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鬼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水豪一

    这时突然有卫兵来报,从巢县来的一个老头执意要见将军,说有要事相告。

    项梁稍作犹豫,同意让那人来见。的确,自起兵起不断有志士仁人投到项家军麾下,也出了不少好主意。项梁不是心胸狭窄的人,既然有人执意要见他,也就同意了。

    来人是巢县的老儒生范增,他年事已高,佝偻着腰身径直走到项梁面前,恭敬地行了礼。

    项梁见到了范增很有礼貌,也起身拱手让座,并且客气地问道:“先生急急忙忙地赶来见我,一定有什么高见,请详细说来”。

    范增不紧不慢地说:“我早听说将军作战英勇,礼贤下士,所以特地来拜见将军。”

    项梁笑了笑说;“老先生客气了。不过我最近的确有一件烦心事要决断,既然老先生来了,我就把这事说出来,听听你的看法”

    范增谦恭地说:“我年纪已大,又不懂政治和军事,如果将军信得过我,说来让我听听。”

    项梁意识到这个老人肚子里有货,只是表面表示谦卑罢了。他就说;“最近张楚王陈胜已不幸遇难,义军没有新的首领,所以今天召集众义军首领开会,就是要达成个统一的意见,选出一位新的领袖来。”

    这个范增平时就研究奇谋巧计,年轻时喜欢出游,属于见过世面的人。年纪大了,虽然平时住在家里,但对时局还是很关心的,他善于通过捕捉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个他认为正确的判断来。这次项梁召集各路义军在薛县开会的事,他听到后,认为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到了,所以就急忙地赶过来了。果然不出他的预料,义军的确遇到了一件头痛的事。所以听项梁说出了原委,他略作思考,便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当年秦始皇灭六国,楚国最冤枉,但是暴秦还是用计把楚怀王骗到秦国,不让他回国,致使楚怀王客死他乡。所以时至今日,楚国的百姓还在怀念着楚怀王。暴秦的这些不义之举,早就引起了楚国百姓的反感和仇恨,楚国的百姓都盼望着能灭掉秦国,恢复楚国。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得到了楚地百姓的拥护。但是他们建立‘张楚’政权后,却自称为王,而不立楚怀王的子孙为王,违背了道义,无法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可,所以他们最后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将军您是楚国将门之后,又是名将项燕之子,您的号召力是很有威力的,但是千万不能重蹈陈胜、吴广的覆辙,自立为王。您应该找到楚怀王的子孙,拥立他为楚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激发起楚地百姓的‘亡秦兴楚’的愿望,跟




第334章 交换
    项梁率军打下亢父后,又一路西进打下东阿(今山东省聊城),率军逼近定陶,稍作休整后便组织攻城。定陶的秦朝守军招架不住楚军的强烈攻势,弃城投降。项梁攻下定陶后,大松一口气,看着狼狈不堪的秦军,心中生出更多的满足与自信。

    连续的胜利,在给项梁带来满足和信心的同时,也滋生了他的轻敌情绪。他放松了警惕,轻视了对手,忽视了他的对手是由章邯率领的秦军。

    几场战斗下来,章邯率领的这支秦军已极具战斗力了,面对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章邯一边指挥作战,一边强化训练。没有用多长时间,就把几乎是清一色的骊山劳工的像模像样了,将领中也不乏一些因为作战英勇、善于指挥而从劳工中破格提拔上来的人。章邯率兵东进一路比较顺利,先后击败了几支义军,迅速成为一支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了。但是,当他听到李由将军在雍丘与义军战斗中光荣殉职的消息后还是吃了一惊,没想到义军也有这么强的战斗力。果然当他率兵继续向东推进时,曾三次与义军遭遇,而且三次战败,章邯不敢再轻敌了。通过了解,他知道这支义军是由项梁率领的楚军,将军李由也是被项梁的侄子项羽杀死的。

    第三次交战失败后,章邯只好率兵退守濮阳,一面又派人向朝廷请求援兵。

    项梁在定陶驻兵,心情轻松,他计划让将士休整几日,为队伍补充完给养继续西进。他并未顾及到距自己不远的章邯正在调兵遣将,伺机进攻。

    项梁的麾下有一位叫宋义的谋士,觉察到秦军的援兵不断到来,十分担心,他就到军帐拜见项梁。见到项梁后,宋义忧心忡忡地说:“将军自过江以来,与秦军作战,几乎仗仗都胜,您的威信也高了。闪舞据我观察,军中的将士由于连打胜仗,都滋生了骄傲的情绪,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将军的高度关注。我们现在面前的敌人是秦朝大将章邯率领的秦军,我听说他身经百战,很有能力。近日又不断的有援兵到来,一定是要下决心与我们决一死战的,将军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项梁笑了笑说:“你不用太担心,章邯不过是我的手下败将,他就是搬救兵,也不过是要死守濮阳,怕我们去攻打濮阳。你放心吧,我的判断不会有错的。”

    宋义还想说什么,项梁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他扬了扬手说:“这样吧,我派你出使齐国,让田荣派兵来增援我。这样,既就是章邯率兵来攻,我们也好有一个增援。”

    宋义见项梁听不进去,也不好再说。好在项梁派他到齐国去搬援兵,心里想着这样也好尽快脱离这个凶险之地,就告辞了。

    宋义当天就离开定陶往齐国去了。

    走到半路,巧好碰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宋义就问他:“你要去见武信君吗”

    高陵君显回答:“是的。”

    宋义又问:“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高陵君显回答:“我是受齐王的派遣去见武信君的,一是为了两国继续保持同盟关系,二也是为了齐国自身不遭受秦军攻击。请问,你要去齐国干什么呢”

    宋义又说:“秦军天天在增兵,我看要不了几天,秦军一定要攻定陶,可是武信君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毫无防备。我给他说了,他也听不进去。我劝你不要去冒这个险了,一定要去,也在路上多耽误几天再去。说不定你还没到,那边就开战了。”

    高陵君显谢过宋义,果然就不着急往定陶赶了。事情的发展正如宋义所预料的那样,高陵君显还没有到定陶,那边的战斗就开始了。

    原来,项梁把宋义的话并没有往心里去,依然是放心的休息,甚至连起码的戒备也松懈了许多。帐外秋雨连绵,帐内醉眼惺松。然而就在这种令人困倦的天气里,有一个晚上,帐外突然杀声连天,千军万马如天兵一样降临定陶。楚军将士来不及穿衣披甲,就被凶悍的秦军杀死,楚军营帐里顷刻间血肉横飞,喊声震天。项梁也顾不上体面,仓皇出帐,手执一柄短剑,找路突围,不想秦将章邯骑马追来,只几个回合,项梁就被章邯腰斩于刀下。此刻的楚军早已乱成一锅粥,人们东躲西藏,却怎么也逃不出秦军的追杀。红了眼的秦军见人就杀,直杀的整个楚军驻地,鲜血伴着雨水在地上流成了河,楚军士兵的尸体铺满了泥泞的土地。

    就在这样一个秋雨连绵的夜晚,由于项梁的轻敌,在葬送了他自己性命的同时,也断送了成千上万楚军将士的生命。项梁举事以来第一次失败就付出了自己的性命,对义军来说,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残酷的现实没留给项梁吸取一次轻敌而遭受惨重损失的机会。

    驻守在外黄的项羽、刘邦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他们搞不清楚章邯的军队有多少人,不敢盲目的支援,只好率兵离开外黄东撤。此刻要紧的是赶到盱眙,保卫楚王。

    赵王武臣在赵地稳住阵脚后,计划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派部将韩广率军向北方扩展,攻占燕国的地盘。

    韩广率军进攻顺利,很快就攻占了燕国都城蓟(今天津市北部)。韩广在进攻中也多次利用劝降的策略,尽量不



第335章 无余粮
    那将领听了这一席话,冷汗就从额头上渗出来了。应该说,他被这位赵国的使者有理有据的分析给折服了,甚至懊悔起自己当时抓赵王的行动,并且对自己举动可能带给燕国的灭顶之灾感到后怕。所以等赵国使者说完,他就连忙下令把赵王放了,甚至也顾不上向燕王韩广请示。此刻的武臣好像一块火炭握在手里,不赶快扔了,要惹出大祸来。这位将军不但一个劲地向武臣赔不是,还派了一辆马车,送赵王武臣回去。

    获得自由的武臣自然不知道他是怎样获释的,还以为韩广怕他,不敢惹自己才把他放了。那位机智的伙夫当然不会把实情告诉武臣,任凭他自己洋洋自得罢了。武臣大难不死,安全返回了赵地,将士们见到均皆大欢喜。武臣封赏了这位伙夫,但他也无心再攻燕国,班师回营。

    不久,武臣派部将李良率军进攻常山(今河北省正定),攻下常山后,又命他进攻太原。

    李良率兵攻到井陉口(太行山的要塞)时,受到了秦军的阻挡。井陉口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秦军的大将军王离已率重兵在这里严密防守,两军在这里形成了对峙局面。

    有一天卫兵来报,抓住了一位秦军的信使,还在身上搜到了一封信。李良打开一看,竟是秦二世胡亥写给他的,信中说:“李将军从前跟随我,很受重用,如果将军能反赵归秦,不但赦免以前的罪过,还会得到更高的官阶。”

    其实这是一封秦军伪造的皇帝书信,因为李良原来就是秦国的一员大将,后来投降了赵王武臣,但赵王并不重用他,秦军就利用这个办法诱惑李良。李良看过书信,将信将疑,但继续进攻井陉口的意愿已经不那么强烈了。他假借井陉口防守牢固,自己兵力不足,率军返回邯郸搬兵。

    李良率兵快到邯郸时,迎面出现一个由百余人组成的豪华队伍开了过来,队伍当中的銮舆前后都有男女仆从,擎着羽扇旗幅,声势浩大,煞是威武。李良以为是赵王武臣出城巡游,连忙下马跪伏在地上,等着队伍到来。少许队伍过来了,经过李良的面前时,他听到车中一个女人的声音传出,让他免礼。李良正在疑惑,那辆车子已飞快的驶过去了。

    李良连忙询问队伍中的从吏,才知道车里坐的不是赵王,而是赵王的姐姐。李良一听这话,气得浑身发抖。在秦队中,李良的地位一直比较显贵,自从投靠赵王后,赵王还待他不薄。但今天的这个情形,让他羞愧难耐。在赵王面前,他甘愿俯首称臣,但你只是赵王的姐姐,却敢如此慢待他,而且当着他的下属的面,让他感到受了莫大的羞辱。

    这时身边的一位部将也替他打抱不平说:“如今天下奋起抗秦的人中,有能力的都在占领城池,自立为王。凭将军的才能,连赵王都不敢怠慢,今天他的姐姐竟敢如此无礼,见了将军非但不下车行礼,反而连车都不停,这简直是对您天大的侮辱。将军难道能咽下这口气不如追上去杀了她!”

    李良正在气头上,听部将这么一说,如火上浇油,更觉得自己无地自容。自前几日见到秦二世的“密函”,他在内心就萌生了叛赵的念头,只是犹豫不定,今天的事,却坚定了他叛赵的决心。想到这他翻身上马,指着远去的车队命令道:“追上去,杀了她!”

    只一会儿功夫,李良率部就赶上了那支队伍,将士一阵砍杀,那支豪华的车队立即乱成一窝蜂。

    武臣的姐姐见状,大声喊叫也无济于事,被赶到的李良一刀砍死。这位王姐喜欢坐在车上喝酒,刚才见到李良时,正酒意朦胧,意识不清,没有想到会因自己的傲慢带来如此惨重的后果。就是这酒,让她丢了命,而且祸及到弟弟武臣。

    一时兴起的李良杀了王姐以后,索性挥师进攻邯郸。邯郸的守军见李良将军率队进城,毫无戒备。闪舞李良率部进城后直奔王府,王府的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砍倒,赵王武臣在混乱中也被杀死。事情发生的如此突然,武臣做梦都不曾想到,他做赵王不过才几个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了。

    张耳、陈馀在混乱中侥幸逃脱。

    逃脱的张耳、陈馀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四处活动集结残部,准备进攻邯郸。

    这时有人建议:“你们都不是赵国人,要想让赵人归附不太容易,不如找到原先赵王的后代立为赵王,你们继续辅助他,那也同样可以成就大业。”

    张耳、陈馀采用了这个建议,便派人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赵王的后裔赵歇,将他立为赵王。

    李良听到张耳、陈馀未死,又另立赵王的消息后率兵来攻。但是,李良叛赵的行为毕竟不能为赵地的百姓认可,如今又率兵攻打新立的赵王,更是不得人心,所以士兵中逃跑的居多。李良率领的这支散兵队伍经不住陈馀军队的攻击,大败而归,他退回邯郸城后不敢应战,只好派人向秦军章邯通报,请求归顺。

    章邯得到李良请求归顺的消息,自然十分高兴,爽快地就答应了,率军顺利开进了邯郸城。

    在信都城里的赵王赵歇和张耳听到章邯率军进驻邯郸的消息后坐不住了,尽管信都城外陈馀率军驻扎,可是一但章邯来攻,估计陈馀也抵挡不住,那时跑都来不及了。这时如坐针毡的张耳和赵歇也顾不上陈馀了,他们率众逃到了信都城东南的巨鹿城内。

    章邯在邯郸并没有动,他命令驻扎在北边的王离率领的秦军快速向巨鹿城集结。

    躲进巨鹿城的赵歇、张耳,眼看着秦军步步紧逼,团团围住巨鹿,心急如焚。张耳这时候什



第336章 好计好计
    项羽怒气冲冲回到大帐,嘴里骂声不绝,他骂宋义不义,不执行楚怀王的命令,是个懦夫。这时站在一旁的范增说了一句话:“将军做事一向英明果断,如今宋义驻军不前,贻误战机,足见其不是一个帅才,将军此时何不取而代之”

    项羽略作沉思,没有立即回答。范增的话勾起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看到范增仍在等他回答,便说道:“目前我们势单力薄,恐难成就大事。”

    范增没有放弃,又鼓励他说:“当今之时,全军士兵挨冻受饿多有怨气。将军之勇猛,名闻天下,八千子弟兵可以一当十,另外还有宋义的十万大军可供将军驱使,有什么事情干不成呢你只须如此这般,当可成就大事。”

    项羽眼睛一亮,马上感到浑身热血沸腾起来。范增见时机成熟,进一步鼓动项羽说:“杀了宋义,夺下指挥权。”

    项羽听罢,当即提剑闯入宋义所在的大帐,不由分说,一剑砍下宋义的头颅。他提着宋义的首级走出了帐外,向围拢过来的将领们说:“宋义违令不去救赵,楚王已密令我杀了他。”

    将领们平时就惧怕项羽,见项羽杀了宋义,没有人敢提出异议,有人反倒拍手称快。的确,二十万大军驻扎在不大的安阳城,饥寒交迫的日子大家也都受够了,没有仗打的日子对于军人来说也是难熬的。

    项羽一不做二不休,又派人去杀了宋义的儿子宋襄,同时派人向楚王汇报安阳事变的经过。楚怀王熊心见木已成舟,也只好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掌握军权后,立刻开始实施自己早已谋划许久的作战计划。他派英布和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黄河,突然袭击秦军大营,切断了部队的粮草通道,把巨鹿城北面的秦军王离和南边的章邯分割开来。

    紧接着,项羽率领楚军主力全部渡过漳河,他下令全军将士每人只准带三天的口粮,并且烧毁军营,过河后又凿沉了船只,砸坏饭锅。明确表示楚军只有进攻,没有退路,拼死也要打败秦军。这就是历史上至今盛传不衰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场历史上有名的恶战在巨鹿城外开始了。

    说这是一场恶战一点不为过,项羽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秦军大将章邯率领的三十万由苦役、囚犯组成的队伍。这支由出关打到现在,几乎没有失败过的秦国精锐部队,他们武器精良,粮草丰裕,军中不乏苏角、王离、渉涧、司马欣和董翳这些秦国名将。而项羽的处境就要差的多,二十万饥肠辘辘的将士和一支东拼西凑的队伍。闪舞项羽很清楚眼前的局势,他必须充分地调动起全军将士的士气,把他们的优势不断放大。当时项羽只有二十五岁,他的队伍中不乏一大批年青的将领。年青就是资本,他们没有太多的顾虑,不会前怕狼后怕虎。这是一批饥饿的士兵,只有打败敌人,才能获得充足的粮草,吃饱肚子。这是一场只能前进,没有退路的战斗,胜利与死亡是唯一的选择。项羽知道,他还有一支由他们叔侄两人共同打造的江东八千子弟兵,这些子弟兵将是整个楚军的灵魂,灵魂不散,楚军不会乱。

    从出关一路打来,几乎是摧枯拉朽,不断胜利的秦军大将章邯,此刻则是踌躇满志。他把自己的部队分为九路,自己则亲自率领第一路军迎战渡河而来的楚军。

    项羽率领的楚军过河后直扑巨鹿城下,与围城的秦军王离部队展开了激战。由于项羽派英布、蒲将军切断了章邯向王离运送粮草的通道,王离率领的秦军也在受冷挨饿。楚军的奋力攻击,使得王离的部队几乎没有抵抗之力,几个回合下来,秦军大败,不少将士战死,王离仓皇逃走。

    躲在巨鹿城内的赵歇、张耳见楚军大败秦军,无不欢欣鼓舞,纷纷拿出食物,牛羊犒劳楚军。围在巨鹿城外的齐军、燕军和陈馀部见状也纷纷试探性地讨好楚军,送来粮草。在他们眼里,楚军这位年青将领简直是位天神。

    章邯得到楚军大败王离的消息后,怎能善罢甘休,他部署好队伍,亲自率部来迎战楚军。他有自己的打算,要把楚军引入到自己设计的圈套里,然后一举歼灭。
1...9394959697...1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