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古典女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下牡丹
翡翠其人是一位模样清丽的女性,留着一头中短发。
而她也并非只是看起来干练而已。
她话不多,脸上甚至没什么表情,光是注意她的外表很难发现任何感情波动,就连说话的语气也缺乏波动,完全在她身上感觉不到人情世故。
看起来虽然可靠无比,却会显得和沈武寰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看来还有调教的必要。
而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女性这样的事情,对于李芸熙来说虽然已经习以为常,但沈武寰免不了在夜里还要受罚。
而就在这时,最让人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好啊你,又到哪找来的野女人你真当这里是你的后宫了吗”
“没啊,你听我解释!”
“我不听,我不听!”
“那我总不能让她住在大街上吧,我现在把人找来,要给她安排食宿吧,毕竟也是为了我的事业...”
&nbs
第二百六十八章 还是让你用身体来感受一下吧
在大众仍然沉寂在《第二十四》魔幻一般的音响效果之中时,沈武寰还要操心乐团的指挥事宜。
距离《钟》的首演已经越来越近了,但她却并不能确定胡亚玲是否有能力指挥这个乐团。
并非是觉得胡亚玲不行,而是在沈武寰获得了指挥专精后,对指挥家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
随即她在办公室里单独叫来了胡亚玲,准备和胡亚玲进行一次对谈。
第一次走进沈武寰的办公室,胡亚玲比平常的样子看起来要拘谨不少。
毕竟她这可是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和沈武寰交流,而且是在办公室这样的地方,确实让她的性格收敛了不少。
这里就不得不提提指挥系在或者在原来世界的中国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了。
简单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鸡肋”。
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是这个专业传授的知识无法应对舞台上的演出。
仅仅是因为想要成为一个专业的指挥家,算上学校教育和进入专业乐团后给正职指挥端茶提包的时间,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并且需要过人的天赋和音乐感觉。
即便如此指挥们仍然会缺乏充足的舞台经验。
老一辈的指挥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名气越来越大,加上整体市场不景气,交响乐的受众稀少,所以这些年轻一辈的指挥们很少能有真正学出来的。
一位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毕业的高材生,从10年到15年五年间也仅有10次左右的登台经历,他在入职某乐团的时候将这些视频影像当做简历,交给了乐团。
五年只有十次机会,勉强算起来一年两次,这对于一位指挥家的提升是相当少的。
但即便如此,他的“简历”仍然让乐团考官眼前一亮。
举得例子虽然极端了一些,但如果让人选择看老先生指挥还是小年轻指挥,大多数人肯定还是会潜意识里认为老先生更加有本事一些吧。
这样的观念同样限制了指挥的成长。
缺乏实战经验,只拥有理论知识的指挥专业学生,却又无法通过指挥专业以外的渠道学习到指挥本领(当然可以请专业的指挥家来教,至于学费嘛,你懂得),可以说真的是尴尬非常。
再来说说胡亚玲。
胡亚玲和辛向阳同年,是一位大三的指挥系学生。
即便她从小跟随父亲接触指挥,到了这个年纪比普通的学生指挥要强不少,但恐怕也只是对熟悉的曲子有所了解,让她来指挥一首全新的曲子,恐怕难度不小。
好在,作为一首协奏曲,《钟声》的难点在于小提琴奏者的个人能力上,乐团的配合和指挥需要调动的精力并不会太强。
以首音指挥系首席的身份进入学生乐团,沈武寰再找遍学校,恐怕也不会找到比她更优秀的学生指挥了。
但学生的身份毕竟限制了胡亚玲,所以才会有这次的对谈。
“沈教授,您找我来有事吗”
胡亚玲的声音打破了沈武寰的沉思,她抬起头摊手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哦,当然是有事才找你过来,别那么拘谨,坐吧。”
胡亚玲嘟囔了几句后,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今天找你过来是想问问你在指挥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胡亚玲连忙摇头:“没有任何问题,沈教授您信不过我吗”
沈武寰露出一丝坏笑:“我记得你之前骂我‘性骚扰教授’的时候可不是这种态度,怎么现在想起要尊重师长了”
胡亚玲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想要反驳过去,
第二百六十九章 指挥初秀即将开始!
胡亚玲的父亲虽然是指挥系的教授,但恐怕也无法讲清楚该如何“带动乐团”这样一个看起来简单无比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能力不行。
并非是贬低的指挥家,这确实是事实。
指挥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岗位,乍看之下他在指挥台上挥舞手臂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任务,非常唬人。
但实际上,他每一次手臂动作的轨迹或者时机都是有意义的。
这会直接导致乐团演出的效果上明显的差异。
正因为人们不懂,才会出现舟舟这样的“天才指挥家”。(具体事情,请自行百度)
的大多数指挥家都走着和胡亚玲类似的路线,他们专注于理论知识,缺乏实战经验,即便年龄大了,仍然和国际知名的指挥家无法相提并论。
这也是为什么或者说中国甚少有国际知名的指挥家存在的原因。
具体原因大致上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缺乏实战经验,这是由于市场决定的,无法直面观众的反馈,是他们不明白自己欠缺什么的关键。
其二是国际上对于这片古典蛮荒之地的不信任。
这多少和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有些关系。
人是非常能够吃苦耐劳的,所以对于这样一群人,极其繁重的训练量并不能阻碍他们的成长,却也限制了某些东西的产生。
李斯特一些极高难度的练习曲在很多钢琴系大学生的手中都可以玩转的得心应手。
但让他们去弹弹贝多芬、莫扎特,恐怕他们只能抓耳挠腮了,即便这些音符的排列组合对于他们的手指来说并不困难,但想演奏出该有的效果,却甚少有能够达到的人。
这里就说的是灵性了。
人注重刻苦远高于灵感,在繁重的练习和学习之中,也会无形的消磨掉所谓的灵性。
音乐并非只是靠堆积难度就能够讲的明白的,抛却所有伪装还原音乐本质,只有两个字形容。
“动听”。
缺乏灵性,音乐就不会动听。
而指挥则更需要灵性。
长期面对书本、长期进行着枯燥的练习、长期对着指挥总谱照本宣科,是很难出现有灵性的音乐家的。
所以沈武寰才不会奇怪胡亚玲为什么不知道如何带动乐团——这本身是作为指挥的基本。
当然沈武寰自己是没有这方面的困扰的,既然是基本,那么指挥专精就会对这方面进行补完。
而她也不打算靠口述来给胡亚玲上一课,那并不会有多大的意义。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来一场真正的指挥,让胡亚玲能够好好直面“带动”二字的意义。
下午排练时间,乐团成员已经悉数到达排练室,他们似乎是听到今天沈教授要亲自指挥的消息,显得即激动又紧张。
胡亚玲站在乐团前方和辛向阳并排而立,模样有些混乱。
看着自己的好姬友如此惴惴不安的样子,辛向阳问道:“你干嘛这个样子啊,今天这次的机会可非常难得,这不是你一直想要的吗”
“是这样没错啦,但我搞不懂她到底要干嘛,就不能先给我讲讲再来指挥吗,我现在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辛向阳露出惊讶的表情:“沈教授什么都没跟你讲吗”
“也不是...”胡亚玲没来由的脸色一红,接着转移起了话题:“她说让我自己感受,可我完全不知道该感受什么啊。”
辛向阳也无奈了,她虽然最近和沈武寰走的很近,但依然猜不透自己这位老师到底在想什么,只好安抚道:“算了,你别想了,也许看过沈教授指挥之后,你就明白了。”
“我爸的指挥我也见过不少次了啊,可我完全没有任何感觉,难道沈教授还能比我爸还厉害吗”
 
第二百七十章 该怎么办?
随着辛向阳小提琴欢快的声音响起,一连串的飞跃断奏之后,进入了乐团和小提琴的合奏。
胡亚玲对于沈教授接下来到底要做什么仍然抱有疑惑,甚至在她看来,乐团成员在排练过程中忽视指挥,仅仅是因为这些乐团成员们太年轻,没有足够的敬业精神而已!
虽然乍看之下这个想法有些过于自大的表现,但其实胡亚玲的思考方向不能说完全错误。
的教育讲究循规蹈矩,所以绝大多数指挥在排练的过程中,循规蹈矩的制定着每一步的运作。
当按照这种排练持续数个月之后,团员们面对完全一样的指挥动作时,确实会产生“即使不看也无所谓”、“接下来这里应该加大力度”等等自作主张的想法。
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学生们无法长时间关注在不发生变化上的指挥身上确实是不专业的体现,但反过来说,如果专业的乐团能够忍受这种状态,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需要为了自己的生计着想,无法顶撞指挥罢了!
事实上,音乐是自由的,无法被束缚的,一场合格的交响乐是绝对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剧本的。
哪怕是室内温度的差异亦或者是灯光的照射强弱,都有可能改变乐器的音准,甚至音色。
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别说还有一些乐团成员因为紧张而造成的技术性失误了。
指挥不光是要控制乐团在技术上的表达、旋律上的行进,甚至还需要临时对交响乐器进行修改,来削弱瑕疵部分在整体之中的影响,以促使整个交响乐得以顺利完成!
这是项非常艰辛的任务,即便是胡亚玲的父亲恐怕也不能保证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处理恰当,更别说是胡亚玲自己了,甚至胡亚玲都没产生这样的意识。
沈武寰并没有手持着指挥棒,但她的手指却仿佛有着魔力一般,调动着乐团进行了一次完全的音响模拟大全奏。
宏伟辉煌的音色在宽大的练习室之内回荡,带起了激荡的气氛。
到了此时,仍然没有什么地方产生让胡亚玲眼前一亮的情况。
单说乐团的成员们,其实已经演练的非常熟练了,即便在某些小细节上紊乱,但要登台却也不是难事。
可以说沈武寰即便不站在那里仍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随着全奏结束,辛向阳的旋律开始进入,乐团以指弹为伴奏环绕小提琴旋律。
沈武寰的手臂带动由用力的挥舞变速为快速的轻点。
这是一个标准的速度和力度的混合指挥动作。
宣告着接下来伴奏声音将缩减为最小。
而紧接着随着音乐的级进,她手臂的动作越来越大,乐团得到了信号,加大了力度和响度。
与此同时辛向阳的小提琴也进入到了飞跃断奏的尾音,沈武寰恰如其分的向下重点,提示声部进入。
这是一个加入了力度符号和提示的指挥动作,提示提琴组在恰当的节拍重新进入。
胡亚玲马上就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沈武寰的指挥动作依然是按照剧本来的,但实际上产生的效果却让胡亚玲感觉到非常大的不同。
胡亚玲还记得自己指挥的时候,这最后一个节拍的声部进入,以往总会有瑕疵,无法做到这么整齐。
但为什么沈武寰来指挥的时候就能这么整齐
“一定是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指挥,大家必须紧紧的盯着她的动作才行!还不是按照总不上标注的指示来的,哼!”
胡亚玲开始闹起了别扭。
随着辛向阳这一段落的结束,沈武寰再次激烈的挥舞起手臂,指挥着乐团进行了一次大全奏。
随着大全奏的结束,沈武寰看向辛向阳,在尾音连接的地方,给出了进入的指示。
几乎没有任何断裂感的转变,辛向阳高亢的旋律再次进入。
接下来辛向阳进入的乐段是整个《钟声》最困难的地方,超越常理的音响效果,和极其丰富的技巧变化。
&nb
第二百七十一章 拜托,老师,请帮帮小玲吧!
沈武寰的左手仍然在打着拍子,但右手动作却产生了变化,她的食指变化着动作,提示整个大提琴组削弱音量。
大提琴组的音量随着指挥动作开始产生变化,声音逐渐低沉下去。
“这样确实暂时解决了音准问题,但交响乐中突然缺少了大提琴的音色,右边的色彩就变的十分空旷,这该如何解决呢”
此时虽然不是正式的演出,但胡亚玲的紧张感却格外真实。
排练是正式演出的预演,即便这仅仅只是“排练”,但不可完全否定在真实的演出中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大家的水平都限制在学生这个身份之中,任何不起眼的瑕疵都可能引起巨大的问题,胡亚玲不得不紧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