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鬼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水豪一

    五天后斋戒结束了,子婴本应到宗庙里去祭拜祖先,接受玺印,但是他推说身体不适,不能前往。赵高派了几个人去请子婴都没有请来,只好他亲自去请。那天,赵高一走进子婴的宫门,子婴的两个儿子和亲信太监便一拥而上,乱刀把赵高砍死在地。

    赵高,这个被历史所不齿的宦官,曾几何时也是风光无限、踌躇满志、气使颐指和不可一世。他在秦始皇死后,使尽浑身解数导演了一场又一场涂满鲜血的活剧,可谓是算尽了机关。却不曾想到,自己的生命终点竟是如此的下场。

    在社会中,宦官的人格是卑微低下的,但由于伴随在皇帝身边神通不小,如果参政则危害是巨大的,然而,秦以后的历代王朝并没有废除宦官这个制度,甚至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是皇帝需要这种人,体制造就了这种人。只有这种人才能为寂寞的皇帝解闷,才能成为皇帝的心腹和刀斧。因为皇帝是他们的靠山,他们对皇帝是绝对忠诚的,其他的文武大臣们在皇帝的眼中都极具威胁性。

    峣关(今陕西省蓝田)前据峣岭,后枕萧山,关城设在山口的险要处。铲除了赵高一伙逆臣的秦王子婴得到义军逼近的消息后,加强了对峣关一带的布防,因为这里是咸阳城东南方向的最后一道防护。

    刘邦率军逼近峣关后,继续采用攻取武关的办法,派郦食其当说客,携大量金银财宝去贿赂峣关守军将领。过了峣关,咸阳城就在眼前了,刘邦想到这心里痒痒的,恨不得放声高唱。闪舞

    张良却不敢高兴,他知道凡是关隘,朝廷必然要派最可靠、最有能力的将军把守。不光主将,连副将、士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何况峣关这道关乎秦国安危的关隘,绝不可能轻易攻下。贿赂秦军守将只能是一个下策,按照秦朝的刑律,守军擅自接受敌人的馈赠是要被处以极刑的,甚至株连其九族亲朋。好在目前秦朝政权风雨飘摇,秦军将士心神不定,这样才有人敢冒着杀头的危险接受贿赂。张良在武关和在峣关采用的这种办法正是利用了当前的形势,不然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为了以防意外发生,张良建议:“一面派郦食其入关贿赂说服秦军开关投降,一面从小路绕过峣关,爬到峣关左边的萧山突然发动攻击,同时再派一些士兵上山插旗装成要大举攻关的样子,镇摄驻守峣关的秦军。”

    张良的建议,立即得到刘邦的赞同,依计策部署兵力。

    峣关的秦军守将屠杀子是一个屠夫的儿子,非常贪财,见到郦食其送来的大量金银满脸堆笑。郦食其不失时机地对他大讲一通眼下的局势,直把屠杀子说得心服口服,答应立即开关投降。

    刘邦得到消息,十分高兴,准备立即率军入关。

    这时张良又给刘邦说:“沛公,现在不要急于入关,我们派出去的队伍还没有到达指定的地点,再说,即使守关将领同意投降,其他将士不愿意而杀了他们,那样我们就十分被动了。”

    刘邦此时对张良已经言听计从了,他根本不提出任何反驳的意见,忙问:“那下一步怎么办”

    张良说:“要消除后患,必须彻底消灭峣关守军。等派出的部队一到指定地点,我们马上前后夹击发动进攻。现在要做的就是跟他们商谈投降的条件,尽量拖延时间,为我们攻击做好准备。”

    刘邦爽快




第340章 热闹异常
    刘邦对宫廷生活的沉迷让张良坐不住了,但他又不好去说。这时一个人跳出来了,他不是别人,是刘邦的连襟,当年沛县城内的屠夫,如今刘邦帐下的将军樊哙。那天樊哙闯进宫去,瞪着眼睛对坐在龙床上拥香抱玉的刘邦吼到:“沛公是要夺取天下,还是要当个大财主啊!”

    刘邦睁眼一看,是部将樊哙。他知道这家伙脾气粗暴,若换了其他人,还真没人敢在他面前这么吼。这时刘邦正在兴头上,就不耐烦地朝樊哙挥挥手,意思让他先出去。

    樊哙并不理会,他还要喊。这时张良出现了,他对刘邦说:“沛公,樊将军说得有理呀。正是因为秦朝暴虐无道,失去了民心,才亡了国,沛公您才有机会来到这里。如果只是贪图享受,这不是在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吗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望沛公听樊将军的劝告,离开皇宫吧。”

    刘邦见张良也出面说话了,自然不敢怠慢,忙起身坐正,呵退身边的美女。他听着张良继续往下说:“现在六国的贵族旧部都在向咸阳进军,尤其是楚国项羽,势力非常强大,沛公还能在此高枕而卧吗?”

    刘邦问:“你说下一步怎么办”几场胜仗下来,刘邦对张良已经十分信任了。

    张良说:“当前要紧的是安抚百姓、安定民心和恢复秩序,等待各路诸侯的到来。”

    刘邦说:“好吧,就这样办。”

    刘邦本来就是一位悟性极高的人,他理解了张良话语中的含义。于是命令将士们立即封了宫廷内所有的库房,又召集军队将领和各县父老,对他们宣布:“从即日起,我给大家定下三条法令:第一,杀人要偿命,第二,伤人要判罪,第三,偷盗东西要处罚。我们到关中,就是替父老乡亲们铲除暴秦统治的,决不能做任何坑害百姓的事情。我军也将离开咸阳城,驻扎到灞上。”

    刘邦的“约法三章”,得到关中百姓的广泛拥护,大家纷纷相传,深得人心。一时间各县乡的百姓争先恐后地杀猪宰羊,到灞上慰劳军队。

    巨鹿之战以后,项羽名声大振,那些齐国、赵国和燕国的将军们俯首帖耳地听凭项羽他的指挥,谁也不敢怠慢。这时候的项羽实际上已经成了诸侯上将军,成为诸侯们的统帅。那一年只有二十五岁的项羽,英姿飒爽,豪气冲天。

    巨鹿一战,基本消灭了秦国两大主力之一的王离部队,目前还剩下退守漳河以北的章邯部队了。项羽自然不会放过这位秦国大将,灭了他不仅扫清了率部西进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叔父项梁报了仇。

    章邯惊魂未定地凭借漳河据守,一面又派人请秦二世向这里增兵。眼前的这位对手太厉害了,仅凭自己区区二十万军队未必能顶得住项羽的进攻。

    然而,苦苦等待的援军没有来,反而等到了秦二世责怪他的诏书。诏书中,秦二世不但指责他在巨鹿一战中指挥不力,甚至威胁要解除他的统帅权。章邯自率兵东进以来,连连取胜,自认为给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想到只一次失利,就招致皇帝如此无情的指责,心里实在不好受。章邯知道自己现在是秦国唯一的一支具有实力的军队,王离被俘后,秦国再也组织不起一支像样的军队了。蒙恬、蒙毅兄弟被赵高陷害后,也找不出像样的统帅人物。所以说,他的这支军队将是秦国唯一的武装力量,也关系着秦国的命运,这一点皇帝应该是十分清楚的。但皇帝在诏书中的指责与对他的不信任,让章邯意识到这可能又是赵高的主意。这个赵高,他到底要干什么为了摸清秦二世对自己的真实看法并设法请来援军,章邯派部将司马欣再次到咸阳探听虚实,请求援兵。

    过了一段时间,司马欣狼狈地回来了。他告诉章邯,此次到咸阳,连秦二世的面都没有见上,胡亥已不理朝政,紧急的事情全由赵高转达。更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丞相李斯已被赵高陷害入狱,后又诬其谋反被处死。章邯听到这,不禁仰天长叹,他预感到秦朝的江山已经不稳了。司马欣又告诉他,这次去咸阳,他还遭到赵高派的杀手追杀,幸亏自己走了一条小路逃走,否则早已命归西天了。章邯没有想到,自己率兵离开咸阳短短两年时间,朝廷已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一个新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这时司马欣又说道:“将军,依在下之见,此番与义军交战。既使胜了,必遭赵高妒忌,陷害将军。如果败了,更难逃死罪。还望将军多加斟酌,早作打算。”

    章邯听到这,挥挥手让司马欣退下,自己陷入了沉思之中。

    士气正旺的项羽赶到漳河边,就组织了大规模的渡河作战。全军将士受巨鹿之战胜利的鼓舞,一个个争先恐后,奋勇杀敌,几次相遇都以项羽军队大胜作罢。

    章邯无心迎战,又不能率军退却,处在进退两难之中。摆在他面前的只剩下了一条路,就是讲和,实际上也就是投降。这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纠结了许久,他实在不情愿这样做,但莫测的朝廷、险恶的赵高和无望的前程,使他终于下定了这个决心。

    和解很顺利,这一次项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度。他没有计较杀叔父之仇,没有采取极端措施。项羽全盘收编了章邯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并封章邯为雍王,封司马欣为上将军,随他一同西进。敌人成了战友,一切出乎意料又顺理成章。

    此刻项羽最要紧的事情是西进,早日入关赶到咸阳,因为他得到的情报,说刘邦正率领军队快速地向咸阳推进。

    项羽率军西进非常的顺利,道理很简单,名躁一时的秦军大将章邯都率部投降了,又有哪座县城的守军能抵挡住项羽军队的攻势呢投降成了这些地方秦军的唯一出路。

    这支西进的军队此刻已经十分庞大了,楚军加上各诸侯军合起来有近四十万人,再加上王离部和章邯部投降的二十万秦军,合起来有六十万人。这六十万人的军队,在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统帅率领下,浩浩荡荡的向西挺进,其壮观的气势是可以想象得出来的。

    没有了战斗,士兵们的情绪自然放松了许多,各种情绪也在这放松的心情中活跃起来。饱受秦国奴役之苦的诸侯各国士兵会找机会拿投降来的秦国士兵取笑,甚至侮辱、打骂;远离家乡的士兵会望着月亮思念自己的故乡亲人;更多的士兵会在夜色中吟唱自己家乡的小调,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投降的秦军士兵自然会毫不例外地想念自己的故乡、自己的亲人。但他们又不同于其他诸侯国的士兵,毕竟他们的身份是俘虏,和那些同是士兵的诸侯国士兵相比,他们觉得自己要低人一等。他们怀念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怀念那些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辉煌经历,对自己的未来却感到万分的迷茫。

    庞大的军队,必然要有很大的开支,庞大的粮草供给,这一点让项羽也非常头疼。途经的任何一个郡县,都无法有效地支持这么一支庞大军队的后勤供给。行军途中,有一顿没一顿的现象是时常发生的。人的肚子饿了就不免要发牢骚,说怪话。

    有人向项羽汇报,秦军士兵中的不满情绪很浓,有一些秦军将领也参与其中。项羽听了,沉默片刻说:“知道了,我想办法解决。”

    队伍来到河南新安的时候,项羽指示把秦军的士兵全部安排在城南一片低洼处宿营。

    冬天的夜晚,寒风凛冽。突然,秦军驻地的营房被火光吞噬,大火从营地周边燃起,趁着风势,顷刻间弥漫了整个营区。熟睡的士兵在梦中被惊醒,四处逃命,但四周全是大火,根本就找不到逃命的出路。有的侥幸逃出火海,却被大火周边的士兵砍死。一时间整个营房里,火人四处奔跑,火舌四处点燃,凄惨的哭声、叫声和喊声充斥天宇,惨绝人寰。

    设在高地的一座营帐里,项羽望着远处的火阵冷冷地笑了。

    许多不明真相的诸侯将士,眼看着这幅惨烈的场景,心里仿佛被冰水渗过,冷气四溢,浑身打颤,泪水默默地流淌下来。尽管他们憎恨暴秦的统治,也对被俘虏的秦兵发过脾气,但此刻看到他们在烈火中凄惨的身影,他们的心仿佛被钢针刺伤般的疼痛。在巨鹿战场上,他们领略到了项羽的英勇,在这里他们却感受到了项羽的残忍、冷酷。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项羽命令士兵把那片被大火焚烧的低洼营地全部用黄土掩埋。

    章邯没死,他的几位部将也没死,但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像被刀绞样的疼痛,泪水只有向肚子里流。能说什么呢败军之将,就是这样的处境。

    队伍继续西进,不久就抵达了函谷关。

    函谷关是秦国通往中原的一道重要关隘,项羽率军抵达时,但见关门紧闭,关上红旗招展。项羽知道这红旗不是秦国的旗帜,派人打听后才知道刘邦已经入关,抵达咸阳,派兵驻守此关的正是刘邦的军队。项羽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下令立刻攻城。

    尽管在此之前,刘邦就得知项羽正率兵向函谷关挺进的消息,并且他还加强了函谷关的守军力量,但还是经不住项羽军队的轮番进攻,这里不久就被攻破了。

    项羽率军入关,赶到鸿门驻扎。鸿门在咸阳的东边,距刘邦驻军的灞上仅四十里路。

    项羽在鸿门驻扎后,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攻打刘邦。他已经得到了刘邦想在关中称王的消息,并看破了刘邦派兵镇守函谷关不让他西进咸阳的意图。



第341章 逃跑
    过了一会儿,刘邦假借上厕所起身出了帐,樊哙也跟着他一起出去。

    出来以后,他就催刘邦赶快离开这里。

    刘邦为难的说:“我也想离开,但是没有辞行,不太合适吧”

    樊哙说:“我们就像一块肉放在砧板上,人家愿意怎样剁就怎么剁。情况这么危机,还讲什么礼节呀先离开再说。”

    刘邦说:“好吧,我们马上离开。”他又对跟在身旁的张良说道:“我给项将军带来了一对上好的白玉壁,你留下,等一会献给项将军,表示我的敬意。还有玉斗一双,送给亚父范增。对了,等我们走远了你再进去,找个托辞说我已经回灞上去了。”

    张良答应留下,他让刘邦放心离开。

    又过了一会儿,张良估计着刘邦他们已经走远了,就进帐去见项羽。项羽没见到刘邦,就问:“沛公呢”

    张良说:“沛公酒喝多了,怕在将军面前失态,受到您的责怪,独自回去了。”说着他奉上白璧一双,呈给项羽,说这是沛公的一点儿心意。转身又把两只玉斗送给范增,然后离开。

    项羽没有说话,接过白壁放在案几上。刘邦的突然离去,虽然让他感到不快,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刘邦在他面前的顺从和胆怯。项羽并不痛恨刘邦,也不想杀他,杀掉这位先入关中的刘邦对他有什么好处呢此刻的刘邦,根本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

    范增则不然,火气大发,他把张良给的玉斗扔到地上,又拔出剑来把玉斗击碎,然后长叹一声道:“将来与将军争夺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就走着看吧!”话说完,他心里涌起了一股对项羽的不满情绪,觉得项羽太意气用事,让人无法与他共谋大计。

    项羽也不知道范增哪来那么大的火气,在他看来,随时都可以杀掉刘邦,根本用不上非在今天,亚父一定是多虑了。

    刘邦回到灞上,第一件事就是把曹无伤捉住杀掉。这时候,不管你有再大的功劳,再大的才能都要杀无赦。此时的刘邦,想都不敢想要与项羽争夺天下的事情,在如此强大的项羽军团面前,自己能得到一块满意的封地就已经不错了。曹无伤的挑拨,无疑是要把刘邦推下深渊。

    过了几天,项羽率军开进咸阳城。

    咸阳宫殿的富丽堂皇让项羽感到震惊,也点燃了他胸中的怒火。叔父项梁曾给他讲过秦国灭楚时的血腥场景仍历历在目,叔父带他四处躲藏的经历更增强了他对秦国的仇恨。他不喜欢眼前这座雄伟的宫殿,也不能让这座宫殿再存在下去,既然秦国已被消灭,那么宫殿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了。他下令搬出宫内所有的金银财宝,然后放火烧了这座宫殿。投降的秦王子婴也没什么用了,杀了他,以免日后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只有这样,才算彻底推翻了暴秦王朝。

    一场大规模的烧杀抢掠在咸阳城内开始了,历经一百五十余年的都城咸阳遭到了灭顶之灾。刚刚过了几天安宁日子的咸阳百姓,又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这场劫难的指挥者不是残暴的秦王,而是推翻秦王的义军首领项羽。

    亡秦以后的项羽一心想回到家乡去,他对别人说:“富贵了而不返乡,就好比穿着绫罗绸缎在夜里走路一样,谁能看得见呢”项羽手下有一位叫韩生的谋士得知他要率军返乡的消息后,来找项羽说:“将军,关中是个好地方,它东有函谷关,西有乌关,南有武关,北有黄河,四面都有险可守。再说关中土地肥沃,水利发达,物产丰富,是块建都立业的好地方。”

    项羽说:“我主意已定,无须多言。”

    韩生无可奈何的离去了,他碰到熟人发感慨的说:“以前我就曾听人说过,楚人就像是戴上帽子的猕猴罢了,今天见了项将军,才知道果真如此啊!”

    隔墙有耳,这话很快传到项羽的耳朵里,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于是马上命人把韩生抓来,扔进开水锅里煮了。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人的性命往往掌握在君主的手上。韩生当时大概忘记了“祸从口出”这则古训。

    转眼间攻破咸阳,灭掉暴秦王朝已过去几个月了,各诸侯都眼巴巴地等待着上将军项羽的分封,然后好早一点儿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项羽也想回家乡去,但他的上边还有位楚怀王熊心存在,分封之事肯定要征得他的同意。结果怀王传过来的意见令项羽极不满意,他说:“按照原先约定的办理,谁先入关谁做关中王。”项羽听了,暴跳如雷。他当着众将领的面说:“这个怀王,本来就是我们项家扶立起来的,有什么权利对我们指手画脚!我和各位将领历经三年浴血奋战才推翻了暴秦,如今天下已定,他有什么资格出来为诸侯做主!”
1...9596979899100
猜你喜欢