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小甜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修身齐家.QD
媳妇对自己的了解,还真是不一般的深刻呢!
老婆太聪明,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的。
顾忌着家里还有外人,刘玫只是深深的看了王青山一眼,就拎着用稻草绑好的内脏去了厨房。
这年头,面粉可是稀罕物。
刘玫干脆抓了一把盐,揉搓着肥肠,思考着如何料理这一堆玩意儿。
院子里面的东西才种下去,只发了一点小苗苗,压根没有用。内脏的腥味又大,只放点盐,压根压不住。刘玫只想得脑仁疼。
刘玫还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院子外面就探出一个少年的脑袋来。
刘玫看着王越那张稚气的脸,就知道王青山又开始坑蒙拐骗小朋友起来。
估算了一下手里的猪内脏的价值,再算算王越带过来的蔬菜能值几个钱,发现自家并没有占什么便宜,刘玫叹了一口气,由着王青山去了。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堂堂刘家二小姐,还得靠着哄孩子吃饭,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刘玫却不知道,外面有多少人羡慕着王越呢!
王越这小子也不是个爱占便宜的主儿。
为了能吃一顿荤腥,差不多都快把家给搬来了。
不但带了“刘玫喜欢吃的”茄子和豆角,还带了二荆条和几个番茄,甚至还有自家的泡菜坛子。
刘玫看着那个泡菜坛子,嘴角直抽抽。
王越挠挠头,干笑道:“大爷说,泡椒猪肝比尖椒炒的好吃多了!”
刘玫的嘴角不抽了,直接一个眼刀子对着王青山甩了过去。
王青山别过头去,只当没看到。
有了王越那坛子泡椒,刘玫简直如虎添翼。
先把把肥肠焯水以后,配上豆角和二荆条,做成了干锅肥肠。
又如愿的给一大一小做了泡椒猪肝。
最后打上两个野鸡蛋,配上王越带过来的番茄,给做了一个番茄鸡蛋汤。
至于心和肺,则被刘玫腌制了,准备过两天挂在房顶,做成腊味。
总不能寅吃卯粮,还得有点存留不是。
要不然,家里来了客人,就让王青山去山上打猎
&nb
第63章 吓坏了
第二天一大早,在宗祠练完武,王越迫不及待的把王青山答应收他为徒的事儿告诉了族长和村长。
大家同族同宗,学的是一门功夫,又没有乱了辈分,只要王青山肯收徒,王禄老爷子自然是没有反对的道理。
王大江更是恨不得王青山干脆连自家那小子一起收了。
只可惜,王青山的眼光太高了,性子又倔,王大江家的没能入王青山的法眼,被断然拒绝了。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
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不得干涉。
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虽然不至于沐浴更衣,净手焚香什么的,必要的拜师礼还得有。
王家寨子有习武的风俗,也有一套自己的拜师仪式。
得到了王青山的认同,族长的允许,王越按照老规矩,亲手写了一份拜师申请。
不过百十来个字,却写得王越抓耳挠腮。
王禄老爷子偷偷摸摸的翻了一下老皇历,给定了一个良辰吉日。
十月十三那天,王家宗祠里,在王禄老爷子的见证下,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
王越当众宣读《拜师帖》,表明拜师者愿意拜王青山为师;强调了自己入门后学习弘扬本门功夫的决心。
王禄老爷子再一次重申了王家的《门规师训》,并对其提出入门后在遵纪守法、尊师重道、做人做事、武德武风、文明礼貌、刻苦练功、博采众长、争优创新等方面的要求。
拜过祖师,王越规规矩矩的对着王青山行了一个拜师礼。
三叩首之礼,跪献了投师帖子。
王青山说了几句“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遵纪守法,锄强扶弱”之类的话,收下了拜师帖子和王越准备的拜师礼。
别的学徒一般为三年满师,可习武这事儿,却是一辈子。
别人家学徒期只发鞋袜钱,没有工资,平时还得做师傅家什活,吃饭时应给师父筛酒盛饭。
王青山却没有这样的规矩。
衣服鞋袜不给发,活也不用做,每天上午跟着王青山就行。
至于教了些什么,除了天知地知,也就王青山和王越师徒知道了。
不过,王越的臂力和脚力倒是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顺带的,饭量也在跟着涨。
要不是三不五时的跟着王青山混口饭吃,他爹都觉得自己快要养不活他了。
为了感谢王青山,王越他爹,王家寨子唯一的木匠王国强,用王青山准备好的两根柏木,免费给王青山家打了一个衣柜,一个橱柜,几把椅子。
至于其他的
对不起,材料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总不能让人家又贴工钱,还贴料钱吧!
亏本生意不是这种做法啊!
当然,这都是后话。
现如今,刘玫最惦记的,不是三十六条腿,而是她们一家子过冬的事儿。
前前后后吃了十多只兔子,也不过凑齐了小丫头的两身衣服和刘玫的上衣。
眼看着天越来越冷,总不能一家子躲在被窝里过日子吧!
想了想王青山身上的单衣,刘玫心里老大不舒服。
。
如果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
过冬的粮食,烧火的柴火,都还没有着落呢!
天天头疼这些,刘玫嘴角居然起了一个燎泡。
王青山宽慰了她几次,都不见效,只得在上山得时候,把这姑娘也带上,放在林子外面安全的地方,让她捡捡柴火宽宽心。
做家具要柏木,坚固结实。
可做柴火却是松木最好。不仅火力持久,含有的松油脂也很丰富。
很多制陶的大家,烧制陶器的燃料,都会选用了上好的松木,达到滋润釉面的目的。
如果美专那几个老头子看到这满山的松木……
刘玫摇了摇头,把这个念头摇了出去。
往事不可追。
自己都自身难保了,那还管得上那些可亲可爱的老头子。
造化弄人。
自己还是多准备点柴火来得实在。
多才多艺的刘二小姐,到了王家寨子才知道,自己有多无能。
她以为能发财的花样子,热闹了几天,就随着红薯的丰收,新一轮的秋收季,
第64章 口粮(客户端加更)
王越拎着兔子,王青山背着柴火,刘玫兜着一衣兜白果,算得上满载而归。
好在王青山家独门独户,只要稍微绕点路,就能成功的避开大家都关注的目光王青山很是满意。
不患寡而患不均。
王青山读的书不多,这个道理却很明白。
天天大鱼大肉,对于别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刺激。
人被刺激之后,会做出什么事儿来,谁也不知道。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王青山可不想以身犯险。
毕竟,他是个有家有口的人。
把柴火摊开晾晒着,白果用个簸箕装好,也晒在一边,王青山干净利索的把两只兔子处理干净,把皮给硝好。
刘玫把内脏和半只兔子给红烧了,加上两个萝卜,看着也是油汪汪的一大盆。
剩下的兔肉,则全都挂起来,做了熏肉。
过日子就得算计着来,总不能吃了上顿没下顿。
毕竟,他们俩口子都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工,一个工分都没有。
为了活下去,总得精打细算不是
玉米饼配上红烧兔肉,也算是不错的饭菜,三个人吃得满嘴流油。
至于莹莹这个小丫头,却没有这个口福,只能喝一点奶粉,勉强糊肚子。
刘玫看着最后一袋奶粉,皱了皱眉头。
他们家小丫头的粮仓,空了啊!
刘玫兑完奶粉,找上王青山,“莹莹的奶粉快没了。”
王青山听到这话,表情凝重起来。
木香镇天远地偏,整个镇上就一个大的供销社,里面东西还不全。
奶粉这种稀罕物,肯定是没有的。
可他们家小姑娘也不能饿肚子不是
王青山敲了敲桌子,“我这就去想想办法。”
第二天早上,王青山早早的跑到乔家村去借了自行车,直奔木香镇供销社。
果不其然,没有找到奶粉的踪迹。
王青山调转车头,径直跑到镇医院,找上乔智文。
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最重要的是知人善任。
作为新生儿的出生地,乔智文肯定知道去哪儿弄到奶粉。
就算没有办法弄到奶粉,也绝对有替代方案。
毕竟,孩子出生却没奶的,绝对不会是一个两个,甚至都不会引起乔智文怀疑。
王青山的车一个甩尾,稳稳的停在了县医院门口。
王青山锁上自行车,三步并作两步,不一会儿就到了乔智的办公室。
看到王青山,乔智文吃了一惊,看向他的腿,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你的腿怎么了你媳妇呢!怎么不一起过来”
王青山摆了摆手,“我的腿没事儿,就是有点事儿想问问你!”
听到王青山说他的腿没事儿,乔智文松了一口气。
“咱们哥俩,有什么事儿,尽管讲!”
说完,还靠近王青山的耳边,嘀咕了一句,“野猪那事儿,干得漂亮!”
王青山抿了抿嘴,“你怎么知道的”
乔智文呵呵一笑,“那边有人受了伤,还是我过去包扎的。
听那话音,就知道是你小子的手笔。
没冤枉你吧!”
王青山没吭声,算是默认了。
不过,这个话题没有什么继续的必要,王青山粗暴的岔开了话题,直截了当的问道:“你们医院这边,遇到母乳不够吃的,一般都是怎么解决的”
乔智文一听这话,立刻明白过来,笑着说道:“咋了你们家小丫头不够吃”
哪是不够吃啊!
是压根就没有!
毕竟,那不是亲生的,让一个黄花大闺女分泌母乳,完全是强人所难,好不好
不过,这种事情,不足为外人道也!
哪怕是兄弟,也不行!
王青山沉重的点了点头。
乔智文同情的看了一眼王青山,皱了皱眉头,“这事儿落到别人家,大都用米汤或者红薯糖浆吊着,等孩子大了,添一点米糊糊就成。
&nbs
第65章 楠木村
王青山眯了眯眼睛,笑着敲了敲杨老爷子的酒葫芦,里面空空荡荡,水声微不可闻。
杨老爷子的老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
王青山却仿佛没看见似的,笑眯眯的问道:“老爷子好这一口这玩意儿,可不便宜。”
大米1角2分钱一斤,猪肉6角6分钱一斤,白酒1元1角4分钱一斤。
一斤白酒差不多就能换十斤大米,两斤猪肉。
不便宜,简直就是客气的说法。
杨老倌自己也知道。
毕竟,家里有个人天天在提醒自己。
“就是挂在腰上,听个响。”
王青山笑眯眯的说道:“我有个战友,在滇城有些门道,能弄来不少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