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是学霸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鸿尘逍遥
关于极小模型纲领,顾律和高师兄早就在上月中旬的时候,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目前,研究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书房中。
顾律端起一杯咖啡浅啜一口,右手顺手操控着鼠标打开一个文档。
接着,放下瓷杯,双手放在键盘上,沉吟几秒,开始噼里啪啦的打字。
“……对于fano簇,首先给定配对,假设且存在正整数m,使m是卡吉耶除子。”
“则可证,kawanmata对数是终极的,如果discrep=(x,)&-1且[]≤ 0,则存在flip操作使其在平面构成极小曲面。”
“关于该极小曲面……”
顾律的思绪转的飞快,灵感源源不断。
除了偶尔会卡壳一下外,整个推导过程足以用顺利来形容。
目前,关于极小模型第一纲领的解决进度,顾律估计已经达到30%左右。
再加上高师兄的配合。
三个月内搞定这个问题,完成论文的撰写应该问题不大。
而剩下的三个月时间……
或许,真的可以尝试攻克一下,让不少世界名校的数学教授提起名字来,都眉头发皱的极小模型纲领第二问题!
…………
转眼间,时间来到七月底。
第十届第十届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会议,暨渤海隧道项目施工前研讨会议,已经定于8月1日在烟城市召开。
顾律也从郭院士那边透露出的消息,得知了参与这次施工前研讨会的人员名单。
八位华国工程院院士,六位华国科学院院士!
四十多位各大高校教授。
不下五十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另外,还有中铁隧道集团这个国字号企业派来的十几名技术专家。
共计一百余人,将会参与到这次的研讨会议当中!
国家这次为了确保渤海隧道的顺利施工进行,也确实是费了不少心思。
十多位院士,一百多位教授,合力攻克同一个项目。
或许只有国家的力量,才能在如此迅速的时间内将这么多人召集起来。
当顾律得到这份名单的时候,除了苦笑之外,已经不知要作何表情。
大佬云集啊!
里面的人,随便拎出一个,都起码是教授级别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是工程师。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十四位院士
第一百二十二章
研讨会于8月1日上午十点召开。
至于会期时间,并没有做出严格安排。
因为谁也无法说,究竟需要用多少天的时间,一百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才能商讨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
渤海水文研究中心。
顾律搀扶着郭院士从车上走下来。
“进去吧,陪我先去见见几位老朋友。”郭院士指了指研究中心门口,笑呵呵的开口说道。
二楼的茶水间。
几位老人正一边喝着茶,一边开怀大笑的聊着天。
虽然几位老人早已两鬓斑白,但精神头都很好。
那精神奕奕的样子,很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真的为六七十岁的老人,而不是二十多岁的程序员。
尤其是那一双双眼睛。
明亮,清澈。
睿智而又深邃。
平静的目光下,是那隐藏不住的深厚学识。
“你们几个到的挺早啊!”郭院士推门走进来,身后跟着顾律。
茶桌上的一位老人轻轻笑笑,“年纪大了,睡眠时间也就少了。早来了会,还可以有人聊聊天。”
“老郭,我们有五年多没见了吧”茶桌上另一人抬头,笑呵呵的望着郭院士。
郭院士拉过来一把椅子,在茶盘里拿过一个干净的茶杯,拎起茶壶,给自己满满斟了一杯,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浅浅啜了一口。
“是啊,五年了!”郭院士把茶杯放在桌面上,感慨一句,“上次见面,我记得还是在国外那次国际海洋大会上。”
“哈,我还记得你那次和瑛国的那几位吵起来了,要不我去劝架,说不定还会跟人家打起来。”
“打起来倒不至于。只是理念不同而已,而且他们那几人的那些话,太难听……”
“你们俩别谈这个了,好不容易聚到一起,聊聊有趣的事。”
“关于这个渤海隧道计划,各位怎么看”
“经济方面的事情我不太懂,但既然上面把我们叫过来,我们积极配合就行了。”
“修建渤海隧道,难度方面是有,但目前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只要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估计问题不大。”
“我们这几人里面,老郭是一直跟进这个项目。那就让老郭给我们详细说说吧。”
郭院士点点头,“行,那我就给各位说说详细的情况。”
…………
顾律这边,坐在几位院士大佬旁边的一个茶桌,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咖啡,全部的注意力放在隔壁桌上。
十四人,对应的是华国的十四位院士。
每一位,被称为国之瑰宝都不为过。
每一人,都已经是站在各自所钻研领域的金字塔顶端。
十四位院士,估计也就华国和其余几个为数不多的国家,才如此财大气粗的在一个基建工程上,就动用如此多的尖端力量。
顾律之前早就备足了功课,所以可以轻松将这十四位大佬一一认出。
王玉民,物理海洋学院士。
杨岩怀,环境海洋学院士。
齐峰俞,海洋地质学院士。
陈铮协,工程力学院士。
廖昌文,工程材料学院士。
工程结构学院士、工程地质学院士、水工结构抗震学院士……
全都是在各自研究领域鼎鼎有名的存在。
平时,顾律连见到他们其中一个都困难,但现在,却一口气见到十四位。
顾律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忍住上前向各位大佬要签名的冲动。
而是静下心来,侧耳倾听郭院士对于渤海隧道计划细节的讲述。
他从未忘记,他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着的,而现在,明显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
郭院士讲述完情况后,十四位院士又进行了短暂的一番讨论。
顾律在旁边紧蹙着眉头,几乎把整个大脑高速运转起来,才勉强跟上几位大佬的讨论思路。
没办法,以几位院士渊博的知识底蕴,有的只需要稍微简述一下观点,众人
第一百二十三章 渤海隧道项目总工程师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关于渤海隧道项目的部分数据资料,早在前几天就发给与会的众人。
所以,在场的一百多位来自各领域的专家早就做好了功课,对于该工程项目有了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
当然,肯定也存在许多困惑和不解之处。
这些,就需要在这次研讨会上进行解决了。
而顾律这边,在电脑上打开一个用作笔记的文档,目光在会堂中缓缓的扫过。
与会的一百多位专家,由于顾律研读的并非是海洋和工程建筑领域,所以除了最前排坐着的那十四位院士,他能认出的人并不多。
但有几位在国际上或者是国内鼎鼎有名的存在,顾律还是认得的。
就比如说,如今会堂正中央主席台上的那位中年男人,顾律可是久闻其名。
郑淳,高级工程师,曾担任胶州湾海底隧道项目的副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克服了在海底隧道施工建设中的难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四十多项,取得了诸多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成果。
今年年仅四十五岁的郑淳,已经是中铁隧道集团的总工程师,而且听说,关于将郑淳列入华国工程院院士名单的批复已经下来,估计在年底,郑淳便会正式晋升为院士。
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几位,在五十岁之前获得工程院院士殊荣的工程师。
如今,郑淳坐在会堂正中心主席台的位置上,其实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渤海隧道项目的总工程师,八成是郑淳无疑了。
因为作为项目的总工程师,肯定是在项目的施工阶段,一直奋斗在第一线的。
风吹日晒,雪雨交加。
再加上渤海隧道项目的施工周期极长。
按照计划,整个渤海隧道一百多公里的距离,预计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完全竣工。
因此总工程师这个位置从第一排那十四位白发苍苍,有的几位连走路都需要搀扶分院士中选出一个,明显是不合适的。
而像郑淳这样一位正值壮年的工程师,又有着不亚于院士级别的能力,再加上有着修建目前国内最长的海底隧道,胶州湾隧道的施工经验。
让他来坐渤海隧道工程项目总工程师这个位置,是再也合适不过的。
果然,坐在主席台的郑淳扶了扶话筒,清了清嗓音。
“咳咳……大家安静一下,安静一下。”郑淳中气十足的声音在会堂内扩散开,整个会堂瞬间安静下来。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在下郑淳,现任中铁隧道集团总工程师,再坐的各位应该都认识我,那关于我的履历就不给大家一一赘述了。”郑淳的语气中带着无比的从容与自信,“我今天要给各位介绍的是我的新身份。”
“就在一个月前,我已被华国道路交通总局正式任命为渤海隧道工程项目的总工程师,全权负责渤海隧道修建的一切事宜。”
郑淳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我知道,关于修建渤海隧道的计划,外界舆论上有着不少反对声音。”
“他们反对是他们的事,不过我不愿意看到我们内部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郑淳的声音陡然加大,“这次施工前讨论会期间,我希望各位精诚合作,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不要藏着掖着。争取制定出一套完美的施工方案。”
“要记住,我们修建渤海隧道,并不是为了满足单独某几个小团体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至理名言永远不会错。
华国经济想要继续发展,赶超米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目标想要实现,那渤海隧道这条沟通华北和东北的桥梁,一定是要修的!
“我想要说的话就这么多,
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才汇聚
第一百二十四章
那位率先发言的工程师侃侃而谈。
他的观点,是全隧道段使用沉埋法进行修建施工。
除了提出一套沉埋法四个阶段具体的施工流程外,还列举了几个理由,说明使用沉埋法的原因。
这位工程师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但同样,不避免会出现反对的声音。
另一位来自江浙大学的环境生物学教授扶了扶话筒,“我不赞同祝工程师的观点。”
“各位请看这张海域图。”
会堂的大屏上显示出渤海水域的海底地形图。
浙大教授在地形图上画了一个条黑线,“根据祝工程师给出的施工计划,隧道应该是这样一个略显弯曲的直线形状。”
“但是!”浙大教授在地图上和黑线相交的一处位置画了一个红圈,提高了说话的音量。
“在这片区域,是渤海齐东海洋保护区的范围,在这块区域,生存着30多种栖底生物,包括环节动物8种,软体动物11种,节肢动物15种,都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
“一旦采用沉埋法施工修建隧道,将会对这些保护生物造成毁灭性打击。”浙大的这位环境生物学专家沉声开口。
“那就绕道!”不知是谁在这时候开口说了一句。
“不行。”说话的是刚才提出那个使用沉埋法技术的那位工程师,只见他苦笑着摇摇头,“在那片海域,符合沉降隧道条件的地形地质,只有那个区域。绕道的话,隧道的总修建长度,估计会达到200公里。”
祝工程师这句话一出,刚才想要开口说话的人瞬间沉默下来。
200公里,足足将隧道长度增加到原来的1.5倍。
那需要的资金,恐怕3000亿都不够用。
“那将那些海洋生物迁徙呢”有人皱着眉头开口。
“不太现实。”这人话音刚落,又有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站出来发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