淳以及在水下的顾律和孙工程师三人。
“哈哈,他们两个那边,我会专门去感谢的。”郑淳哈哈笑笑,接着拍拍一人的肩膀,“各位已经一整夜没睡了,现在重新对接工作已经完成,大家就抓紧时间回去休息吧。至于庆功宴的话,就安排在明天竣工仪式之后如何?”
“全凭郑总工安排。”众人回答的声音倒是整齐一致。
“行,那大家就抓紧回去休息吧,明天就是竣工仪式了,各位可不要顶着一双黑眼圈过来啊!”郑淳哈哈笑笑,送走了指挥室内的一众负责人。
而这时。
顾律和孙工程师也从水下上来。
(iishu)是,,,,!
第六百九十九章 姗姗来迟的郭老
【】(iishu),
()第六百九十九章
“顾教授、老孙,辛苦二位了!”
见到顾律和孙工程师走进指挥室,郑淳立刻亲切的迎了上去。
郑淳和孙工程师是老同事了,所以只是简单的相互客套了一下。
而对于顾律。
郑淳则是打心眼里百分百的感激。
当时水下的情况究竟有多么危急,郑淳不是不清楚。
可以说……
要不是顾律在危急关头迅速计算出液压系统可支撑的时间,并率领工人们进行水下抢修,那最终接头的重新对接工作,说不定就会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次,顾律可以算是实打实的帮了郑淳一个大忙。
而要是没有顾律的话,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即便现在重新对接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并且还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但是当郑淳每每回想起几个小时前结合腔漏水的画面,仍旧是心有余悸!
郑淳很庆幸。
庆幸顾律可以机缘巧合的来到这。
否则。
就算当初在水下的人是郑淳自己,他都没把握说可以一定在那么短时间内,不依靠任何任何设备仪器的情况下,计算出液压系统的支撑时间。
“顾教授,这次真是多亏你了,要是没有你的力挽狂澜,说不定现在我就应该在国观众面前谢罪了。”郑淳紧握着顾律的双手,声音诚恳而真切。
顾律摆手笑笑,满是谦虚的开口,“郑总工,您千万别这么说,我做的这些,本就是我应该做的。您可别忘了,我可是渤海隧道项目的技术顾问啊!当初这个职位还是您授予我的呢!”
听到顾律这话,郑淳不由内心苦笑一下。
技术顾问呐!
这其实只是一个挂名的虚职而已。
要是当初早知道顾律有这么大本事,就应该给顾律一个技术总监当当。
说不定,这样的话,渤海隧道工程会因为有着顾律的存在,工期会缩短不少。
当然……
现在渤海隧道已经顺利竣工,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顾教授,你在这次重新对接工作中的表现,我会部如实报上去的。这次,接口处的贯通测量数据偏差可以达到毫米级别,顾教授你有很大的功劳啊!”郑淳拍拍顾律的肩膀,哈哈笑笑。
“不不不,我认为这其中大部分的因素要归功于郑总工你那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顾律连连摆手表示不敢当。
这边。
顾律和郑淳在相互吹着彩虹屁,听的旁边的孙工程师是一阵肉麻。
而在这时。
指挥室内的门被再次敲响。
郑淳的助理小心翼翼的走进来。
“郑总工。”那位助理走到郑淳面前。
“什么事?”郑淳凝神问道。
“郭老来了。”那位助理小声说道。
“什么,郭老到了!”郑淳面庞上露出喜色。
接着,郑淳和顾律对视一眼。
“顾教授,和我一块去迎接郭老如何?”
“正应如此!”
指挥船靠在岸边。
顾律和郑淳在船上走下来。
在岸边。
两人一眼就看到了拄着拐杖,笑呵呵望着几人的郭院士。
“郭老,您的身体没问题了吧?”顾律小跑上去关切的问道。
“没什么大碍,都是老毛病了,休息一晚就没事了。”郭院士笑眯眯的开口。
这时,郑淳也走到郭老面前。
“郭老,许久不见了啊!”郑淳握住郭院士干枯的双手,感慨的语气说道。
仔细算下来。
自从郭院士辞去渤海隧道项目首席科学家的职位后,两人差不多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面了。
“人老喽,身子骨受不住了!郑工,这么久没见,你倒是沧桑了不少啊,可千万要主注意身体,不要操劳坏了!”郭院士淡笑着开口。
“嗨,都是海风吹得,木的办法。”郑淳无所谓的摆摆手。
郭院士突然意识到什么,面色一肃,开口道,“嗨,光顾着和你闲聊了,差点忘记正事。”
“你们这边重新对接工作到底进行的怎么样了,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说!”
渤海隧道施工这边遇到的麻烦,郭院士已经听说了。
所以在上午醒来之后,郭院士着急的连早饭都没吃,就急匆匆的赶来了烟城这边的施工现场。
郭院士已经得知郑淳最终拍板决定了,对最终接头进行重新对接。
但重新对接究竟进行到哪一步了,郭院士并不清楚。
听到郭院士发问,顾律和郑淳对视一笑。
“你们俩就别再打哑谜了,抓紧说啊!”郭老内心有些忐忑不安,已经做好接受最坏消息的心理准备。
见郭院士实在是着急的厉害,郑淳就没再墨迹。
他微微一笑,直接开口道,“郭老,在半个小时前,重新对接工作已经宣布成功了!”
“什么,已经成功了?”郭院士愣了一愣。
“没错。”郑淳点点头,“不仅如此,我们还成功的将管道接口处的贯通数据测量偏差第一次降低到了毫米级!”
毫米级偏差!
郭院士同样明白这几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只要数据属实,那绝对是一项震惊世界的大突破。
因此。
即便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郭院士,在听到郑淳这么说后,也不由的暗暗咋舌不已。
“看来我这是白跑了一趟啊!”郭院士高兴的哈哈笑笑,接着赞许的目光望向郑淳,“不愧是渤海隧道项目的一把手,在人手这么少的情况下仍旧完成最终接头的重新对接工作,说不来恐怕没多少人会相信。这样的话,你昨晚给我打那通电话,只是稳妥起见喽!”
“不不不!”郑淳连连摆手,“幸亏有昨晚那通电话,否则,说不定这次重新对接工作就已失败告终了!”
“哦,此话怎讲?”郭院士眉头一挑,微微有些疑惑。
按理说,他昨晚根本就没有赶过来,这次最终接头重新对接工作成功又有那通电话又什么关系。
除非……
郭院士突然想到了什么,扭头,视线落在前方的顾律身上。
“难道说是……”
“没错,正是顾教授。”郑淳解释道,“昨晚您老虽然没有赶过来,但是顾教授却被您派来了,而正因为顾教授的存在,我们这次的重新对接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
(iishu)是,,,,!
第七百章 竣工典礼
【】(iishu),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