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六零小甜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修身齐家.QD




第42章 谋
    王青山先是一愣,然后看向刘玫,认真的说道:“民兵营长虽然只是村里的民兵干部,不列入国家编制,没有工资,也没有退休费,可养你还是不成问题。”

    刘玫看着王青山郑重其事的表情,觉得自己的话有些不妥,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说道:“我家里什么情况,你也知道。

    从小到大,我多说一句,多走一步,都要考虑一下,生怕被人家不喜。

    更别说张口问家里要钱了。

    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靠着帮别人写作业赚钱。

    长大了,更是得为自己考虑更多。

    这是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了。甚至有可能跟我一辈子。

    并不是不相信你。”

    王青山听了刘玫的话,脸色好看了不少,“不管怎样,既然决定在一起,我就没有想过分开。

    以后有什么事儿,你别闷在心里,尽管说出来。

    咱们商量着过日子。总有习惯的时候。”

    刘玫笑着应了一声“好!”

    夫妻俩相视而笑,携手而归。

    回到家,王青山依旧坐在土灶前,抱着孩子做着烧火的工作,刘玫则帮着乔兰一起张罗晚饭。

    这年头,修房造屋的主人家,除了给工资,还得包一日三餐。

    晚饭自然也不例外。

    有了王青山和刘玫的加入,进度快了不少。

    王芳还没有踏进厨房,就已经闻到了饭菜香,顿时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虽然姐弟情深,可这个家毕竟不是她一个人的。

    收留王青山一家三口一天两天的,没人说个啥。

    可真要常住,男人和孩子难免有意见。

    好在青山和他媳妇都是勤快人,忙上忙下的张罗饭菜,让她面子上好看不少。

    听乔兰说,王青山两口子张罗着修房子,王芳就更满意了。

    王青山真修了房子,就相当于套住了一只脚,再也飞不远了。

    虽然苦点累点,可有个房子有个家,这才是认真过日子的态度。

    她虽然不宽裕,但还有把子力气,也能帮衬着点。

    脑子里面转着念头,王芳脚下却没有停。

    张罗着上菜,招呼着大家吃饭。

    王芳女主人的架势十足,周到体贴,让人无法生厌。

    十月的天,日头还长着呢!

    因为乔智富家的伙食好,吃完饭后,大家还自觉地给他们家加了一会儿班。

    直到天黑了下来,这才收拾回了家。

    送走了大家伙儿,轮流洗个澡,拖把躺椅坐在院子里乘凉。王芳这才有空和王青山拉家常。

    王家寨子那边,王青山是去过了,什么情况心里清楚。

    王芬一家子也都在这儿,姐弟俩也没什么好聊的。

    坐在一起,只闲聊了几句,不外乎大姐王芬和三姐王荞。

    姐妹仨不常回老王家,互相之间却还是有联系。

    王芬多年媳妇熬成婆,在家里带带孙子,时不时的也会来乔家村串个门。

    开工那天,王芬还过来帮了两天忙来着。

    到是王荞,孩子两年一个的生,生一次失望一次。

    前两年,好不容易生了个小子,那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都去不了,擎等着两个姐姐去看看他。

    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的,就扯到了王青山身上。

    面对这个还算关心自己的二姐,王青山也没有藏着掖着,只说转业回来,安排了一个民兵营长的工作。

    虽然没有工资和补助,但多少也算是个官儿。

    在这个男劳力每天就六七分工,女劳力四五分工,老幼病残一二分工的年代,王青山这个民斌营长属于全日工分制,每天还能拿十个工分。算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工分是社员的命根子,凝聚着大家的汗水甚至泪水。

    人家一家少则三四口,多则七八口甚至十来口人,靠的就是在生产队挣的这点工分养家糊口。

    王青山一个人的工分抵得上两个人,就算王家寨子的



第43章 动
    晨练结束了,王青山却没有走。

    铁塔一样的汉子,站在宗祠门口踟蹰。

    族老王禄看不过眼,对着王青山招了招手。

    王青山赶紧上前,叫了一声“二大爷!”

    老爷子对着王青山的膝盖弯就是一脚。

    “还知道我是你二大爷,有啥事儿不能直说,巴巴的跟在孩子后面,卖什么惨呢!”

    王青山不躲不闪,生生受了这一脚,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二大爷,我家什么情况,你也清楚。

    那些年,我过成什么样,你也知道。

    要是我王青山一个人回来,我爹娘怎么着,我都没关系。

    我能吃苦受罪,可谁家闺女不是捧在手心里养的,我不能让老婆孩子吃苦受罪不是”

    说到动情之处,王青山不禁流下了几滴男儿泪。

    一旁的王大江正准备开溜,看到此情此景,也停住了脚步。

    他跟王青山是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兄弟,人家是因公受伤的功臣,不能一点都不管。可王邱氏的性子,那是出了名的,王大江也不敢惹。

    还是,先看看情况

    王大江摸索到宗祠门口,主动占据了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王禄老爷子叹了一口气,“你是个有主见的,有啥想法,给你二大爷唠唠。你二大爷本事不大,能帮的不多。也就你这皮猴子,能拉一把是一把吧!”

    男儿膝下有黄金。

    难得跪一次,王青山能求的绝对不会含糊。

    他眼一闭,牙一咬,蹦出了四个字,“分家,安家。”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可到底是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儿,王大江默默地松了一口气,走上前,虚虚的扶住了王青山。

    “山哥,这都是小事儿,咱们起来说。”

    王禄人老成精,早就把王大江的算盘看得透彻。

    只是,人老了,就难得糊涂。

    王大江既然愿意把这事儿给揽身上,多个人多个助力不是

    王禄老爷子都能看清的事情,王青山怎么会错过。

    只是,看破不说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广交八方朋友。

    王大江是村长,他还得借人家的一臂之力呢!

    王青山抿了抿嘴,小声说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既然是一家人,还得住到一起才是。”

    王禄和王大江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王禄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笑道:“这话没毛病!我替你跟你爹说情去!”

    王大江也笑道:“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不过,这日子万一过不下去了,大队也不会不理。”

    三个人相视而笑,有一种无言的默契。

    从宗祠出来,王青山和王大江就各回各的家。而王禄则背着手,找自己的老伙计去了。

    田间地头,多的是人磨洋工,看到王禄过来,这才加快了一点点步伐。

    王禄走到王寿身边,拍了拍老伙计的肩膀,“我们去旁边抽袋烟”

    王寿点了点头,扛起锄头跟着王禄走到了旁边的树林边,点了一锅烟,吧唧了两口。

    看着王寿蔫吧的样子,王禄气不打一处来。

    “清官难断家务事。

    你家的事儿,照理说,我不该掺和。

    可青山不一样。

    小时候,任你们打骂也就算了。

    现在,他大了,可不是任打任骂的年纪了。

    他也有老婆孩子,也要面子。

    而且,他打过小鬼子,是功臣。

    我们总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吧!

    刚进家门,就被你们家那口子撵出去这种事儿,被别人知道了,怎么看你们家,怎么看我们王家寨子

    我话撂在这儿,你仔细想想看。

    这事儿,你得给个说法。

    别让老哥我难做人啊!”

    王禄的话,软中有硬,硬中有软,一副不给个准信不罢休的架势,弄



第44章 第一天
    王邱氏的威信,不是王寿可比拟的。

    不过一下午,王大宝和二宝就被王邱氏给“劝服”了,悄无声息的把东西搬到了王青石两口子房里,把房间给腾了出来。

    王邱氏还托了王杨氏做中人,去劝王青山回家。

    王杨氏收了工,拾掇了一番,就去给王青山递信。

    听到这个消息,王青山一脸平静,到是王芳炸了毛。

    还是王青山拉着劝了半天,才把这位姐姐给劝住了。

    王青山把给其他两个姐姐的礼物放在王芳家,带这老婆孩子,轻装上阵,回了王家寨子。

    从那天开始,刘玫的苦日子就来了。

    一进屋子,刘玫看着空荡荡,连稻草都没有一根的床,整个人都懵了。

    还是王青山忍着气,去王芳家抱了两捆稻草,借了一张草席,这才解决了住的问题。

    刘玫是个勤快的姑娘。就算在刘家当二小姐那些年,晨起洒扫庭院,也是她必须要做的功课之一。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道理到了婆家,还偷懒的道理。

    早上五点,王青山起床晨练的时候,这姑娘也起来了。

    拾掇完了孩子和房间,就拿起扫帚开始打扫院子。

    院子刚扫完,刘玫一口气还没有喘匀,就被王邱氏几句话给支进了厨房。

    一手抱着王莹莹,一边在厨房里面忙活。

    左边添了柴右边还得烧饭,整个人转的跟个陀螺似的。

    王青山晨练结束回来,看着空荡荡的厨房和一脸汗水的刘玫,眉头一皱,心里老大的不舒服。

    王家寨子的地少,基本上靠天吃饭,种得最多的不过是玉米、土豆和红薯,一年到头没几个忙的时候。

    他娘和弟媳妇现在还在睡回笼觉,倒把家务活儿全扔给刘玫一个人干,明摆着欺负人呢!

    要不是有所图谋,王青山还真不一定能忍。

    接过刘玫怀里的孩子,王青山一屁股坐在了土灶前,给刘玫烧火添柴。

    有了王青山的帮忙,刘玫的速度快了不止一筹。

    不一会儿,饭菜的香气就开始在小屋里面弥漫,柴灶的火光照着王青山和孩子,让刘玫心里软成一滩泥。

    嘴角不由得扬起,高冷的脸一下子柔和了下来,有一种冰雪消融的感觉。

    没有喝酒,王青山却觉得自己有些醉了,对着刘玫露出了二傻子一样的笑容。

    刘玫一看王青山那呆样,嘴角的笑容更大了。

    这个缺衣少食的年头,就算王家寨子靠山吃山,日常进山打猎,吃肉也是奢侈的事儿。

    酸汤土豆片、玉米饼,就是王青山一家的主食。

    可就算这样的主食,也没有管饱的。

    刘玫掀开锅盖的时候,王青山看着锅里稀稀落落的土豆片和没有贴满锅沿的玉米饼,眉头就不由自主的皱了皱。

    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家的伙食已经查到这个地步了

    这事儿却怨不得刘玫。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好的手艺,面对什么都没有的状况,那也是施展不开的。

    家里装粮食的钥匙在王邱氏的手里,她拿多少,刘玫煮多少,总不能让她变电粮食出来。

    等饭菜上桌的时候,王青山的眉头就皱得更厉害了。

    饭菜是刘玫做的,也就这么一点儿。

    王青石和马秀儿家的两个小子王大宝和王二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饭就跟抢似的。

    一上桌,两个小子就一手一个玉米饼,也不管其他人吃上了没有。

    王青石和马秀儿不但不管,还帮着护着,给兄弟俩一人捞了一碗干的土豆片。
1...1314151617...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