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老师是学霸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鸿尘逍遥

    第七百章

    郭院士扭头,满是诧异的望了顾律一眼。

    接着。

    郭院士再次问郑淳道,“郑工,这是什么情况?”

    郑淳微微一笑,“具体的情况,还是由顾教授亲自跟你说吧!”

    郑淳挑挑眉示意顾律。

    顾律摇头无奈的苦笑了一下。

    然后,顾律简单的把刚刚重新对接工作中的种种惊险过程,向郭院士讲述了一遍。

    郭院士听完后,则是捂着心口,一阵阵的后怕。

    “你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郭院士感慨了一句。

    郑淳仰头洒然一笑,“反正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我们成功了!”

    “郭老,您还没吃饭吧,正好我们两个也没有,那不如一块去餐厅填填肚子。”在郑淳的招呼下,顾律一行三人走进工地的食堂。

    …………

    次日。

    渤海隧道的竣工典礼正式举办。

    虽然是正值过年期间,但竣工典礼上仍有国内外将近百家媒体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并进行报道。

    与此同时。

    齐东省和辽东省的一二把手和不少部门的领导悉数到场,为渤海隧道的建成庆贺。

    毕竟……

    论实际效益而言。

    渤海隧道的建成,这两个省份是获利最多的。

    因为有着渤海隧道的存在,东三省的各种货物便不必途径京津地区,可以直接通过齐东省这个中转站,源源不断的流入华国的南方市场。

    这对京津地区的经济繁荣是一个打击,但对东三省和齐东省而言,是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竣工典礼仪式在户外露天召开。

    郑淳这位总工程师担任典礼的主持人。

    顾律以及郭院士还有其余几位负责人坐在嘉宾席上。

    至于台下。

    则是咔咔咔疯狂拍照的记者。

    渤海隧道的竣工,这无论是对于华国,还是对于世界而言,都是一个无比瞩目的大事件。

    就正如当初的港珠澳大桥正式运行通车一般。

    渤海隧道的竣工不仅引起不少业内人士的注意,同时吸引了不少外界普通民众的目光。

    在今天上午竣工典礼还未召开的时候,一个名为渤海隧道竣工的热搜,就已经悄咪咪的爬上了围脖的热搜榜。

    所以……

    这群媒体记者们才顾不及新年在家里和亲人们团聚,在大过年的时候千里迢迢的跑来冷飕飕的海边。

    就是为了得到有关渤海隧道的第一手消息。

    …………

    台上。

    郑淳握着话筒,进行着简单的致辞环节。

    下面的记者们百无聊赖的听着。

    突然,一位记者轻咦一声,视线落在坐在嘉宾席的一道身影上,“咦,那不是顾大爷嘛!”

    旁边的那位记者嗤笑一声,“这怎么可能,顾大爷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你眼花了吧!”

    “我没骗你,真的是顾大爷,不信你看!”那人用手一指。

    旁边那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卧槽,还真的是顾大爷!”

    不仅仅是这两位记者。

    台下的不少记者,都注意到了嘉宾席中顾律的存在。

    因为顾律实在是太明显了。

    在嘉宾席一大群秃顶中年大叔中突然混进了一个阳光帅气的青年,众人就算是不想注意到都难。

    ‘顾大爷为什么会出现在这?’

    这是不少人在注意到顾律后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

    可惜……

    现在没有人回答他们。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大书特书。

    毕竟,单单是‘顾大爷’这三个字,就具有莫大的流量。

    于是。

    在渤海隧道竣工这个话题之后,又有一个名为顾大爷惊现渤海隧道竣工现场的话题,迅速的冲上了围脖的热搜。

    而下面。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有了数百条评论。

    “不知道为啥,我现在一看见顾大爷这三个字,就下意识的脑壳痛。”

    “俺也一样。估计是做多了顾大爷的试卷留下的后遗症。”

    “唉,不说了,说多了都是一抹心酸泪。”

    “顾大爷为啥会出现在渤海隧道的竣工现场啊,顾大爷是位数学家,渤海隧道是个基建工程项目,这两者之前完是八竿子打不着啊!”

    “坐等前线记者们的一线消息!”

    “坐等+!”

    …………

    郑淳的致辞结束之后,便是记者会的环节。

    现场来的记者太多。

    郑淳没办一一回答。

    只能够随便挑选几个记者的问题。

    “郑总工,你好,我是《彭百新闻》的记者,我想问一下,顾大……哦,不,顾律教授为什么会在这?”

    第一个问题,就把郑淳弄得苦笑不已。

    郑淳没想到。

    顾律在民间的名气还是蛮大的。

    深吸一口气,郑淳回答道,“其实,顾教授是我们渤海隧道的项目的技术顾问,在三年半前渤海隧道立项修建时,顾教授就已经被我们授予渤海隧道技术顾问的头衔!”

    哗~!

    这个回答一出,现场瞬间哗然了一片。

    顾大爷是渤海隧道项目的技术顾问。

    这个消息着实是有些劲爆啊!

    并且……

    按照郑淳所说,这个头衔是三年半前顾大爷还没有出名的时候就被授予的。

    这里面蕴含的信息量就大了。

    “看样子,顾大爷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是一位安分守己的数学家啊!”

    顾大爷,有可能涉及多个行业领域。

    这是不少记者推断出的一个可能性。

    不过,顾律是渤海隧道的技术顾问的话,那另一个问题又来了。

    渤海隧道项目是个大工程,聘任的技术顾问没有上百也有几十。

    但为什么,偏偏顾律今天可以和一众大佬一块,坐在嘉宾席上。

    这个问题,郑淳没有让众人疑惑太久。

    郑淳站在台上,微微一笑,“……并且,顾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在不久前,刚刚是帮了我们渤海隧道项目组的一个大忙。”

    这下子,不用人提醒,就有记者站起来问道。

    “郑总工,请问是什么大忙呢?”

    无数视线落在郑淳身上。

    但郑淳仍旧是泰然自若。

    既然重新对接工作成功了,那就无所谓将其拿到台面上来。

    更何况。

    就这次的最终接头重新对接的成果展示给外界,也是上面的意思。

    郑淳捂着嘴,轻咳一声,接着缓缓吐出几个字,“最终接头的重新对接!”

    wodeoshishixueba0

    。

    (iishu)是,,,,!




第七百零一章 发布会结束
    【】(iishu),

    第七百零一章

    最终接头的重新对接!

    当在座的记者听到郑淳缓缓吐出这几个字时,目光齐齐的一凝。

    众人不远千里的跑来参加渤海隧道的竣工仪式,当然是在来之前做足了功课的。

    所以,明白‘最终接头重新对接’这八个字代表了什么,意味着什么。

    于是。

    在郑淳的话音落下后,就有一位记者亟不可待的站起来问道。

    “郑总工,请问,您是说,我们渤海隧道的最终接头,是进行了一次重新对接吗?”

    “是的!”郑淳点点头,没有否认。

    下面的记者们咽了口唾沫。

    尤其是那些国外的记者,则是瞪大了眼睛,神色中有着浓浓的不可置信。

    在这群记者各自的国家,或多或少有着海底隧道的修建工程。

    但他们还从来没听过。

    隧道的最终接头在下水安装后,还可以进行一次重新接头的逆向操作。

    也就是说。

    在这个方面,国外是一片空白的。

    要渤海隧道的工程项目组真的实现了这项壮举,那就是世界的首创。

    同时……

    在另一个层面证明了,海底隧道的最终接头安装,具有工序可逆性。

    “郑总工,那可以给我们讲讲事件的具体经过吗?”又有另外一位记者站起来问道。

    郑淳轻咳一声,用早就组织好的语言不徐不慢的阐述,“事情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两天前,隧道的最终接头安装工作顺利完成,通过gps数据显示偏差为四厘米,这个数据偏差是在我们预计的范围内的。”

    “但,几个小时后,我的手下跟我汇报,说贯通数据测量的偏差最大值为十七厘米,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但接口处止水带正常,隧道并不漏水,说明渤海隧道是可以投入实际使用的。”

    说到这,记者们疑惑了。

    既然隧道并没有出现漏水现象,那我们还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重新对接呢!

    有人问出了这个问题,“郑总工,既然这样,那你们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决定对最终接头进行重新对接呢?”

    “为了不留遗憾!”郑淳深吸一口气,大声说出这句话,“我们不想给工程、给国家、给历史,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而台下的记者们被郑淳的这句话说深深震撼。

    接下来。

    郑淳声情并茂的向台下的记者们讲述了整个重新对接工作的具体经过。

    在郑淳的讲述下,记者们宛若是身临其境似的。

    所有人的心情随着郑淳的讲述而不断地上下起伏。

    时而紧张,时而轻松。

    尤其是在郑淳说道结合腔舱门漏水的时候,众人紧张的小心脏几乎要提到了嗓子眼。

    而随着郑淳的讲述,众人也明白了为什么顾律这个技术顾问会坐在嘉宾席上。

    正如郑淳所说的一般。

    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要不是有着顾律站出来。

    最终接头的重新对接工作是否还会成功,这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顾教授,这是救了整个渤海隧道项目啊!”

    一位记者一边摇头一边感慨。

    “虽然有些夸张,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这么说!”另一位记者在旁边附和。

    “顾大爷不愧是顾大爷,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这么的强势!”

    “这位顾大爷,似乎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呐!”

    议论在低声进行着。

    而台上。

    郑淳已经把最终接头的重新对接过程讲完。

    “……最终,经过将近十个小时的努力奋战,我们成功实现了最终接头的重新对接工作!”郑淳声音高昂的说出这句话。

    啪啪啪~~!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记者们都在一边动容,一边卖力的鼓掌。

    这时。

    一位金发的外国女记者举手。
1...310311312313314...3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